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从价值网络的视角研究中小企业的开放式创新,比较了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异同、分析中小型企业的创新意愿、吸收能力及互补性等因素对开放式创新以及结网的影响;探讨中小型企业吸收外部知识到内部开发、整合内部知识、激励外部成员转移知识等创新机制,构建基于价值网络的开放式创新网络,从而实现中小型企业的开放式创新。  相似文献   

2.
商业模式内容创新意味着创造新价值或增加新价值创造活动,是创业企业实现快速成长的重要途径,但我们对于"创业企业如何实现商业模式内容创新"仍知之甚少。本文以企业网络理论为基础,从商业模式内容创新事件入手,横向比较与纵向分析相结合的归纳式跨案例研究方法探索了上述问题。本文发现商业模式内容创新是一系列事件的递进式组合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横向跨案例分析表明,创业企业所嵌入网络结构通过促进以知识获取为核心的获得性学习影响商业模式内容创新,而网络行为依赖以知识创造为核心的试验性学习作用于商业模式内容创新;纵向跨案例分析显示,与网络理论强调的"结构—行为—绩效"逻辑不同,网络结构和网络行为在商业模式连续性内容创新事件中存在着互动关系,在创业企业成长阶段,与基于网络结构的知识获取机制相比较,基于网络行为的知识创造机制是诱发商业模式内容创新的更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杨震宁  赵红 《管理世界》2020,(2):139-160
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薄弱,需要利用开放式创新模式突破组织边界来获取更丰富的外部知识来重塑自身的技术创造力以应对现今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也是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的关键。考虑到中国企业开放式创新所面对的特殊制度环境、企业之间合作竞争的网络关系,本研究以1407家中国制造业企业为研究样本(2015~2017年间的创新调查),讨论开放式创新(广度和深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竞合"关系和制度环境在其中所起到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开放式创新的广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倒U型关系;第二,开放式创新的深度与创新绩效之间也存在倒U型关系;第三,合作关系有利于企业广泛利用外部知识资源,但要防范开放式深度的过度加深,形成路径依赖,有损于创新绩效;第四,竞争关系有损于企业有效广泛利用的外部知识来源,但有助于警醒企业不要过度加深与外部知识网络的合作;第五,竞争关系扭曲了合作关系对开放式创新深度与创新绩效间的影响;第六,正式制度激励企业扩大利用开放式创新的广度,但限制企业利用开放式创新的深度;第七,非正式制度激励企业加深开放式创新深度,但是对开放式创新广度没有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中国企业适度使用开放式创新模式,正确合理地处理企业间的"竞合"网络关系以及利用正式和非正式制度环境提升企业创新绩效,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力图拓展动态能力的理论内涵,将其界定为企业在技术范式转变时期应对混沌、复杂环境的整合与重构能力。据此架构了一个基于动态能力、技术范式和创新战略行为之间半交互影响的理论框架,用以分析技术范式转变时期企业动态能力对其创新战略行为的支撑机制和作用机理。依托这一理论框架,文章尝试打开近期移动互联网业界热点问题——"微创新"的黑箱,对腾讯微信的"整合"与"迭代"微创新战略进行了深度纵向案例研究。研究发现微信微创新战略成功的机理是,在强大的动态能力支撑条件下,抓住了技术范式变化的战略机遇,通过有效的组织学习和知识管理,以及强大的跨界(跨地域、跨行业、跨企业)虚拟整合能力,将从组织内外部搜索、学习到的分散的技术知识,基于用户信息体验消费对创新活动进行快速、反复、精确迭代,领导竞争对手、合作伙伴、先导顾客进行开放式的协同创新,并通过有效的微创新质量控制,降低创新失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成为支撑移动互联网时代第三方服务的平台级产品,最终实现颠覆式创新和价值创造。本文的理论贡献在于:丰富、升华了动态能力的理论内涵,从技术范式的高度对互联网企业微创新战略的内在机理进行了开拓性分析,阐释了技术范式转变时期动态能力对创新战略的动力支撑机制,为处在技术范式变革中的互联网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后发企业正逐渐从追赶向超越追赶甚至创新前沿演进。