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国内学术界对于《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交往”概念的研究是延续了传统的哲学研究范式,即从抽象人本主义的异化逻辑来阐述其理论内涵,认为此时马克思的“交往”概念是指在资本主义生产劳动过程中“交往关系”的异化。事实上,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主要是从哲学人类学的思维范式出发,从自我意识、审美和共同体这三个方面阐释了“交往”概念的内涵。首先,马克思提出了自我意识是人类社会交往的基本前提这一理论观点,并指认了自我超越是人类社会交往方式发展的内在动力;其次,马克思认为审美性的交往是解决人与社会矛盾的重要途径;第三,马克思指出人类社会交往的理想目标是建立真正的共同体即自由人的联合体。  相似文献   

2.
在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除了从西方马克思主义向晚期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转变外,一个重要的逻辑转向就是从西方马克思主义到后马克思思潮的转变。所谓后马克思思潮,主要指的是早期受到以西方马克思主义为中介的马克思批判理论的影响,但后来又明确反对马克思从生产逻辑出发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学者。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法国当代思想家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是一位重要代表。  相似文献   

3.
异化劳动概念的来龙去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察了马克思在《1 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异化劳动概念的来龙去脉。异化劳动概念的哲学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异化” ;它的经济学来源是英法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 ,对于异化概念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 ;以异化和扬弃的辩证发展规律研究政治经济学领域 ,使之出现了革命性变革。异化劳动概念包含多方面的内涵。在政治经济学领域 ,它是由劳动价值论到剩余价值论的桥梁 ,后为剩余价值论所代替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经济学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如何看待马克思经济学在经济思想史上的地位呢?西方经济学者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及其经济思想不仅是"十足的资产阶级环境的产物",而且是18世纪和19世纪初期的资产阶级文化的产物;马克思经济学是对古典经济学的继承和超越,是经济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和界碑。正确地认识和把握西方经济学者的研究成果及其相关评论,对于促进和加强我国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青年马克思科学伦理观生成的思想背景,主要包含有英国古典经济学的“社会唯物主义”、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的思辨哲学与费尔巴哈的人本学、青年恩格斯、赫斯—蒲鲁东的社会主义批判理论的印记;同时还与马克思当时的共产主义学说和劳动伦理观紧密关联。青年马克思科学伦理观的内涵,一是马克思从科学与社会(人)的关系方面,揭示了自然科学和工业史的伦理功能———在确证人的本质力量过程中的作用;二是马克思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关系方面,论述了自然科学与工业的科学伦理价值;三是马克思阐述了科学活动的社会伦理本性。青年马克思科学伦理观对于科学迅猛发展并得到广泛运用的当代仍有极为深刻的影响和科学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6.
“劳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基础性概念。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黑格尔以及费尔巴哈的劳动概念进行历史改造,对劳动问题作了哲学和经济学意义上的初次探索,使人的本质在劳动中得以澄明,探寻到正确解答“历史之谜”的锁钥。在后来的《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在科学把握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将劳动置于资本主义生产中,对劳动概念赋予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新内涵,以劳动二重性揭示了资本逻辑宰制下的劳动表现为雇佣劳动,从而发现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根源。对比两本著作来看,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马克思对劳动概念的研究在认识层面上出现了“断裂”,将马克思早期人本主义的异化逻辑与成熟时期以现实的资本主义批判为出发点的科学思路相对立。但究其根本,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资本论》,马克思的根本目的一直是基于劳动解放进而扬弃劳动对人的异化状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存在论的视域看,马克思正是理解到“解决人的存在问题”的基础在于经济现实,因而马克思对劳动概念的研究实现了从思辨哲学向科学论证的“升华”,体现了马克思思想发展的连续性,对唯物史观的创立以及人的解...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早期人学思想受到了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抽象劳动的能动性和费尔巴哈人本学的影响,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人的“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出发,论证了人的类存在和对象性存在,强调了人的自然本性和社会本质的统一,由于对异化劳动的考察规定和结果,马克思最终将社会实践与人的类本质联系起来,认为人的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生产、劳动或实践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它构成了马克思早期人学思想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内涵,是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中的核心问题,学界以"整体性"概念为灵魂,从三个维度出发去求解这个问题。维度一:重点说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本质内涵;维度二:着力探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层级内涵;维度三:致力创新马克思主义的传统理论体系。学界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内涵的"三维探寻",让我们看清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精神。  相似文献   

9.
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专门的术语是由西方学者首先提出的.围绕西方马克思主义看待马克思经济理论的态度,西方学者阐释为:20世纪70年代之前,西方马克思主义拒绝从经济和政治结构入手批判资本主义现实,特别轻视乃至反对马克思经济理论;在此之后,西方马克思主义开始注重对经济问题的研究,致力于复兴历史唯物主义.与之对应,国内学界描摹出西方马克思主义从"去经济学化"到"泛经济学化"的视域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确立了实践概念和现实关系的主导线索从而使其与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线。其中第一条与第六条密切联系,不可割裂开来,革命的实践是新唯物主义萌芽的关键。《德意志意识形态》正是由此出发,指认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解决吃穿住用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因此从实践概念过渡到生产概念,从而建构起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基本构架,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而当代西方学者用制度层次的分析排挤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矛盾的分析,放弃对历史发展过程及其本质的内在矛盾的研究无疑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1.
研究基于信息经济学理论体系及学科发展趋势,从当代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实证研究入手,在宏微观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比较研究基础上,分析、归纳、演绎,提出了与传统"商品经济"对应的新"信息经济"概念,分析提出了新信息经济的产业链与供应链核心单元—系统信息体系(SIS)商品生产业,及SIS商品业核心劳动生产力—SIS生产力,定义社会SIS生产率函数关系式,并对该式进行实证数据检验分析与验证。  相似文献   

