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神侵袭的夜晚,赖先生打电话给我,问我崴了的脚好点儿了没。在狂风暴雨的夜晚,接到素来沉默、拙于表达情感的他的电话,我受宠若惊。我嘻哈着和他对话:要是  相似文献   

2.
忆明珠一直就不知道忆明珠老师竟与我比邻而居——我住汇林绿洲一期,他住二期。去年五月间,冯亦同先生出了一本新著,托我带给忆老,这才让我在相隔多年后,得以重见这位在我年轻时便心生仰止的前辈。上世纪七十年代忆老在仪征生活。彼时我在扬州的一家纺织厂做工人,业余时间喜欢写点诗。记得当时市工人文化宫曾组织成立过一个工人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3.
欧阳路 《可乐》2011,(2):M0003-M0003
天空挂满星斗,冷气逼人。我在下班回家的路上狂奔。寒风呼啸,吹透了我的衣衫,好在手里拿着一本《可乐》,温暖了我的心。终于到家了。一股暖流扑面而来。我泡上一杯奶茶,在温馨的灯光下,开始阅读。  相似文献   

4.
雨滴项链     
有位名叫琼斯的先生和妻子住在离大海不远的地方。一个暴风雨的夜晚,琼斯先生在他家花园里,看到大门旁的冬青树突然摇晃起来。一个声音叫着:“救救我!我被树挂住了!救救我,要不然暴风雨就得下一夜。”琼斯先生非常吃惊,走到树跟前。在树枝中间,有一个高大的男人。“你是谁?”琼  相似文献   

5.
写作三境界     
我非常喜欢清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先生的治学三意境说。它不仅适用于治学,艺术,也适用于人生,一个人在静谧的田间,在温柔的夜晚,仔细思考琢磨先生的心血艺术结晶,常常有思想飘飞,生命升华的感觉。  相似文献   

6.
侨讯乡情     
台商在盐享受到家的温暖 “美国、日本、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我都去过,但呆几天我就想家,因为那毕竟是外国。而我在盐城投资办企业,一来就是几个月,甚至半年也不想家,因为这里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这是台资企业盐城万成化学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石雄先生的肺腑之言。也是诸多来盐投资创业台商的共同心声。台湾新领导人换界当  相似文献   

7.
贾兰坡先生住在北京西郊二里沟,他贸经工作过的中国科果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学研究所後面的家属楼里。笔者前往拜访的那天,走到那座普普通通的红色砖楼下才发觉忘记了贾老的具体门牌。当时是上午九点半,环顾周围,静悄悄的,只有三位学者模样的人边走边专注地小声讨论著什么。只好硬著头皮打断他们了。“对不起,请问贾兰坡先生是住在这座楼吗?”“你问贾先生?啊,对对。他就住那个单元二层中间对著楼梯那个门。”回答我的那个人花白头左,戴一副黑框眼镜,看样子也有五六十岁了。不知为什么,看到他给我指路的那热情的神态,我突然想…  相似文献   

8.
宁子 《可乐》2011,(3):24-25
一年前的一个夜晚,我从郑州回家过年,在火车上遇见岳姗姗。她跟在一个高大帅气的军官身后,停在我对面的铺位前。放下行李,她和年轻的军官低声告别。她说的是我老家的口音,我的心莫名地温暖起来。年轻军官下了车,她转到车窗处,隔着窗子同他告别。她贴在车窗许久,直到列车驶出站台,才依依不舍地转身,静静地坐在铺位上。  相似文献   

9.
中国修辞学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即进入新的繁荣期,这一点已成为学界的共识。新的繁荣之所以能出现,乃是新时期的一批修辞学研究者锐意创新、团结奋进的结果。而吴士文先生是其中非常突出的一位。他在1983年即查出患有癌症,在与病魔作斗争的同时,却以惊人的毅力,多方推动了中国修辞学繁荣的进程。今年是吴士文先生诞辰80周年,又是他逝世10周年。作为他生前的至交,我特地翻箱倒柜地找出他十多年来给我的103封信函,正是这批信函,驱动我写了这篇纪念文章,也启示我必须宣告这一事实:他用生命之火,点燃了中国修辞学的繁荣!创建中国修辞学的功臣…  相似文献   

10.
每个女子都有自已的珍藏,而我的珍藏就是那些温暖熨帖的家用瓷,简单而又不失精致,像极了自已的来路—与贫富无关,只与岁月和温暖有染。  相似文献   

11.
从远古起,人类就和火结下了不解之缘。然而,火在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的同时,也会造成灾难。  相似文献   

