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楼梦》主要人物活动的空间场景“大观园”,其现实生活原型本自何处,是几乎自红学有史以来就被一直关注和考索的问题。人们大都在北京诸王府园林、皇家园林和江南南京、苏州原织府园林中比附考证和探讨争论,却忽视了和曹家素有瓜葛的皇家宗室永?的“红楼即东皋”之说。关于这一“东皋”,曹寅本人及后来的皇宗室敦诚敦敏等都有记述,即京师之东的潞河东皋———“博尔都园”。  相似文献   

2.
从《南京的基督》中解读芥川龙之介对中国社会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关于芥川龙之介与中国现实社会(民国时期)的关系问题上,诸多的论述都把芥川龙之介1921年的中国之行作为一个起点。但事实上,早在这之前,芥川已对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表现出了极大的关心。这一点在《南京的基督》的叙述中有着明确的体现。本论文以《南京的基督》为中心,通过对其成立和内容的考察,一方面证实了芥川龙之介早在他的中国之行以前就对中国现实社会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对《南京的基督》这一作品的欣赏、研究提出了新的视点。  相似文献   

3.
宋太祖之母昭宪太后生前,曾嘱宋太祖立约先传位于皇弟,复传位于皇子。此即所谓“昭宪顾命”。因这一顾命文件曾封藏于金匮之中,故通称“金匮之盟”。两宋及元明清三代,很少有人怀疑“金匮之盟”的真实性。本世纪四十年代,张荫麟、邓广铭、吴天墀等若干治宋史之名家几乎  相似文献   

4.
王府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十三世纪六十年代,距今已有七百多年了。元代,这里曾是枢密院和御史台所在地;明代.这里建了十个王府和三个公主府,得名王府大街;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重新厘定地名,因街上有一眼甘冽甜美的水井.遂定名为王府井大街。  相似文献   

5.
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侨办和江苏省政府侨办的邀请,全美中文学校协会“海外希望工程回国访问团”于1996年7月14日到南京访问。这是该团继北京、广州、深圳、上海之行后的回国访问最后一站行程,在南京两天,完成交流与合作考察后返美。 该团的来访,向我们展现了如今一代新华侨,为弘扬中国文化,推进中美交流,近两年来在美国27个州建起67所  相似文献   

6.
明代大同代王府曾是代王朱桂王府,是当时最为辉煌壮观的王府之一,2011年3月起大同市恢复重建代王府的工程全面启动。代王府的重建将使王府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得到正视,同时,王府重建势必带来王府旅游开发问题的思考,要保护和利用好王府文化,必须正确引导、定位、开发、宣传这一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7.
在对王阳明及阳明后学的研究中,有一种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王阳明早期著名弟子徐爱曾追随王阳明先生到达过贵州龙场,是故徐爱有一次明确无误的"黔中之行"。依据多种相关证据考察认为,徐爱"黔中之行"的观点是没有史料根据的。通过考证,追寻了产生错误的客观原因在于钱德洪编撰《王阳明年谱》时,将正德四年王阳明与席书在贵阳始论学和正德九年徐爱与黄绾等在南京论学两件事合并在一起,使人们产生了迷惑和误解;而主观方面在于后人读书马虎,不假思索,不加质疑,仅根据钱德洪的编撰就认定徐爱必然有一次"黔中之行"而作了主观臆断。对徐爱"黔中之行"的追问和考证,有助于辨正和澄清阳明学术史上一个长达四百余年的错误,可以为当前王阳明和阳明后学研究提供有益启示和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园故址即大观园"由明义提出后成为一说。对于此说,历来争议不断。探讨"随园说"演变以及随园与曹家的关系,发现随园虽非大观园原址,但早期或曾一度属于曹家。据高斌《固哉草亭集》中的相关作品,江宁织造署在曹家后期已经迁移到小仓山随园西邻小桃园。据时间推算,小桃园江宁织造署正是曹雪芹在南京生活的主要地方。  相似文献   

9.
南京大屠杀期间,日本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两次到南京。但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境中,对于这段史实,却有不同的表述。挥兵占领“敌国首都”南京时,松井洋洋自得,对已经发生的南京大屠杀,态度是“在所难免”,故作姿态而实际并未严明军纪。而当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追究其作为甲级战犯的战争责任时,松井声明自己并不知情,反复声明自己已经尽责,企图与南京脱离干系,但在起诉方的质证下全面“失守”,渎职之责暴露无遗。松井的南京之行,需要面对“他者”的印证,兼为上海派遣军参谋长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被告方证人的饭沼守的观察和陈述,生动地体现了场境转换的影响。对松井石根南京之行三个方面不同的描述,反映了南京大屠杀丰富的历史之维,也体现了历史记述和书写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
一 引言 随县擂鼓墩一号墓发现后,我们先后撰写了四篇论文判定此墓是一座战国中期以后的楚国贵族之墓。《武汉师院学报》1980年一、二期合刊上刊载了郭德维君的《随县曾侯乙墓的年代》一文,以为此墓系战国楚惠王末期曾国之墓,并对我们坐名相责。当时,由于其他原因,我们没有立即予以回答。 《考古》1980年第4期公布了、此墓碳素测定年代的数据,摘录之如次:  相似文献   

