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互联网+"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也可以说是一次新的产业革命。针对福建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该文通过引入"互联网+"推动产业升级转型战略规划,阐述了福建实施"互联网+"战略的基础优势、战略途径,并从实际出发提出"互联网+"推动福建产业升级转型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区域经济集聚就是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区域集群,产业集聚与一定地域拥有的资源相关。长期以来,不论是正统经济学发现的"外部经济",还是经济地理学强调的"区域空间联系效应",抑或是新经济地理学揭示的"报酬递增效应",都注意到了经济集聚下的收益递增事实,但由于缺失了对区域资源特性的分析,往往混淆了集聚的原因与结果。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是在中国主导下成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CAFTA),积极推进自由贸易区内部成员国的产业集聚与产业发展,并通过经济一体化效应,促进东盟各成员国产业升级和平衡发展,本次研究在空间经济学理论基础上,应用产业集聚常用的H指数和模型分析,实证研究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产业集聚效应和产业集聚到平衡发展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有效协调的一体化机制成为自由贸易区的平衡机制;协调加速产业转移;产业集聚的最终结果将走向产业平衡。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VECM(Vector Error Corrected Model)和协整分析,在借鉴新古典增长分析框架基础上提出了垄断竞争增长的分析框架,从宏观增长的视角,以长三角次区域1978~2005年数据为样本,对产业在既定空间中心——外围式的集聚给集聚地区带来的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索洛剩余递增三类集聚效应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产业在既定空间集聚产生的自我集聚可以改善集聚区域居民生活水平,促进地区技术进步,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带来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经济索洛剩余递增。研究第一次提出和论证了产业集聚地区索洛剩余是既定市场需求条件约束下集聚区域产业竞争力函数,而产业集聚竞争产生的技术进步构成集聚区域产业差异化优势和竞争力源泉的假说;据此,研究认为,地区经济体之间不存在绝对的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与新经济地理学有关产业集聚的效率源于先验的规模报酬递增观点不同,未必存在规模报酬递增;而经济效率的根源在于产业集聚竞争导致的区域技术进步促使的索洛剩余的递增。此外,本文区分了区域索洛剩余递增与产业索洛剩余递增,认为产业集聚产生的索洛剩余增加既构成区域产业集聚循环累积因果机制的集聚力,又构成扩散力:集聚区域产业集聚到一定阶段,就会促使传统产业索洛剩余递减,推动传统产业向区外转移。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发展战略、产业与贸易政策、市场制度、公共投资建设等政策手段的4个维度研究了"有为政府"对集聚经济圈产业集聚的影响力。研究认为,政府通过政策手段改变了集聚经济圈产业外在的发展环境,从而改变了其要素禀赋的使用与发展方向,发挥了集聚经济圈要素禀赋在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促成了集聚经济圈的产业集聚,成为集聚经济圈产业集聚的外部动力。研究丰富了产业集聚理论研究,为分析集聚经济圈产业集聚外部动力问题,提供了一个"有为政府"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6.
产业地理分布格局受到产业空间集聚和企业规模差异的影响。因此产业的地理集中度不能很准确地反映空间集聚程度。产业的地理集中度减去产业集中度。可以得出衡量空间集聚的新指标。本文应用衡量空间集聚的新指标,对我国4位数水平分类的食品产业部门的空间集聚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探讨了食品产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大部分食品产业部门的产业集中度较低,空间集聚程度主要由地理集中度决定。水产罐头制造业、黄酒制造业、冷冻水产品加工业等部门空间集聚程度较高。特别是水产品相关产业部门的空间集聚程度较高。啤酒制造业、其他罐头食品制造业、代乳制品制造业的空间集聚度都很低。饮料制造业也呈空间分散趋势。生物资源空间分布与食品产业空间集聚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适中的企业个数和生产率区际差异也会增加食品产业的空间集聚度。较高的企业规模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大规模内部经济,从而会减小食品产业的空间集聚度。外商投资受到食品产业资源分布的空间不均衡性和市场需求分布的分散性影响较大,大部分食品行业的外商投资所引起的空间集聚程度没能得到明显的体现。空间集聚多是外商投资比例较小的产业。  相似文献   

