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2 毫秒
1.
赫勒将已有的正义概念分为静态的正义概念和动态的正义概念,并认为静态正义的概念所要求的将规范和规则持续不断地适用于社会群体内的每一个成员是难以实现的,动态的正义概念所诉诸的自由和生命的终极价值本身又是不可靠的。赫勒认为正义的最终只能是用正直的好人的良善生活超越正义,但是良善作为好的人类生活本身却是存在脆弱性的,良善对世界采取了一种柔顺、开放的姿态,但正因为此,良善像花朵一样脆弱,良善生活之于超越正义也必然陷入思辨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2.
教育者必须兼有良善的动机与高明的策略,才会成为之于良善目的的良善手段的运用者和之于良善结果的良善过程的创造者。良善的动机是教育者的善意,根底上是教育者爱的意志;高明的策略则是教育者的智慧。爱和智慧统一之后,教育中的爱就成为智爱,教育中的智就成为爱智。智爱,是爱的一种境界,此境界与任何刻意的机智和灵巧没有关系,根底上是爱者精神世界发展水平在爱的实践中的显现。对于教育者来说,智爱必是领会了爱的真谛和教育的真谛之后的爱意与爱行。爱智,是一种人文性的智慧,是教育智慧整体的一个侧面,它可以从人性的善端和人道主义的原则中寻求启迪。  相似文献   

3.
良善刑法的道德标准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寻求一种旨在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的良善刑法始终是立法者和法学研究者共同的目标。通过对中西思想史的梳理和现行刑法的批判性反思,运用历史考察的方法和价值分析的方法,指出判断良善刑法的核心标准是道德价值,即良善刑法以人道为底线道德理念,以正义为核心道德理念,以和谐为最高道德理念。同时提出良善刑法的具体实现途径,良善刑法作为刑法的应然状态,必将成为中国刑事法律的终极追求。  相似文献   

4.
道德规范是判断善和恶、正当和不正当、正义和非正义、荣和辱、权利和义务等范畴的道德准则。当今社会处于社会急剧变革或转型时期,旧有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被否定或解构,逐渐失去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而新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尚未形成,处于一个"换挡期",新旧道德规范不能有效地对社会生活和人们的个人生活发挥正常的调节和引导作用。因此,吸收和借鉴中国传统道德规范的合理因子,从精神价值考量道德规范无疑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程序法治的理念在现代社会已经确立,程序法治是程序正义的保障和通往实体正义的必由之路,违反程序法治会损害司法公正、侵害人权。但是,法律程序并非完美无缺,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存在割裂,遵循程序法治会付出代价,有时造成实体正义的牺牲。这是法治所必然付出的代价,我们仍然要选择程序法治,制定和遵循正当的法律程序,并不断地加以完善,来弥补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之间的裂痕。  相似文献   

6.
“自然正义”是英国法治的核心概念,是英国法官据以控制行政行为的方法,因此被认为是英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而正当法律程序原则是美国法上的基本原则,两者均体现了程序正义的理念,且均起源于英国普通法,因此多认为英国的自然正义原则相同于美国法的正当程序原则。但事实上,两者存在许多差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7.
论产权正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权及产权制度的完善或完整会对社会道德良好秩序的维护产生基础性作用。对此,中外思想家有较深入的论述,虽有殊异,但都认识到合乎正义的产权安排对社会稳定发展的必要性;产权正义所要求的产权主体的平等性、正当财产权的不可侵犯性等思想于我们当今的社会经济改革有着现实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义追求的人性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人的正义追求源于人是历史的存在,即人是以自身为理想目的超越现存状态的存在。正义在其实质上是人类发展的理想性准则。一旦脱离人或把人抽象化,正义就会被当作远离人或脱离人的尺度。思想史上的“永恒正义”以及“存在即正义”的看法,就是把正义脱离人的两种极端抽象化观点。正义问题首先是哲学性的问题。对正义追求的哲学追问首先是对正义的根据与目的的思考。在实践中寻找根据,在人的价值中设定目的,在社会关系的改造中实现正义的追求。这些维度是理解正义追求的前提性视角。由此出发,正义问题才有可能得到人性意义上的真正解决。  相似文献   

