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用鲜血和生命开拓的社会调查之路一个人获得多少,往往同他付出多少是成正比的。付出越多,获得也越多,这一点在科学道路上可以说是一条定律。1935年8月,费孝通先生和他的前妻王同惠女士,根据史禄国教授的需求,应当时广西省政府的邀请,去研究“特种氏族”,来到了广西大瑶山(今金秀瑶族自治县)进行调查。这次调查,对费孝通和王同惠女士来讲,不仅仅是作为一桩单纯的科研任务去完成的。对此,费孝通先生在这次调查整理出版的《花蓝瑶社会组织》(1936)的编后记中曾讲到:“我们是两个学生,是念社会学的学生。现在中国念社 相似文献
2.
二,从师于马林诺夫斯基人类学和社会学在早期的中国社会学史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分别。这除了当时中国人类学和社会学都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的原因之外,还同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这三个学科的对象和特点存在着混合性有一定的关系。例如,《美国百科全书》认为:“人类学是从生物学的观点和文化的观点来研究人类。涉及到把人类当作一个动物那部分的人类学称为体质人类学;涉及到生活在社会之中的人类所创造出来的生活方式的那部分人类学称为文化人类 相似文献
3.
七.学术道路上的政治风险也许在费孝通先生的思想中。并不会想到在他的学术道路上曾冒过一次生命风险(在广西大瑶山)以后,还要他冒一下横在他面前的一次政治风险。因为当年轻的共和国诞生时,他想的是如何更多地奉献给人民,更努力地改造自己旧的世界观。他作为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和人民共享国家主人的殊荣,并以此来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去。但事物的发展却往往出乎人们的预料,也不为人们善良意志为转移。 相似文献
4.
九,重返世界学术舞台当中国社会学在悄悄地复苏的时候,国际上的学术界同仁也已经在密切地注视着这一变化。或许他们是想进一步了解刚刚开始打开大门的东方神秘古国;或许他们已开始重新估价中国社会学在国际上将产生的影响和发挥的作用。他们对中国恢复社会学作出的最迅速的反映是给费孝通先生授与荣誉奖章。1980年春,费孝通应邀访问美国, 相似文献
5.
十一,民族学研究的新路子民族学研究对费孝通先生来讲,可以说是最早的学术实践。1935年《花蓝瑶社会组织》调查,迈开了民族学研究的第一步。到解放以后,主要从事民族的识别、民族历史、民族语言等等“纯民族学”的研究。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配合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区域自治工作的开展,以及配合国际关系中外交工作的需要。这些工作对我国的民族学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从八十年代开始,他立志在自己的余生中所要进行的两项工作之一的就是民族学研究。①当时,他尽管已70多岁高龄,但在1979年,1981年、1982年三次访问了50年前他调查过的大瑶山。因为他认为,他之所以要亲自到处跑,是鉴于搞调查不能满足于听汇报和座谈,应该有丰 相似文献
6.
五,乡土四重奏在费孝通先生的学术生涯中,他曾数次提到想撰写有关社会学研究的三部曲的打算。如他在《生育制度》日译本序中说过:“想当年我开始写这本书时还只有三十多岁,满怀抱负,要一探社会的究竟,还立志要写‘三部曲’,一是讲人们怎样在社会体系里共同生活?一是人们怎样通过新陈代谢使社会体系能维持和延续?一是社会体系本身又怎样通过人们的创新而不断变化”事实上,根据以后的发展,费孝 相似文献
7.
