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试图从"生存"和"体验"的本位问题出发来探讨教育的本质.生存能力的具备是个体和社会得以延续的根本,体验使得这种生存具备的意义性,正是跟随生存和体验这两大主题,科学主义教育观和人文主义教育观交错发展,随着历史的发展它们必将融合,并且人文主义教育观必将成为科学主义教育观的统管.  相似文献   

2.
从社会发展的系统整体观来看,人文主义的指引铺就了近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道路,也造就了文明史的重大转机。以此为基础,科学主义思潮的诞生又反过来弥补了传统人文主义的偏狭和粗疏,并引致了新人文主义的理性复归。后者的进一步发展又进一步消弭了唯科学主义的蜕变与异化。最终,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爆发促成了科学与人文关系由冲突至融合的全新进展,科学人文主义思潮顺势登上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一个侧面探讨了教育的本质观。认为:教育是人类的一种审美活动。教育的本质,即作为教育存在的根据是人类生命再生产再选择的活动方式,是人类感受美获得美的途径过程。教育从其本质上看,与人类社会的终极发展具有一致性,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类生命的自我实现和高度完善。人类生命自由和谐的生产,即人本质的美化。  相似文献   

4.
李晓燕 《江淮论坛》2009,(6):175-179
教育的第一要义是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为个人的充分和谐发展服务。纵观世界教育发展史,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潮有“科学主义教育”、“人文主义教育”和“科学人文主义教育”。这些教育思潮在特定历史阶段顺应了时代需要,但由于科学与人文自身存在的不足,这些思潮呈现出相互更替、妥协和融合的历史轨迹。基于对当代教育发展趋势的审视,文章提出“科学的人文教育”这一理念,指出它既不是“‘科学的人’教育”,也不是“‘科学的并且人文的’教育”,而是“科学的‘人文教育”’,其根基是“人文性”的,其发展方向是“科学性”的,其宗旨是使人朝着符合人性的方向发展,并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共进。  相似文献   

5.
哲学是理性地思辨万事万物共同的根据和理由的学问。哲学的根本任务是多中求一,以一释多。不同的哲学主要区别在于求"一"的方法或求得的"一"各不相同。哲学的本质是人类基于理性信仰而对本质问题的追问。  相似文献   

6.
反思科学主义的教育技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丽 《理论界》2006,(1):142-143
20世纪以来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传播过程中的变形导致了科学主义的教育技术观盛行。科学主义的教育技术观崇拜技术、工具手段,不能辩证地对待人、工具手段和教育之间的关系,为我国教育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可避免的不利影响。对此,我们必须培养科学人文主义教育技术观,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不同社会、不同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教育目的观各异。国家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教育的举办者、办学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会有自己的教育目的。不同的教育目的观指导不同的教育行为,导致不同的教育结果。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它们各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在当今呈互竞态势,对其深入理解和把握,对指导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生态危机的哲学根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当今世界日益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哲学问题又一次尖锐地呈现出来。生态危机表面上是由生存与发展所引发的,但从深层来说是哲学的危机。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大哲学思潮都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而问题的根本则在于哲学本体论的失落。  相似文献   

9.
科学主义、人文主义的演进与生存危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学广 《社会科学》2007,(1):156-161
西方哲学在近现代发生了西方思想史上最重大的分裂,分裂为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两大思潮。这种分裂实际上是西方科学、文化和人性的危机(统称为“生存危机”)的表现。随着人类生存危机的日益严重,克服这些危机的呼声日益强烈,以及两大思潮各自的内在矛盾日益暴露,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到20世纪后期出现融合的趋势。实际上,要克服人类的生存危机,必须实现更宽广的不同文化视角的融合。  相似文献   

10.
近十多年来,出现了关于教育本质的许多新的看法,而且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教育的本质到底有没有一个普遍的答案呢?本文从哲学的视角来探究"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这一基本命题。基于对西方几个主要哲学家思想的探源,得出"教育的本质是实践的"这一结论。并且,通过对教育目的、教育主体、教育原则和教育过程的分析,来论证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1.
大战略的本质是基于国家安全,但国家安全的本质在于富国强兵,而富国强兵的必要保障是教育环境与教育安全。沿此思路,国家大战略的研究不能回避教育的根本问题,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以及在大战略框架下的教育的目的和功能问题。  相似文献   

