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对于人生的讽刺和感伤──钱钟书《围城》症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34-36岁时写成的一部长篇小说,长时期来在现代文学史上并不被认为是一部重要作品,即使在今天,也还有人持有类似看法。前不久,在一次会上,我还听到一位日本学者说:钱先生的《围城》里都是一些玩笑,没有什么严肃的意义。首先给予《围城》高度评价的,是夏志清先生的《中国近代小说史》。八十年代以来,现代文学界对于《围城》事实上另眼相看了。九十年代以来由于电视连续剧《围城》获得了巨大成功,长篇小说《围城》成了家喻户晓的作品。现代文学学者徐乃翔曾经给我讲过钱钟书对于某些现代文学作品的看法。在…  相似文献   

2.
《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的力作.尚在《晨报副刊》陆续登载时就被沈雁冰先生肯定为一部杰作.《阿Q正传》之所以被誉为中国文学的名篇,成为世界文学的名作,是因为鲁迅先生对旧中国的社会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对“国民的弱点”进行了极为深刻的解剖.鲁迅在《论雷锋塔的倒掉》中说:“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这说明,悲剧所毁灭的是历史的或现实的有价值的东西,而绝不是无价值的.鲁迅创作小说的目的,是要揭露旧社会的病根,揭露“上流社会的堕落和下层社会的不幸”,“揭出病苦,  相似文献   

3.
《围城》是一部相当严肃的悲剧,它写出了“灰色知识分子”在人生、爱情、家庭等方面的悲剧性命运。《围城》同卡夫卡的《城堡》异曲同工。它的主旨是要表达人类最深刻的绝望感,作品未能为方鸿渐指出一条积极向上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鲁迅说:“看人生是因作者而不同,看作品又因读者而不同。”这是因为,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赏鉴总是受着个人思想水平、生活体验、审美趣味、知识修养等条件的制约。因此,往往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另外,从艺术批评史角度而言,一部作品,能长期引起广泛、热烈的争论和探讨,是作品本身思想性丰富和深刻的一个标志。世界文学名著《红楼梦》《阿Q正传》《哈姆莱特》无不是这样。关汉卿的一些杰作也是这样,对其杂剧《玉镜台》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就有争议。王季思同志两篇全面研究关汉卿创作的论文,对《玉镜台》一剧就基本上持否定态度。他在第一篇文章中指出:  相似文献   

5.
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鲁迅:《再论雷锋塔的倒掉》 别林斯基说过:“果戈里的《塔拉斯·布尔巴》既充满了悲剧的雄伟,又充满了喜剧性;这两种对立因素在这个人物身上不可分割地、完整地融合为一个统一的、自成一体的个性;你对他又是惊奇、又是害怕、又是好笑”(《别林斯基论文学》)。中外文学史上许多具有人民性的优秀文学作品,都往往把悲剧性和喜剧性融合在一起。关汉卿、塞万提斯、莎士比亚、吴敬梓、果戈里、契诃夫等名作家的作品中不难找到这类例证。可以和这些文学大师们比美的我国现代文学奠基人鲁迅,他的部分小说创作,就有把喜剧性  相似文献   

6.
鲁迅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悲剧因为崇高的东西、美的东西被毁灭,而使人感到悲愤,喜剧却因为丑的东西,也就是无价值的东西被揭露被讽刺,而使人从中感到审美愉快。这两种美感的  相似文献   

7.
说摩登     
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中收录的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有这样一段话:“我这里也不想对‘送去’再说些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在鲁迅先生的很多杂文作品中都曾出现“摩登”一词,例如在《洋服的没落》中:“这洋服的遗迹,现在已只残留在摩登男女的身上”;在《赌咒》中:“我回答说你知道现在是什么时代,现在是盗也摩登,娼也摩登,所以赌咒也就变成宣誓了”。“摩登”不仅在鲁迅的作品中,在那个时代的许多作品都曾出现过:(1)生平最恨小城镇的摩登姑娘。(钱钟书《围城》)(2)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会里那桩罕物。(钱钟书《围城》)(3)说得更摩登…  相似文献   

8.
评《驼峰上的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以形象反映生活,读者也是通过形象得到启发和教育,对于一部小说来说,文学形象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文学形象又主要不外作为社会生活主体的人物形象和与之有关的生活场景形象。因此说如果没有真实可感的人物形象,不能正确表现人物活动的特定环境,那么这部作品是很难有什么典型意义的。所以从这个角度说,形象实际上决定着一部文学作品的价值。 《驼峰上的爱》(以下简称《驼峰》)是一部以少数民族生活为创作题材的作品,那么,《驼峰》究竟有没有能够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蒙古族牧民形象,给人以精神的感染和陶冶;又有没有正确刻画祖国北部边疆的草原,紧扣时代的脉搏,深刻反映草原的时代精神和风貌呢?本文想提出一些商榷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儒林外史》、《孽海花》、《围城》三部小说的作者吴敬梓、曾朴、钱钟书有着很大的文化心理趋同。他们既有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走向的省思,又有着对知识分子人格建设和价值定位的观览。他们分别以小说的形式探索了各自时代的民族未来和传统文化走向。  相似文献   

10.
陆辉 《河南社会科学》2005,13(6):106-108
<围城>是钱钟书以一位冷静的学者的身份对自己的同类进行的近距离的观察、剖析,探索他们生活状况的一部小说.作者以犀利的眼光洞穿婚姻、家庭、爱情的面纱,给我们揭示了处于传统文明和现代西方文明夹缝中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从而给整个人类意义上的人性病态和生存困境进行批判和探索.他为我们塑造了一批知识分子阿Q形象."围城"现象是钱钟书探究人性的又一发现.  相似文献   

