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将经典熊彼特内生增长模型扩展为包含金融中介部门的多部门熊彼特内生增长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定量分析了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转型与经济增长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本文的扩展模型能够实现经典模型所不能实现的"卡尔多事实"与"库茨涅茨事实"相容,并能解释随产业结构转型出现的经济增长率下降现象。我们也发现金融发展能通过技术创新的"水平效应"与"结构效应"加速产业结构转型与促进经济增长。本文的研究表明金融体系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与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对于当前我国面临的产业结构转型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终端产品结构主要与人的需求偏好和收入水平直接相关,在不同国家之间具有广泛可比性。本文通过比较先发国家、后发成功追赶型国家、欧洲模式发达国家和资源禀赋丰裕型国家在不同发展水平的终端产品结构,发现不同国家之间终端产品结构具有显著的相似性和趋同性。与中国相同发展阶段的终端产品结构相比较,可以看出,由于历史、技术和制度等因素所导致的偏离和扭曲,同时也展现出到2035年中国终端产品结构的演进路径和调整方向。在中国居民消费总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应顺应终端产品结构变迁规律,实施一系列有利于终端产品持续增长和结构优化的战略和政策,较大幅度降低基建、房地产投资比重,在提高质量的同时降低生存型消费支出比重,相应提高居民享受型、发展型消费比重。政府消费则应向教育、卫生、社保和福利等公共服务领域倾斜。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从1990年的10209.1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519470亿元,增长了50.88倍。资本、劳动的投入和技术进步是一国经济增长的源泉,本文基于Solow的新古典增长模型,选取我国1991-2012年的相关数据,结合对相关时间序列变化趋势的观察,对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的研究结果发现经济开放度与我国经济增长成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当产业结构变动速度较低时,经济开放能促进经济增长;而产业结构变动速度较高时,经济开放则会阻碍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5.
6.
7.
本文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基础上,加入结构调整因素,并基于中国30个省市区2000年到2009年的面板数据,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以研究中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排放量和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分别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碳排放量和经济增长间呈现倒U型特征,当人均GDP为64585元时,曲线达到拐点;第二产业比重和碳排放量成正比关系,在人均GDP保持不变时,第二产业比重每下降1%,可使得人均碳排放量下降0.3217%,这表明,产业结构调整是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认为,发展低碳经济必须从高碳产业入手,通过技术攻关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化",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另外,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加快新兴低碳产业的发展,逐步减少国民经济对第二产业的过分依赖。  相似文献   

8.
根据1988~2010年的数据,运用回归分析法对宁波市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宁波市的经济增长中,对经济拉动作用最大的是第二产业,其次是第三产业,最后是第一产业,其中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营养健康调查数据(CHNS)考察了经济转型与不同所有制部门工资分布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尽管20世纪整个90年代都伴随着劳动力比重在公有部门的下降和在民营部门的上升,但是1997年之前和之后的两个时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前一个时期主要是能力比较强的人选择离开国有部门,他们在民营部门也能够获得较高的收入;后一个时期则主要是原来工资和教育水平比较低的人从公有部门转移到民营部门,在民营部门内部,他们的工资也比其他劳动者低。这一结果可以帮助我们解释不同所有制部门工资方程的差异,尤其是教育回报率的不同:本文的回归结果表明1997年,民营部门的教育回报率高于公有部门,但是到了2000年,国有部门的教育回报率开始高于民营部门。  相似文献   

