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省份经济周期的动态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利用吉布斯抽样估算出我国省份经济周期多动态因素模型,考察全国不同地区、不同省份宏观经济波动的动态特征及全国、地区和省份动态因素对我国省份经济动态的影响。分析表明,我国省份经济波动很大程度取决于全国动态因素;与产出和消费动态不同,我国省份经济的投资动态更具特异性和独立性:发达省份更多地体现出省份特性,而欠发达省份则更具特异性和地区性。同时,我国省份经济的这些动态特性与其经济特征存在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产业结构变迁是国内"十二五"规划中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重要战略。自我国代替日本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主体之后,产业机构的诟病备受重视,学者们开始从不同角度、不同省份以及全国范围内研究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首先总结学者们提出的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再陈述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理论,最后是国内对产业结构变迁影响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经济收敛在我国不同部门间的异质性特征,并研究了产业结构对我国省际间经济收敛的影响。之前研究普遍发现人均GDP在省际间不存在绝对收敛。本文指出,这一总体性的结论忽略了不同产业在收敛性方面的巨大差异。我们发现,与人均GDP不同,我国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在省际间表现出稳健的绝对收敛特性。工业部门的收敛没有导致整体经济的收敛,原因有两个方面:(1)非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不存在收敛。(2)各省份工业化程度不平衡。落后省份工业占比较小,导致工业生产率增长对整体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小。通过反事实分析我们发现,若缩小各省份之间工业占比的差距,省际间人均GDP即会出现明显的收敛。本文结论说明产业结构在解释我国地区经济收敛问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优化落后地区的产业结构,推进落后地区工业化进程有助于缩小我国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相似文献   

4.
《领导决策信息》2014,(22):28-28
正45676元:2013年单位就业人员人均年工资5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3年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数据。对16个行业门类的87万家法人单位的调查显示,去年单位就业人员人均年工资45676元,其中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  相似文献   

5.
基于生命周期 - 持久收入假说,在一般随机 Ramsey 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包含房价、收入和财富的住房消费函数,利用 2002 年至 2013 年 31 个省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采用两步 System-GMM 估计方法考察我国房价波动和居民收入水平对住房消费的影响. 实证结果表明: 房价波动对全国居民住房消费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其中,滞后期和当期房价波动与当期住房消费负相关,挤出效应明显; 未来一期房价波动与住房消费变化方向一致,存在积极的财富效应; 此外,房价波动对东中西部各地区居民住房消费的抑制作用存在较大差异,西部地区抑制效应最为明显; 滞后期住房消费与当期住房消费变动方向一致,人均可支配收入波动和人均年底储蓄余额对我国人均住房消费都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在一般随机Ramsey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包含房价、收入和财富的住房消费函数,利用2002年至2013年31个省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采用两步System-GMM估计方法考察我国房价波动和居民收入水平对住房消费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房价波动对全国居民住房消费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滞后期和当期房价波动与当期住房消费负相关,挤出效应明显;未来一期房价波动与住房消费变化方向一致,存在积极的财富效应;此外,房价波动对东中西部各地区居民住房消费的抑制作用存在较大差异,西部地区抑制效应最为明显;滞后期住房消费与当期住房消费变动方向一致,人均可支配收入波动和人均年底储蓄余额对我国人均住房消费都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马氏域变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我国宏观经济因素变动对股市的影响。宏观因素选取了工业增加值、消费、出口、通胀率、广义货币增速、利率以及人民币兑美元的实际汇率以反映实体经济增长和货币政策变动。本文首先利用马氏域变模型对所选变量不同时期所处状态进行识别,进而分析了各宏观经济变量周期与股市周期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各序列绝对离差建立马氏域变向量自回归模型,并利用其冲击响应函数研究各宏观经济因素波动对我国股市的影响。研究发现,A股收益率和各宏观经济变量变动都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在大多数时间里实体经济变动和股市波动保持了较好的协同性,股市周期略领先于实体经济周期;M2的快速增长往往伴随着股市的大幅上涨,但股市大幅上涨阶段并不与M2的快速增长相伴;利率调节对股市周期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通货膨胀对股市收益率影响显著;实际汇率变化周期与股市收益率周期相协同。  相似文献   

