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灵 《今日湖北(理论)》2007,(4)
公共选择理论是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政治问题,从公共选择的视角出发,用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设来分析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问题,分析了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动力和可能性,列举了源自经济理性的公民参与障碍,并针对性的提出参与制度化,参与法制化,参与途径多样化等措施促进公民参与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现行医疗保障机制存在许多冲突面,暴露出很多问题。文章运用公共选择理论,分析医疗保障机制中存在的政府与市场双重失灵现象,诠定政府与市场在医疗保障机制中的定位与协作关系,以期优化医疗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张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1):71-74
公共选择理论是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政治问题,从公共选择的视角出发,用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设来分析学术界讨论比较热的公民参与问题,可以找到诸如“搭便车”、决策者的压力等源自经济理性的公民参与障碍。并针对性的提出政务公开、制度建设和价值约束作为促进公民参与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黎海波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9-72
公共选择理论就是探讨政府选择的一种理论,是经济学方法在政治学领域的应用,主要研究公共决策的过程和结构。其实质就是政府通过具体的决策对各种各样的公共有效物品的供给问题和公共无效物品的克服问题做出决策。鉴于公共选择理论在政治产品、政治市场和政治民主三个方面的分析和建议,政府改革应向三个方向发展:政治产品的效率——精政府、社会化,政治市场的秩序——立宪制、树规范,政治民主的价值——民主化、平民化。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当代民办教育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绍陇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1(3):54-59
从教育的产品属性分析入手 ,以公共选择的视角和方法分别论述了民办教育存在的合理性、市场经济条件下民办教育产生发展的必然性以及民办教育机构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政府制定民办教育政策所应遵循的原则 ,以及我国现行民办教育的政策完善和制度创新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6.
吴群芳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8(1):60-64
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是20世纪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行政改革的核心主题,也是取得最大成效的改革领域.文章对公共选择理论对"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所导致的政府失败的分析予以了关注,对各国在实践中针对于此所进行的"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改革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7.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6-58
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观点及其方法论对我国传统公共决策机制的改革和优化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基于公共选择理论的适用性分析,我们可以从制定决策责任机制、强化对决策制定者的约束机制、加强社会公众参与公共决策等方面来设计我国政府公共决策机制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8.
骆诺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7(3):109-111
公共选择理论指出,政府的自利性是造成政府失灵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治理政府失灵,必须从制度上克制其自利性,一方面限制政府经济职权范围和立法活动,并加强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另一方面引入竞争机制,打破行政垄断,移植市场化的经营模式改进政府运作,通过法治化和市场化的手段提高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论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选择——以美、日、德为例兼论我国的中小企业政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丁宇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25-30
中小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中一支非常重要的经济力量.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尤其是美日德三国政府在发展中小企业方面采取了大量的引导和扶植政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比较了美日德三国政府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采取的主要政策,并借鉴其发展中小企业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发展我国中小企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公共选择理论与我国政府机构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海涛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Z2)
纵观中国政府历次机构改革 ,仍不能完全摆脱“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本文试从公共选择理论的“经济人假定”出发 ,指出 :政府机构及其人员的“经济人”行为倾向 ,才是机构改革“怪圈”产生的真正原因。在此基础上 ,本文以公共选择的理论视角对我国机构改革“怪圈”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克服这一问题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群梅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7(2):84-88
政府与市场关系历经几次大的历史演变,仍未找到最佳契合点.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的职能范围就是市场失灵的地方,即提供公共物品;由于"经济人"自利和理性在政治领域的存在则使实现政府职能的公共选择机制变成了利益与实力的较量,最终导致政府失灵.公共选择理论既承认政府的必要干预,又反对政府的过度干预,试图利用制度约束在政府与市场之间寻找一种新的平衡,从而为政府与市场关系提供了一种新解读. 相似文献
12.
王洋洋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8)
2008年全面爆发的金融危机对美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今危机的影响似乎慢慢消退,然而回顾危机的整个过程,美国政府的救市角色却不容小觑。在一直标榜新自由主义、历来反对政府干预的美国,政府的救市措施层出不穷而且力度不小。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视角出发,其利益集团、中位选民以及政治经济周期的理论有效解释了美国政府参与救市的动因。 相似文献
13.
