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古代驿站和邮传与中国古代旅游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已有数千年的漫长历史。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古代驿站和邮传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古代旅游在不同时期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古代驿站和邮传对古代旅游以及现代旅游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具有不可低估的历史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2.
认为公共关系作为一种意识和不自觉的实践活动,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远古时代,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完善和发展。文章从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人际关系和日常生活以及古代“公关”语言运用等方面就古代准公共关系思想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服饰一直以宽衣博袖著称于世,辛亥革命后服装为之一变.西服、中山装、学生装、旗袍、西式时装等近代服装占据着半壁江山,传统的长袍马褂也未退出历史舞台.民国时期的服装表现出明显的多元性特征:一方面形成了以中山装和旗袍为代表的"国服",另一方面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政治派别、不同地域的服装存在很大的差异,服饰"辨等次,昭名分"的功能在相当范围内还存在.  相似文献   

4.
水与古代诗歌●韩玺吾水与古代诗歌就任何一个民族而言,水无疑都是至关重要的。没有它,就没有生命的诞生和孕育;没有它,也就没有人类的繁衍与生殖。任何一种文明,归根结底,都是关于水的文明。无论是古埃及也好,中国也罢,其文明实质上就是尼罗河、黄河与长江的文明...  相似文献   

5.
和谐思想不是一个独立的文化派别,而是中国传统多元文化的共同精神,人自我身心之和谐、人与人之和谐、族群以及国家之间的和谐、人类与自然之和谐,构成了中国古代丰富的和谐思想,并成为中国当代和谐文化重要的思想资源。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从不同侧面丰富发展了和谐思想。中国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对当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财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保证,追求财富是人的共性.但囿于不同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与思维方式的限制,人类的财富思想和财富观也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中国古代伦理财富观有其独特的社会背景和深刻内涵.探究中国古代伦理财富观,对于当今社会如何正确定位古代伦理财富观、如何科学认识古代伦理财富观的现代价值、如何实现古代伦理财富观的现代转换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逻辑史研究之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逻辑史的研究对象究竟是什么?以《墨经》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名辩逻辑究竟属于何种逻辑类型?这是近年我国逻辑学界争论的热门话题。本文不打算讨论中国古代名辩逻辑是不是形式逻辑,只想就有些学者提出的“中国逻辑史应以中国古代的传统形式逻辑思想作为主要和基本的研究对象和范围”[1]这一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一些问题发表看法。笔者以为,既然是“中国逻辑史”,那么,循名责实,其研究对象就应当是中国古代的逻辑思想,就是说,中国古代思想家有关逻辑问题的思想、理论,都应当纳入中国逻辑史的视野。“中国逻辑史”不等于“中国形式…  相似文献   

8.
猎犬是古代狩猎活动中的重要工具,在人类狩猎史尤其是文化交流史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首先,在汉文、希腊文、波斯文、察合台文、阿拉伯文传世文献以及相关的考古出土资料中曾出现过不同品种的猎犬。其中,灵缇作为丝绸之路上各地皇室贵族最喜爱的猎犬之一,从埃及到中国、从非洲到亚洲的东传过程反映了丝绸之路沿线各地之间的交流状况,为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研究提供了重要案例。其次,目前所发现的画像石、壁画、金银器、绘画等资料展示了灵缇在中国古代皇室贵族狩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最后,以灵缇为代表的猎犬入贡中原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的强盛与繁荣,也揭示了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内容的丰富性与广泛性。  相似文献   

9.
《巾帼繁星》序高敏《巾帼繁星》一书,是文醉仙同志经过多年努力而精心写成的一本关于中国古代妇女光辉事迹的传略性书籍。行将由海燕出版社出版。人类,从性别来说,由女人和男人组成:从人类自身的存在来说,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没有女性,就没有人类,没有世界,没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陪都的类型,是中国古代陪都现象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基本问题。中国古代陪都包括两京制、多京制以及平衡型、军镇型、留都型、圣都型、守望型、"霸府"型、市集型、未就型等十大类型,并表现出不同的历史背景、类型特征和功能特点。  相似文献   

