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上市公司盈利状况与股票价格的关系,一直是投资者关心的话题。上市公司业绩指标对股票价格的有效反映也是推动股票市场和上市公司互相促进,共同健康高效发展的重要力量。研究上市公司盈利状况与股票价格行为的关系,是会计理论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国情的需要。本文建立起适合本文实证分析需要的上市公司盈利状况评估指标体系,首先对2008年的数据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由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增长率以及总资产周转率组成的模型,该模型与股票价格的拟合度最高;接着运用2009年至2012年四年的数据对该模型进行回归分析验证,从而得出上市公司盈利状况与股票价格变动的关系,确实该模型的拟合度高且每股收益与股票价格的联系最为紧密。  相似文献   

2.
一、盈利预测信息披露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制度不完善 首先,界定责任的标准不够科学.目前,在评价上市公司盈利预测完成程度时,是将实际的盈利数与盈利预测数进行比较,视其偏差来判断是否承担责任.而我们知道,如果采用的是净利润指标,管理当局就可以通过操纵非经常性项目损益来达成盈利的实现.所以,应该将扣除非经常损益后的净利润也纳入界定标准体系,而不应仅仅比较净利润指标.  相似文献   

3.
2014年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经济下滑,然而股市上涨53%,创出5年新高。很多人不理解,过去中国经济世界第一好,然而股市世界第一滥,今天经济下滑,为什么股市反而创出5年新高呢?我也认为预测股价的具体点位是骗人的把戏。果真有这样的神人,他应该比比尔·盖茨还要富有才对,他应该忙着在夏威夷的海滩度假,哪有时间预测点位呢。但这并不是说股市就一点也不可以预测了。我不知道今年股市到底会涨多高,但我知道今年股市一定会好。我能肯定,今年的高点一定  相似文献   

4.
李丽青 《南开管理评论》2012,15(6):44-50,84
本文以2008-2009年420家A股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及15967个分析师盈利预测的观测值,比较分析了不同市场走势下分析师盈利预测和随机游走模型盈利预测的准确性及它们对投资回报的影响。研究发现,熊市环境下分析师盈利预测比随机游走模型盈利预测的准确度高,基于分析师盈利预测的投资回报要高于基于随机游走模型盈利预测的投资回报,而牛市环境下的情况正好相反。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不能理性地识别牛熊市下各种盈利预测信息,从而也未能证明分析师盈利预测是比随机游走模型预测更好的"市场预期盈利"的代理变量。此外,研究也发现分析师存在高估盈利的乐观倾向,且熊市中分析师盈利预测的乐观程度要大于牛市中的分析师盈利预测。  相似文献   

5.
中国股市一出世就带有先天缺陷:一是股市寻租:二是高溢价发行;三是股权分置。这三点构成了目前市场的诚信危机.直接引发了发行上市制度的风险性。数据表明.14年来.两市上市公司创造利润仅6965亿元,但却从社会公众股东(A、B、H股)手中融资9675亿元。这表明上市公司净资产的增值基本上靠发行新股及再融资获得.一级市场的暴利有了做假账的诱惑及违规操控市场的发生,统计数据显示.  相似文献   

6.
金融文本的语调与情绪含有上市公司管理层以及个体投资者表达的情感信息,并对股票市场产生影响. 通过词典重组和深度学习算法构建了适用于正式文本与非正式文本的金融领域中文情绪词典,并基于词典构建了上市公司的年报语调和社交媒体情绪指标. 构建的年报语调指标和社交媒体情绪指标能有效地预测上市公司股票的收益率、成交量、波动率和非预期盈余等市场因素,并优于基于其他广泛使用情绪词典构建的指标. 此外,年报语调指标和社交媒体情绪指标对上市公司的股价崩盘风险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为文本大数据在金融市场的应用提供了分析工具,也为大数据时代的金融市场预测和监管等活动提供了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7.
关于我国证券市场投资价值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股市政策市特征明显,市场运行与各种政策变化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股市大起大落,股机行为普遍存在。我国上市公司分红较少,上市公司持续盈利能力普遍不强,也不注重股东回报。部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失真,违规行为时有发生,财务欺诈现象层出不穷。我国上市公司质量偏低,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内部人控制严重。中国股市没有一个清晰的、可供参照的公司价值衡量标准,投资理念几经变迁。我国股市大多数股票不具备长期投资价值,投机炒作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8.
股票市场的发展对于我国的经济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我国股市毕竟仅有十几年的历史,无论是证券市场的宏观管理和监控,还是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仍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的股市健康发展。目前在股票市场存在着上市公司名称和股票名称不规范的现象,有的上市公司名称和股票名称与实际经营不符,甚至出现了个别上市公司打着“科技”的旗号在股市行骗。同时也出现了个别企业仿冒上市公司名称的现象,这些问题如不及时治理将对股市产生负面效应。规范上市公司和股票名称的意义1.公司名称和股票名称是上市公司重要的无形资产。在…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进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上市公司自愿性"盈利预测"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的理论构建,运用Logistic回归建立模型,引用SPSS软件对影响自愿性"盈利预测"信息披露因子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与影响上市公司自愿性"盈利预测"信息披露有关的结果,并进行了相关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实体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盈利越来越差,而股市仅因为市场上资金泛滥而上涨的话,这样的股价上涨是虚涨,是泡沫的膨胀。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着眼于全球性股市恐慌下的中国内地与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日本股市之间的日内风险传染现象,使用日内5分钟数据,应用FFF回归、FIEGARCH模型、ARFIMAX模型的波动溢出三步检验法,对内地股市与其他三个东亚股市之间的日内波动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主要结论是:中国内地与中国香港股市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双向波动溢出效应;中国内地与日本股市互不影响;中国内地与中国台湾股市之间,虽然在非恐慌时期几乎不存在波动溢出效应,但进入恐慌时期后中国台湾股市显著受到内地股市影响.股票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具有非对称性特征,并且股市下跌时的波动溢出效应比上涨时要大.  相似文献   

