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利用世界银行1996~2018年13个国家的人口和经济数据,探讨了人口负增长时代是否还能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并重点分析了人口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以及如何应对人口负增长背景下经济增长挑战等问题。国际经验表明,人口负增长时代仍能保持不同程度的经济增长。从消费和生产两条路径分析人口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综合判断,短期内人口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温和的、式微的,经济仍能实现增长;长期来看,人口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将逐渐显现。应通过挖掘劳动力资源、提升要素配置效率、科技创新、利用好超大人口规模优势和地区发展差异的机遇、利用好国际国内市场、完善人口政策,以及加强人口负增长规律研究等方式应对未来我国人口负增长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记起这么一件事情:20世纪90年代初期,北京市曾提出对外地来京人员征收城市增容费.在北京市人大讨论与决议时,仅一人投了弃权票.而这一法规在后来的实行过程中,并没有如人大代表们所设想的那样,北京市人口规模会得到有效控制;相反,北京市的人口规模却由1978年全市常住人口871.5万人,增加到2004年的1492.7万人.这一法规在实行不久事实上即被束之高阁,最后被废止.仅此例就可以从一个方面说明用行政手段控制人口规模是失效的.而如今又提出的"人口准入制度"岂不是另一个"人口增容费"的翻版?只是限制的对象有所扩大而已. 相似文献
3.
每年一季度编好下一年的生育规划,并落实到人,是我国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中抓早、抓细、抓实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做到这点,才能有效地控制二季度以后的怀孕,从而控制来年的生育量。 有三种人可能在下一年生育;1.一季度末已婚未孕又指望来年生育的妇女;2.现有一个孩子,但有特殊情况要求再生育又符合政策规定的妇女;3.来年一季度末以前可能结婚的妇 相似文献
4.
5.
<正> 在一次人口理论讨论会上,有一篇名叫《试论马克思的过剩人口增长规律》的论文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它的基本论点是:人口生产和物质生产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它们之间在运动过程中必然出现相互适应和相互矛盾,“过剩人口就是在两种生产的矛盾发展中产生的。”就是说,只要有两种生产及其相互适应、相互矛盾现象存在,过剩人口就成为一种必然性。其结论是,“马克思的过剩人口增长规律理论是普遍地适用于各社会形态的”。既然是“普遍”的,当然也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形态。这是一个既关系到理论,又关系到实践的重要观点,我们认为,有进行商榷的必要。 相似文献
6.
住房公积金能留住进城流动人口吗?——基于户籍差异视角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城镇化,其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在区域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建设中何以留住人?本文利用logit回归分析模型,基于全国七城市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住房公积金制度在流动人口城市定居过程中的政策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住房公积金制度对流动人口的城市定居意愿与城市购房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能够强化定居意愿对城市购房的正向影响,但其作用效果存在人群差异和地区差异.对农民工而言,在东、 中、 西部三类城市中,住房公积金制度均提高了其城市定居意愿,但对其城市购房无促进作用,参与公积金制度提高了农民工在城市定居的心理预期,但无助于其定居能力.对城镇户籍流动人口而言,住房公积金制度对定居意愿的促进作用只存在于东部城市,而在东、 中部城市中,住房公积金能够提高其购房打算.一个理想化的政策效果是,住房公积金制度既能直接促进流动人口的城市定居行为,又能通过提高其定居意愿进而间接作用于定居行为,文章结果显示,这种理想化的政策效果只在东部城市对城镇户籍流动人口有效.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分析政府培训对流动人口的收入效应.加入选择性偏误项以控制样本"自我选择"问题,通过OLS估计扩展的明瑟收入方程,发现参加政府培训可以显著地增加流动人口的收入,且这种"收入溢价"具有异质性,外资企业高于私营企业和国有集体企业,高学历者高于低学历者,但低学历者培训的收入效应不显著.运用Blinder-Oaxaca方法对收入差异进行分解显示,收入差异中不可解释部分占比较高,表明政府培训在流动人口收入的决定方面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工作和家庭的两难平衡是影响个体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利用2021年7~10月一项针对平台就业者的专项调查数据,实证研究数字经济下衍生的平台就业对个体生育意愿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平台就业显著提高了个体生育意愿,特别是一孩和二孩的生育意愿,且这一促进作用在女性样本中表现更加明显。机制分析表明,平台就业主要通过收入效应、平衡工作和家庭机制来提升个体生育意愿。进一步的异质性研究显示,平台就业对个体生育意愿的提升效应主要体现在城镇地区以及高中和大专这些典型学历个体。这些研究发现为通过促进更加灵活的就业形式来改善个体生育意愿提供了经验证据,对构建更加生育友好的政策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人口,安全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背 景中国的人口 ,安全吗 ?这个问题会不会使你感到突兀 ,而不知何以作答 ?人口与安全之间有联系吗 ?有着怎样的联系 ?人口作为人类个体的集合 ,其安全与否指的是什么呢 ?是人口本身的安全 ,还是人口问题会威胁到其他领域的安全 ?在试图澄清这些迷雾之前 ,我们先来看一下关于安全的定义及其演变。按照辞海的释义 ,“安全”是指“不受威胁 ,或者没有危险、危害、损失”的状态。安全定义多用于军事国防领域 ,即所谓的“传统安全”概念 ,指的是不受外敌侵入威胁的“国家安全” ;在日常生活领域 ,矿工和地下工程人员所使用的“安全帽”、行人穿… 相似文献
11.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倡导男女平等。经过近四十年的努力,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女性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忽略的力量之一。然而,几干年形成“重男轻女”的封建传统观念并不是轻而绝迹。在今天的社会里还时常有所表现。据《人民日报》报导,我国男女比例开 相似文献
12.
