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简论中国古典诗歌的含蓄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谓含蓄?含的本义是日含食物,不吞不吐。《说文》:“呼也”,“目有所衔也”。刘熙《释名·释饮食》:“含,合也,合口亭之也”。引申之,则有包含不露之意。蓄的本义是蓄积储藏。《说文》:“蓄,积也”。据此,则所谓含蓄,即包含不露,有所蓄积。含蓄的作品,在艺术形式方面应是包含不露的,在内容方面应是蓄积丰厚的。刘勰把含蓄性表述为一个“隐”字:“隐也者,文外重旨也。”“隐以复竟为工。”“夫隐之为体,义生文外,秘响旁通,伏乘潜发。譬交象之变互体,川读之韫珠玉也。”①刘勰指出了含蓄性的两个方面:一是有“重旨”、…  相似文献   

2.
取财论道     
1.何谓财 《说文》:“财,人所宝也。从贝才声。”《广雅》:“财,货也。”《玉篇》:“财,谓之食谷也、货也、赂也。”《周礼》:“以九赋敛财贿。”汉郑玄注:“财,泉(钱)谷也。”综上所述,财是物质和货币的总称。物质是客观实在的东西,货币是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这二者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彼此相互依存。物质通过货币来体现它的价值,货币只有通过物质的转换才能体现它存在的意义。钱物都是具有意义和价值的。正因为如此,  相似文献   

3.
江燕 《南方论刊》2009,(7):102-103
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也有人说:班主任是学校里最苦的岗位。班主任的工作干头万绪,纷繁复杂,每个班主任讲起来都会是一部宏篇巨著。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感触颇深:有几分劳累,几许收获,我咀嚼过失败的苦涩,也品尝过成功的甘甜。今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我做班主任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4.
文献资料的检索与运用李茂生一、什么是文献资料文献,据《辞海》的解释,是指典籍与宿贤。“文献”一词,最早始见于《论语·八佾》:“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足是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证之矣。”这段话的意思是,“孔子说:‘夏代...  相似文献   

5.
QQ列表里有位好友的个性签名写道:“定有颗牙,是为你而生,只要你稍有风吹草动,那颗牙就疼。”有趣极了。明明是自己的牙捣乱,偏偏要去怪别人。但转念一想,也挺好:如果因为某人的挂念,牙齿就要作祟,这种疼痛,也蛮幸福的。  相似文献   

6.
水浒之骂,堪称一绝,古今中外,无出其右。 有怒骂——鲁智深醉打镇关西: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作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作镇关西!  相似文献   

7.
情绪是心理现象,也是大脑活动的外在表现。情绪与身心健康密切相关,也是心理与生理之间的桥梁。俗话说:“心情好,病魔绕道跑”。坏情绪是疾病的根源。那么,哪些疾病与情绪有关呢?  相似文献   

8.
一、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辩证统一。 八荣八耻是对传统道德的扬弃。是传统道德精华与时代精神的辩证统一。荣辱观古之有之,荣辱之心人皆有之。时代不同、民族不同,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也不同,荣辱观也是不一样的。恩格斯说“每个社会集团都有他自己的荣辱观。”莎士比亚说过:“我的荣誉就是我的生命,二者互相结为一体;取去我的荣誉,我的生命也就不再存在。”孟子云:“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朱熹解释道:“耻者,吾所因有羞恶之心也,有之则进于圣贤,失之则入于禽兽.故所系甚大.”[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谈“因材施教”在岗位培训中的运用张彦君因材施教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经分析和评价他的学生说,“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口彦”,“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意思是说...  相似文献   

10.
也许有人会问: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的房子,养老是没有问题的,可只有一套房子的怎么办?其实,有一套房子也一样能够以房养老。方案一:“卖房”。老人可将自己的房子抵押给子女。每月可从子女那儿得到一笔退休金补助,而子女也可以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买下父母的房子。这种养老方式更加增进老人与子女之间的感情。方案二:以房换养。当子女的生活也不宽裕时,  相似文献   

