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经典理论的回顾和现实问题的反思,发现资本对劳动在权利和利益上的垄断不是一种永恒的模式,劳资之间的产权分享才是实现经济包容性增长的关键.与产权独享相比,产权分享具有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双重优势.理论上,产权分享是一种双重产权,表现为双重分享,实现了双重目标.实践上,产权分享根据劳资之间分享份额的大小可以分为资本大于劳动、资本等于劳动和资本小于劳动三个阶段.在我国从产权独享向产权分享第一阶段过渡的转型期,利益制衡和公平正义是实现经济包容性增长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2.
为应对福利危机,西方国家福利治理由传统的国家—市场二元主体转向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福利治理,福利多元主义成为社会政策领域的重要分析范式。福利多元主义视角下的第三次分配是以慈善组织、公益组织等社会力量为主导,由国家、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福利治理形态。当前,我国第三次分配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法治政策环境、“过度市场化”、福利递送效率以及社会氛围营造等方面的一些现实困境。国家应提供完善优质的法治政策环境,推进“市场+慈善”互益型的运作模式,发挥社会工作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形塑扎实推动第三次分配的良好社会氛围,从而使第三次分配更好地助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基本分配原则。在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中,按劳分配与平均主义分配相互合一,必然有深层的体制原因。实际上按劳分配是一种承认人们之间能力差别和收入差别的分配方式;它是一种收入分配的原则,而不是福利分配的原则。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按劳分配原则同按要素贡献分配交织在一起;受劳动力供求双方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并由供求双方均衡所决定。  相似文献   

4.
产权是规范人们的利益和利益矛盾的基本制度,它既提供了人们获取私利的动力,也为和平的利益交换创造了社会条件,是文明和经济进步的制度基础。保护产权就是保护企业和创造投资环境。公私对立的产权观念并不正确,公有产权和私有产权是相对的,并且是可以重叠的。生产资料共同所有与成员个人的私利之间的矛盾是公有制的基本矛盾,公有制经济在此公私矛盾的基础上存在着多方面的深刻矛盾,无法解决。历史上的一些伟大思想家们否定私有制的理论存在着逻辑上的倒错,20世纪人类消灭私有制的社会实践也都失败了。健全完善的市场经济必须以私有产权为主体。  相似文献   

5.
无疑 ,民营经济的发展不仅意味着企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 ,它还将意味着“全面小康”有了“全民”的社会基础。问题是 :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取决于“全民”的意愿 ,而取决于法律制度对私有产权的保护程度。本文认为 ,在我国 ,私有产权长期受歧视 ,这绝不仅仅是“具体”制度或“操作”层面的问题 ,因此 ,“解决问题”替代“解释问题”的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运行中,财产的终极所有权并非无足轻重和可有可无,而是与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互相作用的:经济发展是产权制度的函数,而完整的经济发展函数应为:F发展=f(c产权、t土地、L劳动、Z资本、j技术、g管理………n);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公有主体型产权结构 劳动主体型分配结构 国家主导型市场结构,“三主制度”体现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当代解决公有与私有、公平与效率、计划与市场三大世界性基本经济矛盾的最佳模式,操作得法,可以优于西方的经济及其制度;在国家调节主导作用发挥得较好的社会里,公有产权可以比私有产权更适合现代市场经济,产生更高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7.
一、人力资本产权的收入分配功能 收入分配是社会成员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它既是生产过程的结果,也是新的生产过程继续进行的必要条件。合理的收入分配关系到资源的有效配置,也关系到社会经济制度的保存和有效地运行。而人们的收入分配关系是通过各种制度进行规范的,产权制度就是其中之一,它是影响收入分配的一个主要因素。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本及其产权将处于产权结构中的主导和基础地位,收入分配制度也随之将发生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8.
欧洲社会福利理论中的中间道路学派及其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欧洲国家福利政策发展的基本轨迹是自由主义福利观——中间道路——新右派——第三条道路。自由主义福利现与新右派、中间道路与第三条道路之间都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由于历史时期不同,后者对前者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所发展。对中间道路学派进行探讨,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有关福利国家的理论、福利国家的建立及其影响,而且有助于对第三条道路学派的理解与把握。 中间道路学派认为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经济虽然会带来一些问题,但是被巧妙调节的资本主义仍是发展经济和社会的最好制度。中间道路学派对福利国家持一种挑剔的接受态度,强调市场自由与国家干预之间、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之间的平衡,从维护社会稳定出发,支持再分配,倡导政府参与下的福利经济的多样化。中间道路福利政策的实施在使欧洲各国经济财富大量增加、贫富差距减小的同时,也使各国的福利开支大幅度上升,高福利所导致的高税收和高赤字成为经济发展的绊脚石。长时间的经济滞胀最终导致欧洲“右翼”政府的上台。  相似文献   

