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事务所合并只是一种手段,那么事务所合并的效果如何呢?本文以理论分析为基础,实证研究为手段,选取了具有H股审计资格的8家内地所作为第最近一次合并浪潮中的代表,并以这8家内地所的合并事件为研究样本,以操控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变量,并选用截面修正的Jones模型计算操控性应计利润,同时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并通过回归检验验证了会计师事务所的合并与审计质量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上证180指数成分股为样本,利用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作为审计质量的衡量指标,参考Ash—baugh et al.(2003)模型对样本公司2005-2007年间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实证检验了审计费用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审计费用总额和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被审计公司支付的审计费用越多,审计质量越高。而且,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对审计质量有显著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3.
关于审计师变更是否会导致审计收费折扣存在交易成本和信息披露两种理论.通过收集中国自2001年年报公布审计收费数据以来的所有审计师变更数据,研究了审计师变更与审计收费的关系,以验证两种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研究发现,审计师变更时存在明显的审计收费折扣现象,其折扣幅度为5.5%,进一步研究显示只有2001年的监管性变更存在显著的审计收费折扣现象,而自愿性变更不存在这一现象,上述结果更多地支持了信息披露理论,即审计收费信息公开披露后不存在明显的审计收费折扣现象,这说明在中国审计市场上并不存在明显的低价揽客行为.  相似文献   

4.
高翀  石昕  刘峰 《管理科学》2023,(3):116-129
数字技术的运用和商业模式的变革,对会计和审计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已有研究检验了企业“互联网+”以及大数据、区块链的运用与审计收费的关系,但从审计意见和审计收费双重视角,探讨数字化这一集合多种数字技术的业务模式如何影响审计决策的研究仍较为匮乏。基于审计风险和审计定价理论,以2012年至2019年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上市企业年报文本分析构建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标,采用Logit模型、OLS多元线性回归,研究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审计意见和审计收费的关系,探究内在的影响机制,并使用数字资产、数字创新指标与数字化文本指标进行交叉验证,证明数字化文本指标具有有效性。在排除策略性信息披露影响、使用不同年份和行业样本、不同的数字化转型定义以及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平衡样本特征后,研究结果仍具有稳健性。研究结果表明,审计师将企业数字化纳入审计定价决策和风险决策中,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越高,审计师越有可能减少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并提高审计收费。经营风险和审计师努力是导致审计意见和审计收费调整的重要渠道,数字化转型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从而减少了审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数字化转型中审计业务难度增加,导致审...  相似文献   

5.
审计师讨价还价与审计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般的研究认为,审计质量是审计师发现被审计单位会计系统中某一特定违约行为并对已经发现的违约行为进行报告或披露的联合概率.而实际上.审计师并不是简单地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报表依据公认审计准则.进而根据审计情况发表审计意见的过程,而是存在着当发现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出现虚假信息时,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进行讨价还价的过程.而这个讨价还价过程,很明显会影响审计师发表的审计意见,进而可能影响到审计质量的高低.因此.在考虑审计质量时,必须考虑审计师与客户管理当局的讨价还价行为及其结果.  相似文献   

6.
文章利用CGSS调查数据度量客户所在地区的社会信任水平,进而考察其对审计师决策的影响。文章首先分别考察了社会信任水平与审计定价、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倾向、审计师变更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公司所在地区的社会信任水平与审计定价、审计师变更均呈显著负向关系,表明审计师会对位于高社会信任地区的客户收取更低的审计费用、审计契约更为稳定,但社会信任与审计师出具非标意见的倾向之间没有显著关联。有序Logistic检验结果表明,在审计定价和审计师变更决策之间,审计师存在优先选择次序:对于低社会信任地区客户,他们会优先通过提高审计收费的手段来控制相关风险。只有在风险超出其承受力、不能通过提高审计费用来控制时,才会放弃客户。此外,文章还发现,地区法治水平能够缓解社会信任对审计师决策的影响。这一研究有助于加深社会信任与审计师决策之间关系的理解,并有助于理解审计师的风险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7.
公司治理强度、审计力度与审计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安然事件以来,公司治理和外部审计的重要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本文构建了一个公司所有者与外部审计师之间的博弈理论模型,以分析均衡状态下公司治理强度、审计力度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并讨论所有者和审计师赔偿责任对博弈均衡的影响.我们特别引入了公司治理成本函数和审计成本函数,并同时考虑了公司所有者和审计师的赔偿责任.在本模型中,公司所有者对公司治理强度的决策和外部审计师对审计力度的决策共同影响审计报告对外部投资者的信息有用性(即审计质量),并最终影响了公司的成交价格.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是:(1)均衡状态下公司治理强度的增加有助于提升审计力度和审计质量;(2)所有者赔偿责任的增加只会提高公司成交价格,但不会影响博弈均衡和均衡状态下的审计质量;(3)审计师赔偿责任的增加并不一定导致所有者降低公司治理强度,且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能提升审计力度和审计质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中国2005-2009年间的会计师事务所合并案为对象,利用参与合并的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上市公司客户的数据,同时从横向和纵向的角度考察了事务所合并对审计质量(以操控性应计的绝对值度量)的影响.结果发现,从横向来看,在控制了其他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之后,近两年内参与合并的事务所的审计质量显著低于未发生合并的事务所;而从纵向来看,参与合并的事务所的审计质量也显著低于合并之前.因此,尽管合并意味着相关事务所规模的快速提高,但这非但没有导致审计质量的提高,反而导致审计质量的下降.其原因部分可归结于我国事务所合并很大程度上是行政力量推动的结果以及合并初期不同事务所之间的内部摩擦.  相似文献   

