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所有的楹联中,行业联独享“两最”。作为行业中人,一是取材最易,能轻车熟路,左右逢源;二是影响最广,以联语做广告,众口相传,不失风雅,而且惠而不费。故而行业联在中国民间文化中,一直保持着繁荣兴盛的势头。最早的行业联已很难征考,相传撰写行业联的习俗起于明太祖的提倡。此说 相似文献
3.
有几副与中秋佳节有关的对联,十分有趣。“半夜五更半;中秋八月中。”相传,明末清初文学家金圣叹游金山寺,长老出上联求对,他一时对不上,悻悻而去。后来,金圣叹因哭庙案被处腰斩,临刑时正值中秋,他猛然想起长老的出句,触景生情,遂对出了下联。历史上称为“生题死对”。 相似文献
4.
6.
7.
樱桃老师 《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纪实)》2012,(1)
正英国的学校对全世界各个重要节日都非常重视,中国春节更是重中之重。届时学校会安排和春节有关的课程和活动,如果班上有中国孩子,就会邀请他的父母来给同学们讲关于中国和春节的有趣习俗。所以每年我都会被女儿的老师早早预约。 相似文献
8.
9.
10.
11.
商国君 《社会观察(上海)》2005,(11):61-61
文学的雅、俗之辩是一个老话题.新武侠小说的出现与流行又使人们重新瞩目这一话题.但在以往的论辩中似乎极少将其看成是一个。历史问题”——即从中国文学发展史的角度来考察.更未能从传统文化运作方式的角度来考察。事实上.文学的雅与俗是历史的.更是文化的,只有明确了文学雅、俗之分的历史过程与文化机制,才能更清楚地定义雅、俗文学。 相似文献
12.
文学武 《社会观察(上海)》2016,(4):111-112
海外学者对丁玲的介绍和研究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了,其后海外的丁玲研究更是涌现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成果和学者。其中,夏志清、梅仪慈和颜海平最具代表性。夏志清:从政治二元立场出发评论丁玲在海外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领域,夏志清先生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他在1961年出版的英文著作《中国现代小说史》一举奠定了其在海外汉学界的权威地位。在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中,丁玲并没有被列入专章来论述,只是在《第一阶段的共产主义小说》和《第二阶段的 相似文献
13.
14.
裘元伦 《社会观察(上海)》2004,(11):61-61
从审美角度切入,有助于更深入认识20世纪50-70年代的中国文学。与这一时期的生产大跃进相适应,当时还出现文艺大跃进。文艺大跃进之所以能迅速地轰轰烈烈地开展,与当时从主流意识形态到大多数作家到普通读者对文艺作用的认识有着密切的联系。西方的审美主义者大都信奉“文学无用论”。或许正因为文学的无用,才能更自由自在地全身心沉浸在文学世界当中, 相似文献
15.
有的人还没到中年,可他的心已经老了;有的人年事已高,却有一颗不老的童心。年近九旬的蒋风先生就属于后者,他的脸上整日洋溢着儿童般欢快的笑容,话语里还带着童年的天真。继2011年获得国际儿童文学格林奖后,2014年8月,他又被第三届世界儿童文学大会组委会授予一枚功劳牌,以表彰他在世界儿童文学交流中作出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