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毛曦 《唐都学刊》2000,16(3):18-19
经济与文化是相互作用的。经济是文化的根基,经济的发展最终制约着文化的发展;文化是建筑于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文化对经济有巨大的反作用力,推动或阻碍着经济的发展。西部大开发是我国在21世纪缩小东西部差距、促进西部社会飞速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其中尤以西部经济的腾飞为核心。为迎接西部大开发的到来,为促进西部经济的发展,挖掘西部文化的优秀传统,建构新型的西部文化,无疑是非常必要的,必定会对西部经济的早日腾飞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另外,西部大开发是一项综合性的、全方位的立体战略和系统工程,包括了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2.
赵峰 《社科纵横》2006,21(12):6-8
文化产业是一国综合实力的竞争要素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的重要特征即“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西部地区发展文化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寻求正确的发展路径,采取针对性较强的战略对策,创造有利环境,激发西部地区活力,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对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3.
日本的地域开发 ,包括经济开发和社会开发两个方面。经济开发是社会开发的基础 ,社会开发又推动或制约经济的发展。从地域开发的历史来看 ,日本古代是以西部的近畿地区为中心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的。镰仓幕府时代 ( 1 1 92— 1 3 3 3年 ) ,中心由近畿扩展到关东地区。江户时代 ( 1 60 3— 1 867年 ) ,关东地区迅速发展 ,东北地区也得到开发。明治维新 ( 1 868年 )后 ,开始垦殖北海道。战后 ,作为后进地域开发的北海道 ,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世纪之交 ,北海道的地域开发又有新的进展。当前 ,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关键时期 ,探讨日本北海道地…  相似文献   

4.
二元经济结构——西部大开发的重要阻滞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地区突出二元经济结构 ,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必须正视的课题。文章阐释了西部地区二元经济结构的特殊性 ,论证了西部地区二元经济结构对西部大开发的一系列不利影响 ,旨在说明西部大开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5.
劳动者素质低是制约我国西部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西部地区劳动者的素质,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最突出、最关键的问题.提高劳动者素质首先是要转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树立与西部大开发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的资源观、开发观、发展观、优势观、人才观、市场观;其次是要大力发展各类教育.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知识水平;最后是要加强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广大劳动者的专业技术素质.  相似文献   

6.
徐明 《浙江学刊》2007,(5):186-189
青藏高原文化,是生活在青藏高原地区的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积累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青藏高原文化是该地区旅游发展的灵魂,而旅游开发则是文化保护的重要依托。西部大开发深入推进和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为青藏高原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应充分挖掘文化资源优势,采取有力措施,从更高层次上规划和推动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的有机互动,真正把丰富独特的青藏高原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对推动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西部要开发,人才要先行。本文分析了我国西部人力资源的现状和开发面临的主要困境,并根据我国西部的现实情况,提出了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张秦川 《唐都学刊》2001,17(1):62-64
世界"新经济"是以高新技术发展推动经济增长,把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和网络经济有机结合为发展模式的经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尝到了"新经济"的甜头,即较快的增长速度、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和较低的失业率.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需要我们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用观察整个世界的眼光,研究"新经济"的特点,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作法,从而加快西部大开发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沈伟 《社科纵横》2004,19(1):43-44
品牌是企业文化的标识。人们可以通过品牌透视出一个企业的经营策略、价值观和经营哲学。企业可以通过品牌的文化力去赢得消费者、社会公众对企业和产品的认同。企业名牌塑造已经是一种深层次、高水平、智慧型的现代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只有充分认识到名牌的价值 ,积极实施西部中小企业名牌塑造战略 ,才能在西部大开发中真正发挥中小企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成兆文 《社科纵横》2003,18(1):14-15
西部大开发的实质是可持续发展问题 ,其战略目的为 :经济繁荣 ,政治稳定 ,国防巩固。天人合一思想的核心为 :人是自然的—部分 ,人与自然之间不是对象化关系 ,自然也有其独立的价值功能 ,它的主旨是与可持续发展完全—致的。因此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 ,除过具体对路的措施外 ,还必须在指导思想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大力发掘和弘扬中国古代哲学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平成时代日本在经济步入萧条、国际形象亟需改善的背景下提出了“文化立国”及“文化外交”理念,以此为契机大力推行本土文化的海外输出。本文首先分析了平成时代日本文化海外输出的社会背景,再从相关法律法规、代表性战略项目和以动漫为例的具体传播策略三个层面展开,由宏观到微观深入解析日本推行文化海外输出的各方举措。随后,总结日本在扩大文化国际影响力、创造经济效益、提升国际形象三方面所取得的成效,提炼出日本在平成时代相对于其他时代,对比其他国家,在文化海外输出方面所呈现出来的特点。最后针对日本的成功经验,提出中国在国家文化输出过程中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2.
时会永 《创新》2013,(3):122-125
广西作为惟一沿海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和西部大开发中惟一有海的省区,海洋事业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海洋文化的传承则关乎广西民族文化强区的实现。广西传统海洋文化中蕴藏着朴素的生态伦理智慧,广西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民族文化强区目标的实现,要求广西传统海洋文化必须融入现代生态伦理思想,建构平等、至善、开放的现代海洋伦理观。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时期,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被称作是城镇居民的“最后一道安全网”。本文阐述了中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的历史和现状.在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基础上,探讨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  相似文献   

