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水彩作为一门独特的画种,东西方画家有不同的看法。水彩艺术是世界性的艺术,它有其独特的渊源,先从西方具有代表性的英国来看,水彩从其自身发展角度受到了西方古典传统和现实传统的影响。而从东方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来看,中国水彩由于是外来画种,是其对西方水彩的一种继承与发展,于是受到了西方传统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了中国本民族传统——国画(特别是水墨画)和中国水彩画一百余年传统的影响。水彩画在近现代中国的演变逐渐形成了风格面貌.水彩画作为世界性艺术虽受不同地域环境,社会状态,文化心理,民族素质等的影响存在差异,但是东西方也存在联系、渗透,在多元化的今天还达到了极为自然的融合。最后指出,艺无止境,不应该只满足水彩画已有的成就,但更应该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求变,求新,求精。立足于本民族土壤,开拓水彩画新的语言形式。  相似文献   

2.
水彩画与其他画种的特定界线在于水,它与国画在外延上有很多共同点,两者均以水为媒介进行作画,而且可以互相渗用,但它们的内涵则格格不入,各自所依赖的传统哲学观点不同。水彩画的艺术形式是多元化的,我们要摒弃旧画风的单一模式,扬长避短,开创新画,在外延上,其他画种的各种纸类、笔尖、画法,均可用于水彩画中,水彩画内涵的开拓尚处于萌芽状态,还有待于人的努力。  相似文献   

3.
杨森茂的水彩画近作最近入选九○杭州中国水彩画大展,并获得本次大展“金马奖”。杨森茂长于水彩水粉,这次展出的作品是他几年来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产物。他的水彩画既大胆地吸取了西方现代流派绘画色彩的技法,又融入了东方人的感觉和气质。他的作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水彩画语言分析、梳理,解读中西方水彩语言的比较,结合传统艺术的精髓,得出中国水彩画语言的独特性具有它的必然性,从而提出了既要传承中国水彩语言独特性又要拓展语言的多样性,只有这样才能巩固和发展中国的水彩艺术。  相似文献   

5.
水彩画是师专美术系色彩教学中一个主要内容,我们的学生掌握技法的好坏直接影响中学该内容的教学。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我们的学生在水彩画学习中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情绪新生在水彩课初始阶段的学习情绪基本是不稳定的,有的甚至有抵触情绪,因为他们在入学前学色彩是学水粉画为主,多数学生没画过水彩。尽管在教学中我们讲解了水彩的特点,介绍了水彩的制作过程,让他们看了范画,看了有关水彩的录相,但在意识上学生还很难建立起水彩画的概念。就是色彩考分较高的学生,刚接触到  相似文献   

6.
水彩画在几个世纪的发展中,在画面的题材及表现等方式上形态各异,流派纷呈.欧洲传统的科学理性的现实主义观念,以及传统的水彩画有着严谨的作画程序、流淌的韵味以及光影的变换等,形成西方传统水彩画写实主义的主导地位.而水彩画在中国的发展受到历史、环境、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从艺术手段到具体的表现方式都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现代东、西文化的交融令现代水彩绘画语言呈现出更加多样性,所以水彩画的语言与表现形式也日益扩展,达到了更高的层面.  相似文献   

7.
试论水彩画的审美特征杨永葳水是一种物质形态,它具有无色、透明、渗透、流动等等多种特征。用它作为调合剂来调合颜色的绘画称为水彩画。水彩画属于西画范畴,长期以来,西画一直是以油画为正宗,在油画的阴影之下,水彩画的影响力远不及油画。这种状况在水彩画的初始阶...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水彩画的水韵、色韵、笔韵、纸韵以及趣味之韵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水彩画的艺术韵味。特别是对水韵、色韵、笔韵三个方面详细的介绍了透明水彩画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唐代的王维是诗人又是画家。他常融合画法作诗、融合诗法作画,所以苏东坡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确是王维作品的艺术特色。但我们不可把这两句话看煞,以为前句只能评他的诗,后句只能评他的画。其实,“好的诗不仅要‘诗中有画’,而这诗中的‘画’同时也应该是诗。”《终南山》就是一篇诗画兼美的佳作。  相似文献   

10.
姚鼐说: 凡文之体类十三,而所以为文者八,曰:神、理、气、味、格、律、声、色。神理气味者,文之精也;格律声色者,文之粗也。(《古文辞类纂·序目》) “精”与“粗”即精神与形迹,犹之盐与咸。卤咸味寓在盐中,神、理、气、味寄于格、律、声、色之内。离开格、律、声、色,就无以体现神、理、气、味;但格、律、声、色又服从于神、理、气、味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海德格尔文艺学方法论特别之处在于:1.认知方式的特别.他思考“存在者”倾向于时间性、过程性的、“活”的领会,这具体的“思”就是主客合一的认知模式,这模式使他走上了和自然科学不同的真理把握.“真理”实际就是“存在”的意义,需要“此在”之在场才能把握.2.海氏具体的“思”就是“诗”,“诗”表现为“返乡”,表现为对基本意义的探讨;3.他的作品本源是创造一个世界.  相似文献   

