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建光 《社区》2010,(13):62-64
在武汉市一栋3层的灰色楼房中,死亡是个避不开的话题。每过几天,这里就会有人死亡。死去的人一走,就有新人住进来;再有人死去,就再有人住进来。就像人生的最后一个驿站,一些人的生命在这里走到尽头。那些在狭窄走廊里和白色木门内生活的老人,有的孤苦了大半辈子,一生平淡无奇,有的肚子里则装满了风雨、故事。但在香港人林玉敏看来,她能为他们做的事笼统说来只有一件,那就是替他们完成遗愿,  相似文献   

2.
河津市柴家乡樊家峪村的樊富录,当过11年兵,在部队入党,回家乡后当了17年村党支部书记。1985年乡政府办起敬老院,他被乡党委挑选为第一任院长。虽然每月工资只有65元,但他二话没说,接受了这个任务。他说:“我是苦出身,如今过上了好日子,全靠共产党,共产党员不能讨价还价,党叫干啥就干啥。收养‘五保’老人是个辛苦事,我一定把敬老院办好,让孤寡老人享一享社会主义的福。”办院期间,樊富录先后收养了22位“五保”老人,这些老人最大的90多岁,最小的67岁,而且有哑巴,有盲人,有的半身不遂,有的双脚残疾,有的腰腿疼,有的血压高,有的有心脏病,有的…  相似文献   

3.
《21世纪》1997,(4)
香港老人节:香港每年11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老人节。老人节创办于1979年。每逢这一天,香港社会上都要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来推动人们关心老人、服顾老人。每年老人节都提出一个中心口号,例如1985年的口号是“积极老年”。这是要鼓励老人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与家人和邻里建立和谐的关照尽量参与社会活动,使晚年过得充实而畅快。在这年的老人节,还举行“全港十大杰出长者选举”,并赠以“金寿银碟”作为“积极老年”的表彰。在老人节,通常还举办各种优待老人的活动,如族乐、购物、交通、服务及饮食等,有的地区举办的“老人护眼运…  相似文献   

4.
踏入21世纪,我国已经迈入老龄化阶段.因此,如何面对及处理日益复杂和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势必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问题之一.国家从1986年开始就一直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的进程,相关部门自1998年之后也相继出台了多条政策法规,希望能够鼓励社会各力量积极参与到老年人社会福利事业中去.笔者根据福利多元组合理论,对城镇老人院的供给主体进行分析,配以广州为例,从而试图揭示出"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政策一方面固然能够使更多经济有余力的老人有机会享受院舍服务;但另一方面却有可能排斥一群缺乏家庭供养、经济能力未必是最差但却无力支付"市场化"价格费用的老人进入老人院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一片沉寂的山野,一位老人正驻足沉思。山野是老人的故乡,老人名叫匡吉。1929年冬天的一个傍晚,就在这里,在野外,在土地里劳作的年轻母亲生下了一个男孩。这个男孩是周家的次子,乳名“桥生“,就是我们眼前的匡吉。如今,匡吉已经退下了一线。这个赤脚从大山里走出来的穷孩子,这个从香港只身来到游击区的大学生,在人生的数十年里,与国家人民共命运,一路风尘,经受了无数考验。在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匡吉已竭尽全力,无愧于时代与人民,而更高的希望,则寄托在后人身上。  相似文献   

6.
银街,这是北京人对东四大街的形象称谓。和被誉为金街的王府井大街一样,这里是北京东城最为繁华的地段。而就在这寸土寸金的东四大街上,有一家不足10平米的小小修笔店却巍然屹立了整整50年。这就是广义修笔店。和朴实无华的店名不同,这家店的主人张广义却早已是享誉京城内外的名人了。他被媒体誉为北京最后一位修笔人,甚至因为修笔的缘故,他结交的朋友、顾客遍布海内外。50年的风雨无阻,50年的矢志不渝。张广义老人坚守了50年,也在这条繁华的大街上见证了50年。斗转星移几度秋,张广义老人的修笔店在50年里一共换了5块招牌。这5块招牌有的已经尘封难觅,有的依然完好如新,但唯一不变的是:招牌背后折射的整个北京城,尤其是东四大街的风雨变迁。  相似文献   