9.
追求公义--论犹太人的捐赠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人们希望生活在一个没有贫富差别的社会,然而贫富不均现象的存在应该说是阶级社会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因此,关键的问题不是承不承认它的存在,而是面对社会存在的贫富差别,如何通过一种具有道德力量思想的确立和通过对社会公义的追求,使全社会都动员起来,形成浓厚的社会慈善意识和氛围,使社会中的“富人”自觉担当起救助“穷人”的义务,使社会弱势群体得到应有的关注。由于犹太民族长期以来具有的追求社会公义传统,以及在这一传统影响下形成的具有特色且影响深远的、通过个人的慈善捐赠行为进行的社会救助思想,并在生活中一直将这样的思想和传统付之行动,对我们在新时期应对社会出现的贫富不均现象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犹太人捐赠思想的论述,为我国新时期社会慈善捐赠思想的确立和慈善机制的建立提供一种参照。  相似文献   

10.
以慈善的方式实现分配正义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观点,但在现代社会,人们已不再认为个人慈善可以保证分配正义的实现.“创造性资本主义”理论提出可以通过促进企业慈善来消除贫困、实现分配正义.有充分的理由认为,以企业慈善的方式去实现分配正义,既不具有有效性也不具有正当性.它会导致身份不正义和其它正义价值的损失,还会使富有的人通过少量的慈善而被免除大量的正义义务,反而不利于正义的实现.没有政府对正义的保证就没有真正的慈善,政府再分配制度的建设应该优先于对慈善的鼓励和强调.  相似文献   

11.
执政党的正义逻辑需要同时从分配正义和持有正义两种观念中寻找根源。在分配正义的观念中,罗尔斯强调福利平等原则,德沃金强调资源平等原则,桑德尔强调基于共同体的平等原则,麦金太尔强调历史主义的应得平等原则,沃尔泽强调基于共同体的按需分配原则。在持有正义的观念中,诺齐克和哈耶克则都强调首次分配意义上的个人持有原则。未来中国共产党正义伦理的构筑需要在分配正义和持有正义之间折衷。中国共产党应在保障公民正当财产权的基础上,通过税收制度和社会捐赠制度进行再分配。在再分配的过程中,执政党应在普遍国民福利和弱势群体福利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相似文献   

12.
辛本禄 《河北学刊》2012,32(5):136-139
社会权力结构变化是经济制度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历史上看,前工业社会,农民和奴隶没有独立性的私有产权,产权与神权、君权、皇权联系在一起,失衡、固化的权力结构不利于生产力发展与市场交易,制度创新很难发生,这一时期的制度变革往往依靠武力;早期工业社会的权力结构呈现一种相对多元结构,产权私有制与市场制度结合,公司制企业替代传统作坊等创新制度促进了经济的发展;20世纪开放的产权制度形成了多元产权主体共存于同一经济组织之中,不断变化的权力结构带来经济制度的不断创新以及生产力和经济的空前发展.可以说,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历史是权力结构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也是制度不断创新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产权效率与产权制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国有企业的低效率在市场经济下集中表现为竞争力低下,而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则几乎一致认为是产权不清。我国在经历了多年理清国有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关系的体制改革之后,又把国有企业低效问题的焦点转向国有制本身,很多人认为私有产权制度比公有产权制度更有效率。但是,仅仅明确产权关系和改变产权归属并不一定能自动形成一种较高的效率机制。如果透过现象探究本质 ,那些处于完善市场体制下看似具有较高效率的私有产权的表象下面必定还有其它约束机制 ,只有具有了这些机制的制约 ,私有产权才能实现对资源的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14.
在国有企业如何改革问题上,产权关系调整的建议被一些人看作是主张私有化。本文试图从产权关系安排与所有制关系入手说明,同一产权可以在极不相同的所有制或所有权关系中存在,产权关系调整不一定等于所有制或所有权关系的改变。产权关系的安排是一种社会工具,它通过调整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责权利关系使社会经济活动更有效率。  相似文献   

