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殊的重要的教育组织机构.书院教育呈现出明显的智育伦理化特点.书院山长和教师认为人的"智"识同"仁、义"等德目一样,来源于"天"或"性",智"识的功用只是促进其他德目形成的伦理思维性工具,把"智"识仅仅狭隘地规定为道德知识.书院教育的这种智识论理化倾向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吴澄是元代与许衡齐名的两大“真儒”之一,有“南吴北许”之称。他和会“朱陆之学”于有元一代,实起了“宋明理学”发展的桥梁作用。然而在我国的教育和哲学史的研究中,他的地位并不显赫,特别是在书院教育史的研究中,他拟乎是被遗忘的人物。我认为这是不合乎历史实际的。我这里主要是探讨吴氏草庐讲学与书院教育的关系,及其在书院教育中的学术地位,从而看出吴氏在宋末元初书院处于窒息时期所起的  相似文献   

3.
湛甘泉以书院作为学术活动的场所,一方面传播心学思想,一方面培养心学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引领了明代书院和心学的蓬勃发展。湛甘泉从事书院教育长达55年,所创建与修复的书院涉及广东地区的有22所,外省的有13所。正是由于湛甘泉对书院的钟情,才使得广东书院数量后来居上,在有明一代跃居全国第三,仅次于江西、浙江,首开广东书院的勃兴局面,有力推动了岭南学术文化的发展与繁荣。而湛甘泉书院教育之所以成就斐然,与其对书院管理有章有法、"随处体认天理"为学宗旨和"二业合一"教育理念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4.
朱熹的书院教育与礼教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书院制度,开始于唐代,发展于北宋的四大书院或六大书院,而以经过南宋朱熹重修、先后订立教规的白鹿、岳麓两个书院为最著名。但唐玄宗首先设立的丽正修书院,不久改名集贤殿书院,置学士,集学士讲学,与后来私人创办的书院,性质不完全相同。而朱熹却真正和中国的书院制度分不开。由于官学失修,科举流弊,以及儒者要同佛教禅林争夺教育园地等原因,书院大多设  相似文献   

5.
汤显祖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显祖不是专门的教育家,也没有系统阐述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著作。但从汤显祖漫长的求学生涯、创办三所书院、与门生弟子讲学论道、对宜伶进行艺术教育、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等方面,仍可以探寻汤显祖的教育思想。汤显祖教育思想的特色更多的是体现在他的教学方法和教育实践上。  相似文献   

6.
古代书院是在综合和改造了官学和私学之后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教育制度,书院教育与朝廷保持一定程度的疏离,拥有教育的相对独立.古代书院教育的独立品性主要表现为“为己之学”的教育理念,“成就人材,传道济民”的人才标准,书院生徒“成己成物”的价值定位以及学术独立与讲学自由.在中国教育史上,书院以其独特的思想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之洞作为近代教育家,早期曾对传统书院教育进行改革,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洋务运动期间,试办以"西学"为主的新式学堂;甲午战后,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近代教育思想,并认识到建立新学制的重要性,在湖北大规模兴办新式教育--实业教育、师范教育和国民教育.这些活动对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过程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冯桂芬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一生长期从事教育活动,先后主讲南京惜阴、上海敬业、苏州紫阳、正谊等著名书院20余年,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历和教育思想。他不仅提出改革书院教育、提高教师地位等主张,而且提出改革科举考试的种种办法,力主全面、深入地向西方学习,从而开我国近代教育之先河,对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由于教育行业的特殊性,教育合同订立的原则和程序都具有明显区别于其他合同的特点.教育合同当事人的确定和教育合同内容的确定,分别需要通过相应的步骤来完成.这些步骤有的是要约邀请,有的是要约,有的是履行先合同义务,有的是承诺.教育合同条款多为格式条款,因而教育合同的订立受到严格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0.
词学教育是清代书院文学教育的一项内容,从生徒的词学课艺、掌教者的课艺评点以及书院藏书目录等诸多内容可知,清代一些书院对词学教育给予了积极支持.除了练习作词外,清代一些书院也从事词学研究.学海堂中谭莹与梁梅的论词绝句是清代书院词学研究的重要代表,他们对历代词人、词作以及词风做了许多鞭辟入里的论析,为中国词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清代书院词学教育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现象,很多掌教者对淫词艳曲进行过口诛笔伐,这既是清真雅正规范清代书院词学教育的重要反映,又是道德教化主宰清代书院词学教育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教育思想的形成有三个阶段。辛亥革命以前,主要表现的是教育改良思想,积极推行学校教育,提出只有通过“兴学养才”,将西方先进文明吸纳、融变为中华民族的新文明,才能改变中国的历史命运;辛亥革命期间,倡导教育为革命服务的宗旨,认为“教育是宣传”,要通过教育宣传革命、培养革命人才,主张以革命的手段,在彻底破除封建专制制度的前提下,发展国民教育;建立民国以后,提出了一系列对教育的建设构想,重用蔡元培制定民国新学制,进行现代化教育改革。从孙中山教育思想体系来说,这一时期还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他的全民教育、人才教育、军事教育和科学教育等诸多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2.
王符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对教育颇有见地。他主张:“正学为基”,重视教育作用;培养“君子”,重申儒家的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择师就学”,提出严格的师德要求;“心思道求”,提倡正确的学习方法;“积善成贤”,注重道德教育。他的教育思想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中珍贵的遗产。  相似文献   