7.
编读往来     
《社区》2006,(11)
期待更多老人享受免费理发日前,北京市和平街樱花园社区的100余位老年人收到了一份礼物——一张专业发廊的免费理发卡。这些老年人每周二、四下午2时以前,只要持卡到小区内的美发中心,就可享受免费理发服务。理发对一般人而言,不过是平常的生活琐事;但对上了年纪的老人来说,却并非轻轻松松就能解决的事。不少老人总觉得理发太贵,舍不得花那份钱。有的老人甚至一年才理一次发,平时就算儿女主动出钱为他们去理发,有的老人也因路途远或出行困难而放弃。那些空巢老人、孤寡老人、生活贫困的老人理发就更不要说了。因此,像樱花园社区的小区理发店…  相似文献   

8.
肖守渊  彭学渊 《老友》2014,(7):34-34
近日,笔者来到江西宜春市袁州区灵泉街道灵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阅览室。正在这里看书的85岁老人李芳容告诉笔者,天气好时她每天都来阅览室看看新到的报纸、杂志,也和大家聊聊天、解解闷。她是一位独居老人,子女不在身边,退休前做教师的她就喜欢读书看报。据该中心负责人介绍,2011年5月中心正式开办以来,每天都会有50多位老年人来中心读书看报、聊天、下棋和休息,这里已成为社区老年人的温馨家园。  相似文献   

9.
近期上映的影片《飞越老人院》,以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老龄化为切入点。开篇镜头就是养老院徐徐关闭的大门,坐在轮椅上的老人们对外界渴求的眼神。养老院的老人们为了排解沉闷的生活,暗中排练节目,为了参加电视选秀活动,逃离老人院,开始了一段"追寻梦想之旅"。在这期间,老人们消弭了亲情隔阂,实现了心灵自我救赎。影片中那些平均年龄都在70岁以上的一众老演员,大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活跃于中国影坛的老一辈电影艺术家,没想到在半个  相似文献   

10.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首国人所熟悉的题为《有的人》的著名诗篇,一直是中学语文课本的“保留篇目”。它的作者———中国新诗的奠基者之一,99岁的臧克家老人,不幸于2004年2月5日月圆之夜在北京悄然离去。作为一位有很多诗作被广泛传诵的著名诗人,作为中国当代诗坛最长寿的长者,作为一位走过世纪的文坛巨擘,臧克家老人的辞世,引起了人们对他的无限怀念。臧克家老人走了,他家桌子上的两座奖杯———中国当代诗魂金奖、首届“厦新杯”中国诗人终身成就奖,虽然不能概括老人一生的成就,但还是能让人们感受到老人…  相似文献   

11.
走在香港大街上,看到的多数都是年轻人,或匆匆忙忙,或谈笑风生,黄皮肤、白皮肤、黑皮肤、棕皮肤,英语、德语、法语、广东话、普通话,香港的确是一座充满了生机的国际都市。然而,在这样一座生活节奏飞快、竞争激烈的城市里,老年人是如何生活的呢? 在湾仔区一条繁华的街道上,有一个社区老人中心,中心里有几十位老人坐在一起看电视、聊天,也有一些老人在做手工。老人中心是一个多元化的老人服务组织,所有居住区里60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到中心参加活动。这家老人中心是由政府资助加上民间筹款于1967年兴办起来的,是香港第一家老人中心,中心设有饭堂、浴室以及可以开展多项小组活动的活动室,还举办各种兴趣学习班,包括手工制作、戏曲、棋艺和普通话班,中心还经常安排一些旅行或参观活动。  相似文献   

12.
人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是邻居任工程师三位女儿长期服侍母亲的事迹深深感动了我,使我认识到久病床前不仅有孝子,而且更有孝女。任工的老伴儿是矿机厂的一位退休女干部,今年已80岁。1998年老人就开始生病了。最初患的是脑血管病、脑梗死、老年性痴呆、心脏早搏。2002年任工程师脑溢血去世后不久,任工老伴不慎摔倒在地,造成股骨颈骨折,从此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两年多来,老人的儿女们承担了全部治疗、护理、服侍工作。最初老人在北京儿子家里住了一年半,后来回到太原,就由三位女儿服侍。为了照顾好老母亲,三位女儿像上班一样分了工,他们…  相似文献   

