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曲文勇  刘平 《社科纵横》2009,24(3):45-47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剩女"现象的产生并非偶然,而是在社会转型期,由于社会变迁和社会流动的加速而导致的,源于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和职业压力等各方面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剩女"群体的增多,一方面与缺乏必要的交流机会和时间有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女性经济社会地位的提高、独立性的增强以及社会对"剩女"现象的更多包容。  相似文献   

2.
年龄是思维与行为的尺。上帝是很公平的,他老人家造一个亚当,必然造一个夏娃,正所谓"一个萝卜一个坑"。然而,当今社会上还是有很多的"剩男剩女",夜夜"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穷得讨不到老婆,丑得没有男人娶,或者有这样那样毛病的  相似文献   

3.
两性的世界,流行话题"剩女"还没有出售完,"宅女"又款款走来,现在"糠女"也迫不及待地走进城市客厅。身处原先"30如狼40如虎"的年龄,身体却像"糠萝卜"一样让人尴尬。这些热爱家庭生活的"糟糠之妻"为了家庭、老公、孩子把自己无情地妆变为不注重修养的女性,两人之间的爱开始淡化。"助糠"人人有责,走进"糠女"的内心,走出"糠女"的世界。  相似文献   

4.
《东西南北》2013,(11):5-5
最近,“雇用钟点丈夫”这种方式正以三四十岁的韩国“剩女”为主要顾客群体,通过网络迅速扩散。  相似文献   

5.
朱英 《东西南北》2008,(9):27-27
没有一种追求是不必付出代价的。当下对大龄单身男女青年各有一个称呼——剩男、剩女。其实,远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就早已是剩男剩女漫山遍野了,他们都很自觉地晚婚晚育,而且不搞同居,堪称一大历史奇观。说到底一切都是科举惹的祸。宋朝是建立在换皇帝比女人换发型还频繁的五代十国的废墟上,许多皇帝还没把龙椅坐热乎就被武人们给咔嚓了,而且宋朝的建立者赵匡胤也是用同样的方式登上皇位  相似文献   

6.
我的人生一度陷入了"剩女"的困境,独立人间,没有人爱。时隔几年,我回忆往事,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之前会空窗那么久的原因。事情是这样的。我是个爱吃香蕉的人,一年四季,随时随地,有就吃,没有了买回来变成有了再吃,吃不够。而且不知何时染上了恶劣的习惯,凡香蕉,不分青黄皂白,无论高矮胖瘦,一律拦腰"咔嚓!"掰断了来吃。从没意识到,这个动  相似文献   

7.
《青岛画报》2012,(11):20-29
11月11日,因为拥有4个1而被大家称为"光棍节"。这个用数字发明的非传统节日,由上世纪90年代在南京大学校园兴起,至今,"光棍节"被人们熟知,并由中国风靡到世界。其实,从中国传到西方的不只是"光棍节",带有中国时代特色的词汇如"剩男剩女"早已收录进英语词典。"脱光"、"裸婚"这些近年来流行的热词,诙谐生动地反映出了中国人的婚恋状态。CNN援引中国社会科学院最近得出的研究结果称,到2020年,中国将有超过2400万名男性面临找不到伴侣的窘况。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称其为  相似文献   

8.
数字     
《东西南北》2012,(9):11-11
预计到2020年左右,中国适婚男性将比女性多3000万人左右。社会学家说:“剩女是个伪问题,剩男是个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做为一个资深剩女,我深深知道单身女的烦恼——她们期待一场高质量、有成效的约会,但是却又为了面子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以我多次相亲和当红娘的经历,我很愿意把我的经验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0.
李俊 《东西南北》2011,(6):72-73
在《非诚忽扰2》中,舒淇饰演的梁笑笑是这个时代的典型的剩女加作女。 对这个角色究竟投入了多少真实情感,是35岁依然单身的舒淇一直很回避的问题。另一方面,她的事业却打磨得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11.
天下看点     
《东西南北》2014,(21):4-5
最近一群女性在北京一家咖啡店演出了话剧《剩下的独白》,反响颇佳,于是组 织者决定在大一点的场地加演两场。报道说,这出话剧呈现了诸多“剩女”的第一手口述,它的成功反映了年轻未婚女性在中国所引发的关注度。  相似文献   

12.
门当户对一直是传统社会人们选择配偶、缔结姻缘的度量规则,是提高婚姻质量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机制。目前中国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快速推进期,与传统社会不同,门当户对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改观,即摒弃了旧时代落后封建成分,融入了新时代进步理性成分,基于对门当户对择偶观念的高度认同,社会交换理论可以对都市“剩女”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门当户对一直是传统社会人们选择配偶、缔结姻缘的度量规则,是提高婚姻质量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机制.目前中国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快速推进期,与传统社会不同,门当户对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改观,即摒弃了旧时代落后封建成分,融入了新时代进步理性成分,基于对门当户对择偶观念的高度认同,社会交换理论可以对都市剩女现象做出合理的...  相似文献   

