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二级委托代理问题研究:来自委托理财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中国上市公司的委托理财行为,作为二级委托代理问题的典型代表,文章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研究了2000年到2004年的上市公司委托理财,发现两类因素——公司层面的因素和所有权层面的因素,会影响这种组织关系的建立:"自由现金量"与委托理财发生概率显著正相关,而传统的"自由现金流"理论没有得到实证证据的支持;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越可能发生委托理财,重要股东数越多,发生委托理财的概率越低。在控制了资产负债率、公司规模等变量之后,结果依然不变。  相似文献   

2.
委托代理理论视角下大股东侵害行为的机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委托代理理论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大股东与中小投资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从模型推导出作为代理人的大股东是否选择侵害中小投资者的行为关键取决于其获得的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大小。中国上市公司由于对大股东的约束机制存在缺陷导致了大股东可以低成本的获得私人收益是存在大股东侵害问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由于国有企业委托方与代理方双方存在目标、信息、权利、风险等方面的差异,其往往存在一系列"委托—代理"问题。本文在总结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措施,以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青 《经营管理者》2013,(18):49-49
医患关系是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委托代理关系,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理清公立医院与政府、患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和解决医患矛盾迫在眉睫。而委托代理视角下解决医患矛盾的关键就是设计激励和约束、竞争制度来解决信息不对称下的医患矛盾。  相似文献   

5.
上市公司再融资时,代理成本问题很容易被所有者和经理层忽视。本文在陈述代理成本概念后,指出上市公司再融资过程中存在的代理成本问题,并探索了降低代理成本的两种方法:选择债务融资和建立规范的会计制度。  相似文献   

6.
双重委托代理下独立董事治理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育华 《管理学报》2011,8(7):1081-1085
为深入理解独立董事在双重委托代理关系下的治理功用,并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结构提供理论借鉴,运用双重委托代理理论对独立董事治理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一方面为监督CEO而提高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比例,CEO会越不愿意与董事会共享公司内部信息,使得独立董事难以直接降低第1类代理成本;另一方面,为监督大股东侵占而必须进行的独立董事"独立化"有可能在抑制第2类代理问题的同时,削弱大股东治理机制的有效性,诱发严重的股东与经理层之间的利益冲突,间接增加第1类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委托代理制的研究,分析了其产生背景、原因以及作用,阐述了会计委托代理制的本质—基于代理理论的契约关系而产生的会计信息系统,并据此提出了企业中委托代理会计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风险投资中的委托代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红梅 《管理科学》2002,15(4):61-64
风险投资运作中存在着由投资者到风险投资公司,再到风险企业的两层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必然导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结合风险投资的特点,探讨了如何在两个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中设计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来提高风险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9.
委托-代理制度自产生以来,经历了长足的发展,代理人运用专业的知识能够提高效率,使得双方获取更大的利益。然而,委托—代理制度在实际运用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通过分析我国土地制度中的委托代理制度,我们能够大致了解委托代理问题,并能能够为解决问题找到更好的出路  相似文献   

10.
委托理财合同的法律性质长时间以来就是一个颇受争议的问题,有人认为委托理财本质是一种私募基金,认为委托理财合同是借款合同或委托合同的也大有人在,本文在经过将委托理财合同与几种相似概念的区分后认为就将委托理财合同的性质归位于信托法律关系,只有将其定位于信托法律关系才能较好的维护各方当事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控股股东是否通过关联交易,转移上市公司资源、侵占小股东利益.对中国上市公司1999-2001年的关联交易的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由控股股东控制的公司,其关联交易显著高于无控股股东控制的公司;控股股东担任高级管理者的公司,其关联交易显著高于控股股东不担任高级管理者的公司;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和控股股东在董事会中的席位比例越高,关联交易越多,这意味着控股股东确实能够借助关联交易转移公司资源、侵占小股东利益.  相似文献   

