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中图法》第三版已对自然科学各专类复分表采用了双位号码编号制度,仿复分加“0”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社会科学A/k从各类仿复分加“0”问题的矛盾仍相对突出.虽《中图法》  相似文献   

2.
在图书分类实际工作中(使用《中图法》第二版,下同),复分是一个较难掌握的问题,而K21/27仿K20分时又是其中最难掌握的环节。这部分书分得较乱,问题较多,争论的时间较长,在教学中也难讲。许多图书馆甚至在全国属第一流的大馆和全国一些权威性的分类书目,对这部分书分得也较乱。尽管各家专论不少,但直到目前还末能解决好这个问题。笔者根据自己教学与实践的体会,也就此问题进行一下探讨,并兼与辽宁大学苗绍武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3.
文达三于1988年在《湘潭大学学报》发表了一篇题为《“诗中有画”辨》(以下简称《辨》)的文章,笔者读后觉得有诸处不妥,便写了一篇文章兼与之商榷,题为《试论王维诗“诗中有画”的主体内涵——兼与文达三同志商榷》(以下简称《内涵》)也在同刊1991年第1期发表;文达三阅后写了一篇《答赵玉桢同志》(以下简称《答》)的驳论文。观其文章,我认为,仍有必要澄清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陈建生同志曾于1993年第6期《晋阳学刊》发表题为《<硕鼠>是一篇祈鼠的祝词》的文章(下称“陈文”),新人耳目,然多牵强,笔者遂作<硕鼠>并非祈鼠的祝词》与陈文商榷(文刊《晋阳学刊》1994年第6期,下称“拙文”),认为《毛序》“《硕鼠》刺重敛”之说没有错,“《硕鼠》的确生动准确地反映了广大农奴不堪忍受农奴主的压迫与剥削而决心以逃亡进行反抗的社会现实,是阶级斗争的表现。”事隔年余,未见陈建生同志有何反应,想必是默认于拙文了吧。孰料谭步云先生却于1995年第6期《晋阳学刊》发表为陈文“补说”之文章,并以此“兼代陈建…  相似文献   

5.
今年6月广东省文艺心理学研究会召开学术讨论会,会议对中山大学中文系陆一帆教授的《关于文艺本质问题的思考提纲》展开热烈讨论。会后广州日报曾于7月25日发表题为《文艺是怎样反映现实生活的》的会议讨论综述。接着广州日报于9月12日又发表了陆一帆的《社会心理:文艺反映生活的中介》一文,并加“编者按”说:“《文艺是怎样反映现实生活的?》一文发表后引起关注和反响。现发表陆一帆此文”“欢迎读者来信来稿发表意见及争鸣,深入地探讨这个问题。”接着连发了两篇与陆文商榷的文章。与此同时,广东《学术研究》(双月刊)第5期发表了6月讨论会上陆一帆的《提纲》和部份发言稿,并加“编者按”:会议对陆的《提纲》“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会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中图法》四版有关依中国地区表分的类目进行了全面统计分析 ,综述了使用规则 ,指出使用和编列存在的问题 ,提出“六大区”本身不能用中国地区表的专类表复分 ,各省、市、自治区号码再复分也要加“0”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一九七九年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在昆明举行会议,决定编辑《中国现代文学资料汇编》,由有关大学与科研机构负责。关于《左联资料索引》已在《新文学史料》一九八○年第一辑发表。我所搜集的有关左翼作家耶林同志的资料,已湮没近半个世纪了。一般研究“左联”历史的同志很少涉及,现将我搜集的资料,编目如下,供研究者参考。耶林同志在“左联”成立前开始以“零鱼”笔名发表作品。一九二九年在浙江杭州  相似文献   

8.
自从去年四月十三日孙克复、关捷二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应该正确评价刘步蟾》一文后,董蔡时同志在去年第一期《江苏师院学报》上写了题为《也论应该正确评价刘步蟾》的文章,表示了不同意见。最近,孙、关二同志又在今年《辽宁大学学报》第一期上撰文《再论应该正确评价刘步蟾——兼答董蔡时同志》,文章说;“刘步蟾是否违反军令,擅改舰队阵形问题,是正确评价刘步蟾的关键。”这个意见是很对  相似文献   

