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人口低生育水平的日趋稳定和流动人口数量的与日俱增,我国人口计生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矛盾逐步向流动人口方面转移.由于流动人口的特殊性以及人口计生部门管理队伍及服务手段的局限性,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工作中的管理服务不到位、数字虚假不实等问题也日显突出,严重影响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质量的提高.如何采取措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应引起各级领导和人口计生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城市流动人口一直是我国政府在计划生育治理方面的重点人群和难点人群。“全面两孩”政策出台后,我国政府在城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方面由重管理向重治理转变。本文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演变的梳理,并基于对8省14县政府对城市流动人口生育治理的调查分析,具体阐释政府对城市流动人口生育治理的目的、生育治理的重点与难点、生育治理中的三大转变以及生育治理的经验,为促进政府对城市流动人口的生育治理提供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苏州等城市部分已婚流动育龄妇女进行的问卷调查,考察了江苏已婚流动育龄妇女群体接受计划生育公共服务的现状、需求及其满意度。调查发现,已婚流动育龄妇女对人口计生部门的工作认可程度较高,但为其提供的计生公共服务中还存在着管理机构建设滞后、经费投入不足、计生服务供给不能满足需要、管理客体缺乏生殖健康意识等问题,据此提出构建以政府为主、多元参与的流动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增加财政投入,提高流动人口计生公共服务质量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南 《金陵瞭望》2009,(28):87-88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秦淮区各级计生组织采取积极措施,强化管理,优化服务,在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的工作中取得了较大成效。但随着流动人口不断的增长,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人数比例的居高不下,全区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工作又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解决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已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鄂州市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调查分析报告鄂州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研究课题组内容提要:本文提供了对湖北省鄂州市流动人口的基本情况、婚姻、家庭和生育状况以及“三生”服务等方面的调查数据和分析,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鄂州模式进行了验证和评估,并为该模式的发...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后,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流动人口成为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重要贡献。流动人口的主体是处在生育旺盛期的育龄人口,这个庞大育龄群体不仅使传统的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面临严峻挑战,而且给人口计生工作带来了新的更大的难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应对新形势,加快建立完善新机制,切实做好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 ,流动人口大量增加。一般说来 ,我国人口流动是以单向化为特征的 ,即由乡村流入城市。大量的流动人口不但给城市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也使原有的计划生育管理模式遇到了新的冲击。中央和各地陆续制定了一些有关流动人口的管理条理、规定或办法 ,加强了对流动人口的管理 ,特别是 1 998年 9月国务院颁布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 ,规定了“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由户籍所在地和现居地的地方人民政府共同管理 ,以现居地管理为主”的管理原则 ,对组织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8.
流出已婚育龄妇女的计生管理与服务是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全面掌握流出已婚育龄妇女现状,准确把握其流出规律,对充分发挥户籍地作用,提高流动人口计生管理与服务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依据全市2008年流动人口报表和全国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相关数据,对全市12个县、区,48个乡镇,  相似文献   

9.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中工商部门的新思路和新运作鄂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几年来,我们认真贯彻国家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有关法规规定,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全面实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一证管多证”、“亮证经营”等管理方式,使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实现了向规范化...  相似文献   

10.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我校在市委、市府的领导下,在市计生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校党委高度重视,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关于计划生育的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广东省计划生育条例》。把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学校管理的正常轨道,建立和健全计划生育管理目标责任制,从而促进了计划生育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近几年来,我校教职工做到有计划、有指标生育,自觉落实各种节育措施。计划生育率、节育率、晚婚率、一孩领证率均达100%。  相似文献   