机会窗口视角整合了技术、需求、制度多层次情境因素,是解释后发企业成功追赶的重要理论基础。本研究通过两家中国安防行业后发企业追赶过程的纵向案例对比分析,探究了后发企业在以国内领先为目标的追赶阶段与以国际领先为目标的超越追赶阶段,机会窗口与企业创新战略的匹配关系对后发企业追赶绩效的作用机制:(1)技术机会窗口与技术探索性创新战略的匹配,在追赶和超越追赶阶段都会更好地促进后发企业追赶绩效的提升。(2)需求机会窗口与市场探索性创新战略的匹配,在追赶阶段会更好地促进后发企业追赶绩效的提升;需求机会窗口与市场利用性创新战略的匹配,在超越追赶阶段会更好地促进后发企业追赶绩效的提升。(3)制度机会窗口与技术利用性创新战略的匹配,在追赶和超越追赶阶段都会更好地促进后发企业追赶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网络创新外包交易机制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开放式创新的理念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网络创新市场正逐渐成为企业实施创新外包的重要平台.目前,在网络创新市场中常见两种交易机制:悬赏制和招标制.从本质上来说,悬赏制是一种竞赛制度,而招标制是一种反向拍卖制度,它们各自适用于不同的情况.笔者的研究刻画出了这两种机制的适用范围,为企业在网络创新市场中的交易机制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魏龙  党兴华 《管理科学》2017,30(3):83-96
 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技术创新网络逐渐进化成为不同类型创新角色相互协作构成的创新生态系统。创新催化作为网络中创新产生的关键过程,目前研究将知识派系作为创新催化的支撑条件,然而鲜有考虑知识派系中网络闭合和知识基础双重属性的微观构成及其作用悖论,忽略了支撑条件与创新催化之间的协同演化关系,进一步破解技术创新网络的创新催化机制成为有待厘清的重要理论问题。        基于悖论整合视角,分析开放式和封闭式网络闭合、专业化和多样化知识基础、结构洞生成和填充的创新悖论,通过网络闭合和知识基础的交互匹配,探讨开放式专业化、开放式多样化、封闭式专业化和封闭式多样化4种网络配置组合对创新催化的差异性影响以及结构洞生成和填充的调节作用。结合战略联盟数据库SDC Platinum和专利数据库UPSTO,以嵌入在高科技行业合作网络中的中国企业为样本,利用社会网络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实证检验。        研究结果表明,网络闭合、知识基础与动态结构洞的多维匹配是实现创新催化的最小功能集;开放式网络情景下,组织嵌入在开放式专业化网络具有显著的创新催化作用,而开放式多样化网络存在信息过载的风险;封闭式网络情景下,组织嵌入在封闭式多样化网络具有显著的创新催化作用,而封闭式专业化网络存在过度嵌入的缺陷;结构洞生成和结构洞填充强化了开放式多样化和封闭式专业化网络的创新催化效能,抑制了开放式专业化和封闭式多样化网络对创新催化的促进作用;动态结构洞的调节效应存在时效差异,结构洞生成的促进作用能够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结构洞填充的调节效应随时间增加而逐渐减弱。        研究结论有助于揭示技术创新网络的创新催化过程,识别创新催化的最优网络配置以及效能发挥的情景依赖性,对提升网络组织的创新能力、构建中国情景下的创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中航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的航空发动机转包业务为案例研究对象,探讨创新生态系统的核心企业对创新悖论的管理。本研究发现有三点:(1)创新生态系统的核心企业从事复杂产品的利用式和探索式创新主要面临三类悖论,即创新战略的创新利润主导—可持续主导、创新方式的紧密连接—松散连接和创新驱动的纪律导向—激情导向。(2)上述创新悖论影响核心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管理的战略目标、运营和组织边界。(3)创新生态系统的核心企业通过组建双元化的创新单元→强化创新的组织联结→实现创新的共创共享三个步骤构建创新悖论管理机制,在该机制建构过程中分别形成结构、协调和情境三种双元能力,并逐步化解不同的创新悖论。本文从组织双元能力视角揭示了创新生态系统的核心企业管理悖论的过程机理,并对指导航空企业早日实现以"中国心"助推"中国梦"之宏愿,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寿柯炎  魏江 《管理科学》2018,21(9):23-37