西部开发存在人口问题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研究西部落后是否存在人口原因和西部开发是否存在人口问题。指出,人口不是西部落后的原因,在西部开发过程中也不是重要决定因素,但西部开发会面临人口问题,为了使西部地区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强调西部开发与人口的数量控制和素质提高必须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市化道路问题是学术界近年来聚讼纷纭的一大热点,迄今仍无定论。归结起来,所讨论的可供选择的城市化道路有三条,一是“小城镇道路”,即目前仍在走的“严格控制大城市,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的道路;二是与“小城镇道路”截然相反的“大城市道路”;三是取乎二者之间的“中等城市道路”。从讨论的倾向上看,大多数意见倾向于后两条道路,“小城镇道路”则受到许多诘责,至于应走“大城市道路”还是“中等城市道路”,则没有达成一致见解。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人口转变完成了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依据 1 998年我国人口一些重要指标所达到的水平 ,并通过与发达国家同类指标达到相同或相近水平时间的比较 ,判定我国人口转变过程在 2 0世纪末已经结束 ,人口增长从低增长走向零增长和人口结构性变动成为调节人口增长势态的主要因素这两个后人口转变时期人口变动的基本特征在我国已经开始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背 景20 0 2年 1 1月 1日本来是一个不会引起新闻界注意的日子。但是 ,从这一天开始正式实施的《吉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却一石激起千层浪 ,引发了全国各地媒体热烈“炒作”。几十家报纸 ,包括《北京青年报》、《中国日报》等全国性的报纸 ,都在显著位置拨出大量版面专门讨论 ,更恰当地说是争论这个条例的内容。网上的辩论也是热火朝天 ,几乎所有的大网站都开辟了专栏。参加争论的人物范围更广 ,从亲身参加过全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立法过程的著名法律专家到普通的育龄妇女 ,从计划生育干部到也想要孩子的未婚大龄男青年 ,从中国人到… 相似文献
16.
农村家庭养老能走多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指出:“农村养老以家庭保险为主,坚持政府引导与农民自愿,发展多种形式的养老保险。大力发展企业补充养老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这是我国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内农村养老保险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分析资本的积累时,曾经指出:“工人人口本身在生产出资本积累的同时,也以日益扩大的规模生产出使他们自身成为相对过剩人口的手段。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特有的人口规律”。长期以来,政治经济学在讲到资本主义人口规律时,都把相对过剩人口作为资本主义特有的人口规律来表述。人口学的研究者也基本上承袭了政治经济学的这一表述。在近几年出版的人口学书籍中,几乎毫无例外地把相对过剩人口 相似文献
18.
生育意愿是夫妻双方对生育行为的共同意向且夫妻双方相互影响。人口流动容易导致夫妻分居两地,那么流动人口的配偶随迁情况对其生育意愿会产生什么影响?本文使用二维交叉表和排序选择模型估计方法,利用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分析配偶随迁对流动人口生育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独二孩"政策下,约21.5%的单独夫妇流动人口明确表示会再生育一个孩子,说明他们的生育意愿并不强烈,而且更倾向于选择在未来较远时间进行生育。配偶随迁显著地弱化了流动人口生育意愿,与配偶未随迁的流动人口相比,配偶随迁的流动人口想再要一个孩子的对数发生比降低0.135个单位,说明尽管夫妻一同流动会提高生育可行性,但由于流动人口夫妇一起进入新的环境中,生育观念发生显著变化,生育成本也大幅提高,最终降低了流动人口的生育意愿。对于明确有再生育意愿的流动人口,配偶随迁也会推迟再生育时间。另外,流动人口男孩偏好对其生育意愿及生育时间具有显著影响,当流动人口家庭仅拥有男孩时,他们更偏向于选择不再生育孩子,即使愿意再生育一个孩子,也更倾向于在未来较远的时间生育,存在明显的生育时间的推迟效应。总体而言,伴随着人口流动家庭化趋势,流动人口生育意愿存在弱化效应,生育时间存在推迟效应。 相似文献
19.
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①,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0628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相比,增长3.2%,这5年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6.29%. 相似文献
20.
缓解老龄化压力,推迟退休有效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虽然经合组织(OECD)国家在长期低生育水平下,已经出现严重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等问题,但多数国家的实际退休年龄都低于法定退休年龄,老龄人口劳动参与率普遍较低,单纯依靠推迟退休年龄并不必然缓解老龄化和养老金支出危机。通过理论模型对导致老年人选择提前退休的经济社会因素的分析,认为要有效发挥法定退休年龄的作用,提高老龄劳动参与率,还需更多改革,如规定较低的提前退休年金,鼓励人力资本投资,设计弹性退休年龄等。中国目前应设法提高老龄劳动参与率,而非推迟退休年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