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吐温的原始意象创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吐温的小说在表层的历险情节和意义之下,还隐伏着一个强有力的原型结构.本文就是追寻和描述这一潜在结构,进而思考美国乃至其他现代民族艺术中具有砥柱中流意义的艺术核心意象.马克·吐温创造的大河意象马克·吐温集中描写自然——密西西比河的作品有两部,即回忆录《在密西西比河上》(Old Times on the Mississippi,1875)和长篇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Adventures ofHuckleberry Finn,1883),从文学成就及影响来衡量,诚以小说中的大河形象更为重要.小说中的大河有着丰厚的象征意蕴,这种意蕴植根于人类从古至今普遍的感知经验,并在现代思想理论的理解下,显示为完整、生动、合乎逻辑的原始文化内涵,这使我们有充分理由将其视为作家创造出的原始意象.下面是对大河这一原始意象的美学特征和原始文化内涵所做的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2.
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哈克贝利.芬历险记》讲述的是美国内战前白人少年哈克与逃亡黑奴吉姆逃离岸上的文明,在密西西比河上乘木筏自由自在地漂流的故事。本文从生态批评视角出发,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两个人物哈克和吉姆,反映出作者热爱自然,向往自由,渴望人与自然平等和谐发展的生态意识观。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评论界中不少人都认为晚年的马克·吐温之所以悲观、绝望,主要是由于个人生活的不幸和不善理财所致。这一观点的盛行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人们对马克·吐温这位大作家做更深入、细致、全面的了解。本文力图寻找出导致晚年马克·吐温宿命意识的思想根源。这一寻觅过程追溯了作家一生的创作轨迹和思想旅程,即从现实主义到自然主义。作者认为,马克·吐温后期创作原则的改变是他早期思想观念和特征以及矛盾的双重性格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他对社会理想破灭的结果,是他一生的苦苦追求,最后化为泡影的结果。这一结论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马克·吐温。他绝非仅仅是位幽默大师,更主要的,同时也为大多数人忽视的是:他是位思想极其深刻、复杂,而又充满矛盾、痛苦的作家  相似文献   

4.
马克.吐温的文学作品自20世纪初进入晚清中国之日起,已是一个世纪有余。适逢马克.吐温逝世一百周年,本文通过对1905年以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马克.吐温在中国的接受之特点和成因加以考察和评析,廓清其发展脉络和存在的不足,以期为今后马克.吐温研究在中国的进一步深化提供建设性参考。  相似文献   

5.
据说,当年有一年轻人,刚从学校毕业,想到美国西部当一名新闻记者,无奈人生地不熟。于是,他想到了大作家马克·吐温,并写信求教。马克·吐温回信说:“你要能按我的办法做,一定能得到你的一席之地。” 其实,马克·吐温不过是向该年轻人提出了求职  相似文献   

6.
马克.吐温以美国南方奴隶制社会为背景的小说《傻瓜威尔逊》中女奴罗克西娜这一人物形象,以其充满矛盾的生理特征与行为意识引起了西方评论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女奴罗克西娜的悲惨际遇为线索,通过深入细致地分析文本,从迷失的自我、对立的他者和僵化的社会结构等多重角度,再现了马克.吐温从人道主义的立场出发,对残忍无情的奴隶制和僵化堕落的南方种族文化深刻而又尖锐的批判。罗克西娜的悲剧不仅是以她为代表的奴隶群体的生活写照,同样是毫无希望的整个南方奴隶制社会文化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7.
王秋湜  焦冰冰 《理论界》2009,(10):130-131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最优秀的作品,而这部小说的成功又在于它成功地运用了"双重视野"这一叙述视角.两极原则是双重视野的基础,而<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两极就是故事主人公盖茨比与故事讲述人尼克这两个人物.盖茨比和尼克分别代表了菲茨杰拉德感性浪漫的一面和理性冷静的一面.作者正是通过这种两极描写,道出了自己性格的两面和内心的矛盾,从而彰显了作品的主题--美国梦.作者是这部小说的原型,而这部小说是作者的自白.  相似文献   

8.
《在亚瑟王宫廷里的康州美国人》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于 1889年发表的 ,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批描写新旧世界之间差异的作品之一 ,并与后来的《傻子出国记》一起开创了此类文学作品的先河。同时该小说还是时空小说的鼻祖 ,与威尔斯的小说同出自一个民主上升、科学进步的时代。小说情调诙谐轻松 ,文笔幽默流畅 ,句法简单朴素 ,大量使用口语、俚语 ,对后世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部小说成书于 1889年 ,属于作家创作的第一阶段 ,其中充满了对上升时期美国生活的憧憬 ,作家借康州军火制造商“老板”汉克·莫根转世于英国亚瑟王时代的经历 ,…  相似文献   

9.
<正> 艾德温·宾姆教授(Edwin Bingham)1950年获美国史博士学位,1951年至今在美国俄勒冈大学历史系任美国史教授,1984年担任美国历史协会太平洋分会主席。他在美国文化史、美国西部史以及传记史方面(?)很高,曾发表过若干专著。宾(?)授于1985年4月9日至5月20日在我校进行学术访问,为历史系世界史专业学生和美国史研究生(?)学术报告,主要专题有:(一)美国人对美国的研究;(二)对美国人性格的看法;(三)“天定命运”(?)九世纪四十年代;(四)民主诗人惠特曼;(五) 奴隶制与美国内战;(六)马克·吐温和镀金  相似文献   