15.
社会政策是有关公民福利和社会公平的政策,目的在于通过一定的手段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改善一个国家或社会公民的福利,从而确保公民之间的平等与社会公正,是基于国民经济一次分配(市场分配、要素分配)基础上的二次分配.社会政策在现代社会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整体发展,提升社会生活质量,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产权是指一种财产的所有权关系。近现代经济史表明,分配性质、分配水平.不仅与生产力水平、财产所有权有关.而且与产权的形式、结构、效率等有密切联系。如果以新的视野和新的方法进行观察分析.产权与分配的关系.受制于多种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有:国家租金、巾场发育程度、经济规则、市场交易费用、产权执行费用、激励方式、意识形态等。研究这些问题,不仅有利于我们重新审视历史,而且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大有裨益的。一、国家租金最大化及对产权效率的态度产权理论是国家理论的基础之一。国家的实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同时国家又赋有管理公共事务的职能。产权的发展与国家的起源是密切联系的。在原始社会解体后,建立排他性的私有主权.扩在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结果.是对资源取得统治地位的团体.建立起一种特殊的组  相似文献   

17.
马奎 《江汉论坛》2001,25(8):14-16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凭借对生产要素的产权(包括最终产权──所有权和法人产权──经营权)对投入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的多少进行收益分配的一种分配方式。允许和鼓励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它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18.
周盼  房莉杰 《学术月刊》2023,(11):123-135
中国农村集体产权正在经历向股份化方向的改革,这与过往模糊产权的制度安排有很大不同,对明确个人的财产权给予了合法性依据,也希望通过市场化激发集体经济活力,但却忽视了其中福利权的重要性。在改革的过渡阶段,我们观察到集体经济的责任目标从过去为村民提供社区福利转变成减少公共支出、维护股民利益,导致社区出现公共服务空白的治理难题。通过提出“集体产权改革—村庄共同体变化—福利权困境”的解释框架,认为村庄在改革过程中从原社会共同体里分化出新经济共同体,两者目标不一致导致福利权缺失。中国集体产权的历史发展反映了凸显个体化扩张的经济权(私有产权)与注重社群化发展的福利权(公共产权)之间内在张力的“共同体困境”。最后,本文认为,若想摆脱这种“共同体困境”,应该在集体产权改革过程中尽量避免形成成员分化,从而保持集体成员利益的高度统一,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9.
关于家庭财富代际转移动机的几种假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业革命打破了以前人们由于居住范围狭小以及血缘关系密切而形成的自愿的财富代际转移,出现了社会对福利进行分配的需要。由于福利分配的市场往往不是竞争性的,或者有外部性,因而其市场均衡不是帕累托最优的,造成福利分配的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干预以及家庭内部分配等形式的补充。政府干预的社会福利制度由于其对公共资金的依赖以及缺乏激励机制而面临困境,而且其对私人储蓄的不利影响也被认为正在严重地削弱效率与增长。发展中国家由于无力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分配制度,更需要寻求非正规的福利分配形式。家庭财富的代际转移分配在福利…  相似文献   

20.
已有的产权体系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单一所有权体系;另一种是受到限制的所有权与从中分解出来的权利束并存的体系。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现代产权体系正从单一所有权体系过渡到受限制的所有权与从中分解出来的权利束并存的体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产权模式选择了一种折中的模式,物权法立法反映了这一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