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水平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预见性治疗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南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科治疗的106例AMI患者设为AMI组,另选取同时期在本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106例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浆BNP,hs-CRP,hs-cTnT水平;再将AMI组患者根据是否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比较治疗30天后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患者血浆BNP,hs-CRP,hs-cTnT水平。结果对照组血浆BNP,hs-CRP,hs-cTnT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AMI组(P0.05);经治疗后AMI组血浆BNP,hs-CRP,hs-cTnT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且未发生组血浆BNP,hs-CRP,hs-cTnT水平较发生组低(P0.05)。结论血浆BNP,hs-CRP,hs-cTnT水平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有效指标,对评估急性心肌梗死预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与分析77例老年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症(DVT)患者的临床表现.方法 连续选择126例近期经影像学检查确诊的急性下肢DVT患者,调查与统计他们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表现,并按年龄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126例急性下肢DVT患者中,老年患者77例(61.11%,老年DVT组),成年患者49例(38.89%,成年DVT组).老年DVT组临床症状中的疼痛、胀感和沉重感均明显少于成年DVT组(P<0.05),同时两组间各种体征表现分布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 与成年DVT组比较,老年急性下肢DVT患者部分临床症状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老年脑卒中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事件的临床表现及对近期预后影响。方法 247例老年脑卒中患者入院后接受了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并按有无DVT分组,观察其一般情况、临床经过及近期预后表现。结果 247例老年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合并DVT患者45例(合并DVT组,18.22),未合并DVT患者202例(对照组,81.78)。老年脑卒中合并DVT组的平均年龄、合并高血压病例数、偏瘫例数、偏瘫侧水肿和疼痛例数、CT中线移位例数、急性期死亡例数、急性期合并症数目和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入院时GCS评分、NDS评分、MODS评分、偏瘫侧平均肌力和出院时ADL评分却明显低于后者(P<0.05,或P<0.01)。结论老年脑卒中合并DVT患者年龄偏大、合并高血压病和冠心病较多、急性期偏瘫侧水肿和疼痛表现较多,临床经过凶险和近期预后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比伐卢定联合替罗非班在高血栓负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4例高血栓负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比伐卢定与替罗非班联合治疗和肝素与替罗非班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出血事件和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变化;以及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结果两者患者治疗期间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出血事件和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前,两组患者血流分级各级人数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两组患者的血流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患者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比伐卢定联合替罗非班在围术期治疗高血压负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确切,在有效改善患者TIMI血流分级的前提下,不增加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风险,还能降低出血事件和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接受护理干预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干预,详细记录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对症治疗和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临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氯沙坦钾联合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氯沙坦钾治疗,研究组给予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氯沙坦钾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压水平、24h动态血压平滑指数(SI-SBP和SI-DBP),并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 33%VS 70%)(χ~2=12. 085,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明显低于对照组(t=7. 298,10. 328,P 0. 05)。两组治疗后SI-SBP和SI-DBP水平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 0. 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氯沙坦钾联合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且降压效果平稳、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与内科保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差异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行微创穿刺引流术的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37例为微创治疗组,同期入院行内科保守治疗的HICH患者31例为内科治疗组,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价生存质量。结果微创治疗组与内科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5.68%和51.61%,微创治疗组显著高于内科组(P0.05),死亡率分别为5.41%和9.6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微创治疗组预后良好率(83.78%)明显高于内科治疗组(61.29%),脑疝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内科治疗组(P0.05或P0.01)。结论微创穿刺引流术能有效提高HICH患者的生存质量,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缬沙坦联用瑞舒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伴高血脂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120例高血压伴高血脂患者并根据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应用缬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单用瑞舒伐他汀。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和血脂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清晨和24h动态血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组内清晨和24h动态血压的平均SBP与DBP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脂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TC,TG和LDL-C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患者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HDLC水平均明显提高,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老年高血压伴高血脂采用缬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临床效果良好,治疗费用低廉,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BNP在急性心肌梗死预测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再将同期3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对象的血浆BNP水平,分析BNP在急性心肌梗死预测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BNP水平较健康体检者明显更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增加,患者BNP水平以及阳性率也呈现出增长的趋势,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急性心肌梗死患随着年龄的增长,BNP水平也出现增长趋势,且75岁以上患者BNP水平明显高于75岁以下患者,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浆BNP水平作为一项临床参考指标,对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具有显著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分钟步行运动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 20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治疗组进行6分钟步行运动和常规药物治疗4个月,对照组实行常规药物治疗。对比两组试验前后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和踝臂指数(ABI),了解试验前后有无差异,并随访两组间心脑血管事件(脑卒中、死亡)发生率有无差异。