9.
1920年5月18日《民国日报·觉悟》上,刊载着一首题为《伊》的白话诗,署名:世俊。聂元素、陈吴苏等同志所编《陈毅早年的回忆和文稿》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3月版)一书,把这首白话诗作为陈毅同志的作品收入。冯锡刚同志《陈毅同志早期的文学活动》(载《北方论丛》1982年第1期)一文也说:陈毅同志的诗歌,“现在发现的最早作品是发表于1920年的题为《伊》的白话诗。”我一度也曾有过同样的认定。现在看来,白话诗《伊》不是陈毅同志的作品。其理由如下: 一、从署名看陈毅同志是陈家“世”字辈,早年他的父、祖辈为其取名“世俊”,是事实。但是,仅从这一点出发,认定白话诗《伊》是陈毅同志的作品,依据是不足的。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一分为三”的再讨论坚毅1991年5月,朱兰芝同志发表了《“一分为二”的提出及其哲学内涵──兼与“一分为三”论者商榷》(《理论学刊》1991年第3期,以下简称朱文1),批评了所有的“一分为三”论者,一但主要是与我商榷,所以我写了答辩文章,题为《“...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商品经济的确立,理论界重新掀起了讨论按劳分配的热潮,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是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是否存在按劳分配,王建国同志在《山西大学学报》1989年第一期发表了题为《略论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空想性》一文(以下简称“王文”),指出“长期以来,人们根据马克思的设想,认为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12.
哲学副博士、副教授、乌拉尔斯克国立职业教育大学社会学教研室博士研究生舒克利娜在俄罗斯《社会学研究》杂志1999年第4期上发表的题为《作为社会学知识的分支的自学》一文中指出:社会学发展的特点之一,是在20世纪下半叶不断形成新的知识部门和分部门。这决定于以下因素,即社会生活的复杂化及其新型的活动形式的产生,以及社会学知识自身的分化及其新的结构和范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光明日报》文学遗产五九四期发表了以松同志的《关于诗词“比兴”的一浅见》,编者同志加按语说:“今天我们再登一篇以松同志谈他个人看法的文章,以暂时结束这篇讨论。”以松同志发表个人看法,不管如何是有权的,是可供大家参考讨论的,编者按这样一说,客观上就有了以此为准的样式,这是该考虑的。在号召大力整理古籍,古  相似文献   

14.
《青海教育》八六年第十二期发表了李高田同志的题为《〈论语〉为何用“论”字》的短文。笔者认为该文有两个问题值得商榷: 第一,该文作者在根据《辞海》和《辞源》对“论”字部分解释的引证基础上,紧接着下了个结论: “由此可见,‘论’显然是‘伦’的通假字,那么,《论语》的‘论’字的本字也应该是‘伦’字了”。  相似文献   

15.
“绝对真理是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作家一再强调的一个基本思想.但是,如何正确理解这个论断,是长期以来哲学教学和理论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李郴生同志在《求索》杂志一九八一年第四期上发表了题为《“绝对真理是相对真理的总和”吗?》一文,认为“‘绝对真理是相对真理的总和’是不能成立的.”(以下凡未注明出处的引文均见此文)对这种观点,我是不能同意的.现将我的一些看法提出来.与李郴生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6.
《新闻大学》在1990年冬发表了王涵隆同志的文章,题为《“一分为三”与新闻工作》,我读后觉得很有启发。迄今为止,虽然“一分为三”的命题得到了热烈的讨论,但该命题还没有在哲学上得到确立。反对“一分为三”命题的同志大有人在,况且有不少是学术权威人士,这就需要我们继续进行答辩。在争论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另外一种意见,那就是羞羞答答地承认“一分为三”命题,但同时又要加以限制或者贬低。即使是某些“一分为三”  相似文献   

17.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九九0年度第二期发表了钱文忠同志的《评黄心川先生“印度哲学史”》一文。我们拜读后实在不敢苟同,因此,不揣鄙陋,想在此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和钱文忠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8.
《专业户》编辑同志:我是贵刊一名忠实读者,阅完今年第1期51页710401西安市周至县马召豆芽坊王红发的“感谢《专业户》使我走上致富路”的信件。使我想起发表于97年第3期第57页“我由一个负债汉成为富裕大户都是订《农村百事通》所得”和发表于今年《科技转让集锦》杂志第4期第20页“《科技转让集锦》帮我走上致富路”的信件内容一样,都是靠引进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认为毛凌文同志主张在“I212/217各时代作品集”复分时上位类时代号后加“0”的观点是错误的。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论述,并指出正确的复分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 隗芾同志在《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版(1987年第一期)上,发表题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以下简称《关系》)的文章指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有相通之处”,“这些相通之处,就是马克思主义能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精萃的基础。”(见《关系》,以下引文未注明出处者均见此文)因此,作者得出结论:马克思主义必须也只有同中国文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