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中国与东欧、前苏联有一个共同的制度起点,过去都是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制度,近20年来,经济体制改革又都是社会生活的主题.然而,它们的经济制度的变迁方式却有着显著的不同.基于"构建理性主义"和正统经济学的逻辑,东欧、前苏联等国家的经济改革选择了"激进式制度变迁"方式,而"演进经济学"则表明经济制度的变迁应该是"渐进式"的,东欧、前苏联经济改革失败的教训生动地诠释了这一点.本文则根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从"制度鸿沟"、"人力资产"及"制度记忆"等几个方面探讨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走上"渐进式"道路的原因,并据此分析了选择制度变迁方式的几个标准.  相似文献   

2.
根据制度变迁理论,制度变迁分为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表明,中国证券市场制度变迁是强制性制度变迁,即国家或政府主导证券市场的制度变迁。这种制度变迁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它使证券市场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无法克服的缺陷。中国证券市场制度变迁的路径应向诱致性制度变迁发展,而摆脱利益倾向和健全法制是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张春梅 《阴山学刊》2008,21(6):66-70
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历程,实质上就是制度创新和制度结构的变迁过程。制度变迁,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最主要驱动力,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了积极作用。当前只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才能实现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政府职能转变与制度变迁依存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经济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由强制性的制度变迁向诱致性制度变迁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 ,要注重培育制度变迁的主体 ,增强政府的有效制度供给 ,转变政府的职能 ,使之适应制度变迁方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江怡 《江汉论坛》2003,(12):35-38
制度是一系列被制订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它旨在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制度变迁的结果决定一国经济增长和持续繁荣与否。中国、日本同为东方国家,日本明治维新打破几千年农业文明的封建包袱,从制度变迁的角度进行改革,使日本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200年的近代化道路,迅速摆脱民族危机,富国强兵,成为亚洲强国。洋务运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主旨,虽然引进、模仿西方先进技术,但拒绝从根本上对落后的制度进行改革,而欲从器物层面上使中国走上近代化道路,其结果只能是失败。21世纪中国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必须首先进行制度创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走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制度性创新,唯其如此,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6.
关于制度变迁的三个假说及其验证   总被引:92,自引:0,他引:92  
本文结合中国和其他一些转型国家市场化改革的经验事实 ,提出并验证了关于制度变迁的三个新的理论假说 :( 1 )同一轨迹上制度变迁的边际收益先递增后递减 ,其变化轨迹呈倒“U”型曲线 ;( 2 )政府行政力量推动市场化改革在一定时期内是可行的 ,有效的 ;( 3)制度变迁中不同主体的角色定位和转换主要取决于制度变迁对各自利益的影响 ,也受制于其他因素。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司法改革表面上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实际上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司法改革路径选择。从制度变迁理论以及我国的司法改革实践来看,我国的司法改革必须走整体推进以及必要的局部试点之路。  相似文献   

8.
高校筹资既是一个高校成立的前提,又是高校发展的基础,是任何高校都必须十分重视的问题。高校筹资行为受高校筹资制度的约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每个国家的高校筹资制度均具有一定的特色。一个国家的高校筹资制度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伴随着国家乃至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变化而变化。文章在对制度变迁的本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高校筹资制度变迁的本质,重点运用高校筹资制度效用曲线对高校筹资制度变迁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9.
我国报业经营改革的制度变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制度问题对于任何一个社会系统而言都是最重要和最根本的问题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报业经营改革的制度变迁经历了恢复广告、自办发行、增张扩版、兼办都市报、组建报业集团、国内报业资本运营等六个阶段。与政府主导的国企改革略有不同,我国报业经营制度的变迁过程体现了以诱致性变迁为主、政府主导性变迁为辅的渐进性变革特性。由于初始条件和改革成本的制约,今后我国报业经营制度的变迁方式仍将选择渐进式道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目前所进行的市场化方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其实就是一个深刻而复杂的制度变迁过程。由于中国的特殊现实国情,政府总体上成为一个主导力量,政府权力因素在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变迁推进的次序与时机的权衡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扮演着“制度决定者”和制度供给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