明确6分钟步行运动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预后有无改善。结果 6分钟步行运动组治疗后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减慢;两组治疗后均随访1年,6分钟步行运动组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10.8%vs25.5%,P0.05)。结论 6分钟步行运动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预后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6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临床诊疗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年龄≥60岁的12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性别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按年龄分为60~69岁组、70~79岁组以及80岁及以上组,并对各组冠心病危险因素、心肌梗死的特点及治疗手段进行分析。结果老年AMI患者中,合并高血压病最多(85例,66.41%),其次为有吸烟史(60例,46.88%)和合并糖尿病(33例,25.00%)。男性组吸烟人数显著多于女性组(P〈0.05)。女性组空腹血糖水平(fasting blood glucose,FBG)显著高于男性组(P〈0.05)。60~69岁组中有吸烟史者显著多于80岁及以上组(P〈0.05);且60~69岁组患者的BMI显著大于80岁及以上组(P〈0.05)。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90.63%)显著多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9.37%)(P〈0.05)。2支及以上冠状动脉病变显著高于单支病变(P〈0.05)。男性组与女性组之间治疗手段无显著差异。60~69岁组中经介入治疗的患者显著多于80岁及以上组(P〈0.05)。结论高血压、吸烟及糖尿病是老年AMI最主要危险因素,应戒烟并合理控制血压、血糖水平,应提高PCI和溶栓在老年AMI患者中的治疗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临床评价老年代谢综合征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及急性期行PCI术。方法选取代谢综合征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0例,分为老年组30例,中年组30例。紧急冠状动脉造影,针对“罪犯”冠脉进行PTCA及必要时行PCI术;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两组再灌注的平均时间大致相同。老年组多支病变的发生率较中年组高(P〈0.01)。老年组急性期及恢复期冠脉造影的病变冠脉记分均高于中年组(P〈0.05);老年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较中年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多支病变的发生率较高;急性期实施PCI术后恢复期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血糖水平与其预测的关系.方法经CT或MRI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48h内空腹检测血糖,根据血糖水平分为血糖正常、血糖升高两组.血糖升高组患者于急性期同时测定糖基血红蛋白,分析两组血糖水平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评分、临床疗效及死亡率的关系.结果非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升高大部分发生于卒中后,其血糖升高多见于皮质梗死即累及主干支大灶性梗死,其神经功能缺损和临床疗效明显差于血糖正常组,而且死亡率高.结论急性脑梗死后血糖升高可加重脑梗死损害,严格检测和控制血糖有助于脑梗死的预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合并2型糖尿病(NIDDM)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对80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及与之配对的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进行临床表现和血管造影资料对照分析。结果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与配对组比较,有高血压病史者分别占71.5%和45.3%(P〈0.05),有高血脂者分别占68.7%和42.2%(P〈0.05),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与配对组的3支病变比例分别为35.0%和12.5%(P〈0.05),病变血管比例分别为68.3%和55.8%(P〈0.05),弥漫性病变血管比例分别为15.0%和5.8%(P〈0.05)。两组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压、高血脂患病率较高,其冠状动脉血管的病变特点有别于无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3支病变比例和弥漫性病变血管比例高,血管受累支数多,在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诊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其病变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TCD与SPECT在老年人脑梗死中临床特点,缺血改变,敏感性及特异性。方法212例分为无症状脑梗死(SCI)及有症状及脑梗死(CI),二者在TCD与SPETC中缺血的阳性率,MRI分度的轻重与TCD和SPETC中缺血的阳性的关系。结果二者中TCD检出缺血阳性率高于SPECT,而有症状组均明显高于无症状组(P〈0.05)。TCD表现有缺血的患者中仅40%在SPECT上有缺血表现。两种方法的阳性率与MRI上反应的病情轻重呈正比。TCD和SPETC均能反应病情的轻重。TCD敏感性高于SPECT,特异性低于SPECT。结论SCI组在TCD及SPECT上仅有少数表现出缺血,而CI组中缺血的程度及范围均明显高于SCI组。MRI用于诊断。TCD用于初诊,价廉,方便。SPETC可明确梗死后缺血的轻重及范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LIP)在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中的血清水平,总结临床经验。方法随机选取60例冠心病患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SAP)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0例,并以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透射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各组血清中hs—CRP的浓度,并分析治疗前后hs—CRP水平的差异。结果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hs—CRP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hs—CRP浓度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冠心病各组的hs—CRP水平在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s—CRP不仅参与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且其血清浓度越高,临床情况越重,预后越差,心脏事件发生率越高。检测hs—CRP对冠心痛的辅助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典型心肌梗死在心电图中的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门诊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7例,对其临床资料及心电图表现进行探讨。结果 5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非典型心电图形态20例,占35.08%。结论熟悉并掌握非典型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形态改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至关重要,防止出现误诊、漏诊现象,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疗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心病患者合并呼吸衰竭时心电图变化之特点方法收集112例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心电图检查图形,并与肺心病组进行比较。结果合并呼吸衰竭组,心率失常发生率为94.6%,肺心病组为72.1%,其中激动起源异常合并呼吸衰竭组为78。7%,肺心病组为59.6%,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传导异常合并呼吸衰竭组为62.6%,肺心病组为40.4%,出现酷似前壁、高侧壁或下壁心肌梗死者合并呼吸衰竭组为10.7%,肺心病组4.2%,两组比较无显著差 P>0.05。结论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时,分析患者心电图变化,对指导治疗具有操作简单,重复性强,无创伤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模型建立过程中心室电活动极度不稳定所导致的心室电风暴(ventricular electrical storm,VES)的不同处理方法的疗效?方法:小型猪32只,分为4组:A组(未干预组)7只?B组(胺碘酮干预组)8只?C组(美托洛尔干预组)8只?D组(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干预组)9只?各组均在氯胺酮及戊巴比妥钠全麻下采用球囊封堵法封堵前降支中远段,缺血预适应3~4次?持续封堵60 min?再灌注30 min建立AMI模型?结果:4组中3只意外死亡,缺血预适应期?持续封堵期?再灌注期4组动物均出现室性心律失常,B?C?D 3组与A组相比有减少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 > 0.05);4组动物VES比较,B?C 2组与A组相比有减少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D组与A组相比明显减少,差异显著(P = 0.005);4组死亡情况比较,各组与A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缺血预适应期与再灌注期易于发生心律失常?VES及死亡,但不同时期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差异并不显著(P > 0.05)?结论:AMI模型建立过程易于发生VES导致实验动物死亡;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可有效抑制猪AMI模型建立中电风暴的发生,提高建模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10~14)d。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14d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0.4±3.9)分VS(14.9±4.6)分(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