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年保 《云梦学刊》2011,32(6):76-76
《蔡氏四兄妹诗歌研究》(许庆胜著)于2011年6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全书由四卷构成,分别为:蔡诗峰诗评卷;蔡诗国诗评卷;蔡小青诗评卷;蔡诗华诗评卷。  相似文献   

2.
寻找再生之地--读彭燕郊的《混沌初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混沌比幻觉更美在《混沌初开》中 ,有一个命题 :混沌不是幻觉 ,混沌比幻觉更美。幻觉的审美意义经弗洛依德论述已被当代各国知识界广为接受 ,潜意识、意识流、性意识等都得到大量小说和诗歌的拥有与表现。而混沌呢 ,什么也不是 ,它无始无终 ,无上无下 ,无左无右 ,只是翻腾 ,得到的既不是上帝的关照 ,也不是潜意识的释放 ;既不是白色的沉寂 ,也不是五彩缤纷的喧闹 :“所有的争吵 ,所有的无可奈何” ,“所有的摊开手” ,“耸一耸肩” ,“所有的责备 ,所有的寒颤 ,所有的惶惑 ,都在混沌这无声无色的过滤中稀薄了” ,甚至“厅堂里的天地君亲…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原型批评来解读《凤凰涅》,认为“凤凰”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标记,是中华民族“种族心理积淀”的“原型”;《凤凰涅》是用现代语言“翻译”的有关凤凰的原始歌舞、巫术礼仪,在诗歌形式上清晰地留下了原始歌舞的痕迹;《凤凰涅》是“集体无意识”的实现,时代精神的显现和诗人“灵感思维”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深度解读岳阳名胜古迹》(陈湘源著)于2010年9月由三辰影库音像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作者30多年来,特别是负责文物"四有"工作,为岳阳市大多数文物古迹写了说明词、制作了记录档案后,  相似文献   

5.
鲁涛 《云梦学刊》2011,32(5):111-111
《李元洛作品集——诗词风景》于2009年6月由京华出版社出版,作者为李元洛。该书认为:一个人即使富甲王侯,但他如果对唐诗宋词茫然无知,在精神上却可谓贫无立锥之地;一个人即使仕途亨通,但他对唐诗宋词如果视同陌路,那种高官显爵显然只有另外一种意义的含金量;芸芸众生特别是其中的年轻人,  相似文献   

6.
鲁涛 《云梦学刊》2012,33(3):29-29
吴广平主编《文学教育新视野》一书,凡76.2万字,作为“湖南省特色专业湖南科技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丛书”之一种.已由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于2012年1月出版。此书系作者主持的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资助项目的最终成果和主持的湖南科技大学校级精品课程“中国文学概观”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全书由“文学社团活动指导篇”、“文学创作指导篇”、“文学评论写作指导篇”、“作家访谈、对话与交流指导篇”四大部分组成。全书着力探索、总结了知识全球化时代文学教育的新情况、新知识、新经验、新策略,既有较强的理论性,也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对于从事文学教育与研究的广大教师与学者有借鉴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鲁涛 《云梦学刊》2011,(1):98-98
何轩编著《中国“打工诗歌”辑录与评点》一书,由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该书以纯粹的民间立场和视野对纷繁复杂的打工诗歌文本进行辑录和评点,凸现我们这个时代社会与诗歌的本真风貌。该书具有诗歌文献史价值和文学批评学价值,适合广大诗歌爱好者和大中学生鉴赏诗歌。  相似文献   

8.
鲁涛 《云梦学刊》2014,(3):104-104
石峥嵘、吴广平著《土家族三千年音乐史考》一书,作为“湖南科技大学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学术丛书”之一种已由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于2013年12月出版。全书由“土家族音乐史研究”、“先秦音乐史研究”、“谭盾音乐研究”和“音乐教育研究”四个版块组成,共收录音乐研究论文17篇,附录两篇。  相似文献   

9.
《云梦学刊》2009,30(6):99-99
《从心开始——与当代大学生侃人生》(李应龙著)于2009年9月由红旗出版社出版。该书系作者“精彩人生三部典”之第二部。该书通过二十个“心”字来透视人生的心灵窗口,洞察人生的心路历程,阐述人生的基本哲理.解读人生的个中疑惑。该书语言鲜活,笔调优雅,说理准确明了,举例信手拈来,是一部值得品读的书。  相似文献   

10.
隐喻研究的对象从语言变异形式变成了揭示人类思维规律的认知规律.在概念隐喻化的过程中,喻源概念的一些特定蕴涵在人类经验的基础上有选择地“投射”到目标概念上去,形成新的概念——概念隐喻.不同的民族从同一个概念中可以得到不同的甚至非常不同的蕴涵来.中国人喜欢把这一切归在“悟性”上,这种悟性也就是对诗歌中蕴涵的选择.诗歌的文字只是语言的表面现象,隐喻是诗歌文本机制中的神秘暗示,隐喻又是心智的一种模式,诗人在写诗选词时会有自己独特的意向性,读者在阅读时会受到知识水平、时代、文化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对隐喻蕴涵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接受者会有不同的感受.通过概念隐喻可以分析语义、篇章,帮助接受者更好地理解与阐释诗歌.  相似文献   