李恩文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Z2)
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是政策科学研究的最高目标,而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和目标,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的内在要求,也是政策科学研究的核心主题。科学化、民主化与法制化是现代化公共决策的三个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方面:民主化是现代化公共决策的基础,科学化是现代化公共决策的主导,而法制化则是现代化公共决策的保证。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已成为新时期行政决策体制的总体目标,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及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个基本任务,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我们必须深入进行行政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优化或改善公共决策系统及其运行,提高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质量,尽快实现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与法制化,形成与市场机制相配套的宏观调控机制,切实实现、完善、推进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管理建设。 相似文献
14.
刘晶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76-78
政策执行模式经历自上而上模式和自下而上模式后,正向一种双向互动的公共对话式模式发展。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模式是一种基于公民权、政府的公共性和服务本质、宪政民主价值等理念,并且强调平等、共识、辩论、尊重公民权、行政人员的自主性和个人责任、官民双向互动的新型公共政策执行模式,这一模式对于促进有效的政策执行进而实现公共政策的最终目的具有重要意义。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模式在理论和实践中都面临诸多挑战与困难,但公共对话本身蕴藏的无限潜力使得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模式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并不是不可攻破的,很多矛盾与悖论可以向着有利于政策执行的方面转化,其有着无限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增加农民收入的理论分析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孙忠云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1):9-13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最突出的问题。本文首先对我国近年来农民收入的变化情况进行实证分析 ,然后具体剖析了农民增收缓慢的实际因素和理论依据 ,最后从实际出发提出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刘晶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政策执行模式经历自上而上模式和自下而上模式后,正向一种双向互动的公共对话式模式发展。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模式是一种基于公民权、政府的公共性和服务本质、宪政民主价值等理念,并且强调平等、共识、辩论、尊重公民权、行政人员的自主性和个人责任、官民双向互动的新型公共政策执行模式,这一模式对于促进有效的政策执行进而实现公共政策的最终目的具有重要意义。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模式在理论和实践中都面临诸多挑战与困难,但公共对话本身蕴藏的无限潜力使得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模式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并不是不可攻破的,很多矛盾与悖论可以向着有利于政策执行的方面转化,其有着无限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从公共选择理论的全新视角,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中地方政府行为的目标、价值和功能、效能、组织和财政、公共政策等进行重新思考和分析,找出地方政府行为的偏差,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地方政府行为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8.
公共选择理论是公共财政理论的重要分支,在当代财政理论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从公共选择理论兴起的背景和思想渊源出发,分析了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经济人"假设、个人主义的方法论和交易政治的观点等,以及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范围与内容,总结了公共选择理论在财政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体制创新的路径选择——基于多中心理论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宁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57-59
实现农村公共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的重要目标任务,而我国现行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体制存在着结构失衡和效率低下的困境,从根本上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借鉴西方国家公共物品治理的多中心理论,分析、解决目前我国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困境,其合理选择是构建农村公共物品的多中心供给体制。 相似文献
20.
岳公正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0(4):15-18
在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运行中,诸多现象说明必须高度重视偏好显示制度缺位的问题。在现有社会保障体制下,政府对经济主体的偏好进行人为抑制(或者压制)是完全可能的,这种抑制会导致经济主体偏好显示的障碍。社会保障公共选择机制包含初级政治市场、政策供给市场、政策执行市场。社会保障公共选择机制是指在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中,广义公共选择主体(包括居民、企业、中介组织、政府等)的权责分配结构和围绕社会保障政策的提出(投票规则)、审议、制定、执行、监督、评价等所涉及的程序、规则的总和。推进中国社会保障听证制度建设,使社会保障听证制度法规化和规范化,使社会保障听证制度成为沟通政府与居民、企业的偏好信息、沟通中央政府①与行业部门、地方政府的偏好信息的有效路径,将极大地推进中国社会保障公共选择制度建设,提高中国社会保障公共选择机制的效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