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世纪80年代中叶俄国重返远东国际舞台,推行了谨慎向朝鲜渗透、以中国为潜在对手逐步破坏清政府对朝鲜宗主权的远东外交政策,1894—1895年日本发动了侵略朝鲜和中国的甲午战争,在甲午战争期间,俄国的远东外交政策经历了由尝试单独调停中日矛盾到静观其变、寻求与英国共同调停,再到最终选择联清的转变。考察俄国因应甲午战争调整远东外交政策的过程,进而探析其原因,可以了解甲午战争对东北亚国际政局的深远影响以及中俄第一次秘密结盟的背景,并对甲午战争进行再反思。  相似文献   

2.
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年)已经过去九十年了。当前史学界在讨论清政府在这次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时,对于李鸿章是否应负主要责任问题,还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看法。本文拟从当时的国际形势入手,分析李鸿章在外交上军事上的误国之罪,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一) 甲午战争之前的国际形势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前,对朝鲜和中国进行侵略活动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有英、俄、法、美、日等国,彼此之间由于利害冲突而矛盾重重。有时剑拔弩张,几乎要诉诸战争。显然,这种严峻的形势必然会加剧远东地区的动荡不安,并对甲午战争的两个交战国——中国和日本产生很大的影响。为了弄清当时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有必要对几个在远东有利害关系的国家,进行扼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中日甲午战争是日本蓄意发动的一场侵略朝鲜与中国的大规模战争。日本从1894年6月2日决定战争而出兵朝鲜,到7月25日偷袭丰岛实际开战,用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寻找挑起战争的借口,妄图掩饰这场战争的本质。先决定战争,然后再寻找开战的借口,这是历史事实的真相。本文试就此问题,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4.
马勇 《百姓生活》2014,(11):51-53
1894年的甲午战争距今已整整两个甲子。甲午战争爆发120年后的中国,已非原来的中国,日本也不再是那时的日本。世易时移,世界、远东、中日韩都已发生巨大改变。由于最近若干年,中日、日韩三国在历史和领土等问题上发生一系列纷争,现在再来审视这场战争的缘起过程及教训,就具有很不一样的意义。在甲午战争之前,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日甲午战争期间(1894-1895年),美国奉行孤立主义政策,标榜不干涉亚洲事务,保持中立,赢得清政府的的信任,却以牺牲中国的利益,去满足日本侵华的野心。从美国对朝鲜宗主权的立场、争取“单独调停权”和美国对日本间谍案的蓄意纵容等3个方面分析探讨美国在中日甲午战争期间的外交活动,表明在此期间美国的中立政策明显地偏向日本一方。  相似文献   

6.
19世末纪末,正值世界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顶点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之时,日本于1894-1895年对中国发动了一场侵略性战争,即中日甲午战争,战争结果以中国失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而告结束。时过百年,重温这段历史,不能不得出这样的结论;甲午战争虽然是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但是它却和欧美资本主义开始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并企图进一步瓜分中国密切相关。从甲午战争刚刚拉开序幕,到《马关条约》的签订,直至后来的“干涉还辽”,帝国主义列强之间始终是互相掣肘、互相利用,他们各自利益虽然不同,但目的只有一个─侵略中国,扩大自己的殖民统治势力。特别是有些帝国主义侵略者,他们虽然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没有直接向中国开战,但它们却以各种卑鄙的方式参与了这场战争。  相似文献   

7.
新书推荐     
清日战争(1894-1895)宗泽亚/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894年清日的战争,清朝用干支纪年的甲午年命名“甲午战争”,清日战争已过百年,在中国人内心深处留下了伤痛和耻辱。从那个时代开始,外来侵略接踵而至,战争的失败也催生了中国新的历史纪元。  相似文献   

8.
二战期间日本对东南亚的侵略、奴役和掠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期间日本对东南亚的侵略、奴役和掠夺高芳英随着明治维新的成功,日本在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等一系列对外战争中取胜,国力大增。这使日本“争霸世界”的欲望恶性膨胀,于1937年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又挑起了太平洋战争、随即,日本军队侵入东南亚地...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关于中日甲午战争与俄国的关系,先后发表了米庆余同志的《沙俄在甲午战争中充当了什么角色》(以下简称米文)、王少普同志的《沙俄与中日甲午战争》(以下简称王文)。这两篇文章有一个共同之处,即都认为沙俄在一定时期支持日本侵略朝鲜和中国。米文说“沙皇俄国把日本作为工具,暗中赞助日本对华发动侵略战争”。王文说:“从十九世纪八十——九十年代起,直到日本侵略军在东北辽东半岛登陆,沙俄对日本向朝鲜扩张和出兵持“表示支持”和“纵容态度”。战争爆发后,俄国  相似文献   

