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贯中与《三国演义》《水浒传》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8月在山东泰安召开,与会中外专家学者就《三国演义》《水浒传》的版本与成书过程;罗贯中的籍贯问题;《三国演义》《水浒传》人物形象、思想文化内涵;小说艺术的运用以及《水浒传》《三国演义》的小说评点、传播、接受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热烈而又和谐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新见解、新观点,为《三国演义》《水浒传》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拓宽了道路。  相似文献   

2.
《禅真逸史》作为《金瓶梅》之后诞生的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其性质归类虽多有歧异,但其核心主旨却在借南北朝后期至隋唐之际的社会背景,以虚拟化的手法,曲折反映作者对理想人生的独特见解。主角人物林时茂由儒及佛、由佛及道、再由道而儒、儒而佛道,其经历的人生四个历程,恰构成中国传统封建知识分子一个完整的生命追求历程和心灵演变史。书中对杜伏威、薛举、张善相三个历史人物的改塑,既是服务于作者这一思想理念,更与作者有意融合《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四大奇书为一体的创作风格密切相关。其世情描摹的生动真切,更使其书在艺术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3.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这个歌后语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三国演义》中刘备形象的一个总结.也是对作者塑造人物的艺术方法的生动而又得体的概括。作者确实抓住“哭”这一细节,写活了刘备。在《三国演义》前85回里,作者描写刘备的哭就有近20处之多,里面有真情的哭.有虚曲的哭,也有狡诈的哭。作品通过刘备一次又一次的哭.逐渐地丰满了这个形象。可以说.刘备的哭,哭出了性格,哭活了人物。  相似文献   

4.
童年时代,就听到塾师讲述过《七步诗》的故事。当时在我幼稚的心灵里,对这位才华横溢、风流绝代的曹植,已留下深刻的印象。年龄稍长,读《三国演义》,对这故事的描写、叙述,更是生动其体,言之凿凿,令人更深信不疑。成年后,学历史、查资料、追根求源,才发现所谓《七步诗》者,纯属子虚乌有。初则大惑不解,继而才悟出世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众多的古典小说中,最受群众喜爱,最为普及的,恐怕要算《三国演义》了。无论城市或乡村,知识分子或文盲,对《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或故事,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这是《演义》在艺术上的成就,因而才能在群众中广泛流传,使家喻户晓,妇孺咸知。《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自来有“七实三虚”之说。也就是说,它的骨架是历史的,而它的血肉却是虚构的,二者又巧妙结合,使人有天衣无缝之感。细节的加工修饰,使本来的历史面目,  相似文献   

6.
“玄德结帽”是《三国演义》中的一处细节,展现出了深厚的文学意蕴。它是《三国演义》运用春秋笔法的生动体现,蕴含着“春秋大义”,具体表现为“以一字寓褒贬”的笔法和“简而有法”的叙事。这段情节在小说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使得情节结构完整,二是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对这段情节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作者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蕴含的匠心。  相似文献   

7.
《三国演义》的“七虚三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演义》自从成书以来,“七实三虚”之说颇为流行,意思是说《三国演义》所描写的历史故事,真实的多、虚构的少。其实,细究起来,所谓“七实三虚”之说并不可靠。从宏观的方面来讲,《三国演义》的社会背景及其大多数人物的姓名与身份确实符合历史的真实,但在具体的历史事件与历史故事的描写中,实际上却是“七虚三实”。例如,赤壁之战在正史中的文字内容很少(万绳楠先生认为只是一场很小的战役),但却被作者用如神之笔大加渲染,写得惊天动地。三顾茅庐在史书中只有寥寥数语,作者却能够驰骋思路,虚构了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情节,为诸葛亮的出山进…  相似文献   

8.
罗贯中尽艺术表现之能事 ,在《三国演义》中全力塑造了众多不同类型的典型形象 ,并由此生动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悲剧历程。《三国演义》堪称中国古典悲剧的典范 ,其中所蕴涵的悲剧美学思想 ,既是中国古代悲剧艺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对尔后中国悲剧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曹操是《三国演义》中重要的人物形象之一。蒙古族胡尔奇希日布将《三国演义》分为三个部分,共演述了七十六个小时。胡仁·乌力格尔《三国演义》中曹操残恶的性格特征与蒙古史诗蟒古思形象的残暴性格有一定的相似性,希日布艺术性地塑造了本土化的曹操形象,对曹操这一人物形象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促进了蒙汉民族文化交流,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起到了重要作用。希日布塑造的曹操形象既有残恶之首、奸猾之冠、好色之徒等性格特征,又有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等多面性、复杂性,是一位有血有肉且生动形象的立体化人物。  相似文献   