12.
从根本上说,搞清楚唯物史观所蕴含的实践与历史的真正关系,有赖于对“历史”在唯物史观中的含义的澄清,而历史概念是建立在时间概念基础之上的。由于马克思哲学与黑格尔哲学的密切联系,人们也自然地把黑格尔的时间观移植到马克思哲学之中,而忽视了在这方面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巨大差别。当阿尔都塞以结构主义解释马克思主义时,人们纷纷指责他把马克思主义引向了反历史主义,却没有看到他的理论所蕴含的异质时间和理论历史的积极寓意。事实上,正是通过阿尔都塞,我们才意识到马克思哲学中的历史是建立在异质时间和同质时间辩证统一基础上的理论历史和经验历史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3.
以往的自由研究多纠集于伦理学、认识论、政治学等层面,而弱化了自由的经济层面.然而,经济却正是自由的重要因素.根据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经济主义是一个必经的阶段.经济增长的益处体现在方方面面,尤其对人们生活中的自由和自由选择产生重大影响.经济虽非自由的充分条件,但实际上,它却是自由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从劳动价值论和多元价值论的矛盾运动中看新经济的衰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几何时 ,美国新经济的持续繁荣使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说中的多元价值论获得了不少学者的推崇和肯定 ,同时也使很多人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的正确论断产生疑惑 ,甚至开始怀疑这一结论的正确性。而新经济由繁荣迅速走向衰退的事实让我们不得不冷静下来 ,再一次从理论角度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衰起伏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首先从价值创造主体论角度针对劳动价值论与多元价值论的内在矛盾及其在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运行 (特别是经济衰退时期 )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然后运用上述结论对当前新经济衰退的原因作出具体解释。本文的结论是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说中的多元价值论是资本主义经济包括新经济运行的理论基石 ,新经济的衰退正是多元价值论作用的必然结果 ,对劳动价值论的回归才是医治“美国病”的对症良药  相似文献   

15.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站在经济学家和哲学家的立场上,扬弃了青年黑格尔派的思想,结合辩证法的思想来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经济学的共同主题劳动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中所呈现出的异质,即阐释劳动异化问题的观点。引入国民经济学中“私有财产”的概念以及阐述其与劳动异化的关系来反映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在此基础上,国内外学者经过研究,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形成了“异化劳动决定私有财产说”、“私有财产决定异化劳动说”和“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互为因果说”的观点。通过对三个观点的辨析,来把握住马克思异化观点的实质,并为当下市场经济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6.
劳动作为重大的理论课题,是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后果。在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黑格尔的劳动辩证法和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之间,保持着一种深刻的思想传承关系。简言之,古典政治经济学第一次揭示了劳动的社会历史内容,以此表达了西方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时代精神;黑格尔将其上升为现代性的一个哲学问题,进一步描述了近代资产阶级市民社会的结构及其矛盾;最后,马克思把劳动理论推进为一个彻底的批判理论,达到了对资本主义的彻底否定性理解。在马克思全部理论中,哲学的“劳动”概念和经济学的“生产”概念构成了表征理想和批判现实这两个不同的方面。  相似文献   

17.
在1928-1935年,以陈翰笙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学者进行了中国农村经济调查,对中国农村经济问题、土地问题、农村生产关系以及社会性质作出了回答.陈翰笙著文分析了中国的农村经济,指出土地所有和土地使用的矛盾是现代中国土地问题的核心.他以美种烟草产区的调查实例,说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可能实现工业化.20世纪40年代,他还论述了中国农业和工业合作运动的现状和前途,并多次向国外介绍了解放区的农业合作社.  相似文献   

18.
前苏联的计划经济是计划与行政命令的结合,用行政手段贯彻计划。我国上个世纪的"计划经济"基本是前苏联模式。60年代经济界对苏联模式进行过反思,但由于把计划经济看成是社会主义独有的,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讨论没有进行下去。也就是说没有摆脱前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影响。实际上,恩格斯早在1891年《爱尔福特纲领批判》中就指出:资本主义已经向计划性发展;1918年列宁再次指出:"现在资本主义正直接向它更高的,有计划的形式转变。"30年代凯恩斯主义出现后,西方那种指导性计划(宏观调控和一系列规则的建立、创新的产业政策)逐步形成。但是,前苏联和我国都把凯恩斯主义当做帝国主义辩护士进行批判。上个世纪70年代,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流行,开始了指导性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方向转变,但是又被当做是"修正主义",到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理论界开始重新评价凯恩斯和东欧模式。90年代,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讲话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理论界真正达到了思想解放,中国真正走向了市场经济,这个大方向应该肯定。但是,要真正理解邓小平的"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要上升到哲学高度,进行辩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模式以后 ,究竟应该如何认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关系 ,这是经济理论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从历史的角度来考察 ,二者是“主客观”之间的关系 ,它们既存在着谁是第一性的问题 ,也存在着同一性的问题。科学意义上的“计划经济”应该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形式 ,这是马克思主义计划经济思想的本意。“宏观调控”实质上就是计划经济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0.
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问题的人学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与社会、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我们必须特别强调在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原则.加强集体主义价值导向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说,绝不是外在的强加,而是基于其本性的内在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和倡导集体主义价值观,必须用新的观点来理解和阐释这一价值观.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可概括为"个人与社会的价值同位与双向还原"原则.这具体表现为经济集体主义和权利平等之间的辩证统一,由此形成一个价值统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