8.
具有Markov区制转移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具有Markov区制转移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描述和检验了我国经济周期波动过程中产出和价格水平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波动模式.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影响与替代关系具有依赖经济周期阶段性的"门限性质",经济周期波动也具有一定程度的非对称性.我国经济周期波动已经呈现出稳定性继续增强、持续期逐渐加长、价格粘性开始降低等重要特征,文章的实证结果将为正确选择经济政策组合方式和实施有效经济调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养老保险水平包含覆盖水平和待遇水平两个方面,本文运用国家统计局全国抽样调查数据,通过logistic模型和Tobit模型分别对影响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水平和待遇水平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重点研究制度性因素对养老保险水平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我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水平同时受制度性因素和个人特征因素影响,并且制度性因素对养老保险覆盖水平的作用突出。第二,在正规部门、第二产业就业以及具有固定或长期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更有可能加入养老保险体系,其待遇水平与工作单位的规范性及所在行业也具有显著关系。第三,所处地区、家庭储蓄水平、文化程度、是否为党员及更换过工作单位等个人特征因素对养老保险水平也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领导决策信息》2011,(18):26-26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的年平均工资为37147元.而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年平均工资为20759元.前者是后者的1.8倍。就同行业的工资水平来看,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的差距更大.非私营单位的职工平均工资远高于私营单位。国家统计局没有公布私营单位分区域的人均工资数据.只公布了非私营单位分区域的人均工资数据。数据显示,上海、北京、西藏仍然是非私营单位人均工资最高的三个地区。  相似文献   

11.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十二五”规划时期是甘肃省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也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的关键时期.本文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对甘肃省自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实证检验表明:甘肃省产业结构的变动与配第一克拉克趋势相吻合,并对经济增长影响巨大;第二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始终较大,第一产业的贡献逐年降低,第三产业的影响超过第一产业,并且与第二产业的差距越来越小.最后本文对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是落实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2008-2021年我国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数据,使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财政补贴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1)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在省际空间上表现出显著集聚特征;(2)财政补贴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存在倒“U”型本地效应;(3)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有助于直接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财政补贴与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之间具有正向调节作用;(4)财政补贴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邻近省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基于上述结论,未来应合理制定财政补贴制度,发挥政策协调引导功能;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夯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础;打造产业集群优势,发挥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以期为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测算山东省17地市金融效率的基础上,采用空间动态面板杜宾模型(spatial dynamical penal Durbin model),探讨金融效率对吸收FDI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山东省各市2001-2016年间FDI的分布存在空间相关性和路径依赖性;短期内金融效率对FDI的流入在区域内具有抑制作用,但是在区域间产生空间促进效应,且这种效应在长期内得到了加强。FDI流入的表现方式为"主动型"而非"牵拉型"。无论短期和长期,人均工资对FDI流入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长期内人均工资对FDI流入存在区域间竞争效应,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国的"人口红利"在某些省份还依然存在。第二产业占比对FDI的流入在长、短期内都产生促进作用,发展第二产业在一定时期内依然是吸引FDI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领导决策信息》2013,(22):24-24
5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2年平均工资主要数据显示,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46769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9.0%;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28752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4.0%。  相似文献   