10.
《三国演义》是百科全书武的长篇历史小说,它描述的内容已超出文学的范围,牵涉到政治、军事、外交、哲学、美学、伦理道德等诸多方面,其它方面已有论文阐述,外交方面则未有文章涉及。而在这方面,《三国演义》塑造的不少使者的形象也是很生动,且富有意义的。如以诚实见称的鲁肃,机智善辩的孔明,不卑不亢的邓芝、赵哲,妄自尊大的张温、邢  相似文献   

11.
《三国演义》描绘了上自汉灵帝建宁二年(169)下至晋武帝太康六年(280)百余年间魏、蜀、吴三个军阀集团的兴衰始末。而在这百年兴亡的历史演递中,连绵不绝,贯串始终的中心事件是战争,风云变幻,扣人心弦的战争描写构成了整部小说的重点内容。从这样一个角度我们不妨说,《三国演义》就是一部形象生动的三国战争史。而在大大小小上百次战斗的描写中,堪称关键,影响全局的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彝陵之战。  相似文献   

12.
《三国演义》研究 ,即使从郎瑛的《七修类稿》中有关《三国演义》的论述算起 ,也有四、五百年的历史 ,特别是我国进入新时期以后 ,二十几年间 ,《三国演义》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都超过了以往《三国演义》研究的任何一时期。《三国演义》的基础研究 (指对《三国演义》不同版本的研究 ,对罗贯中的研究等 )和应用研究 ,《三国演义》的文本研究和比较研究 ,《三国演义》在国外的研究 ,《三国演义》的艺术研究 ,《三国演义》的人物研究 ,《三国演义》的语言研究等等 ,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 ,坦率地说 ,在《三国演义》研究中还存在着几个认识误…  相似文献   

13.
智谋精粹古为今用——读《‘三国’智谋精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演义》是反映封建时代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一部百科全书。其中,对中华民族的智慧,尤其作了形象的、生动的、艺术的描写。后来,清王朝的统治者把它翻译成满文,以此作为文臣武将的必读书;张献忠、李自成等农民起义者,则从《三国演义》中学习攻守进退的兵法;现  相似文献   

14.
罗贯中《三国演义》徐庶归曹故事原本史载 ,其中徐母故事更接近的根据是唐五代俗讲变文《汉将王陵变》 ,而以宋代说《汉书》的话本为直接依傍。这一事实表明 ,《三国演义》创作素材有不少是从非三国文献挪移化用。研究《三国演义》要放眼全部传统文化的背景以为参照 ,最大限度发明和凸显《三国演义》作为传统文化无边无际的网络中一个“中国结”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代,采取章回形式的历史题材的小说,《三国演义》和《东周列国志》比较著名。这种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受了《二十四史》一类史书的影响,往往从某一朝代的开始为开始,某一朝代的结束而结束,很有点断代史的味道。 但在《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之后,类似的佳作却极少,原因之一是写作极为不易,既要有生花之笔去塑造人物描绘情节,同时又要对史实相当熟悉使主要事件和历史能基本相符合,所以有的小说作者就视为畏途了。  相似文献   

16.
《三国演义》以具体、生动、可靠的事例,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丰富系统的决策思想。决策的形成与实施,充满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的复杂情况:①决策的形成一般要有广泛的民主性,但有时又会出现与广泛性相对的排他性,这就需要决定性,择善而从,而不能择多而从。②决策在具体实施中会产生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矛盾,这就要相互兼顾,死守原则与无原则都一样地片面。③一项英明决策的实现,涉及系统性、风险性、可行性、及时性、进取性等条件。  相似文献   

17.
赤壁之战历来为史学家所关注,长篇通俗小说《三国演义》也对这次战争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而无论是史学家们的历史叙述还是《三国演义》的文学描写,都反映出其作者对这次战争的基本认识,从而体现出作者们各不相同的历史观念。由于受正统观念的束缚,历代史学家们都不能对这次战争进行客观公正的记述并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而《三国演义》则以民心的向背作为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并以此为基础深入地发掘这次战争的政治意义和历史意义,体现了十分进步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18.
小说《一个人的遭遇》中主人公身世平凡,战前的生活和工作经历真切自然,整个战争经历真实而感人,人物的情感世界描绘自然而生动、人物性格和形象的刻画典型而富有时代特征,充分体现了作的人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9.
君特·格拉斯是位天才的叙述家。他的《但泽三部曲》主要使用了第一人称叙述。文本以个人化、真实、生动又清新的叙述,震撼读者,让读者见微知著。  相似文献   

20.
白话章回小说在叙述中穿插诗词歌赋,这是《三国演义》的一种艺术创造。《三国演义》的诗词歌赋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它们不仅放在小说中具有多种作用,值得人们注意,即便单独抽出来阅读,也同样具有艺术感染力。尤其是那些借鉴古典诗文的作品,艺术成就尤为突出。但也有一些作品则缺乏艺术魅力,甚至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