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8 毫秒
1.
大学文化是大学存续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内在源泉,探索其精神传统和变迁历程对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文化的精神传统主要有独立自治、学术自由和人文主义三项内容,大学文化经历了从宗教神性到价值理性再到工具理性以及后现代性的历史变迁,在变与不变中不断弘扬和丰富着大学的精神传统.  相似文献   

2.
大学职能观是西方大学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通过对西方大学职能演变的研究,疏理出一条"原点--转向--拓展"的职能观发展轨迹,并对应着西方大学职能的三大核心内容传授知识、科学研究和直接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3.
大学科研职能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过程。从我国现代意义的大学创建至今百余年的历程中,我国大学的科研职能在曲折中发展演变,走过了科学研究与大学职能相结合——相分离——相结合的道路。文章分四个时期对这段历程进行了考察,从中可以发现:我国大学科研职能发展变迁,虽充满曲折,但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是曲折性与必然性的统一。新时期我国大学科研职能发展还面临着些具体问题,政府意识、社会认同与大学自身建设构成了影响大学科研职能发展的内外因素;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对当前我国大学科研职能发展仍有着一定的制约影响作用,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浅议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职能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像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一样,世界高等教育职能也经历了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我国的高等教育亦是如此。本文从世界高等教育职能的演进着手,着重分析了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职能的转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大传统高教职能出现新的内涵,提出了高等教育的创新和交流与合作的新职能。  相似文献   

5.
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为大学三大职能,早为高教界普遍接受。近年来,随着大学教育问题的凸显,不少学者提出众多"新职能",但均未获得公认。雅斯贝尔斯曾提出,"专业训练"(Fachschulung)、"研究"(Forschung)和"教化"(Bildung)三大理念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共同构成了大学的理想。其中Bildung理念被忽视而失落,造成了大学教育理想的缺失,这才是目前大学教育问题关键之所在。大学应形成"三职能一理念"的新结构:上有"教化"(Bildung)理念引领,下有三大职能的支撑;理念引领职能,职能支撑理念,形成一个上下交流、左右互通的有机结构。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发展历程做简要评述,在此背景下深入分析当下我国大学承担的三种职能,思考高等教育评估在我国大学实现职能过程中的促进作用: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切实保障;实现我国大学科研职能的重要途径;发挥我国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有力导向。  相似文献   

7.
2005年在全球推行的新托福考试模式代表了英语测试的新理念和新趋势。在这种大的国际形势下,我国已开始实施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四六级英语考试的新测试模式的试点。四六级机考可以说是中国传统英语测试模式向国际权威所倡导的英语测试新理念下英语测评体系的一次靠拢。在此分析了大学英语IBT新测试模式的特点,并从社会与个人两个层面着手,研究计算机网考对英语教学的反拨效应。  相似文献   

8.
大学的历史积淀了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推动了大学的发展.大学精神涵括自由、民主精神,科学、人文精神,批判、创新精神等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渗透和大学职能的扩展,当前我国大学精神出现了消解危机,其表征为: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学术失范日益凸显、人文精神渐趋衰微.鉴于此,欲重塑大学精神,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建立并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创建宽松和谐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大学的使命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文章针对大学扩招与学生就业问题,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趋势以及我国大学目前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如何正确看待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应对大众化教育阶段新问题的3个观点:1.高校在迅速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承受着巨大压力,功不可没;2.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过渡到大众化教育阶段,不仅仅是量的增长,也是质的变化,其特点是多样化;3.大众化高等教育推动下的传统“就业观”和“知识产业”问题受到冲击,值得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0.
知识经济时代与大学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经济的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提出了挑战。本文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 着重从三个方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大学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进行了探讨: 转变传统的教育功能观, 赋予大学社会职能以新的内涵; 转变传统的人才观, 改革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 转变传统的质量观, 进一步树立现代的全面提高质量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