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年来,云南、广西、新疆、四川等省的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区已经成为艾滋病高发区,少数民族人群的艾滋病感染率远远高于汉族。艾滋病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流行渐呈爆发趋势。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将使这些民族地区的发展陷入严重危机。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多元多态,相互间的差异很大。而且,随着社会转型和文化变迁,不同阶层的人表现出来的行为差异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艾滋病防治必须兼顾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中的各种行为主体,针对不同人群的社会文化基础和行为特点,探索并实施多样化的防治模式。  相似文献   

2.
艾滋病防治领域NGO的发展及相关政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概括了我国近年来艾滋病防治领域NGO的发展情况,分析了其现状、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进一步探讨现行法律政策环境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培育发展防艾公益服务机构、构建艾滋病防治领域公共服务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简称,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艾滋病病情复杂,具有传播迅速、发病缓慢、病死率高的特点,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日趋严峻,各个地区都有病例出现,临床治疗的压力大。目前,艾滋病尚无有效的治愈办法,防治手段、方法、技术尚未成熟,使得艾滋病的治疗和防治工作任务艰巨。文章以王琦教授的“中医体质九分法”为基础分析艾滋病患者的体质类型,以期对老年艾滋病的预防、老年艾滋病患者的日常保健等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前所未有。战略预防、融入体制、深耕社群是事关我国艾滋病防治可持续发展政策的三个核心概念,主要内容包括:继续把禁绝毒品摆在政府特别是因静脉吸毒加剧艾滋病传播的地方政府重要且优先的位置,将预防对准风险和脆弱交汇特别是受不安全性行为文化和社会因素影响下的农村妇女和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总体上可归类为残疾人,艾滋病防治工作应主动纳入医疗卫生体系和残疾人事业发展中,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实现常态化;以真正合作共事精神调动社会资源,以补充艾滋病防治方面的国家努力。艾滋病防治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目标,要从战略预防、融入体制、深耕社群三个方面着手,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邢剑鸿 《兰州学刊》2008,(Z1):76-79
新疆是我国艾滋病流的高发区,而首府乌鲁木齐和伊宁市则是此种流行病的重点区域之一。同时,新疆也是全国流动人口的主要目的地之一。由于在疆的农民工以外省流入为主,并主要在上述两地务工较多。农民工的流动性极大,农民工对艾滋病的认知和行为对于预防艾滋病的扩散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很有必要对在疆农民工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展开调查。  相似文献   

6.
自艾滋病在我国流行开来,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直面这一现实社会问题,深入田野运用专业知识开展不同形式的田野调查研究。本文拟对社会组织参与防治艾滋病、艾滋病感染者的主体性、适应性以及社会支持系统、艾滋病高危群体亚文化等三个方面的新近田野调查研究成果进行回顾,以期达到梳理这些调查研究成果,并讨论后续艾滋病田野调查研究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7.
中国艾滋病防治的伦理难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易雄 《中州学刊》2007,(5):129-133
艾滋病防治的伦理难题主要包括资源的分配不公、预防H IV/AIDS的措施与传统伦理观冲突、性伴通知的失范和治疗的标准化与公正性难以实现。解决这些伦理难题需坚持尊重宽容、有利无害、公平公正、互帮互助和注重弱势群体的原则,加强医务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普及预防艾滋病知识,建立完善的艾滋病防治规范和组织机构,贯彻落实好中国正式启动的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方案,开展人群干预,在全社会形成控制艾滋病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8.
污名与艾滋病话语在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滋病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与社会问题,艾滋病相关的污名与歧视被认为是阻碍艾滋病防治的关键性因素.大多对艾滋病污名与歧视的研究关注歧视产生的心理与认知根源,忽视了塑造艾滋病话语的重要制度性力量与结构性因素.要成功地达成反歧视目的,必须从媒体与公共卫生领域这两个塑造艾滋病话语的主导性力量抓起.  相似文献   

