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民意识的觉醒促使中国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稳步前进,同时社会的现代化又极大地提高了国人的公民意识。本文分析了公民意识的内涵和外延,并具体阐述了公民意识在现代社会的体现以及提高公民意识在实现现代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现代意义的公民教育就是灌输、倡导、普及人们原本没有的公民意识,并使之内化为一种内在的自觉的观念。促使人们养成对自身主体身份的正确认识,从而塑造公民的政治态度,使之能准确地把握自己同国家、社会以及他人之间的关系,自觉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公民意识是一系列的具体观念、意识的集合。其中主要包括:独立平等意识、权利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现代化的最终完成必然要落实到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就是要使国民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公民。但我国传统政治文化影响下形成的浓厚的臣民意识,阻碍了我国民众现代公民意识的养成,因此,培养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素质,越来越成为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不容忽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经济及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必定要向公民教育转型,以弥补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社会发展的不足之处。公民教育旨在让公民意识到个人的价值,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意识,从而培养出合格的公民,参与到我国经济政治社会建设中。  相似文献   

5.
唐婧 《人才瞭望》2017,(8):193-194
公益精神是高职院校学生公共精神培育与青年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现代公民社会建设的重要课题、途径,应受到高度重视.现代公民社会建设的奋力推进为高职院校学生公益精神的培育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契机,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公益精神培育的现实场域存在很多的问题,与现代公民社会建设的要求相差甚远.基于此,高职院校务必适应现代公民社会的建设态势,将学生公益精神置于现代公民社会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将公益精神培育融入学生教育的全过程,从理念、内容、主体素质、方式、保障与考核督导层面推动学生公益精神培育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6.
和谐校园中大学生公民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知识文化素质、政治法律素质及身心素质等。提高大学生公民素质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当前大学生公民素质的现状不容乐观,应当把和谐的理念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内容和谐;教育方法和谐;构建和谐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五位一体”中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群体。本研究以中南民族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调查样本,分析了其公民意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公民身份意识较弱,道德认知是从个人利益视角出发,缺乏有效的政治参与等。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并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支持了上述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公民意识的渗透与培养是世界各国教育在21世纪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也是改变公民教育薄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本文借助政治学科在这方面的教学优势,从经济生活教学实践着手,探讨在具体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的渗透和培养。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民主化进程,受到社会经济、政治体制、公民文化环境等方方面面的影响。其中,公民精神的缺失是最大的障碍。本文从社会公德领域与政治领域阐述了公民精神的内涵,并针对当代中国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加强学校公民教育、加快法制建设、发挥公民社会作用、完善政府与公民交流平台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中国公民精神的内化。  相似文献   

10.
“责任意识”是企业公民意识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应有效贯彻到员工的行为之中.国有企业要努力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更应该注重培养员工的企业公民意识.应以此为目标,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职能,注重对员工的企业公民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志愿服务是任何个体或组织志愿贡献时间及精力,不求任何物质报酬,为改善社会公众生产生活,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公民意识是社会成员自觉认同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明确自己的权利并尊重他人的权利,主动承担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志愿服务和公民意识之间存在深层联系:两者具有内在统一性,具有相同的终极目标,并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相似文献   

12.
公民教育是提高公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需要进行公民教育提高公民素质,我国进行公民教育的一个重要场所就是高职院校。当前,我国在高职院校的公民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推进公民教育的发展是当前进行公民教育的当务之急。我们要在基于现状的基础上,研究和解决当前公民教育的问题,推进高职院校公民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法治社会建设要求加强全国人民的法治观念.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国家的法治进程受到其法治观念的直接影响.近些年发生的一些列事件表明大学生的法治观念仍需加强,所以对于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养成和提升需要足够重视,培养大学生具有法治观念、拥有法律信仰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4.
现代大学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及社会菁英,完成社会传承、推动社会进步。大学生是青年群体的重要主体,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校的一项重要职责,分类引导不同领域青年群体中大学生这个群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引导青年是共青团的根本任务和战略任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尤其是以工作为人生重心的职业生涯规划,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成长成才,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生涯规划作为大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要素,已经成为大学青年分类引导的契入点。  相似文献   

15.
在西方人看来,公民意识,是社会最大的资本。这种公民意识就是对公共权威的尊重,对法律与各种法规的尊重。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提出及研究概况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学生社团成为新时期"大学生养成公民素质、开展公民教育的实践场",社团活动也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但当前学生社团经费收支数额较小、经费管理不规范,限制着社团活动质量的提高和社团自身的发展,进而影响着高校公民教育的有效实施.学校有关部门和学界也因为学生社团经费管理数额小,往往忽略了对学生社团经费管理及其与公民教育关系的关注和研究,因此,加强对高校学生社团经费管理及其与公民教育关系的研究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7.
以工商企业为背景兴起的组织公民行为理论自被引入教育领域以来一直备受关注,教师和学生是大学里不可或缺的两类主体,教师的组织公民行为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的组织公民行为同样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这两类主体共同发挥组织公民行为,才能使大学得以长足地发展.然而,目前人们关注的焦点是教师的组织公民行为,大学生的组织公民行为却很少有人关注,显然这是组织公民行为在教育领域的发展不均衡,正是因为如此,大学生的组织公民行为成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学生主体参与性的缺乏,已经成为了当前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重大难题,而多年来应试教育的推广、高校本身体质的束缚与教师观念滞后等均是致使当今大学生缺乏学习主体参与意识的几个重要影响因素。为此,文章从分析主体参与教学内涵入手,对主体参与教学在高校教育中的全面开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如今,大学生创业是社会的热门话题,大学生创业有利于全面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实现学生人生理想。然而,由于传统家庭观念、教育观念、就业观念等的不良影响,导致很多大学生的创业之路不平坦,不利于实现大学生创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以人力资源管理为背景,从创业意识不足、政策引导不足、培养模式需优化、自身能力有限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存在的创业问题,然后从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强化大学生的政策指导、建立创新实践的平台、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等方面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美国是世界上实施公民教育最早的国家。尤其是公民教育在美国历史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基于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以及充分挖掘美国公民教育对我们国家意识形态发展仍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