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众创空间在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分析欧盟倾力打造的智能化创新系统(Living Lab)的成功实践,基于其蕴含的功能定位战略化、主导产业智能化、技术平台市场化、运营模式系统化、主体角色职能化等理论内涵,可以得出结论:我国众创空间发展的功能定位要与主导产业相匹配,主体角色要与运营模式相匹配,技术平台要与市场需求相匹配。  相似文献   

2.
本文回顾总结了四川省众创空间的发展现状和建设众创空间的主要做法,分析了当前四川省众创空间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符合四川实际的对策建议,为四川建设众创空间、推动创新创业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为鼓励更多妇女抓住"互联网+"为女性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洛江区妇联以全区转型发展为契机,积极有为,在原有工作基础上,积极拓展女性创业模式和渠道,致力打造面向女性的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旨在激发女性创造活力、培育包括女大学生在内的各类创新人才,带动扩大就业,为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发动机"发挥"半边天"作用。一是构建巾帼众创空间。充分发挥妇联组织联系社会各界的工作优势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优势,整合企业、部门、高校等资源,依托德讯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旗下的零到壹众创空间,建立巾帼众创空间作为女性自主创业孵化基地,采用"企业投入建设、专业团队运营管理、创业企业免赞入驻"模式,接纳女性创客入驻,提供办公场地,工商和税务代理、团队培养、品牌塑造、运营推广、信贷支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金融的突起,点燃了越来越多"草根"创客的梦想,并提供了更多实现的可能。创业的主体由小众转为大众,正在逐步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目标迈进。在互联网已触及生活各个角落的今天,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实现创客的梦想,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众创空间作为针对早期创业的重要服务载体,能够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该文在归纳有关众创空间研究基础上,分析国家级众创空间布局、众创空间核心资源与运营模式、典型众创空间产业方向与盈利模式,并探讨目前众创空间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经济增长新引擎。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背景下,要充分发挥创新创业和"互联网+"集众智的乘数效应,前提是通过"互联网+双创服务"模式以及完善的服务体系来优化"双创"服务。要构建行政机制、市场机制、互助机制与志愿机制有效衔接"双创"  相似文献   

7.
自2015年以来,我国政府不断出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支持,众创空间则是顺应时代需求的新型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本文针对初创企业的融资困境,基于众创空间、初创企业和风险投资之间的关系,设计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在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情况下,三方在博弈过程中的稳定均衡策略,并利用数值仿真对稳定均衡策略进行了验证。此外,本文实证检验了众创空间与初创企业的哪些因素会对风险投资的投资决策产生影响。演化博弈的结果表明,众创空间的知识共享行为有效解决了初创企业与风投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但由于缺乏恰当的监管机制,搭便车问题仍然存在,三方没有实现高效率的合作。实证的结果表明,众创空间与初创企业的策略选择以及服务和人员等因素都会对风险投资的投资决策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应构建惩罚机制以抑制初创企业的搭便车行为,并通过政府的有效激励以降低合作风险。此外,还需确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比例以促成三方达成有效合作。  相似文献   

8.
报告分析了哈尔滨市众创空间发展现状及特点,剖析了当前众创空间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提出了打造"双创"示范高地,推进众创空间建设与产业协同发展;吸纳和培育高端管理团队,引进国内外先进孵化机构;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强化政策推进落实;健全绩效评价体系,推进众创空间差异化、专业化发展;发挥众创空间联盟、行业协会和社会组织作用;营造众创空间发展的良好氛围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独立院校应如何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综合素质高的大学生,已成为当前的重要问题,也是难点问题。该文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福建某独立院校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进行抽样调查,分别从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概念的认识度、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方式的需求、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遇到的问题进行调查,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领导决策信息》2014,(42):20-21
正从企业萌生状态下的管理,到机制的反复升级,一直到互联网时代"人单合一"商业模式的探索创新,海尔的目标从未改变:员工的创业创新,创业创新的员工。而"平台主—平台小微主—小微创客"的全维度创新生态,再次开启了人人创新创业的坚定尝试,从理论到实践、从样板到全局……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由此从机制上嬗变为全员创客的创新,企业、企业家的创业发展,由此跃升为"人人小微"的创业发展。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海  相似文献   

