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说新语》中记述的女性形象呈现出了魏晋女性与中国古代其他时代的女性不同的理想追求。这些理想追求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了魏晋女性生存空间的特征:时代罹乱,伦理松弛;以意为尚,淡化贞节;注重才情,男女平等,但同时,依然存在着一定的保守性与低下性。  相似文献   

2.
《世说新语》集中摹写了魏晋士人这一鲜活的群体。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出,魏晋时期,士人所推崇和实践的理想人格,呈现出了迥异于两汉的独特风貌。魏晋士人超越世俗、自由独立的理想人格折射出魏晋时代儒家价值观的式微和道家价值观的兴盛。魏晋时代的人格之美,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富有诗意的人生境界和审美境界,在人格个性长期受到压抑的封建时代树立了一块不可企及的关的丰碑。  相似文献   

3.
缘于历史境遇和生存体验的惊人相似类似,魏晋文化成为民国文人体认传统的文化磁场。刘大杰深谙魏晋文化穿越时空的存在价值,藉以梳理魏晋时代的宇宙学说、人生观、政治思想、文艺思潮,盘活了魏晋文化的现代生机。他援西学以立论,关注传统文化演进的内在脉络,褒奖魏晋文化清新自由的学术风貌,彰显了魏晋文化应有的文化地位。他完整勾勒了鲜活如新的魏晋文化镜像,刘大杰的魏晋文化书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研究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作为"志人小说"的《世说新语》,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魏晋女性是中国女性史上一个独树一帜的群体。作者借魏晋士人表达其特有的审美标准及风尚,对其描写是略其外形而重其内质才华。表现了魏晋士人进步的妇女观及魏晋女性对人格尊严的追求和维护。  相似文献   

5.
白居易与"魏晋名士"的隐逸因由相似.科举时代文人通过"中隐",不弃仕宦,确保了魏晋时代门阀体制下类似的政治地位和物质基础.较之"魏晋名士"纵心玄远以求永年,白居易倾心食禄关注现实.中国传统中庸哲学运用于隐逸行为上,体现为物质基础与身心自由兼而有之,是为科举体制下的次优选择.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魏晋时期的文艺和思想特征,认为它是个具有诗意和追求信仰的 时代,它在文艺史上的意义在于突出了文本自主性,关于人的理解方面,它强调人的形体 的独立意义,由此,女性形象和精神也呈现出全新的面貌。从自然的本体意识到山水诗的 写作意味着魏晋风格的消亡。  相似文献   

7.
李建中在《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撰文《神女与寡妇———对魏晋文学中两类女性形象的文化审视》指出,魏晋文学中,以“神女”和“寡妇”名篇的赋有近20篇。对于以男性为主体的魏晋诗人来说,美艳而欢愉的神女与孤寂而悲伤的寡妇,并未真实地反映那个时代正在觉醒的女性意识。魏晋时期无论是美艳的少女还是新寡的嫠妇,并非全是恪守礼教而甘作男性或艳羡或哀怜的对象,而常常能够大胆、主动地追求自由和爱情。当现实生活中的女性意识已经随着汉魏之际的文化转型而发生深刻变化的时候,魏晋文学的“神女”…  相似文献   

8.
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兴盛,这一时期的女性也受到魏晋风度的影响,《世说新语》中的女性有才识、有个性、有风度,但她们仍摆脱不了封建礼教的束缚。这些独特的女性形象反映了魏晋士人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9.
神女与寡妇——对魏晋文学中两类女性形象的文化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晋文学中,以“神女”和“寡妇”名篇的赋有近20篇。对于以男性为主体的魏晋诗人来说,美艳而欢愉的神女与孤寂而摧伤的寡妇,分别寄寓着他们热烈的追慕与冷静的怜悯。但是,魏晋诗人对于这两类女性形象的认识和塑造,井未真实地反映那个时代正在觉醒的女性意识,魏晋时期无论是美艳的少女还是新寡的嫠妇,并非全是恪守礼教而甘作男性或艳羡或哀怜的对象,而常常能够大胆、主动地追求自由和爱情。当现实生活中的女性意识已经随着汉魏之际的文化转型而发生深刻变化的时候,魏晋文学的“神女”和“寡妇”却一如既往地唱着昨天的歌,并千年不变地承传着古旧的文化心态。这种由男权文化所预设的“女性意识”,借助着“美艳”、“哀怨”的文本,在“怜香”,“悯孤”之心态的支撑下,流行几千年而很少遭遇文化意义上的审视与批判。  相似文献   

10.
"男才女貌"是中国传统的择偶标准,这与男尊女卑的思想有很大关系。《世说新语》是魏晋时期的一面镜子,它折射出时人对这一传统观念的大胆反叛,我们可以感受到魏晋女子那张扬的个性、机智勇敢的才情,而魏晋男子的仪容之美、形态之美和言辞之美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魏晋时期"女才男貌"意识产生的原因既是时代风尚的影响,也与女子地位的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