10.
黄一超 《云梦学刊》2012,33(4):119-122
巴塞尔姆在文本中突出混乱和人类存在的荒诞,他拒绝承认生活的意义,作品中弥漫着悲观主义氛围.《玻璃山》便是一个典型作品,它淋漓尽致展示了作者关于在美国的后现代社会中的后现代美国人的后现代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复调"批评理论的角度出发,对马克·吐温的著作<哈克贝利·芬历险记>进行重新解读.小说通过少年哈克和黑奴吉姆追求自由的逃亡历程,在叙述结构、人物关系以及语言上呈现出"复调"景观,显示了这部优秀作品的"复调性"创作思维.  相似文献   

12.
陈晶 《云梦学刊》2001,22(4):88-90
斯蒂芬·克莱恩是美国早期富有天赋的自然主义作家,他的第一部小说<街头女郎玛吉>显示了他的自然主义创作思想.在这部作品里,他把人类描写为周围环境力量的受害者,同时也是人类无法驾驭、无法充分理解的社会经济因素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黑暗的中心》是英国现代作家约瑟夫·康拉德根据亲身经历创作的一部意 味隽永的丛林小说。它丰富的内涵引起了文学批评家们的极大兴趣,使之成为现代文学作品 中倍受关注的作品之一。一个世纪以来,文学批评家们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去阐释这部作品, 提供了从多个角度理解这部小说的视角。因此用鲜为人涉及的原型批评法来解读这部小说, 通过对原型所组成的深层结构的阐释去发掘该作品的深层含意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夏洛蒂.勃朗特在《简.爱》中通过对主人公———简.爱由最初盲目的人性到劳渥德学校神性的指导以及宗教观最后形成的心路历程的表述,展示了自己对宗教和人性极富个性的见解,从而使基督教新教意识贯穿了作品的始终。作者正是要通过这部作品倡导自己独特的宗教观:既符合上帝的意志,又能满足人性的需要———人性与神性的统一。当时一些学者认为《简.爱》无宗教意识的看法是对这部作品的误读。  相似文献   

15.
十九世纪美国卓越的现实主义作家马克·吐温1876年、1884年先后发表了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塑造了汤姆·索亚和另一个儿童哈克贝利·费恩的形象。在本文中,我想对马克·吐温的这两个儿童形象作一点初浅的分析。(一)一开始,汤姆就带着满嘴果酱出现在读者面前。接踵而来的是汤姆的一系列顽皮行为:他逃学并去游泳和城里的孩子打架;在主日学校里捣蛋……然而汤姆的这些行动却赢  相似文献   

16.
<黑暗的中心>是英国现代作家约瑟夫·康拉德根据亲身经历创作的一部意味隽永的丛林小说.它丰富的内涵引起了文学批评家们的极大兴趣,使之成为现代文学作品中倍受关注的作品之一.一个世纪以来,文学批评家们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去阐释这部作品,提供了从多个角度理解这部小说的视角.因此用鲜为人涉及的原型批评法来解读这部小说,通过对原型所组成的深层结构的阐释去发掘该作品的深层含意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张承志作品中的宗教世界和自然世界进行粗浅地把握后认为,张承志作品真诚地表现了回族人民在极端艰苦的生存环境和社会环境中,以宗教为精神慰藉,把回族人民所信仰的伊斯兰教,作为人对于理解世界的折光反映,肯定人的存在、人的价值、人的权利。同时以草原、戈壁、大河等自然景观的描写,暗示了人们对自己文化尊敬、固执和信守,表明了这种世代相袭的生存环境和精神根基的不可更改。  相似文献   

18.
首先将《哈姆雷特》这部作品置于欧洲文艺复兴这个广阔的大背景之下,探索这部作品所反映的思想解放运动给人与时代带来的冲击,以及其揭示的这场运动的正面作用及其负面影响,从"人"的存在、价值等人文、哲学问题的视角,考察这部戏剧的悲剧意义,并由此来挖掘作品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鲁迅与马克&#183;吐温幽默讽刺艺术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 ,鲁迅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 ,而且还是幽默讽刺艺术大师。他以诙谐、风趣、幽默的笔调 ,辛辣地讽刺了封建制度及其思想文化的腐朽 ,深刻地揭露了帝国主义的罪恶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黑暗 ,被毛泽东誉为在文化战线上“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1。马克·吐温是 1 9世纪后期美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之一 ,他的创作具有鲜明的美国民族特色 ,以幽默讽刺见长。他以辛辣的笔触和嘻笑怒骂的讽刺手法揭露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种种弊端 ,批判了帝国主义的扩张政策 ,被人们…  相似文献   

20.
享利·詹姆斯是一位素有争议性的作家.首先是他的归属问题,英国文学史将他列为英国小说家,美国文学史却将他列为美国小说家.更突出的分歧是表现在对他的小说创作的基本评价上.有的评论家认为他的小说反映的生活面“太偏窄”,“根本谈不上是对生活真实的反映”;有的批评家甚至说他小说中的人物“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永远碰不到的人”;还有人指责他的作品文风雕琢造作、情节进展缓慢、辞句冗长繁琐,常使读者“厌烦到不愿拜读的地步”.但他的创作也得到过当时的现实主义大师福楼拜、屠格涅夫等人的关注和赞赏,更为后世的一些欧美作家、批评家所推崇.不少美国当代评论家都认为他是“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是革新小说观念和艺术形式的先驱,是西方现代小说的开拓者之一;一些英国学者和批评家则认为,他是可以与狄更斯相媲美的“文学大师”;更有人提出:“在英语世界里,我们还能找到谁在小说艺术的成就上能够超过他?”人们对詹姆斯如此关注,对他的文学创作成就的评价又如此悬殊,可见他并非一位寻常的作家.与同时代其他一些欧美作家相比,詹姆斯确有他种种独特之处.如:他虽出生在美国本土,但他却没有扎根于本国土壤,做一个“马克·吐温式”的地道的美国作家;他素来对欧洲文化传统和欧洲一些杰出的现实主义大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