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童玉芬 《人口学刊》2024,(1):127-128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把就业摆在“六稳”“六保”首位,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多措并举促就业、拓岗位,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
就业是民生之本。十八大报告高度关注就业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的就业目标,即"就业更加充分";将促进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提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提出了新时期的就业方针,即"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强调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从促进就业、鼓励创业、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失业保险对促进就业的作用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就  相似文献   

3.
在对人力资本衡量指标详细讨论的基础上,本文利用一手抽样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人力资本投资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发现那些能够积极影响求职结果的人力资本变量,并不一定能在决定就业质量方面起到积极作用。这一反差表明,在中国转轨的劳动力市场中,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实现机制和就业质量决定机制存在差异:要想提高顺利就业的概率,大学生必须扩展人力资本的宽度和广度,拥有一个合适的人力资本结构;要想获得更高的就业质量,大学生必须增强人力资本的深度,从而拥有一个更高的人力资本质量。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十八大报告是新形势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我有几点深刻的体会。一、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报告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目标、新举措,把握对人口计生工作的新要求,坚定走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4年的调研数据,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大学毕业生不是只关注现阶段的就业质量好坏,而是同时对就业质量有全面长远的评价;收入水平仍是大学毕业生评价就业质量的首要标准;大学毕业生开始更多地关注非收入因素对就业质量的影响;保障性和稳定性是大学毕业生评判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基于此,本文在如何改善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方面对大学毕业生、 企业、 政府给予了相应的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十八大报告旗帜鲜明、思想深刻、求真务实,描绘了未来的宏伟蓝图,指明了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湖南省人口计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认真学习宣传和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坚持用十八大精神统领人口计生工作全局,坚定不移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流动人口规模持续扩大,流动人口的就业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全面提升流动人口就业质量已成为社会经济转型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迫切任务。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教育发挥着基础性、持久性、引领性的作用,是实现人力资本积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同时,受教育程度作为劳动者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工作能力的评定。然而对于从事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流动人口来说,教育对这一群体的就业质量究竟有怎样的影响?本文将通过构建就业质量评价指标,运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实证研究受教育程度对流动人口就业质量的影响,比较受教育程度对不同性别流动人口就业质量影响的差异。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的增加将会显著提高流动人口的就业质量,表现为收入增加,工作时间减少,就业稳定性增加以及社会保障参保率提高;在流动人口内部,教育对男性流动人口就业质量、收入和就业稳定性的提高作用大于女性;而对减少女性流动人口工作时间,提升获得社会保障可能性的影响更大。根据研究结果,结合我国国情,建议重视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财政投入,加大落后地区的义务教育宣传力度,增加对落后地区女性的教育投资,保障女性流动人口的劳动权益。  相似文献   

8.
就业质量: 概念、内容及其对就业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就业又是一个世界性、跨世纪的难题。“充分就业,体面劳动”是我国政府就业工作的目标,反映了广大群众的心愿。不断改善就业质量,是促进就业增长的重要方面;是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是提高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趋势;也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因此,就业质量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一、就业质量的概念(一)什么是就业质量质量一词在《辞海》中有两层含义:1.是指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如教学质量、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民工就业代际差异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藻 《人口学刊》2011,(2):75-82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统筹城乡就业则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对成都市农民工就业状况的调研数据,运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分析第一代农民工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代际差异与相关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两代农民工在职业价值观、就业发展能力和就业质量等方面,既有很大的代际差异,也存在一定的代际传承现象,探讨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的路径选择:构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安排;探讨劳动力市场灵活稳定型就业机制的实现路径;加大对其人力资本的投入力度;促使其实现从"半城市化"向"市民化"的转变;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0.
王三兴  罗娟 《西北人口》2024,(2):114-126
以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为特征的产业数字化快速发展,衍生出多种新型就业形态,对就业技能结构产生了深刻影响。在分析产业数字化对劳动力就业技能结构影响机理基础上,文章基于国家统计局2021年颁布的数字经济产业统计分类标准构建了产业数字化综合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测算出2011~2020年中国各地区产业数字化水平,构建固定效应基准回归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从省际层面实证检验了产业数字化对就业技能结构的效应。结果表明产业数字化提高了中高技能劳动力就业比重,降低了低技能劳动力就业份额,优化了就业技能结构。其中,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互联网发展水平在产业数字化对劳动力就业技能结构的影响中发挥了调节作用。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互联网发展水平均正向调节了产业数字化对高技能劳动力就业的促进作用,减弱了产业数字化对中等技能劳动力就业的正效应。异质性研究表明东部地区产业数字化对就业技能结构影响显著,而中西部地区影响并不明显。进一步拓展分析发现地区外包水平会强化产业数字化对高技能劳动力就业的促进作用。因此,建议加快产业数字化进程、提升全社会劳动力数字技能水平、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提高FDI和外包质量,发挥产业数字化对就业技能结...  相似文献   