11.
鲁涛 《云梦学刊》2011,(1):78-78
郑奇编著《较量》一书,由新世纪出版社2010年4月出版。该书以查处“浙大院士研究组学术造假事件”为线索,采访相关人物,收集媒体报道,分析内在关系,力图还原这一“典型”事件的的真相,揭秘中国学术打假与学术造假力量的交锋,记录倡导科研诚信的学术共同体与制造学术不断的利益联合体之间的较量,目的是希望大家引以为鉴,重视科学诚信,求真务实,远离虚伪,  相似文献   

12.
“诗史”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文学概念。唐人孟綮在《本事诗》中首先使用该词来指称杜诗。到宋代,“诗史”已经得到文人们的广泛称引。后经明清两代文人持续地辩论与阐发,“诗史”一词遂成为拥有丰富内涵和深远影响的重要文学概念。  相似文献   

13.
野兽以其威猛的形象作为审美对象,往往为诗人们所重视。在中国诗人牛汉的《华南虎》、曾卓的《铁栏与火》、穆旦的《野兽》和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虎》以及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豹》等"野兽"诗歌中,诗人通过对"虎"、"豹"等主导意象及与之相对应的铁栏、观众意象的描绘和组合,寄寓了对社会、人生、自然的主观思考,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由此,这种"野兽"意象的力量之美也就具有了无限的开阔性。  相似文献   

14.
“智者受难”的哲学主题在西方文学中反复出现。受难的智者一方面承担“积极的罪行”,代表了一种“大写的人”的意志,另一方面,智者受难又是对人“站起来”之后的反驳和人类泛滥的欲望的有效克制。T.S.艾略特的《荒原》中出现了众多先知或智者形象,或衰老,或患病,或困在笼子里,或丧失预言能力,其命运引证“智者受难”的传统文化主题。诗人以现代诗歌的技法对其进行“变形处理”,赋予了这些先知形象以救赎荒原的精神价值。《荒原》表达对文明危机的反思和超越,作为宗教神的耶稣基督也重新被还原为某一繁殖神的神话原型,这就把救赎指向了恢复文化源头的感情、精神和智性的生命。  相似文献   

15.
高波 《西域研究》2014,(2):120-126
"论辩体"是维吾尔族诗歌中的常见现象,其"冬夏对话"的早期形式,源自古代突厥人特定的地理生存环境及受其影响的生产方式和心灵状态。"论辩体"诗歌有利于拓展文学表现空间、有利于深化辨证思维、有利于生动直观的表现,因此后世诗人们不断传承运用进而使其成为一种源远流长的传统。受社会发展和宗教观念的影响,"论辩体"诗歌在历史的传承中一方面不断扩展比拟要素和表现内涵,另一方面则保留"拟人化"而淡化褪去了其中的"泛神化"因素。一种文学形式的缘起、传承和发展,蕴含折射着一种民族心灵和民族性情的缘起、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鲁涛 《云梦学刊》2010,31(3):28-28
《美学原理》(叶朗著)2009年4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继承北京大学蔡元培、朱光潜、宗白华的美学传统,立足于中国文化,以“意象”和“体验”为核心,系统讲述了审美活动、审美领域、审美范畴和审美人生等方面的问题,最后归结为提升人生境界。本书内容丰富、新鲜、生动,文字明白通畅,插图优美。  相似文献   

17.
鲁涛 《云梦学刊》2012,33(1):155-155
《崔述学术考论》于2010年10月出版,出版者为AiritiPressInc,作者为邵东方。崔述(东壁)为清乾嘉时期学者,以“以经证史”的原则对所见古书古事进行了系统的辨伪考信。随着20世纪中国史学界“古史辨”运动的兴起并逐渐占据主流地位,崔述著作为胡适、顾颉刚等所推重,  相似文献   

18.
刘伟生 《云梦学刊》2008,(6):124-124
《辞赋文体研究》(郭建勋著)2007年4月由中华书局出版。辞赋文体纷繁复杂,极具兼综性与边缘性,这种特殊品性,使其在中国古代文体尤其韵文文体研究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本书旨在对辞赋文体形式和表现特征进行全面的厘清与总结。其中第一、二章分别探讨了骚体赋、诗体赋、文体赋、“七”体、律赋和宋代新文赋的形成和文体特征,属于辞赋的分体研究;第三章论述大赋与小赋的区别、各自的形式特点及其兴衰流变,着眼于对“大赋”与“小赋”这两个重要范畴的清理和辨析;  相似文献   

19.
《宁夏社会科学》2008,(5):F0002-F0002
《宁夏社会科学》1982年创刊,是由宁夏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全国社科类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多年来,刊物始终贯彻“双百”方针,及时刊载国内外和区内外社会科学各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突出刊物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为繁荣中国和宁夏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20.
鲁涛 《云梦学刊》2011,(1):37-37
王学典、陈峰著《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一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该书以百年来中国史学中以史撰为传统的“新史学”和以史考为传统的“新汉学”的斗争和轮回为主线.主要立足于这一时段各派史学家对史学内涵的不同理解,以及由此造成的理念、方法、门径上的分歧,进而就这种差异对史学建设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加以考量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