《生育制度》是费孝通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其前半生学术经历的结晶。对《生育制度》的重新解读,有利于我们加深对乡土社会的理解,有利于准确把握研究中国问题的脉络。本文通过对该著作的写作背景、内容要点的回顾,揭示出《生育制度》的特点是:博采众长,构建"费式"功能主义;立足乡土,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善用比较,增强理论的内在张力。同时《生育制度》也有其显著的学术地位及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当代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继承和发展。它们同属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诞生的新文学。在长达五十年的发展中,中国当代文学一方面承传了五四新文学的基本特质、特别是文学与时代紧密联系的特质。另一方面,由于当代政治对于文学的深切介入,而导致了新文学品质在这一阶段文学中的改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初期,与自由主义文学思潮形成的同时,另一股把文学的发展紧密联系于阶级性观念的激进文学思潮,也被引进并快速形成着。后者对于半封建、半殖民地处境的中国知识分子有更大的吸引力。本文追溯了中国当代文学急剧政治化的历史渊源。本文重视延安文艺讲话对于中国文学的当代转型的重大影响,认为这一讲话促成了这个文学的时代转变,其重要的标志则是文学加速了它的意识形态进程,并最后形成了工农兵文艺的理论体系,这就意味着中国文学的当代转型的条件业已具备。 相似文献
9.
审美心态,在人的整个心态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社会审美心态,乃是衡量社会文明的基本标尺之一。文学艺术史上进步的文学家、艺术家,无不关心人的审美心态,关注整个社会审美心态的健康发展。因为审美心态,关及人们在什么情状,何等程度上,创造并享用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成果。老舍所处的旧中国,是一个各方面都很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 相似文献
10.
1934年对于整个美国社会来说,是一个仍然处于经济衰退中的惨淡的年头.但是对于社会科学来说却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年头.在S.斯托弗和P.拉扎斯菲尔德等人领导下,发明了多种新统计技术.另一方面把人类学中的实地工作方法(由小组进行直接观察并和他们的成员进行谈话)引进到社会学中,并在一些研究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如阿伦斯伯格和金布尔合著的《爱尔兰的家庭和社区》(1941)及W.F.怀特著的《街角社会》(1943).还有林兹(1928)和W.L.沃纳(1941—63)的社区研究.E.梅奥通过西方电气研究,开始对现代工业采用实验和实地研究的方法.此外,莫雷诺还在一本题为《谁将生存下去?》(1934)的书中发 相似文献
11.
费孝通先生的小城镇理论是阐述小城镇模式的经典理论,费老坚持实地调查的研究方法使之成为社会实体的理论"素描",代表了一种自下而上的农村现代化的路径。国家小城镇战略推行了二十多年,可东部和中西部差距越来越大,城乡差距也日益扩大化,农业人口有增无减,这是经典小城镇理论无法解释的。本文认为,造成经典小城镇理论现实困境的原因在于经济落后地区的小城镇战略实施产生了与理论逻辑相冲突的实践逻辑,而且在准城镇经济基础不具备的情况下,只要执行小城镇战略就必然产生因果倒置的实践逻辑。在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发生冲突时,要尊重实践逻辑,面对中西部地区乡村工业无法发展的实际,转换农村工业化带动小城镇化的固定理论逻辑最为关键。反面的实践逻辑说明经典小城镇理论提倡的农村工业化带动农村小城镇化的模式不能适应经济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实际,这些地区的农村现代化应该另寻出路。 相似文献
12.
13.
经济随时代的变迁而变化,经济学也必须因之而改变。但是,在三十年代的大危机已经过去半个世纪的今天,我们在观察经济、提出政策时,却依然用大危机时代的眼光,即局限于凯恩斯主义及美国凯恩斯主义者的理论。至于货币主义或合理预期派,则都是一种偏颇的理论,它们不能自圆其说,与常识相悖,充其量不过是一些不谙事理的学者的游戏而已。 相似文献
14.
15.
唯物辩证法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鲁迅由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发展成为共产主义者,其根本的标志便在于他在斗争实践中逐步学会运用辩证法来观察、分析、研究一切问题,并以它作为武器同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和阶级敌人进行斗争。他的后期杂文所以具有雄辩的说服力,具有克敌制胜的力量,就因为充满了辩证法的光辉。作为革命家的鲁迅,后期思想的深邃,突出地表现在他“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应用于社会现象,应用于研究社会,应用于研究社会历史”。因此,抓住鲁迅后期的唯物史观的研究,也就容易弄清楚共产主义者鲁迅思想的根本特点,从而把他前后期的思想从本质上划分开来。 相似文献
16.