10.
基于国际公认方法估算中国30个省1997-2011年CO2排放量,运用静态和动态面板模型分别研究经济增长、城镇化及第二产业结构与其影响关系。研究结果显示:CO2排放量与经济增长及城镇化存在倒U型关系,而第二产业结构对CO2排放量有着显著正相关影响;同时上一期CO2排放量与本期有着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FDI、对外贸易和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本文利用1985-2007年四川省的相关数据,运用基于VAR模型的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四川FDI、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动态效应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青岛市海洋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青岛市海洋经济的科技创新效率进行评价,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从动态分析还是从静态分析角度,青岛市海洋经济科技创新效率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青岛市是我国海洋科技研究与教育和国际交流的一个主要基地,海洋科技密集程度居全国之首,其强大的海洋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与相对较低的海洋科技创新效率呈现出较大反差。这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产业结构的层次较低,海洋企业的创新性不够,无法将学术成果产业化应用带来实际效益。随后又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青岛应优先发展的海洋产业进行遴选,将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比较优势强的产业作为海洋优势产业选择的重点方向,目的是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打通产学研协同发展的路径,最终实现青岛市海洋科技创新效率的全面提升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建立了引入了两种资本品不可替代、劳动投入不完全替代和整体冲击的改进的7部门DSGE模型,根据脉冲响应结果具体分析了冲击沿部门的传导机制,并对比分析了部门冲击和整体冲击的经济影响,指出经济周期中观察到的各部门产出共动性的特征更多是整体冲击作用的结果,并指出多部门模型中部门冲击对总产出波动的模拟和单部门模型对总产出波动的模拟结果基本一致,因此利用单部门模型刻画总产出的变化是一种可行的简化。  相似文献   

14.
运用PVAR模型研究了2000-2012年我国31个省市房地产库存对经济增长、房地产投资和房价的影响。结果表明,房地产库存冲击对三者均产生负面影响,房地产库存冲击对经济增长波动的贡献有限,而对房地产市场波动的贡献则较大。  相似文献   

15.
陈鹏飞 《经营管理者》2014,(30):149-150
目前,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尤其强调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本文选取了1992-2012年数据,对新疆自治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平稳性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葛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双向关系。最后对新疆作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键节点如何发展和带动经济带增长等方面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陈东琪 《决策》2001,(12):6-7
我国经济学界和统计部门预测明年经济增长为7%左右,低于今年,有的国际机构预测调低到6.5%甚至更低。据我看,明年和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不会降到6%以下,6%是底线。中国潜在增长速度应为10%左右,未来几年的实际增长虽然很难达到这个水平,在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的政策环境下,也没有必要追求这个速度,但争取7%以上的速度既有可能,又有必要,因为如何再低就会引起很高的实际失业率,造成社会不稳定。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构建两国开放经济新凯恩斯主义DSGE模型,模型包括家庭、厂商、货币当局三个部门,采用贝叶斯估计方法对模型的动态参数进行估计,货币当局采用两种货币规则,一种是利率规则,另一种是货币供应量规则,分别在两种货币规则的情况下,实证分析中国货币政策对美国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两种货币规则下的中国货币政策对美国经济变量的溢出方向都是相同的,但是在溢出大小方面还是有差异的,中国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的利率下降对美国利率的溢出明显大于在利率直接下调情况下对美国利率的溢出;中国货币供应量政策平滑性明显不如中国利率政策,中国在利率规则下对通货膨胀、产出、汇率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在货币供应量规则下的关注程度。因此,从中国货币政策的国内目标以及国际货币政策协调角度而言,泰勒规则比较适合中国当前的经济状况,能够在实现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国内目标的同时,降低对美国宏观经济变量的冲击。  相似文献   

19.
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基于2004年—2018年25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测算,然后将排污权交易政策作为准实验,采用DID和PSM-DID方法检验排污权交易政策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区域异质性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2004年—2018年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呈上升趋势,但总体水平仍较低,有较大的提升潜力;2)排污权交易政策显著提升了研究期内的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3)排污权交易政策对高收入和低污染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低收入和高污染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作用均不显著;4)地方政府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可以强化排污权交易政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而政府干预程度的提高则不利于发挥排污权交易政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地区差异和省际差异业已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然而关于中国省际经济增长差异的源泉的分析却相对不足。为何会出现省际增长的趋异现象?不同的因素对于中国省际增长的差异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本文以传统的收敛回归分析为基础,采用"反事实"收入计量分析法,构造初始收入、实物投资、就业、人力资本、基础实施、经济开放度以及城市化等增长因素的"反事实"相对劳均收入,以此测算和分析各增长因素对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省际劳均收入收敛和收敛的贡献度。本文的主要结论是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和城市化虽然有力地促进各省的劳均收入增长,但同时也成为省际间经济增长不平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