11.
城市土地资源研究:基于城市经营理念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城市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经营过程中,城市土地利用存在着城市土地总量失控、城市土地的规划管理机制不尽合理、城市用地结构不合理、城市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等问题。认为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必须遵循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来管理城市土地的原则、坚持城市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原则、坚持节约用地、合理用地的原则,并从完善土地管理立法和执法,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优化城市土地资源配置方面给出了城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人口发展进行调节是现代国家政府的重要社会管理职能.我国人口管理与计划生育实践,不仅为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提出了强烈要求.加强人口管理理论研究,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对于确保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在21世纪顺利健康发展,促进人口问题的妥善解决,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学属于新兴交叉性学科,是人口学科体系的重要分支,需要创造条件大力推动该学科的研究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国策的措施及成效,论述了政府在控制人口过度增长的同时,注重提高人口质量。探索新形势下高校校园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韩国妇女立法有妇女发展基本法、男女平等雇佣法、性暴力特别法、家庭暴力特别法.韩国妇女立法可为我国妇女立法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资料.  相似文献   

15.
国家人口计生政策的调整,使高校人口计生工作的管理对象、工作重点都有重大变化,原有管理工作机制、管理方法已与新的任务和要求不相适应。本文就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高校的人口和计生工作提出创新管理模式、创新教育方式、创新服务手段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结合实践对机构改革背景下的中国计划生育未来走向进行了探讨。认为:中国人口形势的根本性变化、计划生育负效应逐渐显现、法外职能拓展过度及职能交叉与计划生育工作特色渐失、自我封闭和思想僵化、未对变化了的人口形势适时作出政策回应是导致人口计生部门被撤并的主要原因。人口计生部门多对突然降临的机构改革缺少必要的心理准备,思想上出现一时混乱实属必然。伴随着机构改革,人口计生工作被弱化、卫生与计生冲突不可避免。而计划生育政策调整以及伴随而来的历史遗留问题的消解是国家卫生计生委与国家发改委将面临的无法回避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7.
快速发展的乡村旅游使农村土地利用的生态安全问题日渐突出,土地污染、退化、资源浪费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与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机制、立法、土地市场运作的不足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土地的生态安全,注重宣传教育,完善生态立法,做好科学规划,强化管理职能,加大科技投入,实施动态监测和风险预防,积极开展多方面的防范措施,才能最终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土地利用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8.
地质遗迹是地球发展演化历史的实物见证,是人类重要的遗产,国际上对地质遗迹的保护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时间,形成的做法就是建立国家公园,并通过制定严格的法规体系来予以保障。美国与加拿大在全球地质遗迹保护与地质公园管理方面尤其突出,其地质公园管理与保护的法律法规也十分完备。我国国家地质公园立法应当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国家地质公园建设规划,实行分区管理与保护,确立高效合理的管理体制,实现地质公园管理与经营分离及强化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对实现我国国家地质公园既保护地质遗产又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双赢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在人口政策上走过一段弯路,错过了解决人口问题的最佳时机,20世纪80年代初不得不采取强制性的计划生育政策。强制性的节制生育与改革开放不但是同步实施的,也是互为因果的。计划生育通过降低生育率减缓了人口增长速度,减轻了人口压迫生产力的现象特别是人口对资源的压力,减少了人口抚养负担并提供了一段较长的人口红利期,使全体民众都能分享到改革开放的成果,为改革的持续深化提供了不竭的动力;计划生育还通过减少贫困人口,改善医疗、住房、教育和营养等水平,极大地增强了人力资本投资,为我国加快现代化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强制性地控制生育率,也使我国提前进入了人口老龄化阶段,并在一定程度上引致了人口出生性别比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在控制人口规模,实现人口再生产转型等方面曾发挥过积极功效,然而由于政策本身及社会风险的加大,使得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异常脆弱,随时有可能成为"失独家庭"。"失独家庭"的生活现状如何?怎样为这一群体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文章在对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失独家庭的实地走访,对失独家庭的生活现状与困境进行了分析,提出应从立法与制度层面明确国家责任、建立失独群体的心理救助机制;健全失独家庭的政策补偿机制;探索失独老人的养老途径等多角度切实解决失独老人面临的问题,为其构建一道安全的的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