9.
正视艾滋病防治工作所面临的社会现实,转变观念是当务之急,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执政的基本要求;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艾滋病防治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完善地方立法,将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将具有针对性的艾滋病防治教育宣传列入工作议事日程;采取各种有效渠道和手段,纠正人们的行为模式,对艾滋病高危人群实施行为干预;认真切实地落实“不歧视”与其他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过去2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界尤其是社会学和人类学领域,围绕着艾滋病的起源、后果和防控做了大量的研究.在艾滋病的起源问题上,学者比较关注滋病的社会文化根源、传播途径以及弱势群体的易感性;在艾滋病的后果问题上,一些人探讨了艾滋病对宏观经济和家庭经济的影响,另一些人考察了艾滋病感染者及其家庭所遭受的社会歧视;在艾滋病的防控方面,学者们在进行政策倡导的同时,普遍重视艾滋痛感染者的社会支持、艾滋病防治的文化敏感性以及NGO的作用.中国艾滋病的社会科学研究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未来的工作应该更加关注感染者的主体性和社会适应以及高危群体的亚文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一个人类学个案研究,它以女性性服务者的经历为切入点,在分析女性性服务者人群的文化特点的同时,通过解读“高危人群”、“艾滋病”与“安全套”的文化意义,从微观层面考察她们作为艾滋病预防的主体,怎样建构关于艾滋病的知识,怎样看待自己的“高危人群”身份,怎样在具体的环境中选择符合自己利益的行为方式。本文认为,艾滋病防治干预工作必须充分考虑到性服务者的这种主体性,让她们积极投入到改变自身处境的行动中去,才能使干预工作进一步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2.
艾滋病流行日益严重,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非政府组织利用自身独特优势参与其中并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制度设计障碍、沟通不畅、内部失灵等原因,导致某些区域资源救助过分集中,甚至出现争夺"艾滋病市场"现象,而疫情严重或边远地区需关怀对象却少有人关注。在针对因艾滋病受影响儿童的救助主体日益多元的今天,建立NGO政策性支持机制,使NGO实现科学管理与良性运行发挥最大支持作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根据美国艾滋病医疗实验机构ACTG提供的两组数据,利用二次拟合预测了持续使用这四种艾滋病疗法的效果,并对这些疗法做出了一定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我国卫生医疗体制存在着"重医疗,轻预防"的偏差,这种误区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强化预防医学的发展是问题的关键。在预防医学体系中,基层社会组织和传统文化因素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5.
艾滋病教育是全球各国用来预防艾滋病最有效的公器,它能传播健康的生活知识。现有的艾滋病教育研究虽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研究仍缺乏系统性的思考。本文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了整体构建全民预防艾滋病教育体系的构思,并详述了整体构建全民预防艾滋病教育体系的思路、方法、步骤以及全民预防艾滋病教育体系的结构框架。  相似文献   

16.
庞海红 《学术探索》2008,29(1):50-53
艾滋病是超级癌症,自1981年流行以来,迄今为止已夺去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云南是全国艾滋病的重灾区,艾滋病对云南边疆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我国自 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患者以来 ,艾滋病在中国的流行经历了传入期、播散期 ,目前处于快速发展期。建议有关部门采取新的、更完善的措施 ,以便更有效地预防、控制艾滋病的发生及蔓延。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援引广阔真实背景下的论据,从医学人类学和社会医学视角出发,论证和归纳了人口流动与艾滋病传播之间至少存在三种关系:第一,同源性,即被相似甚至相同的社会张力和社会结构驱动;第二,直接相互作用,即人口流动过程中的宏观、中观、微观因素会增加具体情境的艾滋病风险、社会易感性和脆弱性;第三,更微妙的间接相互影响与联系,即二者相互交织产生的一系列社会效应分别反作用于艾滋病防治与人口流动问题。  相似文献   

19.
国外艾滋病患者人权保障与立法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美国、英国等国艾滋病患者人权保障法律制度的立法状况进行分析,国外艾滋病患者相关立法具有以下特征:将反歧视纳入制度设计目的之中,公共卫生立法体现人权制度,等等。由此,我国与艾滋病相关的立法应该汲取经验,完善宪法内容,加强反歧视立法,制定艾滋病专门法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