13.
“民国奇才”于右任是孙中山先生的忠实信徒 ,他一生致力于民主主义革命的宣传和斗争活动 ,其间十分关注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提出了丰富而深刻的教育思想 ,开展了多姿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 ,形成了他以爱国主义为教育事业的主线、通过报纸进行社会教育、以诗歌为教育媒体实施诗教等一系列特征。这些都体现了于右任不仅是一位革命家、宣传家和书法家 ,而且还是一位教育家 ,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应有一定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4.
杨文会被誉为“中国佛教复兴之父”。晚清国势衰微,杨文会提出以佛学教育振兴佛教,拯救人心,进而振兴中国。他主张佛学人才必须具备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和科学精神,通过兴办佛学学堂、刻印流通佛经、建立佛学研究会等教育实践培养佛学人才。杨文会的佛学教育思想和实践在思想文化革新、人才综合素质培养、文化强国缔造、教育条件及教育方法等方面为现代教育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5.
茅以升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桥梁专家和社会活动家,而且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曾在西南交通大学等我国多所高等学校任教,积极倡导并致力于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教育思想.本文对茅以升教育思想以及这些教育思想对今天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和指导意义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近代实业家卢作孚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在 192 5年筹建民生公司以前 ,他是典型而真诚的教育救国论者 ,致力于实业建设后仍以教育为实业的核心。卢作孚的教育活动多姿多彩 ,涉及了民众教育、学校教育、企业教育、社会教育、职业教育等诸多领域 ,期间恰是中国教育转折、反思并通过争鸣和实验而走向中国化探索的关键时期。在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 ,卢作孚作为教育家应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是我国教育实验的倡导者和开拓者之一。他强调教育实验对创新教育理论的重要性,主张教育实验必须具有"缜密的计划"、"科学的方法",具有开辟创造精神和"百折不回之气概",并大力倡导创立各种实验学校。陶行知的教育实验思想,对于我们开展教育实验、建设好各级各类陶行知教育思想实验学校,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其师范教育的核心就是建立和实施"活的师范教育"。当前中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进行,师范教育必然对此作出反应,陶行知关于师范教育的地位作用、培养目标、办学方向、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思想和观点,至今对中国的师范教育改革和发展以至对中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仍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 ,瞿秋白还有着丰富的教育思想 ,为我党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他推行义务教育 ,注重培养德、智、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正确对待知识分子 ,使苏区的教育事业得到空前发展。瞿秋白的教育思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注重儿童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性的发展 ;他的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认为教育是为一定的政治目的服务的 ;同时 ,他的教育思想还具有完整的系统性。研究它 ,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仍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的教育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包括教育的政治方向、服务对象和理论与实际、知识与生产相结合问题以及教育方针、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和尊师重教等8个方面,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改革开放后,一些学者对毛泽东教育思想颇有微词,甚至断章取义加以指责,认为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从科学发展观高度审视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和历史作用以及其对中国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义,方能对毛泽东教育思想有一个客观公正的历史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