中印文化交流五十年——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十年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 ,对于中印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的历史来说 ,也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于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年轻的共和国来说 ,五十年则几乎与她们的年龄相等。五十年来 ,随着中印两国关系的起伏断续 ,两国间的文化交流也经历了风风雨雨。现在 ,人类即将进入一个新世纪 ,人类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也出现了一个新局面。这种交流和发展对人类未来的前途和命运有着深远的影响 ,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世界最大的两个人口大国 ,中国和印度的文化交流 ,是人类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部分 ,随着两国经济的崛起和政治地位的提高 ,两国文化… 相似文献
17.
历来的赵树理研究,均未能从一个时代文艺模式的兴起与衰落上,来说明赵树理的创作生涯。赵树理的作品和他本人的经历,对于社会政治学模式来说,其实是一个相当典型的例子。赵树理本与民间文艺有深厚的联系,有长期运用民间形式写作的经历。赵树理的小说确实可以看作是雅俗交汇的产物。赵树理是当时新文艺方向的代表。当他上升为整个文艺界学习的榜样时,并且要求他的创作符合于某种文艺理论的全面要求时,赵树理就难以适应新形势对他的要求了。一方面赵树理确应提高一步,提高其作品的概括性,但另一方面社会政治学模式所要求的典型形象中有着一种观念化的设定,这同赵树理向着实际的、易于吸纳事物复杂性的眼光,又难以协调。还有一个矛盾,即提高艺术水平的问题。赵树理主要是在一种民间大众文艺环境中发展起来的,他所熟悉的是如何适合群众的阅读欣赏习惯来写作的。赵树理遇到此种历史的尴尬,就其实质而言,反映了大众化文艺运动在走向全国后所面临的发展困难。社会政治学模式的观念设定,连像赵树理这样曾在为政治作宣传上获得一片喝彩的作家都难以适应了。与农民自在的文艺有着血缘联系的赵树理,要成为一个大作家,他应在思想的深刻性及艺术表现的多样性、丰富性上,有一个重大的发展,并愈益具有世界性的艺术眼光才行。赵树理虽集雅俗于一身,却是俗多于雅,因而他应向着雅的方向有一个更大的提升。他的创作存在三个缺点:一是"重事轻人",二是"旧的多新的少",即"写旧人旧事容易生活化,但写新人新事有些免不了概念化",三是"在一个作品中按常规应出现的人和事,本该是应有尽有",但因求速效,而将作品中应该有脑子里却没有的人和事省略了,"结果成了有多少写多少"。对这三个缺点的认识,表明赵树理对于他50年代初强调的"赶任务"写作的主张有了理性上的否定。赵树理的颓势是显然的:一是他的写实作风难以适应社会政治学模式,二是他的艺术上的危机也日益严重。赵树理经历了从社会政治学模式确立到衰亡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8.
最近一个时期,费孝通教授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需要,集中力量进行了关于小城镇问题的调查研究。5月27日,他到南京进行调查。他谦虚地对别人说:“对城市的社会调查,我过去没有做过,心中无数,这次去学习学习。”南京夫子庙四福巷居委会是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参加全国五大城市家庭情况联合调查的调查基地,费老于5月29日下午冒雨来到这个居委会,由一位江苏公安专科学校的女调查员陪同,访问了两户居民家庭。5月30日,费老到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参加该校“南京夫子庙地区居民家庭情况调查工作座谈会”。在这次座谈会,费老就有关社会调查学科方面的问题,讲述了一些精湛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20.
中国的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是如何 由一个嵌入于传统社会的经济体系向现代 经济体系过渡的①?相对而言,费孝通早期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