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仗义的玫瑰     
游宇明 《金色年华》2010,(11):69-69
已故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在创作上非常有成就,大陆一部很经典的电影《城南旧事》就是根据她的同名小说集改编的,同时她还是一位优秀的编辑和出版人。她早年在北平编过《世界日报》,后来到台湾编《国语日报》、《联合日报·副刊》,再后来又编《文星》、《纯文学月刊》,主持纯文学出版社。作为编辑和出版人的林海音口碑极好,她最引人注目的性格就是仗义。  相似文献   

2.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的一部长篇小说,曾被多次改编为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这得益于老舍先生对小说人物的塑造,在《四世同堂》中,老舍通过人物对话的形式,使小说人物性格更加的丰满。不仅如此,这部作品中用到的人物对话语言,也对现代文学创作的语言学应用产生了重要影响。这部作品中,老舍通过人物间的对话,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日寇统治下北平人民的悲惨遭遇、反抗斗争。在文学领域,有人曾将《四世同堂》比作中国的《战争与和平》,本文就《四世同堂》中人物对话的语用学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阎丽 《老人世界》2014,(3):10-11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一首《国际馨》,穿越百年时空,唤醒了全世界无产者。那气势磅礴、慷慨悲壮的歌词,那激昂铿锵、气壮山河的旋律,使之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最著名的一首歌,也是世界上最被广泛传唱的歌曲之一。无数共产党人在它的感召下,为劳苦大众抛头颅、洒热血;为建立新中国前仆后继,奋斗不息。我国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也深受《国际歌》的影响。在历史的脚步中,歌声在回荡:在前进的征程中,精神在延续。  相似文献   

4.
国歌的沦丧     
最喜欢的国歌还是德国国歌,在我心目中略胜法国国歌《马赛曲》。德国国歌源于海顿《皇帝四重奏》第二乐章,每回我都不会错过德国队的开场国歌仪式,即便不是德迷,这深沉庄严的海顿也容易令你鸡皮疙瘩乍起——何止是皇帝,那是上帝。  相似文献   

5.
王建柱 《当代老年》2008,(10):30-31
开国大典前天安门大清扫 1949年6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决定,10月1日在北平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得知开国大典将在北平举行的消息之后,北平各界人士和群众无不欢欣鼓舞。1949年8月9日,北平市召开了第一届各界人士代表大会,时任市委书记的彭真宣布了整修开国大典主会场——天安门广场和城楼的决议。  相似文献   

6.
1949年9月,第一届政协会议按程序进行,讨论通过中国人民玛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议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尔后,进入人事议程。  相似文献   

7.
1949年9月21日,在北平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开幕式上,由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提议,发出了全体会议致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唁电:  相似文献   

8.
市委书记曾这样评价邵洪哲:“给他三尺布,他就能扯起面大旗;给他个小舞台,他就能演一场大戏。”调侃的话语,满是对邵洪哲工作热情和干劲的肯定,更是对邵洪哲的工作方式作了一个形象的总结。 齐齐哈尔市老龄办的工作人员说,没有邵洪哲,就没有齐齐哈尔老龄工作的今天。但邵洪哲说:“没有激情、热情和感情是没办法做好老龄工作的。” 邵洪哲的激情、热情和感情又来自哪里?“到老龄办后,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唱好三首歌:《国际歌》——从来没有救世主;《国歌》——起来,起来;《敢问路在何方》(电视剧《西游记》主题歌)——路在脚下。”  相似文献   

9.
1936年9月下旬,暑热刚过,已到中秋,鲁迅先生大病初愈,又开始写作。后半夜,他读着9月20日上海《大公报》上关于辱华影片《上海快车》的评论,又看到21日报上所载北平丰台中日两军摩擦的电报,不禁百感交集,爱国之心炽热烧,执笔写下了《“立此存照”(三)》,结尾语重心长地说道:  相似文献   

10.
思公 《中外书摘》2010,(2):62-65
国歌在不少国家已存在几百年了,如英国的《上帝保佑女王》、法国的《马赛曲》、美国的《星条旗永不落》等,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国家政治长期较稳定的特征。那么,中国的国歌是如何演变的呢?  相似文献   