11.
侯外庐先生的《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是一部具有史学开创意义的力作,是中国史学发展特定阶段的标志。此部论著中,侯外庐先生在承认人类社会具有普遍规律的前提下,着力揭橥集中国社会的特殊规律。他以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理论研究为基础,从城乡问题这一关键的历史现象切入对中国古代社会进行了多角度的探究。从中国古代“城市国家”的起源、建国原则、发展、性质、差别等角度,说明了氏族制度残余、氏族贵族专政、中国古代变法的艰巨性、中国古代政治和法权理论的特点、各诸候国的不同前途等问题,深入系统、别开生面。不仅坚持、宣传而且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硕果与其深厚、扎实的理论修养及贵疑、求实的学风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丝绸向域外传播的通道自商周时期就已经存在。中国古代丝绸通过中亚大草原,输入印度、波斯、希腊等国。这条商贸大道将中国古代文明与域外文明连接起来,创造了一部宏伟的人类文化、经济交流史。  相似文献   

13.
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世界"轴心时代"人类精神觉醒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类觉醒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在古代中国每个阶段的人类觉醒都有不同的特点,人类精神觉醒表现在诸子百家的思想的各个方面,尤其表现在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和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中。这种精神已经深深植根于古代中国人的骨髓,成为中国人的集体潜意识。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文化中,竹棍蓍草的操作运演是《周易》与中国古代数学具有的共同特征。在人类文化的意义上,中国古代数学神秘性和数量性的解释功能为中西古代文化的比较研究找到了一个切入点。在中国文化理性发展的道路上,《周易》走过了辉煌的历程。  相似文献   

15.
中希神话审美特征寻异吴童神话是原始初民的艺术,是远古人类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的最早记录。从认识论角度看,神话反映了人类初级形态的认知心理结构,是原始人类的主观意识对于客观现实的美的认识的产物。中国古代神话与古希腊神话产生于不同的文...  相似文献   

16.
追溯中国服饰文化脉络的既往历史形态,不难发现:在影响中国古代服饰变革的诸多因素中,政治因素特别突出,尤其引人注目。本文就中国古代国家政治对社会成员衣着服饰的干预支配以及传统服饰受政治意识形态的改造、影响等有关现象,作了粗浅的论述探讨。  相似文献   

17.
森林是人类的摇篮,人类的成长繁衍与对森林的利用密不可分。对森林的采伐是森林利用的第一步。中国历代有以伐木为主题的诗词,通过这些诗词,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伐木者的构成、伐木的目的,可以探究作者蕴含于伐木诗词中的情怀以及朦胧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儒士的穷达以及他们对穷达所持就的思想认识,很明显地呈现出历史阶段性,而每一阶段上又都有各异其趣的内容和特定的穷达意识。中国古代儒士的穷过大致可划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段落:先秦、汉唐与明清。此三个阶段中,尽管儒士们均表现为穷达有时,但由于时代及其他社会因素的差异,导致了他们在思想意识和人生行为上对于穷达有了不同的心理对待和行为选择,因而也就相应地表现出不同的文化价值及社会效应。本文主要论述了先秦、汉唐这两个时代大儒的穷达及其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英国航海家库克发现大洋洲、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发现美洲上千年之前,中国人的船队就已冲破南北太平洋的阻隔,先后登上大洋洲和美洲的某些地带。这些不愧为人类航海的先驱者,就是来自于古代中国东南地区的夷人和越人。本文旨在对他们向环太平洋区域迁徙的时间、原因、路线、航海工具以及他们在传播中国古代文化上所作出的贡献,作一初步的研讨。  相似文献   

20.
东西方服装形式的差异,源于古代东西方的自然观与哲学中对人的认识的不同。大工业社会以来,服装的形式日新月异,体现了不同时代、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特征,也反映了人自我生命意识的觉醒。本文着重论述了20世纪中期以后,西方生命哲学对服装形式与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