12.
企业投资现金流敏感性问题可以由现金流代理假说解释,也可以由管理者过度自信假说解释,本文以企业的成长性、现金流特征为划分指标对企业进行分组,并以此来区分与检验两种理论假说。研究结果显示,自由现金流代理问题较为严重的低成长—高现金流企业,将会发生企业过度投资。同样,过度自信问题较为严重的高成长—高现金流企业,也将发生企业过度投资。实证研究结果即支持了自由现金流代理假说,也支持了过度自信假说。  相似文献   

13.
资本结构如何影响代理成本是资本结构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以2000-2005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和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实证分析发现,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民营上市公司代理成本负相关,而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代理成本正相关;第二至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代理成本呈负相关,对民营上市公司代理成本的影响效果要好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管理者持股比例与代理成本正相关;社会公众股比例与上市公司代理成本不存在相关性;债务总体水平与代理成本正相关,但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的程度要大于民营上市公司;银行借款比例对代理成本的影响要好于商业信用比例.这两种债务比例对民营上市公司代理成本的效果影响要好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流动负债比例和长期借款比例与上市公司的代理成本正相关.总之.民营上市公司的代理成本要低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是造成这种差异的重要因素.这一结论的政策意义在于:完善资本结构有助于我国上市公司改善治理结构、降低代理成本;我国政府要进一步推进民营化改革,以不断提高我国上市公司质量.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终极产权论对上市公司的控股主体进行分类,通过追踪上市公司终极控制股东,发现在1260家样本公司中,终极控制股东拥有的控制权平均为43.67%,而其投入的现金流平均只有39.33%,就是说控制股东投入的现金流显著小于其获得的控制权,有4.34%的差异,两者的比值为0.890。在三种终极控制股东中,家族企业投入了相对较少的现金流量,却取得了相对较多的控制权,控制权和现金流量权的偏离达到了49.16%。同时,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和东亚、西欧国家的上市公司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了许多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的股权结构特征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在证券市场和金融机构中引发了诸多问题.本文从公司自身角度研究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行为.研究发现,公司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流通股比例和国有股比例都会对担保行为的某些特征产生影响,但是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和流通股比例的影响较为复杂.此外本文还发现,公司的资产规模、负债情况以及盈利能力也会对担保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对投资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本文以2001-2003年非金融性A股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大股东对公司投资的影响,并检验了这种影响的原因和作用过程。研究结果发现:(1)上市公司的投资与现金流显著正相关;(2)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投资-现金流敏感度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3)当第一大股东是国家时,负相关系数更大,当第一大股东是境内社会法人时,负相关关系不显著; (4)实证表明“过度投资”是中国上市公司投资的典型表现,这不仅符合“自由现金流假说”的推断,而且可以用“信息不对称理论”中“融资约束”相反的“融资便利”来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投资行为的关系。研究发现,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倾向于过度投资,并对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有更高的敏感性。即当公司有充裕的融资活动现金流时,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会过度投资;反之,则投资不足。本文还发现,过度投资与经营活动产生的自由现金流之间的敏感性基本上不受管理者过度自信心理特征的影响,这与其它一些研究的结论不一致。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细分出公司中与终极控制人关系最为密切的三类股东并将其界定为上级股东的基础上,集中考察了上级股东在降低第一类代理问题方面的治理功能。研究发现,更高的代理冲突下,公司对上级股东的参与有着更高的需求,而上级股东的介入也能够降低公司的代理成本。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上级股东的上述监督行为符合收益最大化的理性行为框架。并且,如果按传统股权制衡研究的范式将所有非第一大股东视为一个整体,并不能观测到上述结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使用2004-2006年我国沪深两市519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考察营运资本管理效率与公司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公司盈利能力与反映营运资本管理效率的综合指标现金周期显著负相关,而且与现金周期的各组成部分应收账款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和应付账款周转期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可以通过制定适当的信用政策和存货政策,将现金周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和应付账款周转期控制在合理的最优水平,实现营运资本的高效周转,提高公司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