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终极性目标,以"以人为本"培养创新人才为目的,以一切有利于社会和谐为价值标准,从高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对高校社会化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角色障碍进行深入剖析,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角色障碍,是理论与现实社会的强烈挤压共同作用的结果。高校要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就必须直视存在的问题,并追寻其答解。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大学生成为在政治上合格的社会公民的需要,其顺利与否,既关系到大学生的全面成才,也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主要途径.本调查显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进行创新,才能促进大学生形成稳定的政治人格和政治素质,才能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3.
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充分挖掘利用社会大系统中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关的人际交往、互联网络、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等社会资源,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论和谐社会构建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世纪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要实现和完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与任务,离不开思想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从思想政治教育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价值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润滑剂"、"推进剂"和"催化剂";从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内在功能要求和独特优势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精神激励、认识提高、信仰定位、矛盾调适、人际协调和疏导防范的功能。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价值与功能,不但有利于为思想政治教育正名,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和实效性发挥,而且更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项伟大工程。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因素实为同其并列的社会化因素,人的社会化是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影响、相互制约和交互作用下完成的。因此,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注意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6.
青年的角色社会化体现在社会政治体系中,就是青年群体从"自然人"成长为"政治人"的过程。利用角色社会化理论和政治心理相关理论,从角色期望领悟、角色认知、角色扮演、角色内化、角色冲突等角度,研究了青年政治心理培育导向、动力、基础、障碍等等。  相似文献   

7.
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趋势是由高校社会化趋势和大学生最终社会化的现实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决定的。它有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改变被动局面 ,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因此必须认识到它的长期性和紧迫性 ,充分发挥高校在其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网络文化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产物,以特有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内容,带来了大学生思想观念、教育方式、社会角色、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等方面的改变,促进了教育社会化和大学生学习、生活及行为方式的社会化。正确认识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利用校园网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这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高校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用社会负面信息作为素材开展教育工作,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负面信息,提升其分辨是非的能力,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使其逐渐实现社会人的角色转变,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在应用社会负面信息开展教育工作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主流引导原则与求实原则,适度引用,正面引导。  相似文献   

10.
社会转型期带来高校学生问题的增加使传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极大挑战,这种背景下学校社会工作的嵌入将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从目标、对象、方法、理论基础、工作范围等方面来看,学校社会工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关联互补的关系,为学校社会工作的嵌入提供了空间.根据高校目前的管理体制,以在当前的高校体制内不断促进内在变革因素增长,不断创造有利于学校社会工作存在条件的内生路径是学校社会工作更为适合的路径选择.在这种路径下,通过实现高校辅导员到高校社工的角色重塑与现有高校学生工作方法的功能延伸,可以使学校社会工作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结合,从而形成学校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与高校学生工作体制改革与创新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