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汉语中,数词和名词之间需要一个特殊的补充成分---量词,数词、量词和名词组成了Num+CL+N的结构。量词作为一个特殊的功能性成分在学界受到了普遍关注,对量词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为探索汉藏语系的特点提供依据,也有助于深入探讨量词语言使用者认知其范畴化过程。本文一方面从量词短语结构的变化和语义的演变来论述汉语中量词的语法化现象;另一方面,从认知的角度考察了汉语中量词与名词的选择性共现问题。  相似文献   

2.
个是汉语中使用范围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的通用性个体量词,它经历了从计量具体向计量抽象的认知过程。danε是维吾尔语中使用范围较广的个体量词,它展现了人们的认知总是由最熟悉的日常生活常见的事物,向不熟悉的与日常生活距离较远的事物映射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汉语量词和英语单位名词的语法化现象的描述 ,证实了广义隐喻是语法化的驱使力量。同时 ,对汉语量词和英语单位名词的语法化现象进行分析对比 ,得出了汉语量词的语法化程度远高于英语单位名词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汉语个体量词是汉语中特殊的一类,目前学术界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产生、性质和专著描述的探讨。汉语个体量词的产生、发展和成熟都经历了虚化的过程,大部分来源于名词和动词,后经词义的演化和类推,逐渐有了表量的语法功能。通过对个体量词字形分析、语义演化和句法功能的描述,以期对其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名量词“把”作为现代汉语中的常用量词,通常有集合与个体两种用法。集合量词“把”与其所搭配的名词之间是容器与容纳物的关系,个体量词“把”与其所搭配的名词之间是动作与对象的关系,从语义关系的角度看两者并不具备孳乳的条件,且两者在泛化方式上亦不相同。对个体量词“把”与动词来源的个体量词“乘、张、帖”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它们在与名词的语义关系及泛化方式上均存在平行性,并且在具有量词的语言中,由操作动词向个体量词的演变是一种常见的演变模式。“把”由动词发展成为个体量词,主要基于句法转喻也即转指,转指的必要条件是“把”不存在可以支配的受事。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语法特征和语义特征两个层面描述了动量词“圈”的用法,并探析了其形成的机制。动量词“圈”能够与数词、指示代词搭配,还能够重叠使用。与动量词“圈”结合的动词主要有以下三类:表示发生位移动作的动词、表示“看”的动词和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动量词“圈”在使用时具有“摹状性”和“事件性”的语义特征。“圈”的本义为“养牲畜的栅栏”,动量词“圈”的用法在隐喻认知机制和转喻认知机制的综合驱动作用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7.
个体量词用于计量名词时,不是随意的.从文字学角度来说,在汉语中,名词和个体量词的搭配都与个体量词的字形、字义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也与名词所记录事物的外在形体和语言使用者的观察视角也有很大关系.这种关系,也正是汉语个体量词与名词搭配的理据.  相似文献   

8.
量词或表量结构普遍存在于英汉两种语言中,而且一部分量词或表量结构还具有隐喻性。本文基于隐喻的相关理论,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量词结构中的隐喻现象分类进行探讨,并对此结构的形成从认知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英汉语量词和名词的隐喻搭配体现了认知主体对认知对象的观察视角,反映了认知主体对计量名词所代表的范畴的理解和认识。认识突显和相似性是名量隐喻性搭配形成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秦简中的量词及其历时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批秦简共有量词47个,物量词系统完备,动量词系统已经萌芽。秦简量词研究改写了我们以前从传世文献量词研究中得出的诸多结论,具有历史词汇学价值。与甲金文相比,秦简量词在数量上有了进一步发展,语法化也更进了一步。但量词与名词的搭配还不确定,其内部发展也不平衡,尤其是"数.量.名"结构仅2见,反映了秦简量词发展的不成熟。  相似文献   

10.
当今学界普遍认为名词化是典型的语法隐喻现象,而作为一种隐喻现象必然与人类的认知思维机制紧密相关,名词化从本质上讲属于一种认知现象。因此本文在名词化语法隐喻观点的基础上,运用认知学理论加以分析,从语法范畴的连续性、名词的认知特征、认知视角以及转喻机制四个方面揭示名词化生成的认知基础和动因,并提出了名词化是一种隐转喻现象的观点,从认知的角度对名词化语法隐喻的理论加以补充。  相似文献   

11.
汉英量词数量众多、用法灵活,体现出量词与名词搭配时所形成的纵聚合关系和横组合关系。文章通过汉英对比的研究方法,应用Langacker意象理论中的视角、认知域和突显等理论对汉英量词的纵聚合关系和横组合关系进行认知解读,发现其共性在于汉英民族使用量词时经常存在对相关事物对象进行突显,选择不同的认知域和进行视角转换所致。  相似文献   

12.
汉英量词对比及翻译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着重对比了汉语量词和英语表量形式的语法分类及特征,探讨了汉语量词的英译和英语量词的汉译的各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汉、英语字词分发明字词和创造字词两种.前者涉及到语言的起源,目前尚无定论.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汉语有"六书"造字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实际上,一般认为转注和假借只是"用字之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才是"造字之法".以前人们普遍认为,汉语是"表意文字",英语是"表音文字",两者之间相似性甚少.其实不然,由于人类面对着一个相似的客观世界和拥有相似的经验,他们的认知有着相似性.正是这种认知相似性使得汉、英两种语言在创造字词时,表现出了殊途同归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本稿通过对日语量词"本"所描述对象和日语中鱼类所用量词的考察,认为日语量词的使用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1)多个名词使用同一个量词;(2)同一名词使用多个量词。这反映了人类通过量词对外界的分类,既有极其抽象、概括的一面,也有详细描述的一面。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  相似文献   

15.
构建英语复合词的认知理据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传统的英语复合词研究有重形态、轻语义的倾向,忽略了人的认知因素在复合词构建过程中的作用.从复合词与其构成因子之间的关系出发,英语复合词可以分为三类: 纯复合词,半字面复合词以及字面复合词,这些复合词的构建是有其认知理据的,转喻和隐喻、复合空间理论以及语法隐喻等便是构建英语复合词的认知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中动”是具有普遍性、跨语言存在的语言现象,英汉语言都存在中动结构句式。除了都具有非事件性、类属性、情态性等语义特征外,英汉中动结构还存在一些语义差异。文章在分析英汉中动结构语义特征异同的基础上,从认知语言学角度阐述了英汉中动结构的生成动因。  相似文献   

17.
系统对比英汉数量语、特征语和类别语的异同,其理论基础是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比吸引更多有兴趣的学者开展汉语研究。  相似文献   

18.
英汉两种语言都存在着警策这种辞格。警策辞将表面矛盾、相互对立的概念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以表达某种生活哲理或复杂情感。虽然源于不同文化和语言结构,英汉警策辞在表现手段和认知意义上仍有许多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19.
英汉表示情感的颜色词的隐喻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喜庆与吉利、悲伤、忧郁与忧愁、愤怒、嫉妒五个方面探讨了英汉两种语言中表示情感的颜色隐喻,比较分析了颜色词受不同文化、不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表达情感隐喻时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