12.
探究教育本质,首先需要把握教育的概念。本文先从纵的维度即历史的角度,节选有代表性教育家的思想,抓住始终如一的属性特征对“教育”进行了概括;进而从横的维度,根据教育组织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对教育概念划分层次。纵横两个维度彼此兼顾,又各有侧重,以此对教育概念进行了比较全面而深入的尝试性探究。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M.兰德曼的《哲学人类学》从宗教人类学、理性人类学、生物人类学对人的本质的历史阐述、基于文化人类学阐述的人的结构与人的存在的核心观点,探讨了教育的本源、教育的属性和教育的出发点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陈军向 《南方论刊》2013,(12):58-59
关于人的本质思考,是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命题。人从自然界的生存走向社会性的生存,期间经历的各种社会形态,人的境况,人的命运呈现出了波澜壮阔的伟大场面。人是我们在宇宙中所见的最高级、最复杂的生命有机体。人作为宇宙的缩影,每时每刻都与外部世界进行着物质、能量以及信息的交流,因此,人自身就是一个动态、开放、复杂的有机系统。但人的本质究竞是什么?探索人的本质,对我们认清今天的人类命运和人类使命,有着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与人文: 管理学研究方法论的分歧与融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管理学研究方法论存在着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之争。科学主义认为管理学的研究完全可以采用自然科学的一套方法,追求以事实为实证基础的客观自然的因果定律;人文主义则主张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描述理解,不要轻易做出超出情景的定律。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竞争深刻地体现着管理学研究不同的本体论前提和认识论基础,表现为实证论和诠释论的分歧。而无论管理活动的本质、管理学的学科属性还是方法论本身,都交织着科学与人文的内在价值,因而管理学研究方法论应该是一种人文和科学相融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哲学以"爱智"为取向,是一段不断反思超越的旅程,然而哲学的发展却不自觉地走向了与本身背道而驰的道路.黑格尔之后的现代哲学转向,已经使"概念哲学"开始走向终结,同时也在孕育着它的新生.在哲学的坐标定位日益模糊难辨的今天,面对现实的生活世界,哲学的日益职业化以及功利化倾向已经让哲学难以找到自身的价值定位.哲学需要回归它的本质,重新审视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人的主体自觉;哲学的全部基础根植于人的生活世界;哲学的本质属性在于反思、批判与超越,让哲学在永恒的思想追求中获得全新的精神命脉.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大学理念的冲突与融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宝存 《学术界》2005,(1):50-63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大学理念 ,是在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哲学思潮的基础上产生与发展起来的大学理念。在产生之初 ,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大学理念之间并没有冲突和对立 ,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1 9世纪末 ,二者开始分道扬镳 ,走向冲突和对立 ,但自 2 0世纪中叶以来 ,又呈现出相互融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研究范式是一门学科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所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历来存在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两种研究范式之争。既肯定思辨研究的意义,又肯定注重经验(事实)的客观性、普遍定律和演绎说明的价值,实现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两种研究范式的融合,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中包含的经验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性、独特的意义系统以及假设演绎和解释性理解,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实现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融合的客观依据。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中,要实现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融合,就必须根据具体研究情境,有选择性地实现思辨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其本质是一种多层次的存在.把教育看作是文学的本质存在有充分的历史依据.文学的教育本质与文学教育在概念上有所不同.在当下的条件下,强调文学的教育本质对于重塑我们的文学精神,推进文学教育的发展,深化对文学本质的认识都是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20.
论人的本质与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表现人的现实本质的是人的社会性和实践性。科学地认识和把握人的本质 ,有助于我们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探索其规律性 ,提高其有效性 ,从人的本质出发 ,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 ;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尊重、弘扬和培养人的主体性 ;必须着眼于人的需要 ,重视、研究和满足人的需要 ;必须突出人本关怀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