14.
15.
科学发展观是转型期中国所必需的一种新的执政理念,是全求面临的共同课题。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贯彻以人为本,需要公民素质的整体提高、社会的整体发展和新的文化理念作引导。国家最根本的任务是要培育公民性社会。唯此,才能在分享改革开放三十年成就的同时,逐步解决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和发达国家进入现代化的进程相比。我国是后发式、滞后型、外力推动型的发展模式。政府如何担当自己的责任,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合理调整经济结构,建设政治民主与法治社会,发展政治文化等,都直接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文化的辩证法及社会的文化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存之 《求是学刊》2001,28(3):27-32
马克思关于人的辩证发展三阶段理论确立了文化发展的三种基本形态 :群体性文化、个体性文化、类主体性文化 ,三种文化形态规定了三种基本的社会类型 :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知识社会 ,与三种社会类型相对应的经济形态是 :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其中人是根本 ,而社会却直接地与文化紧密联系。当前中国的社会转型有三重文化背景 :个体性文化是主体文化背景 ,类主体性文化是前瞻性文化背景 ,群体性文化是历史性文化背景。中国社会的发展必须与三重文化的本质规范相统一。  相似文献   

17.
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战略环境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宝  王玲 《学术交流》2003,(2):115-118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要解决阻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就必须从有关制度安排和决策程序着手 ,而城市发展的战略环境评价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并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决策中起着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它着眼于世代间的生态公平 ,具有战略性、开放性、灵活性、科学性的特点和重要决策价值。世界各国的战略环境评价实践 ,为中国迎接加入WTO后的全球化、城市化挑战和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8.
祁靖 《社会工作》2009,(6):39-42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民生、社会稳定密切相关。转型时期,中国的社会救助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已基本建立,但在社会救助政策的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能否解决关系到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能否进一步发展、完善,关系到广大人民能否分享我国经济社会的改革发展成果。本文主要从我国社会救助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渊源出发,探讨了我国社会救助实施过程中几个现实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时期,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被称作是城镇居民的"最后一道安全网"。本文阐述了中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的历史和现状,在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基础上,探讨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gendered parenting experiences of mothers of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in China. These mothers struggle to meet their children's needs, including daily care, financial security, and child development. In the context of China's social welfare development, are social services responding to their needs, so that mothers can shar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needs of their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The research analyzed qualitative data about 6 case-study children in rural and urban China. The data were derived from observation and interviews with their parents and other family and community members. Th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capacity of the mother, community, and local social services had an impact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ren and mothers. They experienced social discrimination, insufficient social support, and local failure to implement central policy social services and income support. These findings are consistent with international research about disability rights. They reinforce the importance of economic redistribution to enable loc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disability rights policies, rather than merely relying on ephemeral concepts of cultural change. Further research about the comparative impac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change in China on mothers and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would extend these findin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