9.
正义的问题一直被广泛关注,那种以目前国家难以实现诸如教育资源平等一类的问题为出发点,认为强行正义会使人们的处境变差,以目前不能实现正义而否认正义应该实现这一问题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其实,制度正义可以增强政治合法性,达致社会稳定,进而实现社会和谐,不能以目前不能实现正义而否认正义这一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人们仍然会为争取正义而努力。  相似文献   

10.
"正当性"一如"正义",是许多学科所共同关注却又难有定论的概念。从行政决策角度而言,正当性的构成应当至少包涵决策目的正当、决策程序正当与决策结果正当三个方面,这是一个兼具实体性与程序性的评判标准。正当的行政决策表现为决策目标增进民利、决策过程尊重民意、决策结果顺应民心、决策目的与归宿是为人民谋福利,故若对权利有所减损、义务有所增加时应合乎比例原则。正当的行政决策程序应当包括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等要素。正当的行政决策结果要求决策均衡各方的利益诉求,产生积极的社会效果以及建立必要的责任机制。  相似文献   

11.
翻译目的论认为,所有翻译遵循的首要法则就是整个翻译行为的目的,即目的决定方法.从目的论理论出发探讨<孔乙己>一文中文化因素的异化与归化翻译方法,可以认为异化与归化并不矛盾,它们是在目的论理论的指导下不同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应该并存并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12.
1818-1945年是美国公立高校发展的非常时期,国家干预解决了公立高校发展过程中的身份危机、资源危机和服务危机,促进其成熟和繁荣。国家干预的特征在于:以资助和法律规范为主要手段,依据"卓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采取适当引导为主的有限间接干预。在当前高校发展过程中,我国政府对其干预的目的、范围、手段以及政府的角色定位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猫论”揭示了目的与手段之间的辩证关系。它的提出为人们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科技翻译作为一种对特殊文体的翻译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而。猫论”对科技翻译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广告图形创意,是通过图形表现广告主题的独创性的意念或新颖的构想。与绘画的构思不同,广告图形创意是以市场为中心、以产品营销为目的的发挥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前评论界关于赛译《水浒传》之翻译目的的各种评价可以归为文本目的和超文本目的两类.探究赛译的真正用心更应关注超文本目的.赛珍珠翻译《水浒传》的目的不仅在于向西方介绍、阐释、传播中国文化,更在于实现其文化和合主义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不但使赛译的文本目的与非文本目的实现了高度统一,而且是赛珍珠从事翻译、文学创作和社会实践的最高指向.  相似文献   

16.
浅谈学风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风 ,按狭义理解是指一个学校学生学习的风气 ,具体指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和精神风貌的总和 ,是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的一种外在表现。本文在分析学风问题原由基础上 ,提出了加强学风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2006年颁布的《刑法修正案(六)》设立了骗取贷款罪,为我国进一步打击滥用贷款的行为提供了立法依据。这一罪名的增设改变了以往我国对于滥用贷款着重从贷款目的进行单一规制的局面.确立了贷款目的和贷款手段的双重规制的立法模式。这一改变必然给司法实践带来诸多的影响。要适应这一立法模式其关键在于如何正确理解骗取贷款罪、高利转贷罪和贷款诈骗罪三罪的特点及相互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绩效反馈对高校学生干部自我功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现场实验方法 ,以高等学校学生干部为研究样本 ,探讨了绩效反馈中反馈目的、反馈源和反馈信息对高等学校学生干部自我功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教育目的含义的哲学辨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研究教育目的的主要意义有二:一是进一步明确和规范教育目的的概念内涵和本质属性;二是从认识论角度探讨达成教育目的的基本脉络和途径.教育目的是一种主体指向的学术范畴,包含着一个内涵复杂的概念体系.笔者根据不同教育主体教育功能的差异将教育目的划分为教育理想、教育宗旨和教育目标等三类,分别剖析其各不相同的教育利益诉求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进一步指出,教育精神反映了人类对教育活动最基本的利益追求和价值取向,构成了教育目的的基本内核;研究教育目的的根本意义在于坚持和弘扬教育精神,也就是要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健康的"生活与成长".  相似文献   

20.
现代设计:艺术的游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艺术创造活动。现代设计已呈现出多元的趋势,设计成为追逐时尚的工具,设计的目的被异化,设计的本质变得模糊不清了。运用艺术和游戏的观念,对设计活动的本质进行分析可知,设计的本质属性是艺术创造活动,设计的本质意义是美的意识的创造性显现,设计的本质特征是体现游戏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