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己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因此,探寻解决的办法已成为广大理论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河北省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呈现不断扩大之势。而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深层原因主要有: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产权制度改革、经济增长过程中收入分配差距的变动趋势、产业结构不合理、垄断导致的行业间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税收调控功能弱化、人力资本差异较大等等。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收入分配制度的变革,打破计划经济下的平均主义分配方式,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增长,但同时也导致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目前我国经济持续增长,本文分析在持续增长的背景下,仍隐藏着收入差距扩大的现实可能,并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呈不断扩大趋势,而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将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社会生活各方面产生不良影响。马克思主义的收入分配理论对分配的性质进行了科学的阐明,并且对收入分配的对象和原则也进行了深刻系统的论述。本文依据马克思收入分配的理论,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现状及成因,并提出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相关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5.
当前居民收入差距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举世瞩目,但也面临着国内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等一系列问题的困扰,研究现阶段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表现及成因,并据此制定实现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合理化的对策,有利于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确保社会稳定和经济的持  相似文献   

6.
市场为主导的经济体制下,各种竞争机制的引入、要素分配的差异性,必然会导致收入的结构性差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不例外。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市居民收入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人民生活整体上从温饱迈入小康阶段。但是,结构性的收入差距依然存在。本文将从宁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演进、现状和成因展开定量分析,以期为缩小结构差距,实现城乡全面统筹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居民的收入分配问题也格外引人注目。不断拉大的收入差距不仅影响到民众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面对现阶段由于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而产生的诸多社会矛盾,应通过加大取缔社会违法经营活动的力度、进一步优化社会保障制度对于收入分配的推动作用、合理限制过高收入以体现社会分配的公平性等途径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厉以宁 《决策探索》2011,(24):22-23
最近一年,笔者在云南、贵州、重庆、山东、山西、湖北等地方进行了考察,发现了一些问题。下面,就关于城乡差距的调查结果和观点谈一下个人意见。  相似文献   

9.
董全瑞 《领导之友》2012,(5):7-8,12
中国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大众所周知,但究竟差在哪里,人们并不十分清楚。马克思认为,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分配决定产品的分配,分配关系和分配方式只表现为生产要素的背面。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科技、教育、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近年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同时伴随着居民不断增长的收入水平,目前还有着较大的收入差距存在城乡居民之间。本文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策略研究这一话题研究和探讨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策略,旨在提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已成为经济发展中最令人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以山东为例,主要从定量方面对经济增长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检验。为深入剖析经济增长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文中还对经济增长与城、乡居民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通过分析找出经济增长中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症结,以便为构建和谐的山东经济社会提供可供参考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转型与增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4个方面、以19个指标为基础构造了衡量中国经济转型(即经济体制市场化进程)的制度变量——市场化相对指数,从该指数的数据特征和图形分析的结果看,新构建的指数较好地描绘了中国经济体制的市场化进程。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该市场化指数作为制度变量,运用协整理论和动态建模方法建立了一个经济增长的动态分析模型,实证研究的结果证实了1978~2003年间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改革确实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同时也证实了资本和劳动仍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该模型较好地模拟了市场化改革影响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变化规律。虽然将经济制度视为外生因素的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对于丰富传统经济增长理论,体现经济转型对增长的影响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
经济转型时期中国的非线性菲利普斯曲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半参数模型识别经济转型时期中国的非线性菲利普斯曲线,这种非线性关系表现为三次多项式函数,拟合效果较好,统计检验显著。此外,本文给出了非线性菲利普斯曲线的经济学阐释,并用于预测2007-2010中国的通货膨胀趋势。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之初,日本成功实施产业政策的经验在中国引起各界关注。随后,中国开始制定实施产业政策,并以此推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经济快速发展,中国的产业政策经历了一个由计划管理与选择性产业政策混合的产业政策体系向以选择性产业政策为主体、以功能性政策为辅助的产业政策体系转变的过程。十八大以来,中国的产业政策开始重视功能性产业政策与创新政策的运用。总体上看,中国的产业政策越来越注重市场机制的作用,但仍保留了大量直接干预市场的措施,由此带来的不良政策效应日趋突出。当前,中国应转为实施以功能性政策为主体的产业政策体系,重在完善市场机制、维护公平竞争、促进创新、推动产业绿色与包容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居民收入差距也不断扩大。这种差距的扩大既表现在城镇内部差距和农村内部差距上,更突出地表现在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上。实证研究发现,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全国劳动力人数的比重、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失业率等变量与全国居民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的拉大有着密切的相关关系。高度重视收入差距扩大问题,采取措施逐步缩小贫富差距,并建立健全国家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制度,培育容忍合理差距的社会文化,是最大限度地避免社会动荡,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增长四十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实现了40年的持续高速增长。改革开放形成的持续制度创新为经济高速增长提供了制度保障。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为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提供了重要的劳动要素支撑,但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逐步减少,中国经济增长的要素驱动模式从早期的劳动力要素驱动为主,逐步转向劳动与资本要素共同驱动、资本要素驱动为主和资本要素与自主创新共同驱动。出口规模的持续扩大对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出口在基础需求中占比的先升后降,中国经济增长的需求拉动模式也从早期的内需拉动为主转变为内需和外需共同拉动,最后再度转向内需拉动为主。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1990~2000年新一轮轻工业化和2000~2010年的再度重化工业化发展之后,2010年以后中国经济进入了第三产业相对快速发展的转型发展时期。从经济发展的内外部条件看,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依然具有持续较快增长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的理论框架下建立了一个内生R&D投入与技术转化模型,以研究技术扩散对我国经济波动的影响。基于我国1989~2008年的年度数据对模型进行的校准与数值模拟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拟合现实经济波动,能解释现实数据中83.3%的经济波动。脉冲响应分析与方差分解结果显示,技术扩散冲击通过企业R&D投入的内生技术转化,在模型中能解释29.32%的相对经济波动。同时,相对于中性技术冲击而言,技术扩散冲击在长期中使产出和技术存量处在更高的均衡水平上。上述证据表明,技术扩散和R&D投入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使用CGSS2013年的数据,研究目前中国的收入不平等在多大程度上是由机会不平等造成的,而个人的努力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消解这种不平等。运用参数估计法和方差分解方法得出以下结论:(1)目前中国的机会不平等相对系数高达35.7%。年轻个体面临的机会不平等小于年老个体,农村地区高于城市地区;(2)父亲的背景(受教育程度和职业)对收入不平等的贡献度高达9.9%,出生地和户口是单个贡献最大的两个环境变量,分别为9.0%和7.6%,其他环境变量也有较大贡献度;(3)在Roemer和Barry两种情境下,劳动力外流和自身受教育两个努力变量对收入不平等分别贡献了24.4%和31.7%。环境不仅直接影响收入,还可以通过影响努力间接影响收入(7.3%)。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转型不应过度追求与发达国家历史经验相一致的转型路径,对外开放带来的国际分工造成了当前发展中国家转型路径的多样性。本文在一个两国、三部门模型框架下,使用中、美两国数据,分析对外开放对我国产业结构转型路径的影响。文章发现,1992~2014年我国农业占比的下降主要来自国内因素驱动,而对外开放对解释这一时期内我国制造业占比的迅速增长和持续偏高起到了重要作用,是造成我国当前产业结构转型路径区别于发达国家历史经验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趋势上看,对外开放效应的重要程度逐渐减弱,本国效应的重要程度逐渐增强,长期内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仍需立足内需。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