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伟 《兰州学刊》2005,25(2):175-177
公司治理结构的历史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股东会中心主义、董事会中心主义,以及后董事会中心主义三个阶段,这是经济结构和历史传统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公司治理结构变迁的背后,是公司治理价值取向--公平与效率地位的变化.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公司治理结构的价值取向是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徘徊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公平与效率的地位是不同的.社会发展和法律发展的历史预示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平衡将是公司治理制度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公司价值最大化作为公司经营活动的目标确立后,其关键是公司价值的计量问题。目前普遍采用托宾Q值计量公司价值,但是公司价值的高低受众多因素的影响,使用单一的指标计量公司价值,不免有失偏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筛选出反映公司价值的指标体系,通过计算各项指标的综合得分计量公司价值,以实现对公司价值的正确评价。  相似文献   

3.
公司的社会责任理论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乃忠  戴瑛 《理论界》2005,1(1):68-69
传统的公司法理论将公司的营利性作为经营的唯一目标,而公司的社会责任理论是传统公司法理论面临的一个挑战。究竟何为公司社会责任?它与传统公司法确认的公司营利性是什么关系?笔者从这两方面,阐述现阶段我国公司的社会角色定位,即公司承担的社会责任是一种道德上的义务,非法律规定上的责任,从而廓清我国公司的经营目标,明确公司法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企业购并活动对税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企业购并不但会给企业带来正面的影响,同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企业应从长远利益出发、全面权衡,才能制定出既能够企业降低税负,又能提高企业整体价值的购并方案.  相似文献   

5.
公司社会责任的概念是法学界、经济学界和伦理学界争论的热门话题。传统的公司社会概念有公司社会责任目标论、多数人利益说以及公司义务观三种界说。在评析三种学说的基础上,从法律逻辑学的角度出发,廓清了公司社会责任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归纳出公司社会责任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杨光 《理论界》2009,(6):60-61
内舍价值是寿险公司特有的财务报告工具和价值测度工具,可以较好地反映寿险公司的真实价值并能够为公司的管理者提供传统会计报表所不能提供重要信息,为公司制定管理决策提供参考.本文从内含价值的产生入手,介绍了内含价值的构成和应用,在此基础上对内含价值评估法的缺陷进行分析,最后简要介绍了内舍价值评估法的改进法--市场一致性内含价值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7.
王康  赵守飞 《兰州学刊》2005,(1):167-170
公司并购中的反垄断豁免制度是反垄断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它存在的正当性理论基础在于社会本位观和利益均衡论,在价值取向上的最大目标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其经济目标是要达到有效竞争的状态,法律基础是合理原则.在借鉴国外反垄断立法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公司并购中的反垄断豁免理由,正确处理公司并购中的反垄断及其豁免的关系,以有效发挥反垄断法对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周志轶  左伟 《兰州学刊》2007,25(4):139-141
神秘的公司治理,常被曲解为公司治理结构.其一,由于所有与控制分离,公司治理要规制内部人以保护股东利益,也要规制大股东以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其二,体现股东价值的营利目标尚未确立,就强令公司承担社会责任,未免过于奢侈.其三,除了公司立法,还应关注私有团体的软法等非正式制度,并进行公共政策考量,着力于法律强制执行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企业购并已经成为一种国际化的行为。而购并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购并方带来正效应的同时也带来了负效应。证券商的购并也不例外。因此,本文从分析国外主要购并效益评价方法入手,对证券商购并效益综合评价方式进行了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10.
2005年的<公司法>呈现出公司自治和司法介入同向扩张的趋势.在司法过程中,法院遵循法律条文自身的内在逻辑,同时加入法官对于公平、正义以及判决对公司治理正面引导等多角度的考虑,从而使得公司法解释呈现出厚重、艰难和多样性.通过对北京市法院系统2006年审理和裁判的一部分公司诉讼案件的解析,可以探析公司法司法解释的普世性价值取向,把握穿透其中的原理和结构,并搭建公司自治与司法介入两种法律运动方式之间的理性桥梁.从保护股东权益和促进公司权力的顺畅运行这两个目标出发来确立司法介入的确定性基础,公司法解释则能够维护公司的基本价值,促进公司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公司治理和公司法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公司决策制定的规则和保护决策制定机制的有效运转,以最大化公司价值和维护公司利益相关者的权益.特定的历史、文化、市场和法律条件决定了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简单地将一种公司治理模式移植到任何其他地方都将是不明智的.转型经济国家公司法的构建需要在保护投资者与经理人员为公司价值最大化和社会福利工作时进行职业判断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相似文献   