7.
界首新动能     
【写在前面】对接时代、乘势而上!这已成为界首循环经济发展的最强音。绿色发展、资源循环是时代潮流;新能源、石墨烯等新技术,"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业态,不仅给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更能从中发现循环经济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接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界首循环经济又迎来一个新的发展节点。历经十年产业集聚后,界首循环经济实现了从产品到产业、从产业到集群的嬗变,持续彰显着  相似文献   

8.
正在兴起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极大限度地推进了信息技术在全社会多领域、深层次的创新应用。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引领下,一种以开放、创新、共享为核心价值观,以经济共享、技术共享、资源共享和能力共享为核心要素的"新共享"形态初现雏形。这种"新共享"形态在加速经济社会发展新态势变革的同时,必然会对企业、政府、家庭等不同社会群体及群体结构带来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使得组织结构、组织管理、组织领导等要素呈现出新的现象特征和发展趋势,如组织结构的"去实体化"、组织管理的"去结构化"、组织运行的"去中心化"、组织领导的"去权威化"、组织成员的"去忠诚化"。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秘书行业形态在"互联网+"新时代背景下正悄然发生变化。技术的进步改变着秘书职业的具体内容、工作模式甚至思维方式。高职秘书学专业必须根据社会需求变革职业教育模式。本文将对"互联网+"背景下秘书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改进高职院校秘书学专业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高丽 《办公室业务》2016,(4):170+172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档案管理也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就"互联网+"背景下档案管理进行探讨,研究当前时代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促进档案管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它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又一次重要升华。充分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深刻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对于各级领导干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当前和今后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军队组织管理面临新挑战:网络话语冲击价值追求、社会交往迷惑官兵认知、"动散"常态加大管理难度。面对新形势,军队组织的认知要与时俱进,与变化共舞、与个体共生、与世界共赢。要在把握军队组织中个体与目标、个体与组织、组织与环境关系新变化的基础上,认清组织能力新要求、设置组织激励新方式、打造组织领导新角色,实现新常态下军队组织的创新管理。  相似文献   

13.
姜平 《领导科学》2007,(22):7-9
发展一个理论体系 高度重视理论指导、善于进行理论创新,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核心,也是永葆政党生机和活力的源泉.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非常重视理论指导、善于进行理论创新的党.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我们党都及时加以总结,用以武装全党、指导新的实践.  相似文献   

14.
姜平 《领导科学》2007,(21):9-10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科学鲜明地回答了我们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在新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新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平 《领导科学》2004,(21):4-6
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结合上,第一次全面、系统、集中地阐发了党在执政兴国、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既领导伟大事业、又推进伟大工程所必须遵循的一些更具规律性的原则和方法,是对十六大提出的十条基本经验的丰富和发展。比如,“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强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不断开拓发展思路、丰富发展内涵,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强调人民群众的拥护…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国外新产品扩散模型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何应龙  周宗放 《管理学报》2007,4(4):529-536
总结回顾了1990年以后国外新产品扩散模型的主要研究进展,其成果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①在Bass模型基础上的改进扩展模型,主要是引入营销组合变量、供给约束、竞争、补充性产品及产品更新换代的影响,并考虑成倍购买和“试用—再买”的情况;②脱离Bass模型的研究平台,开创全新架构的模型,包括购买力驱动、战略驱动、异质性驱动扩散模型,以及空间扩散和娱乐品扩散模型。比照1990年MAHA JAN等指出的11个未来的研究方向,可见1990年以来新产品扩散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一些方面的发展是突破性的,在另一些方面则严重不足。尤其是近年来新兴技术及其产品的迅猛增长应该成为未来研究关注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20.
从新时代市民化中就业转型的工匠精神视角出发,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敬业度对职业胜任力的作用机制,探究新农工的职业胜任力现状。研究结果表明:自我效能感在敬业度对新农工职业胜任力的作用路径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敬业度可以通过增强新农工的自我效能感,激发新农工积极的心理状态,从而提升新农工的职业胜任力,促进就业转型。这为新时代供给侧改革中"人的要素"供给等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