11.
冯亦同 《金陵瞭望》2005,(22):53-55
2005年10月25日.为纪念浙江宁波镇海籍烈士朱枫诞辰100周年.在烈士故里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这天,嘉宾中有两位鬓染微霜的女士相见分外激动。一位是朱枫烈士之女、南京军区离休干部朱晓枫.另一位是上海化工专家沙尚之.她是上世纪40年代中共南京地下市委书记陈修良之女。81年前.宁波女师三年级学生朱枫曾在“憩园”接待过她的同窗好友、宁波最早的女共产党员、40年代任中共南京地下市委书记的陈修良。  相似文献   

12.
一汪曾祺的《大淖记事》荣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后,北京《小说选刊》发表评论指出:“《大淖记事》被评为一九八一年优秀短篇创作,不仅是当之无愧,而且是件很有意义的事。这种散发着清香、令人愉悦的花卉,为我们的文艺园地增添了光彩。值得欢迎,值得赞赏。”这样高度热情的评价,是过誉之词吗?不!《文艺报》记者这样报道说:“《大淖记事》的作者汪曾祺,是位有四十多年写作生活的老作家。近年  相似文献   

13.
翻开古今中外文学写作的历史,使我们发现这一有趣的问题:一些名家名篇受到人们啧啧称颂的同时,疑惑、不解,乃至贬斥、嘲笑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请看:杜甫《古柏行》中的“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就曾遭到宋代大科学家沈括的嘲讽:“四十围乃径七尺,以七尺之径高出二千尺,此树无乃太细乎?”(《梦溪笔谈》)晚唐杜牧写的《江南春》,仅28字,就生动地描写出了一幅彩色斑斓,烟雨迷蒙的江南水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后四十回的黛玉焚稿、宝钗出闺由于续作者安排得好,艺术高超,曾使得多少痴男怨女“涕泣涟涟”,曾赢得多少读者的同情,叹惜,曾赢得多少文学家,评论家的拍案顿足。自《红楼梦》出世二百余年来,考证、评论它的文章浩如烟海,对后四十回的批评文章也可称汗牛充栋,而对黛玉之死和宝钗之嫁,极大多数人总是肯定、赞扬。虽然偶而有人对曹雪芹原意如何提出  相似文献   

15.
清代袁枚的《随园食单》久知其名,而未得一读。曾有许多文章提及此书。比如,郑逸梅《掌故小札》谈陈石遗一文就是。陈石遗是清末大诗人、大名士。他也有钱,讲究吃喝。郑文说,陈氏“家有良庖”,做得几种特异好菜,“客有饫之者,谓《随园食单》不能专美于前也”。这么一说,似乎《随园食单》是专谈佳肴美味的。其实不然。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出了此书,我当即买来一读。谁要是喜读闲书又喜尝美味,我建议他也读一读。这是清代袁枚写的一个食谱。袁枚字子才,倒是可以颠倒此字,称他为才子。是的,大才子,大诗人,大名家,也是大吃家。他是杭州人,青年即中进士,入翰林院。本来是前程无限。他有名士派头,没弄好,外放到江宁(现南京)当了几年县官,后来不干了,就在南京定居著书。因为他是名人,各地有人邀请,请玩,请吃。他又乐  相似文献   

16.
巴金《憩园》自问世以来,它的接受可以分为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建国后至新时期前、新时期以来三个阶段,可以说,对《憩园》的评论几经起伏和波折。对《憩园》的分歧和争议主要表现在主题、人物和线索三方面,新时期以来,视野的开阔、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及思维模式的变革丰富了《憩园》的接受视野。  相似文献   

17.
《华人时刊》2009,(1):48-49
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先后有十个朝代在此建都,又称石头城。“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令许多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南京赏石及其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考证的历史已有5000多年:江苏赏石资源丰富,古代称之四大名石的太湖石、昆石等就产于江苏;闻名遐迩被称为:“天赐国宝,中华一绝”,“石中皇后”的雨花石就产于南京。  相似文献   

18.
薄一波,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8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矢志不移、坚忍不拔、荣辱不惊,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独立解放,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尽心竭力,鞠躬尽瘁,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为纪念这位杰出的历史伟人,作者几经周折,终于了解到薄老一段鲜为人知的南京之行的故事……此为国内首次披露,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9.
《华人时刊》2008,(9):94-94,F0003
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先后有十个朝代在此建都,又称石头城。“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令许多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南京赏石及其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考证的历史已有5000多年;江苏赏石资源丰富,古代称之四大名石的太湖石、昆石等就产于江苏:闻名遐迩被称为:“天赐国宝,中华一绝”,“石中皇后”的雨花石就产于南京。  相似文献   

20.
孟浩然集中之卢明府探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书局点校本《全唐诗》载孟浩然诗共二卷,计二百六十四首,其中所涉及与卢明府相过从者凡六诗:《陪卢明府泛舟回岘山作》、《和卢明府送郑十三还京兼寄之什》、《卢明府早秋宴张郎中海园即事得秋字》、《同卢明府早秋宴张郎中海亭》、《卢明府九日岘山宴袁使君张郎中崔员外》、《同卢明府饯张郎中除义王府司马海园作》。六诗中之“卢明府”,论家多认为是卢象,其根据乃《卢明府早秋宴张郎中海园即事》诗下注“一作卢象诗”,而卢象集内(此指《全唐诗》卷一二二)亦确载此诗,题上也确无“卢明府”三字。主此说者,首为李嘉言先生(见《古诗初探·全唐诗校读法》),继而有陈贻焮先生(见《唐诗论丛·孟浩然事迹考辨》)。李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