11.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品。文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如虎妞、小福子、曹先生、刘四爷、夏太太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骆驼祥子》中的故事发生于民国军阀混战时期的北平这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地方,加上老舍本人独特的人文思想和乡土情节等,共同催化了一部时代巨作的产生。作品中的祥子是个具有悲剧色彩的人物。通过祥子的三起三落来综合分析祥子这个人物,以对其形象有个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在阳明著作中,《大学问》同《传习录》一样,都是研究阳明心学的重要素材,《大学问》是阳明56岁时将征思、田时所授,可谓是阳明晚年之教,被阳明后学誉为“师门之教典”。本文拟通过对《大学问》的背景做一个深入的解读,以期能深入理解阳明《大学问》思想及心学思想。本文分为三个部分:一、宋明理学的发展;二、《大学》对于重构整个宋明理学的重要作用;三、《大学问》的最终成文。  相似文献   

13.
盛卓静 《职业》2011,(35):125-125
小说以刻画人物为中心,人物形象塑造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篇小说的艺术价值。因此,塑造个性独特又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人物形象成了小说家的追求。许多经典小说都以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来支撑,如《阿Q正传》中可怜又可悲,惯于精神自慰的阿Q;《守财奴》中惜金如命的葛朗台;《红楼梦》中多愁善感、孤傲自尊的林黛玉;《三国演义》中多谋善断、忌妒孔明的周瑜;等等。这些经典的文学形象以其不可重复性显示"这一个"的独特,若说到爱慕虚荣的典型人物,  相似文献   

14.
天问子 《老年人》2008,(7):37-38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前434)作,北宋学者程颐把它抽出来,编为“经”一章,“传”十章,并认为“经”是“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而“传”则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大学》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过。南宋时,朱熹把《大学》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编成《四书》,并列为《四书》之首。宋、元以后,  相似文献   

15.
<正>我扎扎实实地爱这个男人,我要将自己所有的爱用来守护他,守护这个家,一辈子。——张宁佳赵季平,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陕西省文联主席,西安音乐学院院长,然而更为人熟知的身份是著名的电影电视剧作曲家。从1983年的《黄土地》开始,到后来的《秋菊打官司》《霸王别姬》《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水浒传》《大话西游》《大宅门》《乔家大院》《梅兰芳》《孔子》等,一首首红遍  相似文献   

16.
你曾经为哪些报刊拍摄过?Natalie:《纽约时报》.《先驱论坛》.《华尔街日报》.《新闻周刊》.《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等等很多。  相似文献   

17.
书香碟影     
《现代妇女》2005,(11):56-57
《向日葵》:导演:张扬制片人:罗异主演:孙海英饰父亲陈冲饰母亲上映日期:2005年10月剧情简介:上世纪70年代人的成长历程,献给我们的父亲。《向日葵》被导演张扬称为“北京胡同的故事”,讲述一个普通家庭几十年的悲欢离合。尽管陈冲扮演的母亲跨越几十年,但她一点也不担心,因为她年轻时就扮演过年老的角色,去年在《茉莉花开》中又扮演了章子怡的母亲。所以驾驭这样的角色没有任何问题,难怪导演张扬会选择陈冲……《警界争雄》导演:奥利维耶·马赫沙勒主演:丹尼尔·奥德耶热拉尔·德帕迪约安德烈·杜索里埃出品:(法国)高蒙公司上映日期:2005年…  相似文献   

18.
石湾 《炎黄世界》2009,(4):46-49
说起新中国五六十年代的长篇小说,有口皆碑的是“三红一创”和“山青保林”八部,前四部即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红日》《红旗谱》《红岩》《创业史》,后四部则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山乡巨变》《青春之歌》《保卫延安》《林海雪原》。我们不难发现,在毛泽东提倡文艺“为工农兵而创作和利用”的年代,  相似文献   

19.
黄斌 《老人世界》2013,(4):18-20
1880年,清政府驻英国大使、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在出使期间,看到西方国家在公共礼仪场合上演奏国歌,甚为羡慕和感动。他觉得中国也应当有自己的国歌,于是上奏朝廷。呈上自己拟就的《国乐草案》,并为国乐定名为《普天乐》,但未能获得批准。  相似文献   

20.
在充分整理传世文献材料的基础上,将历来学术界关于《葛覃》主旨的观点依据内容归纳为六大类,并一一进行考证辨析,以种种观点的矛盾为切入点,并结合上博简《孔子诗论》中有关《葛覃》的资料,重新考证《葛覃》的主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