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省统计局测算,云南人口总数已在1996年三月下旬达到四千万,这无疑是云南社会、经济、环境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的确,“四千万人口日”的到来,一方面标示出云南人口增长的迅猛态势,并再次向全省人民敲响了人口警钟;另一方面又促使我们深思:在历经二十余年旷日持久且卓有成效的计划生育面前,人口规模一再膨胀的势头为何如此难以遏制?四千万人口对云南这块红土高原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在当今中国城乡巨变的新格局和大趋势下,在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进程中,云南人口又应以什么样的姿态跨越新世纪?长期以来,出于对人口…  相似文献   

2.
从4000万看云南人口问题的严峻性刘尚铎1996年3月,云南全省总人口突破4000万大关,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人口的过快增加,给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造成了巨大压力,也给自然生态的平衡和各种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造成了巨大困难。这一严峻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3.
人口、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人口、经济和环境是可持续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人口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总体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人口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总体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文章从总体人口与生活资料、生产年龄人口与生产资料、人口质量与经济技术进步、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障事业、人口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合理化、人口地区分布与生产力布局诸方面,对人口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全面的探讨,进而从人口数量增长、生产和生活能源消费量的增长以及工业化等因素对世界环境产生的巨大影响,对人口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了若干分析,指出了中国未来在协调人口、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追求可持续发展目标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人口与自然、人口与经济、人口与社会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矛盾运动的规律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青海人口与自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很弱 ,有些不相协调和矛盾问题。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 ,真正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继续贯彻落实“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 ;加强生态保护和治理 ,合理开发自然资源 ;加强经济建设 ,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 ;加强社会发展 ,特别要加大农牧区社会发展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5.
人口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人口在可持续发展中不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但是 ,人口数量大 ,增长快 ,不仅对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也使经济和社会发展背上沉重的包袱。实现可持续发展 ,不仅要控制人口数量 ,更要注重提高人口素质 ,实现人口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庄明 《天府新论》2004,(Z2):206-207
人口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人口在可持续发展中不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但是,人口数量大,增长快,不仅对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也使经济和社会发展背上沉重的包袱.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控制人口数量,更要注重提高人口素质,实现人口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人口问题对策温燕燕可持续发展是体现现代文明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和发展观是全球范围的一场变革生产、生活方式的社会运动,是国际社会对工业文明和现代化道路深刻反思的产物。在当今世界,人们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从人类的生存环境、生活质...  相似文献   

8.
<正>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把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放在了现代化建设的极为重要的位置上。他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对于这个论断,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 一、人口增长要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 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它与社会生产力发展密切相关。自70年代在全国范围开展计划生育以来,我国的人口政策获得了巨大成功。人口的数量得到有  相似文献   

9.
(一)社会人口容量概述关于人口容量的问题,学者主要是从环境、经济的角度探讨的,即环境人口容量、经济人口容量。实际上,还存在一个社会人口容量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1.社会人口容量的定义。社会人口容量是指在既定的自然资源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和社会制度条件下,一个社会能够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或者说最多能够容纳多少人口,超过这个人口数量界限,这个社会就会动荡不安、解体、毁灭。此外,社会人口容量还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社会最佳人口容量或社会适度人口容量,即在既定的一系列条件下,这个社会在客观上应…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口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形成的压力比任何一个国家都大。当前我国在人口问题上,面临着四大难题:(1)人口基数大造成总量增长过快;(2)人口素质低难以形成人力资源优势;(3)贫困人口总量过大对经济和社会均衡发展形成制约;(4)剩余劳动人口吸纳能力不足形成巨大就业压力。因此,我国在解决人口问题时,要始终坚持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的有机统一,从而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人口政策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的。一定的社会条件是制定人口政策的前提与基础,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则依赖于合理的人口政策的推行。社会条件的变化要求人口政策适时进行调整。因此有必要考察中国人口政策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不断变化的社会条件,对人口政策适时进行调整,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陈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根据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云南有24个人口在四千人以上的少数民族,共有10,318,998人,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是我国民族成分最多的一个省,堪称为中国民族大家庭的缩影,研究我省少数民族的人口问题,不仅是云南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而且对全国少数民族人口问题的研究,无疑也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人口环境对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不良的人口环境势必从经济、环境、社会进步诸方面阻碍可持续发展。要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必须端正认识 ,坚定不移地走综合治理之路  相似文献   

14.
西部大开发与农村人口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诸多困难和问题,其中的人口问题,特别是农村人口的诸多问题将是直接面对和无法回避的。农村人口问题重视得够、处理得好、解决得及时,对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反之则将长时期地给大开发带来困难和压力。西部地区如何抓住机遇,正视和切实解决农村人口问题,事关大开发的战略进程与目标的实现,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农村人口问题对西部大开发的影响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须先过人口关。中国是一个人口大…  相似文献   

15.
经济转轨时期的人口问题与政策建议●蔡日方一、作为可持续发展因素的人口问题在1995年9月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江泽民同志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讲话中,概括地论述了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他指出:“在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最高层次是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都能持续发展。然而,世界几乎每一个国家都存在着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可持续发展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共同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其途径有: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校正经济发展目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合理开采和有效利用资源,节约资源;减少和治理污染,保护环境;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全面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北地区人口持续增长、社会经济落后、生态环境脆弱,人口、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平成为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基于此,文章以甘肃庆阳为例探索建立了区域人口—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结合庆阳1990-2010年相关数据,对其人口、经济、环境协调发展问题进行定量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21世纪浙江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相互关系出发,阐述了21世纪浙江省人口发展必然要经过的几个阶段,提出了21世纪浙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在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交叉影响的几个方面必须认真协调解决的一些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打造可持续发展的21世纪中国人口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重点关注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人口政策问题.通过对人口政策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本文深刻分析了我国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政策--其成效及不足.要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本文提出,就必须让人口政策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行不断的修正,要寻求合情、合理、合法的人口政策定位,不但要考虑人口的数量问题,也要关注人口的质量问题;不但要考虑老龄化及性别比例失调问题,也要关注成人问题;同时,还必须实现人口、经济、环境三者之间的统筹考虑,这样才能实现我国人口政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能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根本的出路是:以控制、提高、优化、开发并重的方针解决人口问题,珍爱环境、保护生态、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