12.
股市与楼市     
中国股市走到今天的窘况,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股市问世之初,懵懂入市的人们还没弄清股票为何物,就过早地制造了杨百万神话,片面放大了股票的生财功能,而将“股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的警示当成笑柄。1996年前后兴盛之期,交易大厅人满为患,各路资金蜂拥而入,买到股票就像买了棵摇钱树,“全民炒股”,“傻子都赚钱”,股市成了疯狂的圈钱地。有些上市公司浑水摸鱼,趁机造假,加之监管不力,内外串通,将股市推向冬天边缘。终于,随着许多上市公司行骗劣迹被揭露,挤压泡沫,股民的信心也受到重创——上证综指由2245点高位唏哩哗啦往下跌,直跌到目前11…  相似文献   

13.
作为常用的综合性价值评价工具,杜邦分析通过将资产收益分解为利润率、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以期更好地判断公司的价值及其变化。本文以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杜邦分析的核心指标和成分指标的信息含量,并对比分析传统与改进的杜邦分析方法在我国证券市场中的适用性。结果发现:在预测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时,净资产收益率较经营净资产收益率有效;在拟合个股当期和预测未来的收益时,结果却相反;但无论是传统的、还是改进的杜邦财务成分指标,均不具有显著的增量信息提供能力。这表明在中国证券市场上,投资者在评价公司的价值时,应更多地关注杜邦分析的核心指标而不是其成分指标。  相似文献   

14.
鉴于信息披露及时性的重要,本文将主要基于国外的相关研究和中国股市及上市公司的特征.提出五个研究假设.然后构建回归模型,依据2000-2003年中国上市公司年报数据进行假设检验.考察未预期盈利、非标准审计意见与年报披露及时性之间的关系。在控制了上市公司财务杠杆、公司上市的证券交易所、审计者更迭、审计者规模、ST制度和公司规模等可能存在的影响之后.本文得出的研究结果大部分和国外研究类似,但是由模型的分析结果以及年度差异来看.中国上市公司卷入盈余管理甚至利润操作的可能性较大。这导致我们不能很确定地认为未预期盈利越高、企业业绩越好的上市公司年报迟滞时间越短。  相似文献   

15.
基于期权定价理论的中国非上市公司信用风险度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期权定价理论的非上市公司模型是由穆迪公司旗下的KMV公司开发的针对非 上市公司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的模型.在介绍非上市公司模型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对模型进行了初步调整和完善,并利用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和某国有商业银行非上市公司的信贷数据对非上市公司模型在中国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实证结果表明非上市公司模型在中国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但预测准确率低于欧美国家.  相似文献   

16.
股权分置一直是困扰中国股市运行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几年中国股市连续下跌甚至创6年以来新低。在最大程度上便与股权分置问题的存在有很大关系,股权分置甚至被人们认为是股市中的“万恶之源”。伴随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出台,困扰股市多年的股权分置问题进入实质性改革阶段。如何看待股权分置问题?股权分置改革究竟会给证券市场带来什么?  相似文献   

17.
市盈率是最常用来评估股价水平是否合理的指标之一,在我国价值评估和投资决策中有着广泛应用。本文是在考虑股市泡沫因素的前提下,对市盈率指标与投资有效性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相关的理论模型,以深市A股为研究范围,按照一定的规律,收集并整理了深市A股中150支个股的相关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对市盈率与公司的盈利能力、市盈率与股市泡沫进行相关性分析,为我国股票市场制度和股票投资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选取1997年7月至2015年6月中国股市月度收益数据为样本,以营业利润与账面价值的比值作为盈利因素的代理变量,以总资产增长率作为投资因素的代理变量。先后运用Fama-Macbeth回归法和投资组合因子模拟法分析了规模、B/M、盈利和投资等因素与资产定价的关系,并对Fama和French近期提出的五因子资产定价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规模、B/M、盈利和投资四因素在解释个股横截面收益差异上的显著性依次降低,而且B/M因素在规模大组的显著性要大于规模小组,但盈利和投资因素则表现相反;中国股市的平均收益同样存在与规模、B/M、盈利和投资相关的效应特征,其中B/M效应特征表现出了翘尾现象,盈利效应的主要特征表现为盈利能力越强的公司的股票收益越低,但规模较大的公司则表现为盈利能力越强的公司的股票收益越高,投资效应特征表现为投资越保守的公司的股票收益越高。使用五因子资产定价模型能较好地拟合这些特征,而且在表现上也优于三因子资产定价模型。  相似文献   

19.
利用日内交易数据构建订单流不平衡指标,考察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应计信息的即时反应情况及对股票价格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意外盈余为正的前提下,根据应计利润水平采取反转交易策略,买入(卖出)低(高)应计公司股票;受机构投资者交易行为的影响,低应计(高应计)公司股价在盈余公告后短期内上涨(下跌),在公告后长期则下跌(上涨),股价在整个区间内经历反转;通过构建套利组合研究发现,公司应计对股票盈余公告后长期收益的正向预测能力,不能完全被基于风险的资产定价模型所解释,说明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造成股价过度反应,导致市场对公司应计项目错误定价.  相似文献   

20.
盈利能力包括盈利水平与盈利质量两个方面。盈利水平强调企业获取收益的能力,而盈利质量则反映盈利的确认是否同时伴随相应的现金流入,只有伴随现金流入的盈利才具有较高质量。那么,上市公司哪些内部因素会影响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