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欣赏郭沫若的剧作,我们常常会沉浸在文彩风流的诗意之中,会被剧情所挟裹的情感风暴、被主人公惊天地泣鬼神的歌哭深深感染。这,就是郭沫若戏剧的特征──热烈的抒情性──所产生的审美效应。郭沫若始终是一个重主观的诗人。在创作的道路上,他不断变化思想风格,但《女神》时期的“主情主义”,作为他艺术灵腑中的一道脉息,总贯注于创作的始终。诗歌创作如此,戏剧创作也是如此。郭沫若是写作历史剧的。他认为:“史学家是发掘历史的精神,史剧家是发展历史的精神”。①对此,陈瘦竹解释说:“历史精神是指历史发展规律;发展历史精神,…  相似文献   

2.
《郭沫若史剧创作论》(韩立群著),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这是近年来郭沫若史剧研究中的新收获.《郭沫若史剧创作论》不是对郭沫若史剧创作的一般性阐释,它是从文艺美学的理论高度出发,在对郭沫若史剧作品的具体感受和理解以及各部作品相互联系的整体把握中来研究郭沫若的史剧创作的.因此,本书的重要特点首先在于理论的深刻及结构的完整.本书从史剧创作的"真实性"这一最基本的美学问题出发,以郭沫若的史剧创作为研究对象,展开了对史剧"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思考,提出了  相似文献   

3.
<三个叛逆的女性>是郭沫若早期史剧的代表作,它的主要创作方法是表现主义,是中国化的表现主义戏剧.其具体特色有创作宗旨在于表现社会真理,通过变形方式塑造舞台形象,构思特重想象以实现内心外化.  相似文献   

4.
鲁迅和郭沫若的悲剧观有很大的不同,创作风格也迥然有别.鲁迅的小说主要写"下层社会的不幸",郭沫若写的多是"历史转换期"的大悲剧;郭沫若的悲剧人物比较单一,鲁迅的悲剧人物则具有多样性.但是,鲁迅和郭沫若的悲剧理论与实践,在差异和互补中共同为中国现代悲剧理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舒曼在钢琴音乐创作中有突出的成就,尤其是他的钢琴小品套曲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作品中非常注重刻画人物的性格和内心情感,他总是将故事和音乐内容巧妙地结合,使其作品充满浪漫的色彩和鲜明的个性特点。本文通过对《蝴蝶》的内容分析来揭示作品创作的体裁自由性、标题性、隐喻性等其他特点。  相似文献   

6.
探讨海明威第一本小说《太阳照样升起》的创作风格 ,对研究其整个创作风格的发展有一定的意义。在该小说中 ,海明威主要运用了场景手法、戏剧手法和嘲弄手法塑造人物的个性。场景是海明威重要的创作手法之一 ,场景是纲 ,人物个性和人物的人生观都围绕场景进行 ;戏剧手法是海明威最具影响的表现手法 ,人物对白栩栩如生 ,寥寥数语就能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嘲弄手法贯穿海明威的小说 ,小说中的嘲弄是对人物命运的嘲弄 ,用浓缩了的笔墨来揭示人物痛苦的经历。  相似文献   

7.
冯至因其早期新诗创作被鲁迅誉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他早期新诗创作的艺术资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中国古典诗词,德国浪漫主义诗歌和创造社作家的文学作品。冯至与创造社的关系已被众多学者所论述,然而,他们所普遍关注的是冯至与郭沫若之间在新诗创作方面的艺术关联,而忽视了冯至与郁达夫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在表现内容、创作倾向和美学风格等各方面对冯至早期文学创作产生重要影响的,正是创造社作家郁达夫。  相似文献   

8.
1 客观世界是复杂的,社会生活本身也是复杂的,环境创造了人,创造着人的性格及其全部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正如马克思、恩格思所指出的,是“由于他的生活包括了一个广阔范围的多样性活动和对世界的实际关系,因此是过着一个多方面的生活,这样一个人的思维也象他的生活的任何其它表现一样具有全面性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每个人性格都是由众多的因素构成的,反过来众多的性格因素形成了性格的复杂性,从而也形成性格内涵的动态,使性格本身更为复杂。这种错综复杂的、不断发展变化的人物性格表现在文化作品中就是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我们通常所说的立体人物、圆形人物、多侧面人物、凸圆形人物,就表现了这种复杂性。他们是同一内容的不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大概由于新诗和史剧的成就过于耀眼吧,长期以来,郭沫若散文中的熠熠光华还未引起普遍的注意,他的散文的历史地位更被人们所忽视。事实是,他以二百万字的巨大篇幅,特别是其中的传记文学和抒情小品,显示出散文创作的高度才华。称他为天才的散文家是当之无愧的。作为一个天才的散文家,郭沫若十分注意作品的思想内容,十分注意为当时的社会现实服务。但他同样十分注意用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来体现,从而形成了十分显著的特色:感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归有光的怀人散文风格定位为平淡,具体阐释了这种平淡风格主要表现在叙述平常事件、表现平常人情方面。归有光在叙事的过程中,注重运用不同的细节描写表现个性化的人物,平淡而不单调;抒情时,自然含蓄、平淡蕴藉,所呈现的“欲语还休”的韵致,将平淡推向了极致。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有意将其小说创作置于戏剧形式中,无论是在编织故事、塑造人物还是设置场景方面都体现出自觉的戏剧化追求,挖掘生活本质,获得表现力度,形成了“苍凉”的美学风格。张爱玲小说的戏剧化追求给当代文学的启示是:作家应重视传承俗文化,保持精神的高度,张扬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2.
张勇 《北方论丛》2017,(1):48-55
郭沫若的早期历史剧创作与他对西方诗剧的翻译有着密切的关联,通过对西方诗剧的翻译,郭沫若产生创作历史剧的冲动,并进而完成系列体裁的历史剧创作.受西方诗剧翻译的影响,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无论是借助于现代生命意识的张扬回应五四文学的命题,还是对于现代戏剧创作人物构造,以及"情调"勾勒等方面都做出历史性的探索.通过对郭沫若早期历史剧创作与诗剧翻译关系的辨析,全面阐释郭沫若早期创作中的疑点和难点问题,对于进一步全面理解"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作家群体具有借鉴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黄灵红 《学术研究》2001,8(10):95-98
汪曾祺小说的抒情现实主义特征表现在情感构成和抒情方式两个方面.仁心、乡心和童心,是汪曾祺小说具有抒情特征的情感基础;而非情节故事化的结构形式所构成的疏朗的抒情空间,平凡真实生活细节中所蕴含的诗意,以及朴素清新、气韵生动的语言表现则构成汪曾祺小说独特的抒情风格.  相似文献   