10.
1894年7月下旬,日本蓄意发动了侵略朝鲜和中国的甲午战争。朝鲜人民举起保卫民族独立的旗帜,自发地掀起抗日斗争的热潮。参加斗争人数之多,地域之广,影响之大是空前的。近几年来,中日甲午战争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然而,对朝鲜人民抗日斗争的研究尚有待开拓。本文试图对这个问题作初步探讨。一关于甲午战争的开端,一般认为是1895年7月25日,即日本海军偷袭中国运兵船的这一天。这在史学界几乎成为定论。但是,我认为这次战争的序幕在7月23日日军占领朝鲜王宫时已经拉开,事实上它是丰岛海战和成欢陆战的前奏。7月23日,日本军队按日本驻朝鲜公使大鸟圭介的计划,占领朝鲜王宫,劫持国王,发动政  相似文献   

11.
甲午战争百年祭张振鹍现代史上,日本发动或参与过多次对中国的军事侵略。其中最重要的有两次:一次是1894年(清光绪20年)爆友的战争,因为这一年是中国以干支纪年的甲午年,所以通称甲午战争。另一次是1937年(中华民国26年)开始的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前一...  相似文献   

12.
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满族各阶层人民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不屈不挠地投入抗日活动,为打击日本侵略者,揭露并抵制清廷中的屈辱妥协投降言行,减轻国家和民族的损失,激发各民族的觉醒起了积极作用。但是有的论著忽视满族的抗日事迹,或把满族文官描绘成不关心战事,将领贪生怕死,甚至在前线坚持战守的长顺、依克唐阿也被说成“长(顺)瞎打,依(克唐阿)坐坡”,有失公允。本文试图扼要概述满族在战争期间的抗日活动,以正视听。  相似文献   

13.
英国与中日甲午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后,英国始终推行纵容日本侵华的政策。本文对英国这一政策在中日甲午战争各个阶段的表现形式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着重指出英国推行这一政策,目的在于利用日本遏制沙俄在华扩张势力,维护并扩大英国在华权益,《马关条约》的主要受益者是日本,其次就是英国。  相似文献   

14.
论中日甲午战争的时代特点杜耀云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人民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而进行的一场民族自卫战争。这次战争有着明显的时代特点,在这方面作些探求,有助于对这次战争的认识。一19世纪末年,世界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进入了帝...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作者提交甲午战争九十周年学术讨论会的一篇论文。文章具体分析了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甲午战争的国内历史背景,介绍了整个战争的经过,最后探讨了这次战争对中国、日本和远东国际形势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1894—1895年由日本侵略者挑起的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遭到惨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通过条约,日本向清政府勒索了巨额的赔款,总额达库平银二亿零一百五十万两。这不仅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的一次空前的战争掠夺,而且也是近代中国遭受凌辱的重要标记。这笔赔款对中、日近  相似文献   

17.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国。根据文字记载,从汉代起,中日两国就已经友好来往。但自近代以来,由于日本急于向外扩张,中日两国爆发了两次大战,这就是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时间为1894年8月1日至1895年4月17日。在甲午战争之前的20多年,日本还是一个封建国家。但经过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走上了近代工业化的道路。走上近代资本主义道路以后的日本,表现出强烈的对外扩张性。明治维新第2年,即1869年,日本天皇在其颁布的“御笔信”中,就扬言用武力“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日本对外扩张的第一步,就是侵略隔海相望的朝鲜。第二步,…  相似文献   

18.
片山潜(1859年—1933年),是日本早期工人运动的领袖,是日本共产党的创始人,是日本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早的宣传家,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著名的活动家。他出身于贫农家庭,由于贫穷,1881年流浪到东京,当印刷工。1884年11月,赴美半工半读,在耶鲁大学神学部学习。1895年毕业。他在留美学习期间,观察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运动和社会问题。1894年春,他徒步旅行英国,实地考察了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状况,撰写了《英国今日的社会》一书。  相似文献   

19.
1892—1894年间欧洲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事件就是法俄同盟的最终形成。它不仅宣告了欧洲20年风云莫测外交的新一轮终结,而且也由此使欧洲的国际关系步入了一个更加微妙、更加危险的阶段。本文试图对这一关系及其变化略加分析。法俄同盟形成后的最初时间里,欧洲大陆列强都力求保持着一种克制的心态,以求得表面的相对平静。英国最先打破了这一平静。1894年、1895年和1896年,英国一反以前对大陆  相似文献   

20.
周启乾 《东方论坛》2000,(4):96-96,F003
人们熟知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与朝鲜的关系。近百年来,关于甲午战争的研究有了长足进展。但是,对于近代中日关系与朝鲜问题的全面系统的研究著作依然付之阙如。因此,王如绘研究员积数年之功完成的新著《近代中日关系与朝鲜问题》(人民出版社,1999年2月北京第1版),可以说是填补了这方面的一个空白。阅读全书,可以看出著者广搜博取,在占有翔实资料的基础上,条分缕析,融会贯通,从而得出符合历史真实的结论。以下略举几例,予以说明。一、层次分明地论述日本侵略朝鲜的步骤,通过一个个条约的具体内容,揭露日本的真实目的。本书认为,日本对朝鲜的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