13.
城市的老龄化,这一社会性问题正越来越带有"全球化"的倾向,东南亚各国自然也不能幸免.新加坡女作家蓉子以其创办并担任老人院院长十年的亲身经历,为华文文坛奉献了描述城市老人问题的"城事系列",向人们启开了一扇扇探视形形色色的老人及其儿孙们的心灵窗扉,让读者在感叹生活于当今城市的老人或悲或喜的结局之余,也引发了对这一社会问题的深深思考.本文从"爱心与人文精神"、"孝行与人性弱点"、"人道与自然生态"三个方面,对蓉子笔下有关描述城市老人众生相及其心态的作品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4.
香港已经进入社会的老化期。按照联合国有关规定,60岁以上者称为老人家,一个社会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以上,就算进入了老化期。香港自80年代初期,老人就已达到总人口的10.2%。在过去十年中,香港的老人数目增长很快,平均每年增长3%,估计未来20年会以每年2.3%的速度增长。据统计,1981年老人有50万,1991年达到74万(总人口580多万)。预计到2001年会达到93万左右,2011年会达到117万左右。目前香港老人的平均寿命,男性为75岁,女性为79岁,在60岁以上的老  相似文献   

15.
这里本没有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踏着日出日落踏着春复秋冬脚步沉三而坚定地踏出一条宽阔的路从劳动车间到栖身小楼短短一点五公里窄窄尺半小路有人想把他的脚步禁锢但浩瀚的海洋属于他广裹的大地属于他深爱的人民属于他谁也不能阻止这位老人的脚步就像没有任何力l能阴止吴  相似文献   

16.
修身养性锻炼体魄是长寿老人共同的心得,这里辑录几位爱国民主人士健身的体会,愿读者能从中得到启迪和教益。 沈钧儒是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寿老人。他一生奔走革命,不避劳苦,仍然活到90岁高龄,沈老的健身法宝有三个:  相似文献   

17.
文明 《山西老年》2014,(3):28-28
王淑萍,62岁,2001年从运城市建筑工程公司退休。自己的五位老人去世后,她就把目光锁定在身边的老人身上。她传承母亲乐善好施的美德,邻居或街巷里有需要帮助的老人,只要她知道了,就一定去帮一帮。平日里陪老人聊天,逗他们开心。逢年过节买些好吃的送过去。经她照顾的老人去世了,她就又另找目标。当她得知一位80多岁的范阿姨是独居老人时,  相似文献   

18.
岩青 《社区》2014,(4):39-39
老龄工作不好做,高龄补贴追款更是难上加难。2013年上半年高龄补贴复审,有的居民借口老人生病住院了或是近期在老家不能来,我们也是为了方便居民,理解居民的难处,就放宽了要求。2013年下半年复审就发现问题了,有的居民没有说实话,有的老人不在了,但高龄补贴_直领着呢。当我们打电话给老人子女,告知其需要退回多发放的那部分高龄补贴的时候,部分居民表现得很配合,  相似文献   

19.
刘少才 《社区》2011,(16):56-57
奥克兰清晨遇同胞新西兰是个福利事业超众的国家,有人形容说新西兰人的"生老病死全给国家包了"。笔者初到新西兰最大的城市奥克兰,下榻的酒店附近是奥克兰的老人区,早起拍街景,遇到在这里居住的一位同胞,她是来自北京某高校的王教授,一位面善、健谈的老太太。75岁的王教授三年前移民到奥克兰定居,享有新西兰老人的一切福利待遇,就连住房也是免费的。她说因为女儿是一家财务公司的  相似文献   

20.
杜仲原是古代一位长寿老人之名,当你听到杜仲是古代一位长寿老人时,可能会很奇怪,杜仲是名贵中药材,怎么成了一位古代长寿老人呢?在这里,讲一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