14.
刘方政 《东岳论丛》2004,25(1):104-108
创作初期,田汉剧作中情感与理性互相纠缠,他往往在情感的抒写中插入理性的"教训",借人物"宣讲"作者的社会见解、艺术见解和爱情见解。反映工厂、农村生活的作品中,他想努力表现题材的现实性和主题的社会性,但创作过程中又渗入了过多的情感色彩。1927-1929年的创作则是情感与理性的反复:抒情剧表现的是不知路在何方但又倔强地探寻出路从而不知所措的迷惘,观念剧则离异突兀、情节离奇、内容无序。"转向"之后所写的社会鼓动剧,其社会意义明显高于审美意义,内容大于形式。从《秋声赋》到《关汉卿》则做到了情感与理性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5.
郭沫若的戏剧创作时间跨度近半个世纪,但他所关注的领域大体上是文人与政治。从诗剧《女神》,到历史剧《屈原》,再到《蔡文姬》,我们往往习惯于将郭沫若在“五四”时期的戏剧创作看作第一次高峰,将四十年代的戏剧创作看作第二次高峰,而很少去研究他的后期剧作。的确,他在建国前的剧作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狂飙突进式的勇猛热情与灼人的青春气息曾震撼过几代青年人的心灵,似乎郭沫若就代表着凤凰涅槃般非常富有时代化气息的青年,以至于无论哪一代的青年读者都很容易把郭沫若看作自己的同代人,而无法想象郭沫若也有他的老年期。而实际上,郭沫若不仅有他热情奔放的青年期,同时也有他深邃成熟的老年期。如果我们仔细品味郭沫若的后期剧作,也许能更深刻地理解他的前期创作以及后期作家本人内心的孤独。作为一个始终热切注视社会政治的文学家,与时代密不可分的政治家,他后期的思索肯定蕴藏着前期探讨所缺少的深层意蕴。对灾难深重的中国来说,从二十年代走到六  相似文献   

16.
“莎士比亚化”的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在人物塑造上,极为注意把所要描写的人物放在充分发展的现实关系中,让人物从历史背景走到具体生活舞台的前景上来,彼此牵连,互相影响,同时每个人物又按自己的性格意向承受外在的影响,表现了非常鲜明的典型性格。这  相似文献   

17.
试论道教对朱敦儒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敦儒与道教中神仙人物有着共同的性格基础,他的行事方式以及思维模式都与神仙具有很大的合拍之处,因而在一定外在条件的刺激下,他会以超过常人的程度接受道教,并进而影响到其词的创作。朱词中表现的思想、内容以及词的风格,词人的审美趣味、思维模式等,无不显示出受道教影响的痕迹,从而使其词区别于他人而独具仙风道骨之态。  相似文献   

18.
论贝娄小说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克尔·贝娄写小说有两个特点 :一是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 ;二是主人公的流浪意识。这两个特点使他创造了自己与众不同的艺术表现风格 ,即传统的流浪汉叙述模式与现代的意识流手法相结合。二者的完美结合使贝娄在众多的现代派作家中独树一帜 ,并在全世界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游记注重亲历性、纪实性,其真实性更在于注重游记中作者的真感受、真情感、真体悟、真性情,才能在真实性基础上创作出精品佳作。写出超乎常人更深细而新奇的感受,乃游记真实性的重要因素。游记创作应融入作者的真情感,此乃游记之血脉。游记在描述风光中应该给读者有所启迪,使游记具有深刻的内蕴。游记还要努力表现作者的真性情,这构成了不同作者游记写作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20.
沈虹光喜爱和欣赏契诃夫的戏剧作品,她的戏剧创作深受契诃夫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在创作题材上,着重于小人物的平凡生活并深刻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使日常叙事与心灵开掘相交织,昭示出心理现实主义祈向;在表现方式上,着意于对人生遭际和心灵冲突的喜剧性观照,使悲剧因素与喜剧因素相交融,以激发丰富复杂的审美感受;在艺术追求上,着眼于从平淡生活中发掘潜在的诗意,使诗情与哲理相融合,昭示出诗化现实主义意向。沈虹光剧作中这种内在化开掘、喜剧化观照和诗意化表达,具有较强的心理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有效提升了我国当代话剧创作的水平,有力促进了戏剧现实主义的拓展与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