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肃省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省份,现有伊斯兰教、佛教(包括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道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种宗教。伊斯兰教在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中几乎为全民信仰;藏传佛教在藏族、蒙古族、裕固族、土族等少数民族中几乎为全民信仰;汉传佛教和道教主要为汉族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信仰者主要是汉族,有的少数民族中也有少数人信仰。截止1995年底,全省信教人数约为21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8.7%,其中信仰伊斯兰教和藏传佛教的人数约为202万人,占全省信教总人口的96%。  相似文献   

2.
一、甘肃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发展基本现状 甘肃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有55个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人口239.97万人,占总人口的9.26%。主要聚住在2个民族自治州,7个民族自治县,共21个民族县。民族地区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38.7%。  相似文献   

3.
作为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山西省有53个少数民族成份共9.3万余人,占全省总人口0.27%。全省119个县(市、区)均有少数民族,呈大分散小聚居特点。全省现有42个少数民族聚居村,分布在6市22个县。除1个蒙古族聚居村外,其余都是回族聚居村。有56少数民族相对聚居的街道、社区。每年还有近3万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山西务工经商就学。  相似文献   

4.
甘肃自古以来就是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现有40个少数民族成份。主要有回、藏、东乡、土、裕固、保安、蒙古、撒拉、哈萨克、满等十个少数民族,共160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8%。东乡、裕固、保安是我省的特有民族。甘肃少数民族的分布,基本上是大分散小聚居。全省14个地州市、86个县市区都有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两州(甘南藏族自治州和临  相似文献   

5.
多民族聚居的甘肃省,有两个自治州、7个自治县、39个民族乡。回族、藏族、裕固族、东乡族、保安族等44个少数民族的200多万人口,世代耕耘生活在1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创造了闻名于世的灿烂文化和物质财富。但是,由于历史和自然等多方面的的原因,一部分少数...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族》2012,(5):67
"十一五"期间,根据国家总体安排部署,甘肃省将保安族、撒拉族和裕固族集中居住的116个行政村确定为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以省政府名义召开了全省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会议,成立了协调领导小组。五年来,利用国家民委和财政部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专项资金实施人畜饮水、乡村道路、乡镇卫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综述了日本学术界对我国甘肃青海一带特有的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和裕固族的研究情况,全文分为作为突厥民族进行的历史研究、作为蒙古语系民族进行的语言研究、作为伊斯兰—穆斯林民族进行的文化研究、作为变迁中的民族进行的社会和文化研究等四个部分。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杂散居省份。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全省有回、蒙古、满、土家、壮、朝鲜等55个少数民族成份,少数民族总人口114.3万人。其中,回族95.3万人,仅次于宁夏、甘肃,居全国第三位。少数民族分布在全省各地,呈大分散、小聚居的显著特征。多的县(市、区)有5万多人,少的有200多人。全省有郑州管城回族区、开封顺河回族区、洛阳廛河回族区等3个城市民族区和21个回族乡(镇)。少数民族人口比例50%以上、绝对数500人以上的聚居村有555个。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族经济发展工作,把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甘肃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十分落后,全省民族地区仅有小学302所,学生1.7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4363人,不到学生总数的1/4;仅有的两所师范学校,只有105名少数民族学生;适龄儿童入学率只有5%;边远牧区几乎没有什么学校,民族地区特别是牧区95%以上的人都是文盲;东乡、保安两个甘肃特有的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  相似文献   

10.
湖北是一个既有少数民族聚居,又有少数民族散杂居的多民族省份,56个民族俱全,少数民族人口283万,占全省总人口的5%,有1个自治州、2个自治县、12个民族乡镇。长期以来,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千方百计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经过多年努力,湖北民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有54个少数民族、2个民族自治州、21个民族县、30个民族乡,少数民族人口24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9.3%,少数民族地区土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近40%。这一基本省情,决定了民族问题是全省改革发展稳定中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可以说,没有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小康,就不会有甘肃省的全面小康;没有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和谐发展,甘肃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12.
海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除汉族外,共有53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43.4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17.52%。其中黎族人口最多,约132万人,其次是苗族、壮族、回族。海南少数民族人口主要聚居在琼中、保亭、白沙、昌江、乐东、陵水6个民族自治县和享受民族自治地方政策待遇的三亚市、五指山市和东方市,其余散居在万宁、琼海、屯昌、儋州等市县的民族乡镇。  相似文献   

13.
王蕾 《中国民族》2007,(9):46-47
在西北少数民族民歌中,有部分少数民族根据本民族的习惯和歌词内容,分为家曲和野曲两大类。这样的少数民族有东乡族、土族、撒拉族、保安族、裕固族等。在这些民族中,土族民歌的"家、野"相对而言比较完善、明显。  相似文献   

14.
安徽是典型的少数民族散居省份,少数民族常住人口约4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0.66%,55个少数民族成份俱全,分布在各市县。其中回族人口最多,达33万,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的83%。现有11个民族乡(场、街道),136个少数民族聚居村,122所民族中小学。安徽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切实加强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不断加大支持和投入,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全省民族乡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5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民族团结和谐稳定,各民族团结一心、共同奋斗,业已成为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的强大力量和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一、裕固族及其宗教信仰概况 裕固族是我国22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也是甘肃特有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酒泉市黄泥堡裕固族自治乡。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裕固族人口13719人。其中甘肃省裕固族人口就有12962人。  相似文献   

16.
李立 《民族论坛》2007,(12):5-7
<正>湖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白族、回族、壮族、维吾尔族等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共计有657.53万多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0.21%。民族地区的国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28%,下辖1个自治州、7个自治县、两个享受自治待遇县、99个民族乡。全省38个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民族地区占20个;省定3100个特困村,民族地区占60个。可以说,湖南的贫困人口,大都集中在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状况,直接关系到湖南全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湖南的民族工作,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7.
我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生活着土家、苗、侗、瑶、白、回、壮、维吾尔等55 个少数民族,总人口641.0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0.1%。省内有1个民族自治州、7 个民族自治县、2个享受民族自治地方优惠政策待遇的县区,总人口564.5 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437.1万人,占民族自治地方总人口的77.4%。我厅认真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加强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开发,全面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为发展民族经济提供了人才智力保证,为建设小康湖南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提高认识,将人才资源开发作为促进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措施来抓 牢固树…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民族宗教问题的影响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宗教与民族虽属两个不同范畴,但确实紧密联系在一起。一切民族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宗教性;一切宗教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民族性。特别是对甘肃这样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省份,表现更为突出。目前,全省共有54个少数民族成份,少数民族人口24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9.26%,其中万人以上的几个少数民族几乎全民信教。  相似文献   

19.
东乡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53.9300多人(据2000年统计)。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中部地区临夏回族自治州东北部的东乡族自治县境内,有21.99万人,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自治县有18000人,临夏州其余各县,如和政县、康乐县、临夏县、广河县、临夏市、永靖县约有9万余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有7万余人,另外,甘肃兰州市、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也散居一部分。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 甘肃民族地区包括甘南、临夏自治州的16个县(市)及张家川、天祝、肃南、肃北和阿克塞5个自治县,共21个县(市),是甘肃省藏、回、裕固等几个少数民族分别聚居的主要区域,在地理分布上集中于甘肃省相对高寒阴湿的地区,处在青藏高原、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和戈壁草场地带,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由于历史条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影响,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全国乃至全省。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带动经济发展的长效优势支柱产业,严重遏止了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以至影响全省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