11.
《中文信息》2006,(5):70-70
宽幅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有人说它的比例是16:9,也有人说16:10,甚至还有15:9和24:9的说法。那么,究竟哪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呢?事实上,只要是屏幕宽度明显超过高度的显示,就可以称它是“宽幅”,当然这只是相对4:3的比例而言。至于哪一个答案更精确,其实4个都“精确”,之所以市面上16:9或16:10的宽屏多,  相似文献   

12.
红杏出墙中的唐代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孟子说:“食色,性也。”(《孟子·告子上》)就是说,人最基本的欲望———除了吃饭填饱肚子外就是对异性的追求。孔子也说:“君子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论语·季氏》)意思是年轻人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候,不要将过多的精力花在性爱上。孔、孟是...  相似文献   

13.
诚信是中国传统道德中的一项基本规范,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美德之一。笔者以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道德时,可以而且应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鉴于此,本文拟探讨诚信道德规范的一般含义和具体含义,并思考诚信道德的现代价值。(一)诚与信,从道德层面上理解,其意义相同。《说文解字》作了权威性的注释,"诚,信也","信,诚也"。由此可知,诚与信可以互训。也就是说,诚即信,信即诚。在中国传统道德中,诚的基本含义是诚实无欺,真实无妄,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大学》云:"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王船山说:"诚也者,实也,实…  相似文献   

14.
“宰予昼寝”新说陈昌宁读《论语》的人都会注意到"宰予昼寝"这桩公案,注《论语》的人也无法回避这个问题。原文是这样的(见《公治长》篇):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上墙不可朽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  相似文献   

15.
"生死齐一""悦死恶生"--论庄子的生死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死亡,无疑是一切生命的最终归宿;永生,注定是智慧人生永远的渴求。生与死锻造了庄子哲学的恢弘与博大;而对死亡的沉思,更显示了一代哲人的睿智与洒脱,甚至使死亡这一人们讳莫如深的话题,也具有了美学的意义和审美的价值。一、死亡的必然性庄子在其著作中多次谈到死亡的必然性。《庄子·大宗师》明确肯定:“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杂篇·盗跖》云:“天与地无穷,人死者有时。”意思是说,人的生死是必然不可避免的,就像永远有黑夜和白天一般,是自然的规律。因此,《庄子·达生》云:“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  相似文献   

16.
邓宁辛 《云梦学刊》2009,30(6):157-158
这是一个结束的时代,钱钟书走了,李慎之走了,王元化也走了。五四余韵里最后一拨老人都渐渐走了。天地生几声叹息,人间也生几许期待,种子撒下了,未来应有收成。思想者、学人也常是农人:夏日书田常绿,必有秋天学海金黄。所以.这也是一个开始的时代。  相似文献   

17.
王恩来 《理论界》2008,(8):116-117
《礼记·檀弓下》有这样一段记载: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一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相似文献   

18.
《中文信息》2005,(11):74-79
业务介绍篇:联通前总裁王建庙曾经在全国政协会上,用《好图探针》业务向政协代表宣传CDMA的数据业务并赢得政协代表的赞美: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王世林,董倩也是华好公司的用户,当然还有千千万万的普通百姓也是《好图探针》的用户。  相似文献   

19.
白居易的“物感”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古代文论中有一个广泛流行的见解,就是认为文艺创作来自作家的情之动,作家的情之动又来自客观的物之感。这,就是大家熟知的“物感”说。这个“物感”说源远流长,其最初的源头是《礼记·乐记》中的一段话: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这段话讲的是音乐(按:此处所说的音乐,实为乐、诗、舞的统一体),是说音乐的产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这显然是对音乐产生原因循科学解说,也是对文艺源泉的科学解说。列宁指出:“唯物主义的理论,即…  相似文献   

20.
苏华 《南方论刊》2010,(8):89-89,88
1.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失效的具体表 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类:一是以权代法,领导说了算,排斥内部会计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二是虽建有规章制度,但有章不循,形同虚设。三是监督乏力,没有相应的检查,出了问题也不知从何而起。具体表现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