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关于提升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低 ,是目前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我国文化产品的出口竞争能力、文化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和文化产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管理体制落后僵化、缺乏规模经济、技术水平落后、市场开拓不力是我国文化产业缺乏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原因。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 ,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必须调整政府定位、加速体制创新 ,加速产业重组、实现规模经济 ,重构技术创新机制、实施技术创新战略 ,实施品牌战略、提升文化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强化文化产品的市场营销。  相似文献   

2.
与高技术产业相关的本国需求条件是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高技术产业之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国内市场规模大、增长速度快促进了我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快速提高,但先发性需求很少以及高技术产品的用户对供应商的要求无论在知识方面还是在心理方面都还处于初级阶段等因素,则不利于我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优势的尽快提高。我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进一步快速提高有赖于国内需求条件的尽快完善。  相似文献   

3.
刘凌 《云梦学刊》2006,27(2):80-82
通过对我国影视产业的需求状况、经营现状、融资体制、相关产业、产业政策与法制环境以及出口竞争力等要素的比较分析,并对我国影视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可以见出我国影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处于弱势地位,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的背景下,我们要尽快提高我国影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钢铁工业作为一个生产周期长的行业,其投入产出间的时滞较长,极易引发产能过剩.我国钢铁工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既与工业本身的技术经济特征有关,也与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有关,还与地方政府的行为有关.要解决我国钢铁产能过剩问题,就必须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产品结构升级,加强产业政策执行力,细化政策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番茄国际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世界上番茄生产和出口大国之一,研究和探索影响番茄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有利于发展和壮大中国番茄产业,提高种植效益及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纺织工业的特点与竞争优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浙江纺织工业在国际市场的比较优势明显 ,在国内的比较优势不明显、甚至较弱。该产业近几年取得的业绩可以归功于其产业特点与竞争优势。适合纺织工业特点的中小企业 ,竞争意识强 ,技术装备水平高 ,因而劳动生产率高、竞争优势明显。同时 ,较高的市场组织程度和产业集聚提高了整个行业的竞争力 ,出口经营实体多元化带来了出口产品、出口市场的多元化 ,促使出口的扩大与提高  相似文献   

7.
GPA背景下山东省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政府已经启动加入GPA的谈判,山东省作为次中央实体要做好加入GPA的充分准备。加入GPA后中国将开放政府采购市场,对于区域产业发展,既存在机遇也面临挑战。目前山东省玻璃及其制品业、陶瓷制品业、家具制造业、纺织工业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的规模竞争力;钢铁工业、电子信息产业、汽车工业、药品制造业、造纸业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化学工业、船舶工业、医用仪器及用具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弱。  相似文献   

8.
木制家具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靠被称为"中国价格"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竞争的中国,已超越意大利成为全球第一大木制家具生产与出口国,在出口创汇、人造板等上游产业发展、创造就业机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基于一般双钻石模型的思路,设计木制家具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测量变量及其潜在影响因素;然后利用双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识别木制家具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影响因素,主要研究结论为:劳动力禀赋优势并非木制家具产业国际竞争优势形成的关键要素;技术创新确是木制家具产业国际竞争力形成与强化的关键要素;木质原料稳定供应是形成和巩固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保障;谨慎看待木制家具产业出口市场多样化战略的实际效果;推动木制家具产业的竞争方式由产品竞争向产业链竞争转变;加快木制家具产业的市场化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9.
低碳出口是一国出口贸易与低碳经济主流趋势相融合的产物。作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出口国和温室气体排放国,完成低碳出口转型是中国实现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抉择。在路径选择上,中国应从宏观经济、中观产业和微观企业层面,探索低碳出口"点—线—面"有机结合的路径模式。同时在制度安排层面,稳步纳入碳约束措施,倒逼国内出口产业完成低碳发展转型,培育出口企业的低碳竞争力。在制度工具的选择上,探索实行碳排放交易这类基于市场的减排选项,实现与国际实践的接轨。  相似文献   

10.
郑洲 《兰州学刊》2007,(4):62-64
从17世纪60年代到现在,中国茶叶生产与出口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体现了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比较优势地位的确立、丧失及重建过程.现阶段中国茶叶生产虽然只有继续依靠和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以更好地推进我国茶叶生产与出口的发展,但是,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在发挥现有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建立起竞争优势,生产并出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茶叶产品.  相似文献   