构建创新网络是后发企业快速进行技术追赶的重要路径。那么,针对不同的企业,构筑什么样的创新网络是有效的? 为了深化以往的创新网络研究,从知识架构的视角出发,聚焦于网络层次的合作伙伴配置,构建了以产业特征为情境条件,知识基宽度/深度为焦点企业特征,知识异质性/质量为创新网络节点组成特征,高创新追赶绩效为结果变量的逻辑模型。结论显示,有三种相应的架构类型能够获取高创新追赶绩效。此外,在不同的产业特征情境下,不同的企业分别可以采用相应的架构类型取得更好的绩效。以此,为后发企业构建有效创新网络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动荡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尝试与不同组织进行研发合作,企业合作研发伙伴的多样性特征随之凸显。作为伙伴多样性的重要维度,伙伴类型多样性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仍存在较大争议,并且缺乏从企业内部知识网络整体凝聚特征的视角探讨伙伴类型多样性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边界条件。整合知识基础观和开放式创新理论,基于合作研发主体的组织类型,研究伙伴类型多样性对企业探索式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分析企业内部知识网络整体凝聚特征(知识网络聚集度和知识网络密度)的复杂调节作用。选取中国361家整车或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作为研究样本,运用UCINET 6.487构建样本企业内部知识网络,并采用负二项回归方法、运用Stata软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伙伴类型多样性与企业探索式创新绩效之间呈倒U形关系,伙伴类型多样性较低时,提升知识网络聚集度会削弱伙伴类型多样性与探索式创新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而提高知识网络密度则增强两者之间的正向关系;伙伴类型多样性较高时,提升知识网络聚集度会削弱伙伴类型多样性与探索式创新绩效之间的负向关系,而提高知识网络密度则增强两者之间的负向关系。在理论层面,厘清了伙伴类型多样性对探索式创新的影响,通过引入知识基础结构特征为伙伴类型多样性研究提供新的理论整合视角,深化了对知识元素整体整合模式及其对创新作用机制的理解;在实践层面,启示管理者在与越来越多的不同类型伙伴进行合作研发时留意“过犹不及”的风险,并关注技术知识基础在企业知识整合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根据知识网络凝聚特征调整开放式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1.
从引进模仿起步,历经微创新、错位创新、越位创新、包容创新、巨创新、塔尖创新等过程这是一个自主创新的时代,也是一个跟风模仿的时代。这是一个微创新的时代,也是一个巨创新的时代。创新好像活力四射,创新似乎杂乱无章。中国管理到底有没有创新?2011年,《经理人》总结最近一年来中国企业管理,包括商业模式、领导力、战略、组织、资本运作、营销、公司治理、全球化等8个领域的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2.
全员创新提升创新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国内外全员创新实践的回顾以及前人的研究,本文提出了支撑全员创新的全要素创新的概念模型,并通过大样本问卷分析,揭示了全员创新实施所缺失的创新要素:创新文化、信息系统和组织结构扁平化.针对这三种创新要素的缺失,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同时,结合国内外大企业全员创新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中小企业实施全员创新的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已经成为创新大国,拥有较大规模的创新数量,但还不是创新强国,创新质量水平较低。在贸易保护主义日趋严重的今天,研究创新数量、创新质量与外贸出口的互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创新数量、创新质量与出口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创新数量与外贸出口之间呈现良性互动;创新质量与外贸出口互动作用较低;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能有效地促进创新数量与创新质量的提升;政府研发经费投入不能有效地促进创新数量与创新质量的提升;创新数量、创新质量之间具有一定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4.
