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929年7月,邓小平同志以中共中央代表的身份来广西工作,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卓有成效地主持了对俞作柏、李明瑞的统战工作,成功地领导了百色、龙州起义,从而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第八军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透过这一系列光辉的业绩,我们可以看到青年时代的邓小平那独具特色的工作风格: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2.
《重庆社会科学》2011,(4):16-16
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张云逸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广西百色组织领导武装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成立了右江苏维埃政府和百色临时苏维埃政府。百色起义是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的影响和鼓舞下,中国共产党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一次光辉实践。百色起义纪念馆作为记录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载体,在进行党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基于此,本刊对百色起义纪念馆进行函访,以纪念馆为轴重温这段光辉历史.展现纪念馆的风貌及其发挥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3.
广东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为寻找革命新道路,最早进行革命实践和理论探索的地区之一。中共广东省委在领导1927年12月11日举行的震惊中外的广州起义的过程中,从实际出发,进行了多方面的实践,为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在广西领导的龙州起义,和百色起义一样,都是在毛主席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光辉思想指引下,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之后,对国民党桂系军阀的严重威胁和对蒋介石在全国实行的白色恐怖进行了沉重的回击。虽然龙州起义失败了,但是它深刻表明: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广西各族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是不可压服的。起义失败后保存下来的红八军部分队伍,  相似文献   

5.
朱德对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杰出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德对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杰出贡献万建强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为挽救革命,探索正确的革命道路,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革命道路的探索中,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革命实际相结合,逐步实现了从城市到农...  相似文献   

6.
《重庆社会科学》2011,(4):21-22
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百色领导和发动著名的百色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在中国人民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奋斗的伟大历程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正因如此,百色起义一直是学术界研讨的热点,其主要围绕百色起义经过、成功原因、历史作用及其当代价值、百色起义精神、百色起义与龙州起义、重要人物与百色起义等问题而展开。在此,梳理关于百色起义的研究文献,摘编权威期刊、图书关于百色起义的评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胜利爆发。它是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中国革命的伟大开端,也是中国共产党独立地进行武装斗争的成功尝试。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 从南昌起义胜利爆发到起义军挥师南下,从潮汕受挫到井冈山会师,是一个充满困难和挫折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强有力领导,特别是朱德、陈毅率领被  相似文献   

8.
故地寻访     
《重庆社会科学》2011,(4):16-23
故地寻访/百色起义纪念馆探秘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张云逸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广西百色组织领导武装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成立了右江苏维埃政府和百色临时苏维埃政府。百色起义是在南昌  相似文献   

9.
“八一”精神永存——纪念南昌起义70周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八一”精神永存———纪念南昌起义70周年□李国强70年前的8月1日,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用血与火的语言,宣告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暴、继续革命的坚强决心,在全国人民面前树立了一面鲜明的革命武装斗争的旗帜,标志...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十四日,国民党二十六路军一万七千多人,在江西省宁都县城起义加入红军,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这就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著名的“宁都起义”。 “宁都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二十六路军地下党组织为策动这次起义,做了大量的艰苦细致的工作,具体地体现了党的领导作用。研究二十六路军地下党组织在“宁都起义”中的作用,对我们进一步研究“宁都起义”的历史,对我们理解和执行党  相似文献   

11.
向阳 《南方论刊》2022,(8):19-20+24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探索出了一条中国革命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的产物。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就体现了革命初期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的分析和考量。其体现了在考察过程中,毛泽东坚持的实践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以及群众原则,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原则。毛泽东将农民视为中国革命重要力量,强调农村建立革命武装的必要性。农村大革命在报告出版后迅速高涨,为后来中国共产党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蓄积了力量。  相似文献   

12.
《布尔塞维克》是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10月24日在上海创办的中共中央机关理论刊物.《布尔塞维克》宣传“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理论背景来源于毛泽东等同志早期的“上山”思想,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实践以及中共中央对两潮暴动和南昌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的总结.《布尔塞维克》登载了一系列的文章,宣传这种还不成熟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布尔塞维克》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宣传,对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最终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扩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影响,坚定了毛泽东等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决心与信心.  相似文献   

13.
一九二九年五月六日,在现金寨县境爆发的立夏节武装起义,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三大起义之一。立夏节起义组成的红军三十二师是红四方面军的主力之一。立夏节起义建立的以斑竹园、南溪为中心的根据地,是构成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部分。值此纪念立夏节起义五十一周年之际,回顾与探索当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现属金寨县境(当年属于商城县南乡)的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是一份很好的教材。  相似文献   

14.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国共产党面临革命何去何从的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克服了党内外的重重困难,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在土地革命早期(1927~1930年)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并将革命不断引向胜利.对革命道路的创新是这一时期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的核心成就,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当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一、老区的开发与建设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时代课题1、加快老区的开发与建设,有利于激起老区人民的革命热情,进一步增强党的4$力和战斗力。在革命战争时期,老区人民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创立了可歌可泣的不朽业绩。本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受党中央的委派,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领导和发动了著名的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开辟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成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瞩目的十大块重要革命根据地之一.根据地区域包括东兰、巴马、凤山、都安、大化、天峨、马山、田东、田阳、百色、平果、凌云…  相似文献   

16.
伟大的南昌起义已经过去六十年了。六十年前,在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血腥大屠杀的严重时刻,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列主义原理,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在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次起义,鲜明地树起了武装斗争旗帜,并开始了土地革命和根据地道路的探索,标志着我们党独立领导土地革命战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是革命由失败走向胜利的起点,也是国民党反动派由穷凶极恶不可一世,到走向灭亡的起点。因此,南昌起义,是中国革命史上伟大的历史界碑。  相似文献   

17.
略论井冈山精神及其价值意义□何友良发生在江西红土地上的八一起义和井冈山斗争,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斗争及其后革命岁月中的奋斗经验和优良作风,给20世纪的中国社会发展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对于迈向21世纪的中国社...  相似文献   

18.
研究毛泽东思想的文章很多,却少有研究他的革命道路理论的。但恰恰是这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的开辟,不仅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而且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探索这条道路的过程中,无数优秀共产党人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而毛泽东无疑是其中贡献最大的。因此,笔者把毛泽东对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突出贡献,从“对革命所处历史方位的分析”、“‘上山’主张的提出”和提出“‘革命向北发展’的战略”等角度入手写成本文,以加深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认识,并以此文做为对毛泽东同志逝世三十周年的纪念。  相似文献   

19.
1927年8月1日,在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它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光辉起点,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作为记录这一历史事件的载体,在进行党史军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在马克思看来,共产主义革命不仅是一次真正的革命,而且这个革命不同于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任何一次社会革命。一国胜利论是列宁运用历史辩证法解决俄国社会发展前途问题的理论成果。这一理论不是主观的幻想,而是基于马克思主义革命学说科学分析当时具体条件的结果。新民主主义论,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所取得的一大理论创造,是毛泽东从世界历史的高度考察中国革命性质和方向的成果,而革命的领导阶级从民族资产阶级向工人阶级的易移,构成中国革命性质发生重大历史转变的重要依据。系统回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与历史逻辑,对于正确认识其在中国社会主义史中的历史地位,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的未来探索,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