12.
我知道我的心里有伤,是爱情带来的伤,而我的心里,也有一份珍贵的温暖,是父爱给予的温暖。为这份温暖,我不后悔自己所受到的伤害。  相似文献   

13.
第二颗纽扣     
《可乐》2007,(10)
婚姻生活不像恋爱那般风花雪月,过得越来越乏味。我们常常为一些小事争吵。刚结婚时,我和先生相约:每次买回新衣服,要把纽扣加固。我只缝先生的第二颗纽扣,因为它靠近心脏。每当我低头缝纽扣时,内心会涌起一股温暖。先生起初并不屑于干这种小女人的事,经不住我软硬兼施,只好笨手笨脚地学着缝纽扣。  相似文献   

14.
2018年4月16日,悉闻韩礼德先生去世的噩耗,有些震惊,记忆中先生的朗朗声音和精神矍铄的样子似在昨天.那一天我所在的学术朋友圈充满了缅怀和怀念先生的文章,从这些字里行间回温着先生与中国学者的温暖瞬间.作为一名系统功能学子,教学和科研中得益于先生创立的功能语言学理论,受惠着先生的恩泽,是有很多话想说的.但又觉自己才学疏浅,资历不够,不敢造次发言.是日,承蒙黄国文教授鼓励,写下纪念文字以此缅怀先生.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教育最大的学问就是研究人,对这话我深信不已。对于自己的认识正是一个痛苦而复杂的研究过程。文质老师要我把近几年教改探索的心路历程做个回忆,我欣然动笔。想起一篇散文发表在名为《透过春天的阳光》的书里,觉得"透过春天的阳光"其意显豁。鲁迅先生不是说过"拿来主义",于是我怦然心动,信手转用。夏天的阳光带来成熟,然而也烤枯了心情;秋天的阳光洁净了天空,然而也隐藏着萧瑟;冬天的阳光送来了温暖,然而也略嫌憔悴。唯独春天的阳光是那样温  相似文献   

16.
妻的唠叨     
王涛 《社区》2008,(23):58-59
结婚前,每当母亲和父亲吵嘴后,母亲就整夜地絮叨着。那种细细切切的声音,在土屋的夜晚弥漫。伴着屋外寒风的凄厉,母亲不停歇的絮叨,钻进我用被子捂着的耳朵,我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而夜游的老鼠,则不怀好意地与母亲附和着,在房间上的楼板上进行着百米短跑赛。夜晚的时光,就在母亲的絮叨与母亲呵斥老鼠的交错中极其缓慢地苦捱。  相似文献   

17.
4月16日上午,我从微信群里得到了韩礼德教授逝世的消息,心中感到十分悲痛,当时外面的天空阴沉沉的,下着小雨,心里顿时感觉老天也为我们失去一位语言学大师而悲伤,为我们失去一位和蔼可亲、慈父般的良师益友而掉泪.我与先生几次交往的难忘情景,以及先生的音容笑貌顿时浮现在脑海.紧接着我就看到群里发来很多悼念、追思以及缅怀先生的文章和照片.与这些专家学者的文章相比,我的回忆可能只是一朵很小很小的浪花,但毫不夸张地说,先生的学术思想,以及我与先生的交往经历却实实在在地影响了我的一生.  相似文献   

18.
余滔先生于我,可谓亦师亦兄亦友。作为其学生,先生曾教我学问;作为其部下,先生曾教我做事;作为其挚友,先生常教我做人。这么多年,先生非但不以师道尊严居高临下,常常以兄弟情分待我,允我追随左右。与他在一起,耳濡目染,言传身教,真是受益良多。十五年前,他因为决然辞去让人艳羡的教育局长职务,而成为我生活的城市街头巷议的焦点。在我心里,我一直觉得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当年他的辞职,正是因为他的理想与现实发生激烈的碰撞,而选择了激流勇退,谢绝了领导同仁的再三挽留。老子云:"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相似文献   

19.
伊藤直哉先生于1996年在(九江师专学报佛三期发表的(略论陶渊明的夫妻关系及文学创作)一文,内中对陶诗陶文的引用和阐释多可商榷。今本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切磋精神,提出我的理解。伊藤先生在其文章快结束的时候说,“萧统(陶渊明传)说,‘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南史·隐逸传)说,‘其妻翟氏,志趣亦同,能安苦节。夫耕于前,妻锄于后云’。这两条记载都与陶渊明自己诗文中的叙述大相退庭,迎然不同,无非是后世的传说,大大美化了渊明的夫妻的形象。(南史)是在(陶渊明传)的基础上又添技加叶而形成的,更加不…  相似文献   

20.
重播的春晚     
1996年除夕,我与妻是在医院度过的,女儿正是在那个夜晚降临人间,全家人都戏称:小家伙是想看春晚,提前出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