9.
公司治理、审计风险与审计定价——基于CCGINK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采用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发表在2004年<管理世界>第二期的论文中公布的2002年度"中国上市公司治理100佳"的公司治理指数作为公司治理质量的替代变量,以"100佳"中的55家2001年至2004年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公司治理指数、审计风险、审计师规模与审计定价的关系.结果发现,公司治理指数越高,审计定价越低;随着公司治理指数提高.国际四大和本土五大明显降低了审计定价,而本土次五大的审计定价却没有明显下降,说明审计定价受到公司治理风险影响,国际四大及本土五大对源于公司内部治理的风险更加敏感.原因可能是大型事务所运用了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争取到优质客户后,采取了合理的风险定价策略,以保持优质客户.上述发现对大型审计师获得审计收费声誉溢价的观点做了局部修正.  相似文献   

10.
审计师任期、事务所任期与审计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玉清  戚务君  曾勇 《管理学报》2008,5(2):288-300
利用审计师对财务危机的公司是否出具持续经营的查核意见,以及企业的异常营运资本,作为研究衡量审计质量良莠的代理变量,分析了中国审计师任期与会计师事务所任期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如果以查核意见作为被解释变量,没有发现审计师任期或事务所任期与审计质量有关联性的证据。然而,一旦以异常营运资本作为分析对象时,则发现较长的审计师任期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的证据。此外,当企业有增加盈余的动机时,还发现会计师事务所内的审计师之间有审计经验传承的效果。进一步的分析则显示,前述的发现主要来自于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换言之,审计师任期的经验效果对于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刘启亮  李祎  张建平 《管理世界》2013,(11):144-154
本文从外部治理角度研究媒体负面报道对审计契约关系的治理作用,并进一步分析了这种治理作用的实现路径。通过对2001~2009年主板A股上市公司的分析,本文发现:公司面临的媒体负面报道越多,公司和审计师之间的审计聘用关系越不稳定,越容易发生审计师变更;并且,在低诉讼风险环境下,媒体负面报道对审计师变更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只有在高诉讼风险环境下,媒体负面报道才会显著地影响审计师变更。进一步分析发现:管理及其他方面的媒体负面报道、性质比较严重的媒体负面报道、权威、专业和大胆的媒体进行的负面报道会对审计师变更产生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也只存在于高诉讼风险的环境下。此外,我们也发现,媒体负面报道会使审计师提高审计收费,并且这种情况也只在高诉讼风险的环境下才存在。这表明,媒体负面报道只有在法律环境得到改善的情况下才会对审计契约产生明显的治理作用。  相似文献   

12.
营商环境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外部因素,但尚不确定会对企业审计收费产生何种影响。研究发现,营商环境优化可以促进法律体系和金融市场建设并降低市场准入,使得企业对高质量审计服务需求上升,进而推动审计收费的上涨,故营商环境优化与审计收费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营商环境对审计收费的增长作用在国有企业、代理成本高、分析师跟踪密切、媒体关注度高的公司当中表现得更为显著。结果表明,政府不仅需要考虑政策对企业的直接影响,还应该关注金融市场中其他主体对营商环境优化与企业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薪酬激励、董事会监管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2002-2004年间沪深两地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行业采用修正的截面Jones模型对上市公司的可操控性应计利润进行计算,以此作为衡量盈余管理程度的代理变量;在此基础上,考察了高管人员薪酬激励、董事会监管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在控制了上市公司资产规模和债务水平之后,研究发现,管理层薪酬水平与调高的操控性应计利润高度正相关,表明薪酬激励构成了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一个基本诱因;董事会监管机制对于盈余管理的制约作用并不明显,但本文研究发现董事会规模与调高的操控性应计利润显著负相关,规模较大的董事会能够降低盈余管理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我国证券市场1998-2006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影响后,实证研究了客户重要性与审计师独立性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随着客户重要性的增加,审计师会更加谨慎,进而会更加倾向于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由此得出的研究结论是:客户重要性没有影响审计师独立性.  相似文献   