12.
股东对公司债权人的民事责任的完整体系由以下三个部分有机地组成:第一,恪守股东有限责任原则,一般情况下股东不直接对公司的债务负责;第二,股东在特定情形下必须对公司债权人直接承担民事责任;第三,当股东同时又是公司债权人时,在公司破产或重整的场合,应当视股东的行为是否符合公平的原则,决定股东相对于公司其他债权人的受偿顺序。该责任体系应当平衡股东和公司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维护公司制度的公平、正义之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企业进行公司制改制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股权多元化,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相互持股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之一.公司相互持股所具有的正负效应犹如一柄"双刃剑",既可能推动经济的增长,同时又可能导致经济停滞不前,因此应采取合理的制度设计完善相互持股状态下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4.
西方国家企业购并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国家企业购并理论 美国和加拿大等国普遍使用“MERGER& ACQUISITION”或 M&A 组来表示企业购并。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企业购并。通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通过有偿方式吸收一家或多家公司,吸收方继续保留法人地位,被吸收的公司不再独立存在,资产转移到优势公司。二是指企业收购。即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通过有偿方式吸收一家或多家公司,被吸收的公司仍独立存在,但公司的老板已属于优势公司。  相似文献   

15.
高丝敏 《社会科学》2024,(4):169-180
传统观点认为,公司营利性目的所衍生出的股东利益最大化原则和管理者信义义务的目标会给公司履行社会责任造成一定的束缚。其实,公司的营利性不是对外活动的唯一目的,更多是对内体现为将公司的剩余利润和价值分配给成员,从这个角度理解公司目的,就为公司的社会责任留下了可以执行的空间。从公司受益人角度看,公司营利性目的和非营利性目的之间具有兼容性。因此,讨论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和利益相关者利益之间的兼容性以及二者真正的冲突需要从公司价值分配的视角来观察。从制度层面看,有可能通过公司共益性目的制度化实现公司社会责任制度的落实和进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构建了一个公司接管简化模型,并据此分别就公司环境信息公开与否两种情形,对公司接管三方治理主体的最优契约进行了解析。本文尚指出,公司接管的协同效应能够促进公司价值的增长,公司接管的威胁则能够降低公司治理成本。  相似文献   

17.
公司治理模式: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公司治理结构改革问题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该问题的研究也是一个世界性课题,倍受各国重视。公司治理的涵义有多种解释,就其实质而言,它是一种对公司内部经理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的制衡机制。一定的公司治理结构是由特定的经济、文化和历史条件决定的,从公司治理机制的演进过程看,公司治理主要有三种模式;私人股东主导的模式、经理主导的模式和法人股东主导的模式,其中法人股东主导的模式为公司治理结构的高级或现代形式,它又有美国、日本和德国三种典型的模式。对他国的公司治理模式,只可学习和借鉴而不可盲目照搬。中国不能发展私人股东主导的公司治理模式,也不具备发展经理主导模式的国情。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目标模式应是法人股东主导的公司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从法学角度 ,公司治理是由法律、公司章程和契约对公司各利益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予以规范的制度体系 ,在一系列制度安排中蕴涵着满足主体 (人 )的需要的属性 (价值 ) ,在诸多有用性里 ,分权制衡、效益与公平、平等自由与正义、安全将成为主要的方面。而效益是公司治理的终极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中外公司治理结构的比较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公司治理结构的三种基本模式1.英美模式英美模式是股东至上的治理结构,确立了非人力资本的绝对中心地位。其主要目标是:维护股东至上主权,使股东和经理行为诱因一致,建立监控、披露、约束机制。这种模式的核心原则是由股东选举董事会,代表他们的利益来经营公司。按此原则,股东通过董事会对公司进行控制,并责成董事会对公司经理实行指示和监督。英美公司中没有监事会,而是由公司聘请专门的审计事务所负责有关公司财务状况的年度审计报告,如图1所示。这一模式的特点是股权高度分散,一般股东与公司的关系淡化。但同时,证券市场发达,外部市…  相似文献   

20.
我国股份制公司购并浅议黄山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取得了较大进展,目前,全国*股份制企业己达一万多家,仅在沪深两家交易所挂牌的上市公司已接近八百家,这对我国股份制向*着更高层次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从整个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