15.
基于分解模型的人均GDP地区间差异分析——从空间角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Meliciani对人均GDP的研究,将人均GDP的构成因素分解为劳动生产率、就业率、劳动参与率和劳动年龄结构4个指标,将中国31个省份各指标的横截面方差分解为3个地区组内方差和组间方差,运用各省人口规模占全国人口规模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尽管3个地区的劳动生产率差距在缩小,就业率地区间差距也在缩小,但人均GDP差距仍在不断扩大,劳动参与率和劳动年龄结构的地区间分布变化的异动是推进地区间人均GDP差异扩大的主要驱动力.针对劳动参与率与人均GDP、劳动生产率、就业率的不同步发展,利用空间计量方法,把地区间影响分解为相邻省份、同一地区内省份之间和不同地区省份之间的影响3个因素,结果表明劳动参与率的省份问变动主要存在于跨地区的相邻省份间,而人均GDP则受同一地区内相邻省份的影响.地区间人均GDP差距之所以不断扩大,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甚至影响地区间劳动年龄结构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张昊  林勇 《管理评论》2021,33(12):163-175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简称信息技术)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作用突显,探索信息技术在产业结构优化中的影响路径,将成为我国经济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推动力.本研究基于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003-2017年的数据,首先测算了省际信息技术的生产性资本存量;其后,以鲍莫尔效应的发生机制为切入口,建立动态面板数据GMM模型,从理论和经验两个层面揭示信息技术对产业结构的优化路径.结果 发现:(1)总体上,信息技术对各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有明显的投资优化效应,但这种投资效应具有分位异质性,如果信息技术的资本规模基数过低,就不能对产业结构优化产生显著影响.(2)信息技术投资对不同产业发展的影响不同.信息技术投资能有效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但在第二产业发展中存在投资不足与投资低效问题,阻碍了第二产业发展.(3)伴随不同的工业化阶段,信息技术投资在不同地区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信息技术的投资优化效应在东部地区呈现明显的线性增长特征;在西部地区呈"U型"特征,在中部地区仅仅是工业化后期阶段才呈现正向影响.最后,在此结论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提高出口产业水平是高质量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关键,汇率是重要的考量要素。本文从汇率波动与产业发展的理论关联切入,结合汇率不完全传递理论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分析汇率波动对出口产业结构的影响机理,进而构建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模拟人民币汇率分别贬值1%~10%的情景,着重分析人民币汇率贬值5%时对中国出口产业结构的影响和作用大小。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升值(或贬值)对产业的影响存在异质性,3%~5%的人民币汇率波动范围对中国出口产业发展而言最有利。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厘清人民币汇率波动如何影响中国出口产业结构优化,基于中国出口产业结构调整结果把握人民币汇率波动方向和幅度的合理范围,为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出口产业结构升级的汇率机制及出口产业汇率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依据最新的统计数据,对产业结构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实证分析。另外,伴随经济增长的能源生产和使用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又以煤炭为主,能源的使用尤其是化石燃料的燃烧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我国已成为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发展经济与环境污染的矛盾比较突出。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节能减排工作,优化产业结构与促进低?产业发展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对近年来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耗量变动的研究就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基础上,加入结构调整因素,并基于中国30个省市区2000年到2009年的面板数据,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以研究中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排放量和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分别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碳排放量和经济增长间呈现倒U型特征,当人均GDP为64585元时,曲线达到拐点;第二产业比重和碳排放量成正比关系,在人均GDP保持不变时,第二产业比重每下降1%,可使得人均碳排放量下降0.3217%,这表明,产业结构调整是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认为,发展低碳经济必须从高碳产业入手,通过技术攻关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化",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另外,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加快新兴低碳产业的发展,逐步减少国民经济对第二产业的过分依赖。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转型不应过度追求与发达国家历史经验相一致的转型路径,对外开放带来的国际分工造成了当前发展中国家转型路径的多样性。本文在一个两国、三部门模型框架下,使用中、美两国数据,分析对外开放对我国产业结构转型路径的影响。文章发现,1992~2014年我国农业占比的下降主要来自国内因素驱动,而对外开放对解释这一时期内我国制造业占比的迅速增长和持续偏高起到了重要作用,是造成我国当前产业结构转型路径区别于发达国家历史经验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趋势上看,对外开放效应的重要程度逐渐减弱,本国效应的重要程度逐渐增强,长期内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仍需立足内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