核心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适配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适配理论,从成本、知识整合和创新文化3个维度分析后发企业核心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之间的静态适配和动态适配演化关系,通过中兴TD-SCDMA技术创新的案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后发企业的高可变度核心技术创新表现出与外主内辅管理创新的适配特征,低可变度核心技术创新表现出与内主外辅管理创新的适配特征;同时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之间存在动态的适配演化关系,管理创新的实施使后发企业的技术创新由高可变度向低可变度转化以及后续的贴近市场创新,技术创新路径表现出的规律为高可变度技术创新→技术池1→低可变度技术创新→新的高可变度技术创新→技术池2→新的低可变度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表现出随着企业技术创新的开展而逐渐拓展和深化的态势。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之一,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并非单纯的技术活动,而应与组织创新相互匹配、协同发展.针对此问题提出学习导向型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测量维度,构建学习导向型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关联模型,通过对347家高技术制造企业的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学习导向型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关联路径和影响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学习导向型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显著、正向且直接的关联关系,建议高技术制造企业运用二者之间正向关联作用促进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经济低迷时期,中小企业更趋向于通过创新网络来提升竞争力,塑造核心能力,结合文献分析和企业调研,从能力和要素组合两个维度,提出了创新网络中企业能力提升的分析框架,指出创新网络中的中小企业核心能力来自于企业内外创新要素协同.最后通过一个案例分析详细阐述了这种能力提升与要素协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财政分权作为调整中央与地方财政权力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财政资源配置的方式、效率与水平。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2003~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逐步回归方法和面板联立方程,实证分析了财政分权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财政分权促进了区域创新效率提升,但也会抑制政府创新偏好,导致区域创新系统中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发挥不够,引起创新效率损失;就综合作用效果而言,财政分权仍能够提升区域创新效率。分地区考察发现,财政分权对区域创新的影响与政府创新偏好的遮掩效应均存在区域差异。从综合作用来看,在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财政分权能够提升区域创新效率;但在中部地区,财政分权对创新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就作用机制而言,在东部地区,财政分权在提升区域创新效率的同时,也会抑制地方政府创新偏好,导致创新效率损失;而在西部地区,控制政府创新偏好的内生性问题后发现,财政分权会降低政府对区域创新活动的过度干预,间接提升区域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8.
排斥性创新:一种适合发展中国家的创新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发展中国家进行本土技术创新和追赶发达国家的过程中,他们自然而然会关注重大的突破性创新(Radical Innovation)方法.但是近来的研究表明,突破性创新的失败率很高,而且它要求公司或国家在培养重大的创新方法时投入大量的时间、金钱,还需要高层领导的持续关注.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指南性的回顾,并且讨论了另一种方法--排斥性创新方法.我们应该关注排斥性创新,因为它更有可能获得成功,特别是对那些新兴的本土企业.它还是一种为发展中国家开发新的、市场能接受的产品/服务的有效方法.排斥性创新之后,公司就可以运用维持性创新(Sustaining Innovation)(渐进的和/或突破性的),为本土市场和国际市场提供高端产品.本文还列举了5个中国的案例来证实在发展中国家进行排斥性创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设计驱动式创新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驱动式创新是一种前沿的创新理论,强调通过对现存技术元素和社会文化元素的创造性组合来形成新的产品解决方案。本文基于对我国211家创新型企业的问卷调查,采用结构方程的方法对设计驱动式创新的机理与作用路径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拥有的不同设计资源组合会形成不同的关键设计创新能力,最终影响到创新绩效。研究揭示了各设计资源要素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为企业在创新实践中通过合理的资源获取和配置,提升自身设计创新能力,有效实施设计驱动式创新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城市间创新联系及创新网络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牛欣  陈向东 《管理学报》2013,10(4):575-582
将基于牛顿原理的引力模型首次应用到城市间创新联系的研究中并对其进行修正,建立城市创新引力模型;结合网络分析法,按照八大经济圈的划分标准对我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间的创新联系及创新网络空间结构进行深入探讨。结果显示,各经济圈创新网络城市间创新联系紧密程度存在差异,以经济发达城市为核心的创新网络空间布局基本形成,块模型揭示了城市子群内创新联系较子群间紧密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