12.
温庭筠的代表作《菩萨蛮》中的“小山重叠金明灭”一句历来解释分歧.实则,“小山”是指多扇可折叠的床上屏风,“重叠”意为重新折叠,“金”指屏风上绘画所用的金粉,“明灭”乃忽明忽灭之谓.  相似文献   

13.
女大学生休闲生活的道德把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夏永华 《云梦学刊》2009,30(2):141-143
积极的休闲生活有助于女大学生身心健康、自我实现和道德养成。女大学生休闲生活的特点表现为二重性:“无魂”、“无味”与“有趣”、“有益”两种不同类型。避免休闲生活的消极影响,彰显其积极功能,女大学生须从道德层面把握“安分守纪、立身固本”的原则以及“努力自爱、为己求学”和“爱财·陪物、澄风澈气”两条规范。  相似文献   

14.
"保护伞"与黑社会性质组织之间关系十分密切,甚至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黑社会性质组织能够得以长期存续和迅速发展,与其背后"保护伞"的包庇、纵容不无关系。欲深挖和打掉"保护伞"首先就要对其深入研究,准确地认定"保护伞",准确把握其内涵与外延,并且明确界定"保护伞"与黑社会性质组织成员的界限。  相似文献   

15.
自宋以后,词的审美风格主要呈现为"豪放和婉约"两种类型。豪放雄伟壮丽,婉约清秀优美,其间包含中正在内。与之相似,山水画在宋以后也有"南北宗"的划分,北宗阳刚宏伟,南宗阴柔秀丽。"宗派"来自"禅家",虽不恰当,却得默认,而这二者,就其宏观层面的美学韵味来看,说的是同一个道理。用豪放美与婉约美这对审美范畴,着重讨论宋代山水画的美学特征,并将词评作为评论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对照面,发掘宋代山水画展现的"豪放美和婉约美"的特质。  相似文献   

16.
"情境"、"情味"观在强调中国最具特色的"诗言志"的文学思想源流的基础上,提倡与总结中国古典文学的审美趣味倾向和普遍的美感经验,强而有力地突显了中国抒情文学思想脉络的精深体系特点。从"论情境"到"情味论",正是王文生诠释中国抒情传统文学中"情"、"味"、"境"的写照,更是他揭示潜在的中国文学独特体系中具有高度思辨的美学思想的隐然贡献。  相似文献   

17.
在《庄子·杂篇·徐无鬼》中有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即“枯槁之士宿名”,这句话在初读时很容易被略过,但细细想来,此句之意又颇值得玩味。在历代《庄子》注本中,对这一句话的解释并不很完备,而尤其对“枯槁之士”四字竞无详细注解。而在陈鼓应先生的《庄子今注今译》中却直接解释成了“山林隐士留意声名”…,这样一来,本来作为一对相悖概念的隐士和声名就发生了关系,让人摸不着头脑。在通过对《庄子》书中涉及的“枯槁”“隐士”和“名声”这三个概念进行考察后,发现陈鼓应先生的这一解释并不恰当,并且在文章最后给出了一个旁证,进而确定出“枯槁之士”的真正含义是可与贾谊所言的“烈士徇名”互训的。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孔子“樊迟学稼”、“君子谋道”等诸多职业教育思想的辨析,详细论述了其社会分工、功利性批判、贫民教育等职业教育思想萌芽。通过对“求道取仕”与“民生”思想、“鄙视小人”与“重视农业”、“素质养成”与“职业实践”、“文本思想”与“学者解读”四个方面对立统一的阐释,凸显出孔子职业教育思想的“两面性”影响。  相似文献   

19.
吴铜虎 《晋阳学刊》2009,(6):104-108
我们常说“儿童是未来的希望”,那是把“儿童”当作一个“客体”来认识,以主体的视角来看待客体。如果超越“主一客”关系,让他们置于共同的视界之中,让所谓的“主体”成为“在场者”,那么对“儿童”的认识会更接近于本真。鲁迅就是以“在场”的形式,来塑造儿童的形象、叙说儿童的命运,他们有些“毫无价值地死亡”,有些成了“毫无意义的看客”,有些成了“无意识的杀人者”。以“在场者”的视角来看,这些“儿童”身上无法存在“希望”。鲁迅在叙说儿童命运的同时,儿童也在言说着鲁迅的绝望。但鲁迅的伟大之处在于:说出了“绝望”,却在“反抗着绝望”。  相似文献   

20.
《孟子》中的伯夷形象是复杂的,正是由于复杂的形象,才引发出了更为复杂的精神内涵。在孟子看来,伯夷之"义"是伯夷精神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但在《孟子》中却并未明确提及,而只是阐发了伯夷之"义"的两个重要内涵,即"忠"和"清"。但对于伯夷之"清",孟子却又持着正反两个观点来对待,即正面的伯夷之"廉"和反面的伯夷之"隘"。"隘"是孟子对伯夷批判的地方,"廉"是孟子对伯夷最为欣赏之处,而"百世之师"则是孟子在"廉"的基础上对伯夷的最终概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