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分析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论文在大量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地区经济增长及生产率变动作了细致的估计。数据估计工作包括,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率作了修正,对各地区要素投入和要素收入份额作了测算以及利用新古典增长理论的生产率测算方法,对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各地区生产率变动进行了估计。我们的研究发现,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与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从非正式政治权力结构的角度为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问题提供一个新的解释思路。各地区解放前不同的革命传统塑造了地方政权内部的非正式政治权力结构,而非正式权力结构进一步影响了地方干部的行为动机,这导致了20世纪80年代前各地区在经济政策取向上的差异,最终影响了各地区的长期经济发展绩效。本文的实证研究发现,江浙两省内部的县域经济差距显著地受到了革命传统以及解放后地方非正式权力结构的影响。由于省级政治精英来源结构及其与地方干部非正式政治关系的差异,解放前浙江省地方革命力量强的地区经济增长相对较快,而江苏省此类地区的经济增长则相对较慢。  相似文献   

3.
1996年既是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改革的分水岭,也是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折点。在第一个阶段,劳动力市场改革的效果主要表现为人们职业和收入结构的调整。在第二个阶段,结构调整则主要表现为人们在不同的就业状态上的分化。劳动力市场第一个阶段的调整保证了工资的低增长,而第二个阶段的调整加快了经济效率的提高,这些都使中国经济发挥了劳动力低成本的比较优势。劳动力市场改革也使得收入差距有所扩大,经济的可持续增长面临着新的挑战。为此,中国需要调整发展战略,使劳动力市场改革有利于收入均等,从而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提出各地区出口贸易影响经济增长的假设前提下,运用实证分析方法,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利用2000~2008年中国各地区的数据,对各地区出口贸易影响经济增长的差异进行实证分析。总的结果表明:各地区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但出口贸易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确实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回顾有关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文献的基础上 ,对我国各地区的税收与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 ,发现西部地区的税负相对较高 ,各地区的边际税率与经济增长负相关 ,并解释了西部地区税负较重的原因 ,最后从改革税制、调整税收优惠、机构改革和增加转移支付方面 ,提出促进西部大开发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和贸易发展水平不同,各地区的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可能与中国整体的特征相异。本文以山东省为例,着重对山东省进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山东进口和GDP增长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甚至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回顾政府投资与经济增长文献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分析了政府投资的区域差异性。由此推断合理安排投资的地区分布,可以保证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在地域上得到合理安排和落实,逐步缩小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差距,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根据C-D生产函数,经济增长主要因素可以归结为资本、技术和劳动力,本文在此基础上还加上了市场化程度和产业化结构两个影响因素。通过建立经济增长模型,以统计数据为基础,测算了贵州省1990-2007年经济增长中各种生产要素的贡献。通过分析得出贵州经济的增长是属于粗放型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于资本的不断追加以及劳动的不断投入,目前贵州省还处于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一、二产业来推动。  相似文献   

9.
采用1978~2015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和增长核算方法测算了农村劳动力省际转移特征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对非农业部门产出贡献率和社会总产出贡献率分别为11.64%和10.21%;劳动力转移使自身生产率提高4.49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7.93%,其中贡献率主要来源于"胡焕庸线"以东地区(11.74%)和农村劳动力转入地(16.11%)。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机理,一方面是产业效率差异带来产出差额从而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即增长效应;另一方面是集聚效应和干中学等学习效应导致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提升,带来劳动者生产效率提升,即效率效应。本研究既论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也为制度改革和市场化推进导致的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性提供实证结论。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1年至2008年中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验证信息基础设施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信息基础设施对中国不同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大小.基于宏观总产出方程与信息基础设施微观供需模型相结合的联立方程模型控制信息基础设施内生性,采用人均长途光缆线路长度作为信息基础设施的代理变量测度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信息基础设施对中国的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基于信息基础设施对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复合增长效应的测算表明,信息基础设施对中国经济增长有很大贡献,但是信息基础设施对不同区域增长的贡献与经济增长的状况却存在反差.在西部不发达地区,信息基础设施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要高于全国水平,而中部各省信息基础设施的发展却低于全国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