11.
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水平的特殊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辉 《人口学刊》2008,(2):38-43
20世纪末期,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水平达到50%以上,超过东北地区工业化水平,也超过全国人口城市化平均水平,但目前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明显存在着城市现代化基础相对薄弱,工业化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水平超前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现象是我国区域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的特有现象,其特征表现为:从发展趋势看,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增长速度放缓;从国内外比较看,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水平较高的优势已不复存在;从城市化质量指标看,东北地区城市经济总量和城市竞争力相对较低。东北地区的人口城市化虚高问题,在制定人口发展战略乃至实施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中,尤其需要深入研究并认真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更加公平的市场分配机制,缩小收入差距,提高就业质量,消除就业歧视应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本文基于福建省五所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数据,运用社会性别理论深入探讨女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劳动力市场依然是以男性体验为规则的领域,以男性为标准的性别文化规范,决定了性别意识对男女大学生就业质量不同的影响强度和向度,也影响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作用路径,进而导致女大学生的就业质量低于男大学生。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促进各地区流动人口社会保险参与状况平衡发展,本文运用国家人口计生委于2011年7月在全国32个省级单位开展的流动人口问卷调查数据,对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险参与状况进行地区归类和差异分析。结果显示,32个地区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险可归结为高参与、中参与、低参与三种类别。低参与地区涵盖了大部分西部和中部省份,中参与地区涵盖了一半的东部省份和1/3的中部省份,而高参与地区涵盖了另一半较为发达的东部省份和2个条件较好的西部省份。结合地区差异分析结果可知,相较而言,东部地区的社会保险参与状况较好,其次为中部,而西部较差。进一步从流动人口的相关特征来看,社会保险参与状况的地区差异与各类地区流动人口的社会基本情况、流动过程、家庭状况和就业特征等方面存在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建立了中国城镇居民工资方程的多层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工资差异分解方法,用于分析区域经济环境对工资性别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有地区劳动力市场中,均存在明显的工资性别差异。虽然地区市场化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个体工资水平的提升,但却导致工资性别差异的扩大;尽管地区失业率的上升将对个体工资获得产生不利影响,但却导致工资性别差异的缩小。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工资性别歧视越严重。因此,在市场化进程中,政府在努力发展教育和扩大就业的同时,应致力于实施公平的工资分配制度,将有助于缓解针对女性的工资歧视,进而有助于工资性别差异的缩小。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城镇就业、失业和劳动参与的现状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依据劳动经济理论,应用吉林省的微观数据,从劳动力的人口特征、受教育程度特征、户籍特征和地区差异等角度,研究吉林省失业率、就业率和劳动参与率的现状。针对吉林省城镇劳动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树立就业优先、发展新兴产业与第三产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健全劳动力市场体系和健全失业保险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东北亚地区各国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差异,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的差异,使得区域内劳动力供需存在很强的互补性。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开展形成了区域内国际劳务合作的多种形式。我国作为区域内的主要劳务输出国,扩大与区域内各国的劳务合作,对缓解我国就业压力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马志立 《西北人口》2008,29(6):123-126
大学生就业与人口问题是举国上下关注的大事要事,甘肃省是西部欠发达省份,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还将成为今后我们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人口素质的提升与就业反映出人口增长与提高人口素质必须和谐统一。这需要政府强力的政策引导、企业配合、机制完善。从调研来看,甘肃省人口素质在不同年龄段存在明显差异。大学生就业中存在性别歧视及用工不平等现象;性别比失衡的突出问题;大学教育所设专业课程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严重不协调。大学教育还不能适应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形势。  相似文献   

18.

Australia’s pro-immigration policies have played a vital role in national population growth, serving to address what would otherwise be chronic labour shortages and population ageing. While migrants to Australian have shown a clear preference for cities and tend to locate with co-ethnics, variations by visa class—employment, family reunification, and asylum—have yet to be fully explored. This paper aims to identify variations in settlement patterns of immigrants in Australia by visa types and the factors underpinning these choices, paying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ethnic networks and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We apply a series of negative binomial regressions to aggregate census data linked to visa status. At the suburb level, our results show the importance of the presence of compatriots in shaping the location choices of family migrants, with the exception of skilled and humanitarian immigrants from China, Malaysia and Thailand. At the regional level, skilled migrants, including skilled regional migrants, respond to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to a greater extent than family and humanitarian migrants.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实质不是就业数量问题,而是就业质量问题。大学生就业与生产效率关系密切,因此文章将技术进步、资本深化和产业升级3个效率变量作为主要研究变量引入大学生就业模型,并对2001~201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总体而言,大学生就业比重与技术进步、资本深化及产业升级之间存在着正向关联性;(2)技术进步对大学生就业的拉动效应在时间轴的表现强于省级截面轴;(3)大学生就业对提高资本深化产出效率意义重大,但资本深化拉动大学生就业的实际效果不够显著;(4)产业升级带动大学生就业不能独立于技术进步和资本深化,并且与区域生产效率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中国劳动人口就业形势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中国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增量巨大,就业人员迅速增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了迄今为止的最高点。在劳动就业领域不少长期存在的问题远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如就业压力沉重,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全国统一的劳动市场尚有待完善,地区差异悬殊等,均构成了中国将长期面临的严峻挑战。此外,不同人群和不同地区之间,劳动人口的在业率和行业构成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