14.
张正学 《求是学刊》2014,41(6):134-141
"变"原本是"画","变相"与"变文"不过是它的"相"与"文"而已。"变"应该原产于"西域",向东传入中土甚而日本,向西(或者说"南")传入印度、狮子国等"佛国"。"变"在其流传过程中不断吸收当地固有的绘画和文学的营养,演变出流行南亚、中亚,特别是东亚的"变"、"变相"、"变文"形式。"变"与"变相"估计东晋初年即已诞生,成熟因而具有独立文体品格的"变文"的出现可能要晚些,但仍有可能在北魏时期就诞生了。"变"之"相"与"文"是互相配合的,但"转"之"变"是"文主相辅"的,而壁画等非"转"之"变"则几乎都是"相主文辅"的。  相似文献   

15.
按照制度三大基本要素的功能和地位,战后日本核电产业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以"规制性要素"为主导的第一阶段中,日本政府作为制度的垄断者,通过"强制性权力"把发展核电产业纳入了"合法化"的轨道。以"规范性要素"为主导的第二阶段中,作为利益复合体的"核能村"通过对核电优越性的广泛宣传,用"责任"、"安全"和"道义"的旗帜"绑架"了"反核"、"厌核"的"民意"。以"文化认知性要素"为主导的第三阶段中,日本多数"民意"是"弃核"、"厌核"和"恐核",然而日本对核电政策取向的"政治决策逻辑"并不会完全基于"民意逻辑"而得出,在能源安全架构中核电仍将占据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6.
《社科纵横》2018,(4):91-95
中国近代学者一般把"日本学术"称谓"东学"。虽然中国古代早有"国学"之词,但是古代的"国学"一般指国家的贵族学校。然而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国学"概念,一般指本国传统固有的学术。在中国近代,一度出现了"国学"热,根据考证中国近代"国学"与"东学"有密切关系。其一,中国近代"国学"概念源于"东学"。据考证:中国近代"国学"概念借用了近代"日本学术"中的"国学"概念。其二,中国近代"国学"大师的思想深受"东学"影响。中国近代"国学"大师中,大多数国学大师思想都受到了近代日本学术的影响,即受了"东学"之影响。梁启超、康有为、王国维、章太炎、黄遵宪、刘师培等大多数中国近代国学大师,都数次东渡日本,其思想深深留有"东学"之烙印。其三,中国近代从"西学热"到"国学热"深受"东学"影响。由于中国近代"国学"大师受到日本近代"国粹派"思想的巨大刺激,思维方式从热衷于"西学"的对外寻求救国救民的道理,转向了潜心研究本国固有的传统文化的"国学热",并且力图从本国传统文化中汲取中华之精神,铸造东方中华之魂,以求中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故而,不可回避地说:中国近代"国学"与"东学"有着深厚的渊源。  相似文献   

17.
"政治文明"与"文明政治"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文明"的两分法与三分法各有其合理性,但将"政治文明"从"精神文明"中独立出来,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是"文明"背后的动力.强调"政治文明"建设,适应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政治参与需要;"政治文明"的结构包含纵向两大"板块"、横向四个"层次"("要素");"政治文明"是"特适性"与"普适性"的统一.对于西方政治文明的影响,我们应坚持"不照搬"与"可借鉴".为此,似有必要对西方政治文明重新进行一次理性的解读.  相似文献   

18.
在台湾, "族群"(ethnic group)一词初用于民族学界对原住民的研究。随着台湾政治格局的变化和民进党的建立,"族群"一词进入政治生活领域,并在后现代"差异政治"和"认同政治"的交互作用下,成为"台独"势力依托"省籍矛盾"、构建"政治族群"的"文化"工具,在"国家认同"层面和"统独争议"之中发挥着"族群政治"的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武振玉  梁浩 《求是学刊》2013,40(5):149-154
殷周金文中的一些实词虚词并见现象,为探讨上古汉语实词虚化提供了很好的参证语料。从词义虚化的路线看,有经历了"动词→介词→连词"发展过程的,如"暨"、"及"、"以"、"用";有经历了"动词→介词"发展过程的,如"于"、"在"、"从";有经历了"动词→时间副词→范围副词"发展过程的,如"咸";有经历了"动词→时间副词→关联副词"发展过程的,如"既";有经历了"动词→范围副词"发展过程的,如"具";有经历了"动词→频率副词"发展过程的,如"復";有经历了"否定动词→否定副词"发展过程的,如"亡"、"无"。  相似文献   

20.
北方口语中的"等"类话语标记包括"等"、"你等"、"等到"、"你等到"、"赶"、"你赶"等。话语标记"等"是由动词"等"虚化而来的,它经常与"你"、"到"等连用,因此"你等、等到、你等到"都演变为话语标记。同样,话语标记"赶"由动词"赶"虚化而来,由于经常与"你"连用,"你赶"也演变为话语标记。由于"等"、"赶"等话语标记功能相同,因此统称为"等"类话语标记。"等"类话语标记具有元语用功能、话题转接功能和语篇衔接功能,表现了说话人组织话语顺序的元语用意识。我们还把自然口语中的"等"类话语标记与书面语中的话题转接标记"至于"进行比较,指出二者之间的相同之处及分布上的细微差别,认为造成差别的原因在于适用语体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