11.
刘旭 《殷都学刊》2010,31(1):92-98
钱钟书的《围城》是一部意蕴深厚、耐人寻味的小说。他所描写的是一批生活在"人生边上"的非主流社会的上层知识分子。小说以方鸿渐的爱情、事业、婚姻、家庭等人生经历演绎了"围城"这一意象,表现了那个时代中西文化交流、撞击后的畸形社会特征,着重剖析了这些知识分子个性与道德方面的弱点,并从中反映出一个行将崩溃的病态社会的真相,透视了在社会人生重压下主人公的精神受阻,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危机,表达了作者对整个旧时代生活的讽刺和感伤,寓示出人生处处是围城的哲理内涵。  相似文献   

12.
《围城》是一部新《儒林外史》,讽刺艺术高超,独具一格。作品通过精彩入微的细节描写,暴露讽刺对象的种种动态,婉而多讽,“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通过广泛新奇的譬喻对生活百态进行冷嘲热讽,令人捧腹开怀,回味无穷;通过漫画式的笔法高度概括集中平常不以为奇的儒林丑态,淋漓尽致地勾勒了一幅上层儒林的百丑图,在幽默得引人发笑的同时引发读者对社会和现实人生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历史透视度。  相似文献   

13.
《食草家族》是莫言的第二部家族系列小说。 与《红高粱家族》及其它作品相比,这是作者的又一部更富于现代哲学意蕴和艺术追求的作品。作者更为成功地运用天马行空、汪洋恣肆的艺术笔墨,在高密东北乡的凝重背景上,以食草家族各色人等的际遇兴衰、悲欢离合为线索,创造了一个深藏着人生之谜,浸透着作者对人生本原意义的探寻与思索的梦幻世界。  相似文献   

14.
钱钟书先生于1946年写成的小说《围城》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优秀长篇.其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使之在中外文坛上享有盛誉.《围城》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本文仅就其语言艺术,作一粗浅的勾勒.一钱先生是一位博学的作家,是学者型的幽默大师,他的文学创作一以贯之的艺术风格是幽默诙谐,洗炼含蓄,开卷令人口爽心怡,笑声不已,谈后又使人感到言谐意深,韵味无穷.《围城》即是以妙趣横生的调侃扣人心弦,以辛辣蕴蓄的针砭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5.
《围城》中使用了大量的文化负载词,使得整部作品富含深厚的中国文化内涵,读者可以从中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在此试从生态翻译学视角探讨《围城》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看其是否实现“三维”转换,旨在帮助更多的外国读者了解中国文化,同时也有利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6.
一部《围城》,差不多所有的男女都或多或少地涉及情爱领域,钱钟书先生用其不朽的笔描绘了关于情与爱的众生相。本文试图围绕着方鸿渐,把《围城》所展示的情与爱分为一夜情和偷情、旧式婚姻及新式恋爱三种样态,并根据作家对待情与爱的态度和传统道德观念,按照庸俗、传统、世俗、理想的情与爱顺序展开论述。笔者认为《围城》真实地揭示人生的困境和感情的困惑,但是,钱先生的情爱观是传统的、矛盾的、悲观的、失望的。  相似文献   

17.
《围城》寄寓了一种超越“围城人生”困境的处世哲学——目光放近,乐观振作!这来自于钱钟书一贯的人生态度。小说通过对方鸿渐在产生“围城”理念前后不同的人生态度及生存状态的叙述比较,指出了目光放远万事皆悲的人生困境,同时寄寓了“目光放近,自应乐观,以求振作”的超越理念,并以积极面世的典范人物引领方鸿渐树立起积极的人生态度。   相似文献   

18.
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是一部现代文学史上的优秀长篇小说,它以新颖、奇特的譬喻,生动、传神的细节,诙谐、幽默的笔调,展示了作者独具特色的讽刺艺术。讽刺艺术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深厚的渊源。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指出:“寓讥弹于稗史者,晋、唐已有,而明为盛,尤在人情小说中。”到十八世纪中叶,《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把这一艺术推向了一个高峰。有人把《围城》与《儒林外史》相提并论,称之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儒林外史》,并非过誉之词。所谓新的《儒林外史》,这不仅仅是就它所描写的知识分子生活的题材而言,最主要的还是指《围城》渊源于传统,并超  相似文献   

19.
汤溢泽 《船山学刊》2007,(2):156-158
钱钟书在《写在人生边上》、《围城》、《人·兽·鬼》等散文、小说中大量用典,其行为除了贲张了他的才情、机趣、创造了非凡的语境外,却予公众以卖弄学问和言行矛盾的印记。在此,本文作者认定他是一位獭祭典故的失败作家。  相似文献   

20.
钱钟书论略     
学贯中西,享誉世界的著名作家和学者钱钟书走了,一切都那么简朴,就连火化了的骨灰也没有保留。然而他却给我们留下了诗集《中书君诗》、《中书君近诗》,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文艺批评著作《谈艺录》、《管锥篇》、《十七、七八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选本名著《宋诗选注》、《旧文四篇》,诗歌评论集《诗歌随笔五篇》以及一些散见于报刊的文章和演说辞等世界文明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作家的钱钟书,从创作数量来看,远不及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那些著述等身的作家,但他那极富魅力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