11.
以核心企业主导型众创空间为研究对象,基于演化博弈方法建立运营方与入驻企业的合作创新博弈模型,首先分析双方的收益与成本参数的变化对演化稳定策略的影响,随后引入双重奖惩机制并用数值仿真方法分析博弈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众创空间运营方与入驻企业合作创新主要受到创新总成本、运营方监管成本、成本分担比例、额外收益与额外收益分配等因素的影响;引入奖惩机制后,保证金、损失、罚金与奖励金均正向影响博弈双方的合作创新行为,说明奖惩机制能够有效地破解博弈双方价值共创的困局。探究核心企业主导型众创空间合作创新的影响因素对进一步促进我国众创空间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教育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加快高校"双创"教育效果和水平,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高校"双创"教育战略实施过程中,图书馆要主动发挥和担当起自身的优势和作用,围绕"双创"人才培养计划和目标,图书馆要创新服务理念、提升服务层次和拓宽服务渠道,从而发挥出图书馆在"双创"教育中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许多女大学生也加入到创业大军中,而影响她们创业的因素包括了社会的传统观念、国家的政策导向、家庭原因、学校的教育以及个人综合素质等,该文详细分析了这些因素,并建议国家加大对女大学生的创业扶持,学校加强创业教育并提供创业实践平台,为女大学生创业助力。此外,女大学生还应从自身实际出发理性看待创业。  相似文献   

14.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国家战略,各类人才踊跃参与创新创业,金融工具支持人才创业发展在全国已是大势所趋。重庆市当前人才创业发展亟需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支持,设立人才创业发展基金是一个重要的政策选项。笔者建议要明确基金的定位与功能,制定清晰的基金设立、投向、组织运营和投后管理及退出路径,特别是在国有资本投资改革、提高投资决策效率、建立宽容机制等方面要有新突破。  相似文献   

15.
《管理评论》2018,(11):F0002-F0002
中国科学院大学创新创业学院(简称“国科大双创学院”),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号召,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教融合”办学方针成立。学院名誉院长由国际著名科学家、教育家施春风院士担任。  相似文献   

16.
该文围绕泉州市众创空间的发展现状、发展必要性、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梳理,探索适合泉州市众创空间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中小城市是连接城市和农村的重要节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新形势下中小城市突破发展瓶颈,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但与大城市相比,中小城市在创新人才、金融服务、政策环境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距,面临着人才匮乏、资金短缺、环境欠佳等困境。中小城市要打破创业创新困境,就要充分发挥财政政策作用,根据实际需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政策工具,建立健全支持创业创新的财政政策体系,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为积极应对经济新常态带来的挑战和有力把握众创时代带来的机遇,"双创型"人才培育势在必行。实践表明,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推进"双创型"人才的培育工作的实现路径可以是:紧扣"新"字抓选题,培养"双创"所需的创新素质;紧扣"细"字抓方案,增强"双创"所需的细心品质;紧扣"广"字抓阅读,丰富"双创"所需的知识储备;紧扣"实"字抓调研,弘扬"双创"所需的实干精神;紧扣"精"字抓成果,树立"双创"所需的精品意识。  相似文献   

19.
陈武  李晓园 《管理评论》2022,34(2):256-268
采用质化和量化相结合的方法,基于64家众创空间的67位负责人,4家政府机构的8位领导的半结构化访谈数据,以及78家众创空间的203份问卷数据,探析了中国情境下众创空间平台组织竞争力的结构、内涵和测量工具,并基于68组众创空间与创业者配对数据实证检验了众创空间平台组织竞争力对创业者参与度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众创空间平台组织竞争力是一个包含身份建构、文化亲近、价值主张、服务嵌入和资源承诺的二阶五因子结构,其测量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且众创空间平台组织竞争力对创业者参与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研究结论有助于管理者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众创空间面临的“庙”多“僧”少问题的根源,并为构建众创空间平台组织竞争力理论提供了技术与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推动下,各高校开始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大陆相比,台湾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该文首先对比分析了当前两岸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介绍了目前两岸高校合作交流的发展现状,最后阐述"一带一路"背景下,针对两岸发展的新需求,为两岸高校合作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