11.
郭蓉 《兰州学刊》2006,(8):64-65,151
随着国内外学者对隐喻研究的日益深入,隐喻不再被仅仅理解为语言的修辞手段,在更普遍的意义上,它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概念体系得到了诸多的认同。尤其是在作为修辞语言运作方式典型体现的诗歌语言中,象征、比兴等隐喻手法的运用则更为普遍。《诗三百》是中国诗歌的滥觞,而其中《蒹葭》篇又被誉为“千古伤心之祖”,诗篇中的意象暗示与意境生成极富隐喻内涵,通过对这种隐喻语境的解析,可观其无限丰富的“象外之旨”。  相似文献   

12.
隐喻的语篇功能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现象,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隐喻被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而不仅仅是局限于语言层次的修辞手段。同样,在语言层面,小列字、词、句,大到篇章结构,无不闪耀着隐喻的光辉。但目前国内对隐喻语篇层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拟取此方面,略谈隐喻在篇章构建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赋诗是春秋时代的文化产物。从赋诗中赋后加以解释以及赋者之意不在诗本身而在其比附的对象来看,赋诗在某种程度上蕴含有隐语与譬喻的性质。而考察典籍记载的春秋战国时内含譬喻的隐语可以看出,人们在使用隐语时正与春秋赋诗相似。赋诗绝响后,隐语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阐述通感隐喻的生理和心理基础,系统的分析作为通感与隐喻之间的异同,认识到通感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法,更是人的认知思维方式。通过以诗歌为语料,深入分析通感隐喻在语言表达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隐喻理论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研究史上比较有影响的隐喻解释理论有六种:比较理论、替代理论、互动理论、映射理论、转移理论和合成理论。了解隐喻理论有助于我们认识隐喻的工作机制、性质特征和主要功能。就隐喻的主要功能和研究角度来看,隐喻解释理论可归为三类:修辞隐喻、认知隐喻和语法隐喻,但是这三类隐喻理论都有局限性:修辞隐喻弱化了隐喻的作用,忽视隐喻的认知功能;概念隐喻却夸大了隐喻的作用和功能,似乎概念隐喻无所不能;语法隐喻过于强调语言形式,把语言表达形式的转换看作是语法隐喻。  相似文献   

16.
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或一种认知行为以其特有的修辞功能和表达效果在广告语中得到广泛运用.隐喻的使用不仅使广告变得简洁生动、新奇而富有启发,而且能扩展话语,展开联想,使话语更具感染力、表现力,强化广告语的艺术魅力,实现"劝说"功能.  相似文献   

17.
徐坤是20世纪90年代登上文坛的新生代女作家,她以其特有的细腻笔法和大胆的情致,为我们展示了一种具有鲜明"创新"意识的语言形态,也正是"创新"修辞的运用,使其语言在仿拟、引用、比喻等常规修辞上呈现了异彩纷呈的语言变异。  相似文献   

18.
英汉隐喻的跨文化对比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认知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它既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段,同时也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方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隐喻蕴涵着各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和思维方式。隐喻和文化密不可分。人类认知经验的共性和客观世界本身的相似性为不同语言中相似性隐喻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但由于不同民族文化意识、社会风俗、历史地域等方面的差异,有些隐喻概念又为某民族所特有,不仅体现该民族自身的自然环境、历史渊源、风土人情以及传统习惯,也透视出该民族的宗教信仰、思维方式和价值概念等。  相似文献   

19.
路云 《云梦学刊》2011,32(6):93-96
一个拥有诗歌生命的诗人或诗歌作品,必为世代传诵。杨闻韶的诗歌创作和短暂一生构筑出他奇异的诗歌生命。杨闻韶诗歌生命是通过他诗歌中环环相设的隐喻系统不断涌现出来的。略低于体温的语感、渴求信靠的叛逆的心灵、以对死亡的思考为基点和以均衡性损坏和节奏的改变为特征的即时性吟唱的诗歌模式,构成杨闻韶诗歌生命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隐喻的研究由来已久,隐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段.现代隐喻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与行为方式,一种认知手段.隐喻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特定民族的深厚而独特的文化内涵.在翻译隐喻时,译者要根据隐喻的认知方式,采取不同的翻译手段,以取得文化传真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