15.
审计合谋的一个博弈均衡分析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审计环境中,审计合谋现象普遍存在,双重审计制度可以看作是阻止审计合谋的一种制度设计.在分析审计合谋成因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包括引入第二个审计师的概率因子、融合外部监督惩罚与激励机制的博弈模型,对阻止审计合谋的条件进行了均衡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当外部监督惩罚力度强化后与适当的激励机制存在时,双重审计制度有利于降低对审计师的监督成本,从而为其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从多期博弈角度看,这一制度还有利于削弱审计师的"合谋偏好",最终使双重审计回归到单一审计路线上来,节约对审计师的社会监督成本.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01年到2003年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公司股权结构特征对审计师变更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出具“不清洁”审计意见的审计师发生变更行为的概率与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显著正相关;(2)上一年度“不清洁”审计意见的严厉程度越高.审计师发生变更行为的可能性也越大:(3)其它大股东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差距的减少.大股东之间相互制衡能力的增强会显著降低审计师发生变更行为的可能性。这些发现为改“一股独大”为“多股同大”,增加大股东相互制衡能力来改善独立审计执业环境。保证其监督机制作用的改革思路提供了实证证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审计声誉与审计质量的关系,并且结合我国审计实务分析了我国审计市场的声誉价值及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审计声誉在我国审计市场没有经济价值,审计师可能没有建立高质量审计声誉的动机。  相似文献   

18.
审计的产生、存在与发展离不开审计环境的影响。审计外部环境的本质是现实社会经济的一种客观反映,它影响着审计的时空界限,控制着审计发展的方向、规模和速度。创建一个良好的审计外部环境,有利于审计师更好地开展审计工作,提高审计服务水平和质量。本文通过对审计外部环境因素的系统分析,分别讨论了外部环境对审计需求和审计供给的影响,旨在说明外部环境对审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罗进辉  李雪  林芷如 《管理科学》2016,29(6):145-160
 近年来,相关研究发现地理区位特征是影响经济主体行为决策及其后果的重要因素。在审计实践中,有些上市公司倾向于聘请地理邻近的本地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审计服务,而有些上市公司却喜欢“舍近求远”聘请外地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审计服务。这个现象说明,审计师的地理区位特征很可能是影响上市公司与审计师间交互行为的一个重要潜在因素。        基于客户公司会计稳健性的视角,以地理经济学相关理论为支撑,探讨审计师的地理区位特征对审计师审计行为的影响,进而检验对客户公司会计稳健性的影响。        综合考虑中国关系型社会和法制不健全的转型经济背景,研究审计师与客户公司间地理距离对客户公司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利用2004年至2014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13 624个年度观察数据为研究样本,使用OLS、工具变量的2SLS、Petersen所采用的稳健回归等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实证检验。        研究结果表明,①审计师-客户公司地理距离越近,客户公司的会计稳健性越低,即地理邻近性降低了客户公司的会计稳健性;②与国际四大相比,非国际四大审计师与客户公司间的地理邻近性对客户公司会计稳健性的消极影响显著更强;③相对于监管强度高的地区,审计师-客户公司的地理邻近性对会计稳健性的消极影响在监管强度低的地区表现得更强。此外,对内生性、计量估计模型、主要变量度量方法和样本筛选等问题进行的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上述研究结论稳健成立。        审计师的地理邻近性会降低客户公司的会计稳健性,因为地理邻近性会特别损害会计稳健性所依赖的外部审计的独立性,而良好的审计师声誉和外部监管环境则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审计师的地理邻近性对客户公司会计稳健性的不利影响。相关结果加深了对审计师行为动机及其后果的理解,对审计师在审计本地客户时加强独立性、监管机构加强针对性的监管以及完善各种内外部治理机制都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标准普尔的C ompu st atGloba l企业数据库提供的2007-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样本,通过构建中国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活动的度量指标,研究了影子银行业务与会计师事务所选择、审计意见、审计风险以及审计费用的关系。研究发现,非金融企业参与影子银行业务越多,越有可能聘用小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这说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管理层通过审计合约来掩盖高风险的地下金融中介业务;进一步,从审计师执业风险角度出发的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参与的影子银行业务越多,审计师越有可能出具非标准的审计意见,面临的审计风险越高,同时收取的审计费用越高,这说明在我国审计市场中,会计师事务所充分识别并关注了非金融企业参与影子银行业务的高风险。最后,考察了研究的内生性、变量的度量误差和有效性问题,发现研究结果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